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在书写的过程中,你们一定要考虑联系实际,一份好的教案是保证我们的课堂正常进行的依据,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沪科版物理九年级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教案篇1
一、电荷
1、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就是摩擦起电现象。
2、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3、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4、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电荷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c。
5、电荷在金属杆中可以定向移动,金属是导电的。有的物体善于导电,叫做导体.金属、人体、食盐水溶液等都是导体.有的物体不善于导电,叫做绝缘体.橡胶、玻璃、塑料等都是绝缘体。
二、电流和电路
1、电路的组成:
1)电源:干电池、蓄电池、发电机
2)用电器:利用电来工作的器件
3)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4)导线:连接电路
2、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三、串联和并联
1、串联电路:把用电器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后,只有一条通路,逐个通过各用电器后,直接流回电源负极;切断任何一处电路,整个电路均断开;开关可以串联在电路中的任意位置,并不影响对电路的控制作用。
2、并联电路:把用电器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用电器之间的连接点叫并联电路的分支点.从电源两级到分支点的那部分电路叫干路,两个分支点间的个条电路叫支路。切断一条支路,其余各支路仍然工作,因此,干路中的开关可以控制整个电路的通断,支路开关只能控制其所在支路的通断。
四、电流的强弱
1、电流就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通常用字母i代表,它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
2、使用电流表的注意事项:1)电流表串联在待测电路中。2)电流从正接线柱进,负接线柱流出。3)估测、试触,选择合适量程
五、家庭电路
1、家庭电路的组成部分:1)进户线:火线、零线。2)电能表:测用户在一定时间内消耗的电能。3)总开关(闸刀开关):控制户内与户外的通与断。4)保险丝:当电路中又过大电流,保险丝熔化,自动切断电路(其保护作用)。
2、进户的两条输电线中,有一条在户外就已经和大地相连,叫做零线,另一条叫做端线,俗称火线。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教案篇2
运动和力
1、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知道1n的大概概念,可能会出现在选择题的一个选项
4、力的三要素,可能会出现在填空或选择
5、力的示意图考作图
6、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会用来解释某些现象
7、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实验
注意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可能考选择的一个选项
注意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加以概括、推理得出的
8、知道惯性现象
知道是利用惯性还是防止惯性危害
能利用惯性知识解释某些现象(可能简答题)
9、知道并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
能判断两个力是否为一对平衡力(选择题,一般考是否同体这一条件)
能理解力和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牢记:当物体静止时,它可能不受力,也可能受平衡力;
当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时,它可能不受力,也可能受平衡力
当物体不受力时,它可能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当物体受平衡力时,它可能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只要物体是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合力肯定为0
10、会进行同一直线的二力合成及求合力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教案篇3
一 .引导学生猜想与假设
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而电阻是导体本身阻碍电流的一种性质,采用讨论式的方法,引导学生猜测"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二.学生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1. 探究方法
由猜想知道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导体的电阻有关,那么如何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定量关系呢?让学生分组讨论下面两个课题:
(1)前面学过的哪些实验课题与该实验课题类似?举例说明.
(2)你所列举的实验中用到的物理探究方法是什么?
2.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让学生明确"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应保持电阻不变"的思想,那么,设计实验电路的时候应考虑:(!)怎样测定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u和定值电阻中的电流呢?(2)怎样保持导体的电阻r不变呢?(3)通过什么方法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u呢?
师生共同讨论,对各组的设计方案的优缺点进行评估,以确定出实验的方案,从而引导学生设计出课本上的电路图。
利用串联电路中的滑动变阻器来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u,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i。
3. 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在此让学生明确"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应保持电压不变"的思想.那么实验探究时应考虑:(1)怎样改变导体电阻r的大小?(2)怎样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压u不变呢?
三。学生分组实验与收集数据
1. 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按电流图连接实物图,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并记录所对应的电流值,填入表一中:
结论: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2. 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更换电阻值,利用滑动变阻器保持定值电阻的电压不变,记录对应的电流值,填入表二中:
结论: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四. 欧姆定律
我们可以把上述两个探究课题所得出的结论综合到一起:一段电路中的电流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这段电路的电阻成反比.这就是的欧姆定律.
