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教案的写作能够让自己的教育工作减轻负担,制定教案是比较繁琐的事情,我们要先明确好自己的教学目标,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学语文复习课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复习课教案篇1
?呼风唤雨的世纪》
教学目标:
1、 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认读并理解部分词语“呼风唤雨、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洞察、探索”。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根据语言现象,进行语言、说话训练,以达到积累的目的。
3、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体会语言简洁与条理的过程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了解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爷爷特意为我们四年级小朋友写的 呼风唤雨的世纪
(1)解词:看到“呼风唤雨”你想到什么?为什么?读题
(2)世纪呢?一个世纪多少年吗?我们现在几世纪?刚刚过去的是20世纪。从1900——。(你真了不起,知识面还真广!)
想不想知道路甬祥爷爷写了些什么?赶紧让我们打开课文读一读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把生字读准确,读不通顺的或是比较拗口的地方标注一下,并且多读几遍。
2、反馈难读的句子,在反馈的过程中读词并理解。(你觉得哪些句子第一次读的时候比较拗口?)
(1) 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2)、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课件出示)
这句话到底该怎么读,联系上下文,读读第三自然段,自由读,读出不同的感受,读出正确的理解。是的,达到了一百万年以上的才是上百万年!
指名读,齐读
读读第四自然段,带上笔划划哪些是发明,哪些是发现?你知道了吗?什么叫发明?什么叫发现?
导:长句难读,但有些句子不长,它的标点特别,这样的句子读好了,有一种情感就会油然而生!
出示: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自由读——学生问师答——交换读——学生自问自答——读出来了吗?一种什么情感?板书:设问
在反馈难读的句子的过程中,把“引用”这一方法也带过。
3、咱们差不多又把课文读了一遍,路甬祥爷爷到底写了些什么内容?
其实大家表述的不外乎就是“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齐——指——指——指,有问题吗?“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三、精读课文,感受内容
快速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哪个地方最能体会到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学生默读,点画文句。
预设一:
出示: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1、 自由读
2、 再读(以师生接读的形式),20世纪人类登上——,潜入——,洞察——,探索——,
3、 这么一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再来读一读,把你们的感受带进去!
4、 你们还发现了什么?(动词)我们也用上一些动词来说说20世纪的其他发现和发明?同桌讨论一下。
5、 继续接读,20世纪,————等,这个等里还有什么?预设:举例
出示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齐读
预设二:
出示: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出示)
(1)导:是呀,这就是二十世纪,短短1可以拥有那么多的成就,真可以用——齐读,(2)简介: 这句诗原是唐朝诗人岑参,选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用来形容边关下大雪后的景象的。齐读
(3)为什么这句诗被作者引用到课文中来了呢?学生说
(4)这是用了诗人的语言来描述,你能不能用咱们自己的话来描述?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 )形容。
小学语文复习课教案篇2
复习目标:
1、掌握第五单元的生字词。
2、会背诵《古诗两首》,并能默写。
3、能用“果然”、“如果……就……”造句。
4、灵活运用字词。
5、进一步练习加标点。
6、继续进行阅读训练,加强阅读能力。
复习内容:
一、听写词语。
1、听写词语:
瀑布黄鹂浪费关键评理可惜整顿分析思索
肺结核聚精会神两全其美
2、同桌互批
3、提出易错字,师生共同修改,加深印象。
4、齐读。
二、默写古诗。
1、默写古诗,指四人上黑板默。
2、共同批改,订正黑板上的古诗。
3、同桌互相批改,各自订正。
4、齐背。
三、造句。
1、出示词语:果然,如果……就……。
2、说说应该注意什么。
3、试着用两个词造句。
4、师生共同评议。
四、练习加标点。
1、出示句子:
(1)哥哥不以为然在声争辩道你这话不对大雁就该煮了吃烤了吃烟熏火燎的能有什么好味道
(2)弟弟很不服气鸭子不是可以烤了吃吗皮香肉嫩的味道多美呀为什么大雁就不行了呢
2、试填。
3、指名交流。
4、进一步强调引号的用法。
5、结合对话习作,说说如何把提示语写完整。
6、齐读。
五、复习课文。
1、采用齐读、听读、分组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复习两单元的内容。
2、出示填空题:
