难忘师恩教案5篇

时间:2022-10-24 作者:Mute 备课教案

写好教案之后是可以让自己教学上的重点有突出的,教案是教师的教学工作开始前,一定需要制定的,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难忘师恩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难忘师恩教案5篇

难忘师恩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娓娓动听”和“身临其境”两个词语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二.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三.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文章脉络,给文章分段。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渗透了老师的多少心血,不少同学热情讴歌过辛勤培育自己的园丁。著名作家刘绍棠在《师恩难忘》这篇文章里表达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这是一篇深情而朴实的文章。我们能深切体会到作者的一片尊师情。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

2.带着“是一件什么事使作者难以忘记老师的恩情的”这一问题自读课文。

3.理解词语:姥姥念叨戛然而止引人入胜身临其境

4.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

(2)生字词正音

念叨炊烟茂盛邻近娓娓动听歇脚往事心田滋润身临其境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课文中哪句话概括了插图的意思。

(四)理清课文脉络

1.用提取中心段的方法分层。

课文哪几自然段是讲田老师怎样上课的?

2.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我”到邻近的一所乡村小学读书。

第二段(2~7):教语文的田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4年都是如此。

第三段(8~9):“我”不忘老师的教诲之恩。

(五)分段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3.会用“娓娓动听”和“身临其境”两个词语造句。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认读生字词。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哪几小节写了这件事?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过渡:这件事发生在作者不满6岁的时候,而且已经过去了整整四十年了,但它在作者的脑海里却一直那么清晰,仿佛发生在昨天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2.自由朗读课文第二段,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地方还读不明白?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3.四人小组交流自学所得。

4.全班交流,质疑:(1)田老师讲的故事与所学的小诗有什么关系?可铺垫: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这个故事有意思吗?从哪儿看出“我”听得入了迷?这些说明了什么?

(2)田老师的故事对“我”有怎样的影响呢?可铺垫:“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这一句是什么句?作者用“有如春雨点点”的比喻是要说明什么?

(3)这件事为什么让我到今难忘?

5.指导朗读。

(1)从这几个自然段的阅读中,你们觉得田老师教课有什么特点?

(2)我们应该怎样读?

(3)指名试读,自由练读,全班齐读。

(三)学习第三段

1.默读第三段,找出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尊敬、感激之情的词句,并想一想你从这些词句中体会到了什么。

2.全班交流。(仍然、像……那样……恭恭敬敬、行礼、深深感谢、教诲之恩、终生难忘)

3.儿时的一位乡村小学老师为什么这样令作者难忘?

4.指导朗读:范读、试读、自由练读、齐读。

5.小结并板书。

(四)自由朗读并尝试复述全文。

(五)作业。

难忘师恩教案篇2

【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小学语文四年级 《师恩难忘》

【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经过前三年的语文学习实践,学生已能“悟”出一些语文的规律,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

力,在阅读中学生能通过自读自悟、合作讨论等学习方式,逐步使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接近作品本

身传达的思想感情,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学生已初步学会记摘录笔记,

能独立识字、学词学句,但对一些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教学内容分析】

《师恩难忘》是著名作家刘绍堂先生的一篇回忆录。作者回忆了开学头一天田老师上课的情景,记叙了今年路遇老师

的经过,抒发了尊敬爱戴老师的思想感情,课文先写我读小学时遇到田老师,他是口才,文笔都很好的好老师,再写

田老师每讲一课都会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我”听得入了迷。最后写田老师为“我”从事创作打下了基础。

“我”很感激他。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娓娓动听”和“身临其境”两个词语造句。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分析】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境引入

1、同学们,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几位好老师,他们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忆一下,他

(她)为什么会让你难忘?

2、指名作答。

3、揭题:下面,我们大家一起听一听著名作家刘绍棠对儿时老师的回忆。(配音乐,范读)

板书课文标题。

二、初读感知

1、自学生字词。

①自由读。

②指读,齐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通读课文。

2、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小学一年级时的一位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

四、理清课文脉络。

1、用提取中心段的方式感知课文。

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田老师怎样上课的?

2、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一(1 )“我”到邻近的一所乡村小学读书。

二(2-7)教语文的田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

三(8-9)“我”不忘老师的教诲之恩。

五、分段读课文。

六、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感知字的写法。

娓……这个字的左边的“女”就偏在上面,与“尸”相配合好。

诲……这个字是左右结构,注意左窄些,同时注意字的读音。

2、完成字词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略读课文第一部分

1、读一读。

2、想一想:田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说一说。

三、细读课文第二部分

1、课文是怎样描写田老师是怎样给我们上课的?轻读课文第二

段,结合插图找一找哪句话概括了图上的意思。

1、出示“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又连起来讲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

(1)读。

(2)这首诗指哪首诗?