用公式表达为:i=u/r
注意:欧姆定律中的电流(i),电压(u),电阻(r)应该指的是同一段导体在同一时刻的值。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教案篇4
内能
一、分子热运动
1.分子运动理论的初步认识
(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3)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扩散现象。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且间接证明了分子间存在间隙。
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1)当两分子间的距离等于10-(-10)米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叫做平衡位置。
(2)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小于10-(-10)米时,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表现为斥力;
(3)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大于10-(-10)米时,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表现为引力;
(4)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以上)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近似认为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力。
二、内能
1.内能
(1)物体的内能
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及体积都有关。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2)热运动
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的温度越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慢。内能也常叫做热能。
(3)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①物体的内能的多少与物体的温度、体积、质量和物体状态有关;而机械能与物体的质量、速度、高度、形变有关。它们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
②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但有些物体可以说没有机械能,比如静止在地面土的物体。
2.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与热传递
(1)做功
①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②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相互转化的过程。
(2)热传递
①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不同部分)存在温度差。
②物体吸收热量,物体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减少。
③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3.做功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4.热量
(1)概念: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2)热量反映了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多少,是一个过程量。所以在热量前面只能用“放出”或“吸收”,绝对不能说某物体含有多少热量,也不能说某物体的热量是多少。
(3)热量的国际单位制单位:焦耳(j)
三、比热容
1.比热容的概念
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用符号c表示比热容。
2.比热容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容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
3.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
它的物理意义是:1千克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
4.比热容表
(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
(2)从比热表中还可以看出,各物质中,水的比热容。这就意味着,在
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要小些。
水的这个特征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白天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温度升高的慢,夜晚沿海地区温度降低也少。所以一天之中,沿海地区温度变化小,内陆地区温度变化大。在一年之中,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
(3)水比热容大的特点,在生产、生活中也经常利用。
如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等机器,在工作时要发热,通常要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冬季也常用热水取暖。
6.热量的计算
q=cmΔt。式中,Δt叫做温度的变化量。它等于热传递过程中末温度与初温度之差。
注意:物体温度升高到(或降低到)与温度升高了(或降低了)的意义是不相同的。比如:水温度从lo℃升高到30℃,温度的变化量是Δt==30℃-lo℃=2o℃,物体温度升高了30℃,温度的变化量Δt=30℃。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教案篇5
一、指导思想
在教学中,端正教学态度,明确教学目的,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深入贯彻素质教育理论和新课程理念,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坚持以本为本,以纲为纲,深入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认真批改作业,搞好单元过关,将教学的每项工作落到实处。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加强与其他任课教师的联系,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积极参加进修学习和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为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四单元,是在上学期所学电学知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力学的有关知识。如,家庭用电、电能、材料等。这些知识是上学期电学知识的延续。再通过本学期知识的学习学生才会对力学有一个较完整的认识。这些知识既是基础,又是桥梁,作用非常重要。另外,本学期教材中渗透的某些研究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很有指导意义。
物理学习动机和兴趣的激发要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物理学习需要的潜在状态转化为活动状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意向,成为实际学习活动的动力。这就需要创造问题情境,特别是要注意每个课开始的课题引入。教师要善于利用演示实验或简炼的具有强烈启发性的'语言,在上课的开头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吸引住,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学情分析