(1)“两个黄鹂鸣翠柳,。(),()。”这是()代诗人()写的古诗《 》。在这首诗中,作者前两句写了(),后两句写了()景,()、()、()、()四种色彩相互映衬,表达了诗人()。
(2)《争论的故事》中故事的起因是兄弟俩想()充饥,经过是兄弟俩为怎样吃大雁(),并跑到村里找人(),结果是他俩找到了一个()的办法,可惜这时候大雁()。
3、指名回答。
4、师读,生听,并把答案记下来。
5、交流,订正。
6、齐答。
六、阅读分析
1、齐读课文《争论的故事》第三大段。
2、联系上文说说“赞许”的意思。
3、为“聚精会神”换上适当的近义词。
4、说说盛老师为什么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5、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感想,请说一说,再写下来。
6、交流,指名说。
7、师生评议。
七、复习作业(见试卷)
小学语文复习课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使学生在了解艄公的高超技术的同时,更能感受到艄公高尚的人格品质。
3、在朗读中感受黄河风浪的险恶和艄公的勇敢、沉着和智慧,进而体会人类在征服自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本质力量。
教学重点:
1、感悟黄河的险和羊皮筏子在黄河上漂流的惊心动魄。
2、理解艄公为什么能成为黄河的主人,体会艄公的勇敢与机智。
教学难点:
透过语言文字,使学生领会到:只要沉着勇敢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汹涌的黄河以及黄河上的羊皮筏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多音字“系”,让同学们区分这个字的读音。
师:同学们掌握得非常好,都能正确区分开来。
2、那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黄河的主人?齐读课题。
二、精读感悟
1、黄河的主人是谁呢?(板书:艄公,注意正音)
他为什么能成为黄河的主人呢?请同学们迅速找出这篇课文的中心句。
出示: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齐读)
2、抓住“惊涛骇浪”这个词,什么是惊涛骇浪呢?我们可以看到涛和浪是一对近义词,惊和骇又是什么意思,我们一个一个来翻译,连起来我们就能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了。通过这个词,你看到了怎样的黄河?板书:黄河气势大
出示:黄河滚滚。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
出示一系列黄河的图片,让同学们从图片中感受黄河的气势。这就是惊涛骇浪,令人胆战心惊,面对这样的黄河,又有谁不害怕、胆怯、畏惧……但是,就有这样一群人不怕,他们就是——黄河上的艄公
再次出示课件:“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齐读)
3、刚刚我们通过逐字解释理解了“惊涛骇浪的意思,那么“如履平地”又是什么意思呢?有些不太熟悉的生字我们可以借助字典来解决。昨天老师让你们回去查了字典,这里的“履”原来是什么意思?(生:鞋子。)那么“如履平地”的意思呢?(生:穿着鞋子在平地上走。)艄公的鞋子是什么?(生:羊皮筏子。)
下面请同学们呢去2—5自然段找一找描写羊皮筏子的句子。
出示
“从岸上远远望去,那么小,那么轻,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你体会到什么?板书:羊皮筏子小、轻。
从那儿看出的?(“小”“轻”“好象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
指名读后指导朗读
“远远望去”要读得慢些,让人感觉真的很远。
“那么小,那么轻”读出很小、很轻。
“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要惊险。
(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4、羊皮筏子实在是又小又危险了,但它作为艄公在黄河上行走的“鞋子”还要载人,那会是怎样的情况呢,让我们跟随作者的镜头去看一看吧
出示:再定睛一瞧,啊,那上面还有人哩!不只一个,还有一个……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个人!这六个人,就如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齐读,注意里面的感叹号哦)
看到这么小,这么轻的羊皮筏子上还有人,你心里有什么感受?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读读这句话:“啊,那上面还有人哩!”
师引读:“不只一个,还有一个……(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个人!”数着皮筏上越来越多的人,你的心里有什么感受?(越来越紧张、害怕、惊讶、激动。)我们平时心里感到害怕、紧张、惊讶、激动,数数速度会越数——越快,音量会越数——越响,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5、羊皮筏子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我们看看作者的特写镜头是怎么描写的呢?
出示:“也只有十只到十二只羊那么大的体积吧,上面却有五位乘客和一位艄公,而且在他们的身边还摆着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
这羊皮筏子上面不仅有六个人,而且在他们的身边还摆着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更加危险)
6、过渡:原来,艄公穿的是这样的鞋啊,这就是艄公脚下的羊皮筏子。出示图介绍:羊皮筏子,俗称“排子”,是一种古老的水运工具,客货两用。就只有十只到十二只羊那么大的体积,没有护拦,没有扶手,同学们,让你坐这羊皮筏子在黄河上漂流,你敢不敢?(不敢)连作者看了都“提心吊胆”,那么乘客们是怎么表现的呢?