(3)请你用自己的话来说说田老师编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4)田老师讲的故事与所学的古诗有什么关系?

(5)田老师是怎样讲故事的?

(6)先理解“娓娓动听”,再指导用词造句。

2、田老师上课爱编故事,对“我”有什么影响?

(1)理解“身临其境”并造句。

(2) 体会“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3、指导朗读。

四、美读课文第三部分

1、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语句反映了“我”难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

2、学生找相应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突出重点词“恭恭敬敬”、“深深感谢”、“终生难忘”。理解“十年树

木,百年树人”的意思。

3、引导学生理解“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简介“刘绍棠”。)

4、指导朗读:怎样读才能传达出作者对田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①同桌讨论;

②自由练读;

③指读,相机引导。

5、小组研究: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课文标题有什么关系?

五、总结全文,升华认识

1、朗读课文。

2、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回忆,记叙了自己在小学时的一位爱讲故事的田老师,抒发了对这位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3、这篇文章有什么特色?

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对老师的一片深情。

六、布置作业

1,小练笔

写一写师生相逢会是怎样的一个动人情景,我会对田老师说些什么样的感谢的话。

2、实践活动:自制贺卡,在教师节前夕送给你现在和以前的老师,写上你由衷的祝福,表达对老师的敬意。

附板书: 娓娓动听 编故事

师恩难忘 感激、怀念

身临其境 受滋润

难忘师恩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用个性化的朗读方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娓娓动听”和“身临其境”两个词语造。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激发学生尊敬老师,喜爱老师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让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激发学生尊敬老师,喜爱老师的感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出示课题,指读,评议,齐读。

2、说说自己第一次读了这个课题,想到了些什么?

3、谈谈自学后知道了些什么?

二、读文,了解课文内容。

1、指读课文,正音,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讨论,概括。(作者小学一年级时的一位老师在讲渴望内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4年都是如此。这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3、根据主要事件理清课文层次。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了我到邻近的一所乡村小学读书。

第二段:第(2-7)自然段,讲了教语文的田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4年都是如此。

第三段:第(8-9)自然段,讲了我不忘老师的教诲之恩。

三、检查学习生字。

1、出示词语:

正月 娓娓动听 衣襟 炊烟 歇脚 茂盛 念叨 身临其境

戛然而止 恍如 引人入胜 滋润 拄着 拐杖 恭恭敬敬

往事 幼小 教诲

(1)个人读,小组内检查读,齐读。(2)说说对其中词的理解,不明确的提出,共同解决。(3)结合“娓娓动听”和“身临其境”的理解指导造句。

2、指导描红。

四、讨论学生课前质疑,小结作业。

1、请学生发言,其他学生解答,部分深刻的进入下节课交流。

2、肯定鼓励“学贵存疑”。

作业:

(一)辨字组词:

尾( )炊( )歇( )诲( )

娓( )吹( )息( )海( )

(二)用“娓娓动听”和“身临其境”造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循情,读词悟句。

1、读词。(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一组词语)

娓娓动听 身临其境

引人入胜 深深感谢

春雨点点 恭恭敬敬

(1)出示,读;说说这些词有什么特点?(2)齐读。

2、读句。(如果把这些词语放在句子中读,同学们会读得更好)

(1)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又连起来讲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 地讲起来。我听得入了迷,恍如 。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 的故事。

(2)我仍然象40年前的小学生那样, 地向他行礼。

3、设疑。 40年前的小学生是这样恭恭敬敬地向老师行礼的,而40年后的刘绍棠已经年近半百,为什么还要像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田老师行礼呢?