本学期担任九年级两个班的物理课教学。绝大部分同学对物理有一定兴趣,但不够浓厚,对上学年知识的理解、掌握由于放假等原因已降到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但一些基本物理学习习惯已初步养成。本学期准备采取抓两头,促中间的措施,注意加强优等生的培养和差生的转化,促进中等生的整体进步。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习比较全面的物理学基础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以及物理学与技术进步、社会发展的关系。
(2)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志趣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创新意识,结合物理教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4)要特别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好物理的自信心,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学习的机会,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挥究过程,获得科学的方法。
(5)激活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要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优化创新能力,让物理教学充满新的活力;营选创新环境,培养创新品质;精心设计教学,激发创新灵感。
(6)充分发挥实验教学作用。物理实验具有生动、直观、新异有趣等特点,要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兴趣,搞好实验教学,提高实践的技能技巧。
(7)提高自身素质。深化教研教改,提高教研水平,做到表达准确,板书简洁,操作规范,教法创新,使自己的备课、教课、说课、操作、写作等水平不断提高,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五、方法措施
1、搞好模式教学,实施素质教育。
2、悉心钻研教材,以深入了解学生为一手资料,认真备好每一堂课。
3、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向45分钟要质量,减轻学生课余负担。
4、搞好实验探究,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5、认真设计、精心批改作业,把作业落在实处,抓在手上。 搞好单元过关,把单元过关当做提高质量的重点措施来做。
6、抓好尖子学生,为各种竞赛和升学打好基础。
7、抓好后进生,提高及格率。
8、做好课外辅导,堵好教学中的漏洞,提高教学质量。
9、搞好物理兴趣小组,提高学生兴趣。
10、建立激励和竞争机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进取心。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教案篇6
一、燃料的热值及简单计算
1、热机是利用燃料燃烧释放出的能量(热量)转化成机械能装置。
多媒体展示:蒸汽机车拖着长长的列车,冒着浓烟在原野急驰。(煤炭)
装有汽油机的运动赛车,在赛道上风驰电掣般的飞驰。(汽油)
飞行中的喷气式飞机尾部喷着高温高速气体。(航空煤油)
火箭喷着长长的火舌,在起飞台上冉冉升起。(化学燃料)
2、质量相同的不同燃料完全燃烧释放出的能量(热量)是不相同的
演示:常规燃料标本:木柴、烟煤、焦炭、汽油、柴油、酒精、液化石油气(透明塑料打火机中装有)
研讨:普通的一个家庭一个月平均要用无烟煤75kg,改用液化石油气就只需15kg,农村烧大灶的话每月需干木柴150kg。
一个无烟煤(0.6kg)只能烧开5瓶水,而0.6kg的液化气可以烧一天的饭菜、开水以及还可以烧淋浴的洗澡水。
3、每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释放出的能量(热量)称为这种燃料的热值:(q)查书中热值:说出展示的几种燃料标本各自的热值:
质量是m的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热量是:q放=qm
例:完全燃烧100克酒精能释放出热量(q酒精=3.0×107j/kgq放=3.0×107j/kg×0.1kg=3.0×106j)
二、热机效率
1、热机工作时,不能把燃料释放的能量全部利用。
研讨:站在内燃机排气口附近就会闻到汽油或柴油的气味--燃料燃烧并不彻底造成能量损失,如:
打开发动机机盖,便觉一股热气扑面而来
机械散发热量造成能量损失
有人曾用汽车尾气的热量加热饭菜
废气排放也损失部分能量
发动机各部分零件相互摩擦
消耗部分能量
结论:热机利用的做有用功的热量只占燃料燃烧放出热量小部分。
2、热机效率:(η)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之比。结合火力发电站能流图,来研讨热机效率。
结论:由于热损失的原因多,热机效率一般较低。热机是人类使用的主要动力机,尽管它的效率不高,我们仍然离不开它。
3、为了合理利用能量人类一直在努力提高热机效率。
研讨: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让燃料充分燃烧。减少发动机各部分之间的摩擦。下决心关停耗能的热机。研究开发热能效率更高的热机。
4、计算热机效率:
①一台大型推土机的推力约为3×104n,匀速推着土总行程达10km,消耗柴油约30.3kg,求推土机上装的柴油机的热机效率。
=3×104n×104m/[3.3×107(j/kg)×30.3kg]×100%≈30%
答:这台柴油机热效率为30%。
②点燃一只无烟煤(0.6kg),能烧开5瓶水,而点燃0.6kg的液化气可以供普通人家烧一天的饭菜,开水还可以烧淋浴用的洗澡水。这样看来:不同的燃料不相同。若q无烟煤=3.4×107j/kg,5瓶水的质量约为9.5kg,从20℃烧开,那么这个煤炉的热效率是多少?
三、热机为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同时也带来的环保问题。
1、热机发展史:蒸汽机(效率10%),蒸汽轮机(效率20%),内燃机(效率30%),燃气轮机(效率40%)
2、对人类社会的贡献: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蒸汽机发明后的一百年间,人类所做的工作量相当于以往几千年工作量的总和",极大地改观了交通状况:帆船横渡大西洋约需25-30天,蒸气机驱动的轮船约用17天以内。柴油机轮船约为10天,协和式超音速客机只需3.5小时就可以从巴黎飞到纽约。
3、热机使用引起的环境问题:内燃机大量排放的废气会形成毒雾天气,"酸雨"现象。中国在重庆等地危害严重,西欧、美国等地还更为严重,造成植被大量死亡,也造成大量湖泊中的成批鱼类的死亡。目前世界各国都制定了汽车尾气的排放标准,减少了煤的使用量,来控制废气造成的危害。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教案篇7
电流
1、电流过大的危害:烧保险丝、甚至引起火灾。
2、电流过大的原因:1)、短路;2)、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3、保险丝:保险丝是用铅锑合金制作的,电阻比较大,熔点比较低(材料特点)。当电流过大时,它的'温度升高而熔断,切断电路,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
4、空气开关:当电流过大时,开关中的电磁铁起作用,开关断开,切断电路。注意:1)、不能用铜丝、铁丝等代替保险丝。2)、当电路中的保险装置切断时,不要急于更换保险丝或使空气开关复位,要先找出故障的原因,排除故障之后再恢复供电。
生活用电常识
1、家庭电路的组成: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装置(保险丝或空气开关)插座、用电器、开关等。
2、两根进户线是火线和零线,它们之间的电压是220伏
3、电能表:计量用户消耗电能的多少;单位是千瓦时(kwh),两次读数之差就是这段时间消耗电能的多少。
4、总开关:为检修更换电路的安全。(空气开关还能起到保险作用)
5、保险装置:保险丝(盒)电流过大时熔断,切断电路。空气开关电流过大时跳闸,切断电路。三线插头(座):一线接火线(l),一线接零线(n),另一线(e)接用电器的外壳(大地);为安全用电。注: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都是并联(包括插座),被控制的用电器和开关是串联的。
6、零线。试电笔:作用辨别火线使用手指按住笔卡,用笔尖接触被测得导线,发光的是火线。触电:1、单线触电:站在地上的人接触到火线。2、双线触电:人同时接触到火线和零线。触电的急救:首先切断电源;再救触电的人。
7、安全用电的原则是:①不接触低压带电体;②不靠近高压带电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