出示:皮筏上的乘客谈笑风生,他们向岸上指指点点,那从容的神情,就如同坐在公共汽车上浏览窗外的景色。
(1)乘客们什么表现?(谈笑风生)板书:乘客谈笑风生
“谈笑风生”是什么意思?
(2)读读这句话,哪些词句表现了乘客们谈笑风生?
“指指点点”——联系实际在指指点点些什么?
“那从容的神情,就如同坐在公共汽车上浏览窗外的景色。”
请同学们联系坐公共汽车的感受谈谈。
7、如果由李老师来撑羊皮筏子,你们敢不敢坐?(不敢!因为老师没有艄公的本领,那他有怎样的本领呢?)
出示:“我不禁提心吊胆,而那艄公却很沉着。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自由读读这两句,你体会出艄公是个怎样的人?(胆大勇敢技术高负责任认真、细心经验丰富智慧)
板书:勇敢智慧
这段话中的“小心”和“大胆”矛盾吗?为什么?
(不矛盾。浪小时就是大胆地破浪前进,浪大时就要小心翼翼地观察水势)
出示:“他站在那小小的筏子上,面对着险恶的风浪,身系着乘客的安全,手里只有那么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
同学们,艄公面对的是什么?——险恶的风浪。
身负的是什么?——乘客的安全。
而他站在羊皮筏子上凭的是什么来渡黄河?——只有那么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
由此,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艄公?(技术高超、镇静、机敏……)
板书:镇静机敏
8、因此,这样的人,才能配成为黄河上的主人。齐读再出示:“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三、扩展延伸
作者用“黄河的主人”做题目,先写(黄河),又写(羊皮筏子),再写(乘客),写乘客时简简单单地介绍了艄公,为什么这么写?
总结:这是一种对比衬托的写法,小小的羊皮筏子能在滚滚的黄河中鼓浪前进,乘客还能如此的谈笑风生,无不反映出艄公的机智勇敢。
四、小结
1、面对这位艄公,你想对他说什么?
2、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她孕育了中华儿女,更锻炼了中华儿女坚韧不拔的意志,艄公只是千万个中华儿女的一个缩影,就让我们将艄公的精神装在心中,带出课堂,带入我们的学习生活!
板书设计:
勇敢智慧镇静
17、黄河的主人艄公机敏
对比、衬托
黄河羊皮筏子乘客
气势大小、轻从容
小学语文复习课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会写:“链、狮、蜘、基、础、颖、供、遵”等生字。
2.了解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3.增强爱护大自然,维护自然界生态平衡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生物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了解生态金字塔的.有关知识。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学法与教法:
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完成。
小组交流,学生合作完成,突破重点、难点。
一、预习反馈
“蛇吃老鼠,老鼠吃庄家??”这是生
物界中有趣的生态现象——食物链。到底是这
么一回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自主学习
1.自学本课生字词
2.选词填空
⑴.甲虫吃草,蜘蛛吃甲虫,山雀吃蜘蛛,鹰又山雀。
⑵.一只甲虫,地上一平方米的()空间便可满足它的营养需求。
⑶.鹰需要在几十公里的范围内(),才能得到足够的事物。
三.展示交流
1.说明是生态金字塔?作者用说明方法来介绍着写知识的?
2.自己设计生态金字塔示意图。并说说这三个营养的相互依存关系。
3.联系实际,谈谈人类遭受了哪些惩罚?
4.我们如何去保持生态金字塔的平衡呢?
四.检测
下面语句各用了说明说明方法?
1.蝗虫、尺蠖、菜蚜、甲虫等昆虫,田鼠、
兔子、羚羊、鹿等哺乳动物,即靠杂草生存。
2.肉食动物,如黄鼠狼、狐狸、狼、狮子、虎,比草食动物少得多。
3.一只甲虫,地上一平方米的采食空间便可满足它的营养需求。
小学语文复习课教案篇5
小学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感知与认识。
2、能较熟练地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等。
3、能较好地复习或背诵所要求掌握的篇目。
4、通过一定的习题练习,让学生巩固本单元所要求掌握的一些基础知识。
第一二课时教学
教学过程:
一、感知课文内容
1、《给予是快乐的》
①你是怎样理解“他们三个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这一句话的?