二、探文,读文悟理。

1、自读,三到五自然段。

2、小组交流,文中什么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刻?小组汇报,全班补充。

提示:

(1)田老师的故事(一个小孩子————————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2)这首有趣的小诗(一去二三里——————————八九十枝花)(3)田老师教课的方法(田老师给一年级上课了—————娓娓动听地讲起来)

3、再读,读好印象深刻的地方。

4、品悟。(现在,谁来说说田老师是一个怎么样的老师?) 提示:

(1)他口才、文笔都很好 (2)他教书很有方法

(3)他的课引人入胜,而且故事里还蕴涵着做人的道理

5、回读。 “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又连起来讲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挑战读

三、入景,读图悟景。

1、读图。(出示课文插图)这就是田老师的语文课,我们一起和作者走进这引人入胜的课堂。

2、小组内交流并汇报。 抓住:身临其境、发呆、捅、才、惊醒等词语

3、齐读第五小节。 (这就是田老师的课堂!一起来读读文章的第五小节)

4、汇报介绍作者(也正是这样的痴迷劲,使我爱上了语文,使我走上了文学之路——)

刘绍棠,中国当代著名作家。13岁开始就发表作品,20岁成为中国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被誉为中国文坛的“神童作家”。长篇小说《京门脸子》获北京优秀长篇小说奖。《敬柳亭说书》获首届中国大众文学奖。《蒲柳人家》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多部中、短篇小说被译成英、法、德、俄、日、西班牙、泰国、孟加拉、阿尔巴尼亚文出版。其他小组和同学补充。

四、入境——读恩悟情

1、引读。(田老师那些引人入胜的故事,一直伴随着我。这些故事就像是阳光,就像是雨露——滋润着我,感染着我!至今,我还深深怀念着田老师那富有诗意的课堂——)出示: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习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那个时候,我还不满6岁,可是田老师却引我走进了知识的海洋,教会我许多做人的道理,所以很多年过去了——)出示: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2、回读。(正因为这样,四十年后的作者当再见到田老师时,他还要——)出示:我仍然象40年前的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

3、交流。(现在谁说说,40年后,作者为什么还要像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田老师行礼呢?)

4、板书。

这就是田老师给我的教诲之恩

它使我终身难忘,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板书)

5、拓展延伸。

栽培一棵树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培养一个人需要更多的心血,而这心血就含在平平凡凡、点点滴滴的小事中,作者刘绍棠就选取了四十年前的一堂课以此来表达对田老师的敬重和怀念。你还知道那些名人尊师重教的故事,交流一下。

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的平平凡凡、点点滴滴,请你也选取一件平凡的小事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吧。

难忘师恩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并正确、规范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连贯地复述“我”开学第一课的情景。

2、能力目标:能复述课文。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尊师、爱师、亲师的感情

二、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感悟作者对教师的难忘之情。

一、导入课题:

1、导入:同学们,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几位好教师,他们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忆一下,他为什么使你难忘?

2、揭题:下面,我们听一听著名作家刘绍棠对儿时老师的回忆。

3、播放课文录音。

二、初读课文。

1、自学生字词。自由读,指名读,再齐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理清文章条理。

1、自由读读。试给课文分段。

2、交流分段情况。概括段意。

四、略读第一段。

1、读一读。

2、想一想,田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说一说。

五、布置作业:

a:抄写词语。

b:收集有关爱师尊师的名人故事与名人名言。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紧扣题意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一、回顾复习。

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二、深入学习,再现情景。

1、速读课文第二段,找田老师教学最让人佩服的地方,并用笔画下来。

2、同桌讨论,指名汇报。

3、你想听一回田老师的国文课吗?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再指名朗读。

4、小组研读:开学第一天,田老师上怎样上课的?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5、反复阅读第五自然段,然后把这个故事复述给大家听。并交流一下你很快能复述出来的秘诀。

三、默读课文第三段。

1、读一读,想想哪些语句反映了“我”难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

2、指导朗读:说说怎样读才能表达作者对教师的尊敬与感激之情?

3、自由读,再指名读。

4、小组研究: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课文标题有什么关系?

四、总结全文。

1、跟着录音轻读课文。

2、纵观全文,说说田教师是一位怎样的教师?把你心中的感受用一两句话说出来?

五、迁移练习:

在教过你的老师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选择有关他的一件事写下来。

六、布置作业:

a:准备名人故事交流与尊师名言交流活动。

自制贺卡,在教师节前送给你的教师表达自己的祝福。

b:预习下文。

难忘师恩教案篇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田老师出色的口才文笔。

教学过程:

一、品读师恩的难忘

师:同学们,人的一生会感受经历过很多“情”(板书:情),你能说说你知道的哪些情吗?(相机板书)(这些情,是有阶段性的。)(交流)

师:亲情是我们一出生就已经伴随我们成长了,爱情是等我们长大后会遇见的,有一种情是伴随我们成长的,是哪种?(指答:师生情)是的,师生情也是刻苦铭心的,它不仅伴随着你们成长,同时也让教师深深烙刻在心中。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对师生,感受他们之间浓浓的师生情谊。(板书:1师恩难忘)

师:一起读题。(指名读,齐读)(指导读出难忘的'味道来)

师:课文预习过了吗?我要来考考你们了。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你对他了解多少?

师:这篇课文原来还有一个题目,名字叫--《老师领进门》,你们知道下句是什么吗?现在我想问问你们,如果你们是编者,为什么要把这篇课文的名字改成这个?说说你们的看法。

师:是的,改了名字之后,能更好地突出“难忘”(“难忘”加点)

总结:同学们,就是这样一位普普通通的教师,让刘绍棠难忘至今,可是他真的普通吗?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理解词语,读通课文

师:课文预习过了吗?好,我现在想问一下,读了两遍没有?读三遍的呢?其实我现在最关心的不是你们的书有没有读好,而是你们对生字和词语的掌握情况。

(出示:姥姥炊烟歇歇脚念叨恍如惊醒滋润拐杖)

注意:“念叨”中的“叨”读轻声,“醒”的写法。

指读,齐读,描红

师:把这些词语带进课文,好好地读读课文。

指名读,齐读。

过渡:同学们,课文中有这样一个词语(板书“叩拜”)

师:谁来读读这个词?

(指名读,再齐读)

师:读着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画面?

师:同学们想得非常好!我们中国的汉字就是这样神奇,有的词读了让人想到一幅画,有的词读了让人想到一个动作,有的词读了让人想到一种情境。(板书“戛然而止”)

师:请大家读一读这个词语,注意“戛”这个字,看它与哪个字差不多。

预设

生:“戛”与“嘎”差不多,一个有口字旁,一个没有。

(师板书“嘎”)

师:“嘎”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可是这个口突然就没有了。(擦掉口字旁)

你能猜到“戛然而止”的意思吗?

师:对,“戛然而止”就是突然停止的意思。“戛然”就是突然的意思。一起来读这个词语。(指读、齐读)

师:从课文中找到这个词,默读它前面的文字和后面的文字,想想为什么作者的思绪会戛然而止。

生交流

师:课文中有不少描写田老师或者是田老师课的词语,找出来读一读。

(出示:娓娓动听、引人入胜、身临其境、春雨点点、深深感谢、恭恭敬敬)

师:是的,每当作者想到田老师,想到田老师上的课,就会想到这些词。

(手势示意学生读词,生齐读)

师:长大后,作者成了了不起的作家。每当他取得成绩,受到表扬,都会情不自禁地想到田老师,想到这些词。

(生深情地齐读这些词)

师:同学们,文中说田老师的文笔与口才都很好,你们说说,“娓娓动听”这个词是描写田老师口才好呢,还是文笔好?

生:(齐)口才好。

师:那么,说一个人口才好除了“娓娓动听”,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

(出口成章、对答如流、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师:说得好,娓娓动听、出口成章、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用这些词来赞美我们的田老师一点也不夸张。同学们,请拿起笔,尽量多地用上这些词,向大家介绍一下作者心目中的田老师,介绍一下田老师上的课。

(生自由练写,三四分钟后)

师:谁先来?用你的描写把我们带进田老师的课堂。

(生交流,师评价)

板书:师恩难忘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了解本课的点面结合、直接描写、侧面描写的写作手法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整理脉络

师:同学们,昨天是开学第一天,课文中的田老师就给我们留下了如此美好的印象。你能用上这些词语,说一说田老师给你留下的印象吗?

(出示:娓娓动听、引人入胜、身临其境、春雨点点、深深感谢、恭恭敬敬)

师:课文中用了这些词直接描写出田老师课堂的引人入胜,(板书:直接描写)那么你还能从哪些地方看出田老师课堂的引人入胜。

师:在这里,作者用他自己的入神烘托出田老师课堂的引人入胜,这样的写作手法叫什么呢?(板书:侧面烘托)

师: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想一想,如果给这篇课文分分层,你能依据什么来分?看看从哪儿到哪儿是写开学第一天的事的。

生:第3~6自然段。

师:他说第3~6自然段,有多少人和他一样?