②加深感知“车停后,小男孩......”这一节。
2、《黄鹤楼送别》
①读课文有感情地读描写诗句意思的语句。
②能熟背课文中的两首诗。
③积累本课的对早春描写的词语。
3、《郑成功》
①能大致讲一下这个故事。
②让学生准确地复述课文描写收复的一小节。
③说一说郑成功是一位怎样的`人。
二、感知破折号的用法。
1、说说有哪些用法。
2、让学生列举一些例子。
三、积累春联
1、每人都要积累3-4幅,并且同桌互相交流。
2、注意对好上下联,以及字的正确书写。
四、默写词语
1、默写部分:
慷慨激昂载歌载舞街头巷尾绵延
繁花似锦烟雾迷蒙融洽慰劳暂时
炫耀橱窗给予礼物轿车
2、根据学生默写的情况进行指导。
五、习题巩固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郑成功》这一篇历史故事,讲述了的史实,歌颂了。
②年轻的诗人李白在(时间)(地点)为大诗人(谁)饯行。
2、写出一幅反映欣欣向荣的春联:
3、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
小学语文复习课教案篇6
其他教案-小学语文第四册复习
一、认真拼读下面的音节,想想是哪课学的`,认真工整的写出汉字来。
tai shan li shi you yong lie kai ke dou hou hui du pi
( )( )( )( )( )( )( )duo kai jiao ao ying zi zhuang jia lin shi zhong yu huan rao
( )( ) ( ) ( ) ( )( )( )
yin yue zha dan shi tou cheng ken xian jing zi jin cheng
( )( ) ( ) ( ) ( ) ( )
ye ma ti qiu wa zi ge bo tai du hu die
( ) ( ) ( ) ( ) ( )( )
lan duo shi bai you yong qin lao gui zhou jian zhu
( ) ( ) ( ) ( ) ( ) ( )
zhong yu ge bo fan gun xing zhuang cai hong zhu fu
( ) ( ) ( ) ( ) ( ) ( )
[4] [5] [6] [7]
小学语文复习课教案篇7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一册《汉语拼音复习》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运用知识比记忆知识更重要、更复杂。
2、培养探究解困难方法的精神。3、热爱大自然。
识字:1、认识13个字。2、巩固学过的字。3、运用学过的笔顺生字。4、学习“女”的笔顺。
词·语·句:拼音要点1、y、w拼音规则。2、拼读音节,拼音识字。3、读准声母和韵母。
口语交际:1、看图读故事。2、看图讲只有一个人的故事时,人称不发生混乱。
学法和习惯:在阅读时听读识字和看拼音识字中选择识字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做拼读音节的练习。2、树立自检意识。3、培养活动能力。
三:教具准备:课文插图,生母表,韵母表,整体认读音节表及其卡片,小黑板,认字卡片,写字卡片等。
四:教学时间:5~6课时(机动1课时)
第一课时
复习内容:23个声母,6个单韵母,18个复韵母,16个整体认读音节,练习拼读y、w打头的音节。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复习。
老师先把23个声母卡片,6个单韵母卡片,18个复韵母卡片和16个整体认读音节卡片分别发给学生,让他们拿到卡片先自己认读。
二、复习23个声母。
1、让学生在书上先描写,再自己读一遍。
2、比一比,记一记。
db~db 剪子尖朝上念d b。
q p~qp 剪子尖朝下念q p。
n m 一个门洞nnn,两个门洞mmm。
f t 笑佛fff,伞把ttt。
x~叉子x, h~椅子hhh。
一根棍子lll。
3、指名认读23个声母。
4、让拿有声母卡片的学生按顺序到讲台前带全班齐读。
三、复习韵母。
1、认读韵母。
2、自由读、指名读。
给字母归类(打头字母相同的归在一起),让拿有卡片的学生上台。
如:a ai ao an ang
o ou ong
e ei er en eng
i i ie in ing
u ui un
ǖ ǖe ǖn
3、按前鼻韵母、后鼻韵母归类。
如:an en in un ǖn
ang eng ing ong
先自由读,再让拿有卡片上台考别人(可考全班、小组、男女、好朋友等。)
四、复习整体认读音节。
1、认读整体认读音节。
2、比较认读。(出示小黑板)
zh-zhi ch-chi sh-shi r-ri
z-zi c-ci s-si i-y-yi
u-w-wu ǖ-yu
ye-ie yue-ǖe yin-in
yun-ǖn ying-ing yuan
?1〉、要从读音和字母的形式进行区别。
?2〉、让持有整体认读音节卡片的学生走上讲台,按顺序排列,待16个整体认读音节排齐,举起来,全班认读。
五、练习拼读w、y打头的音节。
1、老师先示范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地拼,拼后再连成词语。
2、同桌两人互相练习拼读。
3、两人一组上台拼读。
4、扩展练习,复习学过的w、y打头的整体认读音节。
如:y y y y
w w w w
y y y y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3页的课文。
教学重点:学会自己拼音节,自己认字,初步接触多音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师引言:同学们最高兴和家人到哪儿玩呢?