(生纷纷举手)

师:但是第8自然段的开始有这样一句话:“有一年我回家乡去,

在村边遇到了老师,他拄着拐杖正在散步。”我们一起读一下---

生:(读)有一年我回家乡去……

师:慢一点,你要读出东西来。

(范读)有一年我回家乡去---

生:(齐)有一年我回家乡去……

师:这说明前面都是作者的---

生:回忆。

师:课文第3~7自然段应该是写小时候上学的事,8、9自然段是写40年后的事。这样,我们把课文分成了三段。请用“∥”在文中标好。

二、感受师恩

师:课文的第二段最长,也最难懂。请你们先练读一遍,稍后我找人读,看谁能读好。(生练读)谁来读给大家听?读的人要尽量把我们带进田老师的课堂,就像在听田老师讲课一样。听的人也要会听,怎样才叫会听呢?如果你能把人家读的几段话听成一段话,把那一段话变成一句话,最后再说出来,那么你就是最会听。你最先举手,好!第一个读的机会被你抓住了。

(多名学生读书)

师:我现在想问一问,你把这几段话听成了怎样的一句话?这难度大了,会不会听就在这地方显出来了,本领就在这里看出来了。好的,请你先说。

生:这一段给我的感觉是田老师的口才很好,而且文笔也很好,课上得也很好。

师:真会听,你听得好,说得也好。

生: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了很多引人入胜的故事,感到田老师非常会教书。

师:对,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了很多引人入胜的故事,感觉到这位老师口才非常好,非常会上课。还有谁,听成了怎样的一句话?这个能力要锻炼的,我们会听就表现在能不能把几段话听成一段话,最后把一段话再变成一句话。

生:田老师上课非常生动,每上一节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师:那么作者在田老师的课堂上究竟得到些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到字里行间去找一找。

(生默读静思)

师:好,谁来告诉我究竟学到了什么?(生无语)“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这是一首诗,是什么时候学的?

生:一年级。

师:这首诗对我们小学生来说,就是什么?

生:我们学到了知识。

师:对,这首诗对作者来说,就是知识。因为在这之前作者不会这首诗,现在会了。还学到了什么?

生:学到了道理。

师:从哪里看出的?

师:你能告诉大家是什么道理吗?

师:对,要爱护环境,要爱护花草树木。正因为大家的爱护,这儿后来成了--大花园

师:有两个句子,我建议同学们一起读一下:你折一枝,他折一枝,

后面歇脚的人就看不到花儿了。(生读)还有“后来,这儿的花”---

生:后来,这儿的花越开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师:读出了什么?

生:我读出了人人都要爱护花草。

生:我知道这儿后来能成为一座大花园,是因为有了人们的爱护。

师:还有呢,在田老师的课堂里除了知识、道理,还有什么?

生:还有文学,课文中说田老师在他幼小的心田上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师:是的,同学们请看这句话。(课件出示: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习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自由地读读这一句。(生自由读)如果说一个故事让我获得了一份知识,那么上千个故事,我就获得---

生:上千份知识。

师:谁能用上“如果……那么……”说一说。

师:老师的故事如春雨点点,还记得那首描写春雨的诗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老师的教育就像这春雨,悄无声息,飘进我们的心田,再来读读这一句。

师:在密密的春雨中,在细细的春雨中,知识的种子在发芽,在长叶,感受到了吗?再来读。

师:同学们,在这里,作者写道刘老师给他讲了千千万万个故事,但是这篇文章中,写了几个故事?

师:这种写作手法叫什么?(板书:点面结合)在写人物时,如果把什么事都写下来的话,你能记住吗?对的,所以要有所选择地写一两件典型的示例,这样才能让别人记住。

师:刘绍棠今天能有如此大的成就,与田老师的教导分不开,所以想起田老师,想起田老师讲的故事,那是感激,那是幸福。读“我在田老师那里”---

师:40年来,我不能忘记田老师的教诲之恩,所以我回到家乡,在村边遇到田老师,仍像---

师:感谢田老师在我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播下知识的种子,播下做人的种子。作者40年后见到老师,仍像小学生一样向他敬礼。我现在想问问你们,假如,你将来成了一位了不起的作家,你见到你的小学老师,你会怎么做?

师:假如你将来成了江苏省的省长,你见到了你的小学老师,你会怎么做?

师:一切都在这深深一躬里。假如你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见到你的小学老师,你会怎么做?

师:听到你们这些话,我们做老师的该感到欣慰。同学们,让我们真诚地对老师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的教诲之恩,我终身难忘!”

齐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师:让我们从心底里发出这样的声音:“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的教诲之恩,我终身难忘!”再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师:好,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