让学生各抒己见。
2.出示课本第43页图。(没有多媒体的`可用幻灯出示或挂图)。
二、新授课。
1.小组讨论:你看到了什么?
2.各小组派代表说一说。
3.出示课本内容,(小黑板)。
4.小组间自由拼读,看拼读识字。
5.学生自己拼一拼,请先拼出来的同学带读。
6.全班读一读。
7.小组拼一拼、读一读。
8.出示生字卡:
东、西、南、北、前、后、左、右、男、女、老、少、多、少。
9.进行拼音节,认字比赛。
10.指名带读:d—ōng—dōng东、东、东
三.巩固
1.小组之间互相考一考,巩固生字。
2.开火车巩固生字。
四.总结本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3页“写字”部分。
一.教学目标:
1、复习拼读音节,拼音识字,巩固学过的字。
2、学写个汉字,运用学过的笔顺写生字。
3、学习笔画“撇点”及“女”字的笔顺。
二.教学重、难点。
1、学写个汉字。
2、“女”、“多”等字的正确书写。
三.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课文图。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谈话激趣,引入复习。(出示第43页课文放在图或看课文图)指名说说图意。
2、出示小黑板(写好课文的内容)指名拼读字词。
3、开火车认读本课要求认识的13个字。
(二)活动过程。
指名两位同学(男女各一名)上台配合老师演示。让两个小朋友站在师的左右两边。让大家分别说一说老师左边的同学是男或女?(调换位置后)说说男女各在老师的哪边?台上老师和小朋友男的多还是少?(在生说出每个字时出示相应的字卡。)
(三)学习写字。
1、指名认读要求写的个字(注意多音字“少”)口头组词。
2、让学生看课本、观察这些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并想想,议议第一个字的笔顺。
3、师边范写,边分析字形。(注意“多”字的书写)
4、认识笔画“撇点”,指导书写“女”。(让生书空,描红再书写)
5、练习书写每字写两遍,师巡视,纠错。
(四)布置作业。
1、把课文读给家里人听。
2、写字。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p44拼一拼
1、教学目的拼读练习:指导学生观察画面内容,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动物,喜欢动物。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的感情。
2、看图拼读音节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老师这儿有十种动物,小马虎太粗心了,他把小动物的名称搞错了,谁能帮他改过来?
出示:公鸡乌鸦白鹅金鱼喜鹊
xǐquèbáiéwūyāwūguīgōngjī
花鹿刺猬猴子鸽子乌龟
hóuzigēzicìweihuālùjīnyú
1、看图自由拼读音节
2、指名到台上把错误的更正过来。
3、集体订正
4、给帮助小马虎改对的同学每人发一朵小红花。
二、学习p44拼读练习
1、看看图上动物的名称是什么,再拼读音节。
2、自由拼读,教师行间巡视,个别指导。
3、同桌同学互相帮助检查。
4、集体订正
三、游戏(给动物挂牌,让学生扮演角色)
激发学生兴趣
告诉学生动物园的管理员叔叔听说小朋友都非常细心,愿意请细心的小朋友去动物园把写好的动物名称给每个动物挂上。
1、自由拼读音节,指名拼读。
2、你喜欢哪种动物,请挂上相应的牌子。
3、集体订正,对了的给予奖励。
四、扩展活动。
让学生自由说出所喜欢的动物,以及生活习性。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9字与拼音(三)中p45—46的看图讲故事
教学准备:相关挂图、儿童歌曲磁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前一节课,老师带小朋友们认识了很多的动物,大家还认得吗,出示图片让学生认
看来小朋友们学得很好,今天我们要来看图讲故事,是关于小猴子的,大家喜欢吗?
二、新授
1、教学第一图
(1)出示图,让生观察后说图意
(2)读图旁的文字,圈出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老师可作提示:通过拼读认字)
(3)让学生根据文字从图中分辨出哪个是“妈妈”,哪个是“我”
2、教学第二至第六图(教学方法同上)
3、合起来把整篇的短文读一读
4、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互相练习讲讲故事
5、小组各派代表上台讲故事,其余生听完说说别人讲得好的地方、提出自己的意见,或是让学生说说这个故事,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三、课间休息(跟着儿歌,边唱边比动作)
四、续编故事
1、师:大家刚才都表现得很好,那现在我们来想想,后来会怎么样了呢,看谁最棒,能再编下去
2、小组内先互相想想说说,师可引导生自由想,可以不一样
3、再从各组中派出代表来说
五、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