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案下册5篇

时间:2023-01-05 作者:Kris 备课教案

为了让我们更好的开展自己的教学工作,一定要提前写好教案,教案是教师为了保证上课进度提早撰写的文字材料,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三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案下册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三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案下册5篇

三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案下册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宇,会写出12个生宇。能正确读写“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晴蜓、随风飘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感受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

教学难点

想象这一池荷花为什么像“一大幅活的画”。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导学过程

预习题纲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体内容。

2.搜集荷花的有关资料。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喜欢猜谜语吗?请听好了: 一个小姑娘,立在水由央,身穿粉红袍,坐在绿船上。(打一植物)

2.说说你了解到的荷花。(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荷花的资料)

3.叶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又是怎样的呢?(板书课题)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分组出示生词,指读,正音:

a.挨挨挤挤、翩翩起舞、随风飘动(读了这些词,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景象?)

b.荷花、莲蓬、饱胀、衣裳、仿佛、舞蹈、蜻蜒、

3.接读课文,边听边思考:课文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这一池荷花?

三、读议结合,体会情感

“我”看到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呢?

(一)品读二、三段。

1.自由读二、三自然段

边读边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划下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说说为什么喜欢,再有滋有味地读一读。

2.理解并读好重点句。

(1)“荷叶挨挨挤挤的……”

从这个句子中你感受到荷叶是什么样子的?从哪些词体会到的?[课件演示:挨挨挤挤的一池荷叶]——你们看,这就是一池挨挨挤挤的荷叶,这就是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呢!看了画面,谁能把这句话读得更好?(指名读、齐读)

(2)“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a.谈体会:你觉得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好?

b.换词理解“冒”:“冒”还可以换成什么字?

c.表演体会“冒”:荷花是怎样冒出水面的?谁能来表演一下。

d.激发想象: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它们想干些什么呢?

小结: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你们看,一个“冒”字不仅把荷花写活了,而且使它变得更美了。现在你应该明白为什么说这个冒字用得好了吧!

(3)“有的……有的……有的……”

a.[课件演示:荷花的三种姿态]这些姿态是什么样的,我们来看看!

b.看了刚才的画面,你能说说课文描写了哪三种荷花的样子么?(刚开的、全开的、将开的。)

c.引读三句话:刚开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呢?全开的呢?将开的呢?

d自由练读。(你们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这三种姿态不同的美和可爱么?)e.指名朗读。

小结:[课件演示:一池荷花]

师读:“这么多的白荷花……也很美。’”此刻,你最想用~个什么词来形容这些荷花呢?(板书:千姿百态)

作者又把这一池荷花看作了什么?

a.质疑探究:读了这句话、大家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2(作者为什么把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幅活的画?画家指的是谁?)

b.分组合作,讨论交流。

小结:正象你们说的那样,这一池荷花不仅仅很美,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还可以感受到荷花竞相开放的生机和活力,因此作者把它看作是一幅活的画。(板书:一幅活画)而正是美妙的大自然这位了不起的画家创造了这样的杰作,才让作者产生人在画中游的感觉。同学们,让我们也走入画中,一块来回味课文的二、三段。

(二)巧读四、五段。

1.指名朗读四、五段

2.看到了这美丽的荷花池,你想到了什么?

3.自由读课文,当作者陶醉在这种美的境界中的时候,他眼前出现了怎样奇特的景色?

4.如果,体也变成了一朵荷花,理象一下,会有哪些动物来告诉你什么?

5.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呢?

6.齐读第四、五自然段,体会荷花的美。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总结全文。

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新词。

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回顾全文,总结写法

1.齐读全文。

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本文的?

(板书:闻到──看到──想到──回到现实)

3.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篇文章写得这么美?

(板书:细致观察、丰富想象)

三、拓展练笔

1.作者把荷花写得如此之美,你们一样能把自己喜欢的花写下来。

2.交流课前所观察的花。

3.师引导依照课文分成几个部分写,写出特点。

4.交流习作,讲评后,学生修改小练笔。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观察描写,识记字形

3.集体交流,重点点拨范写:

4.书写练习。

5.自评互评。

五、作业布置

抄写文中优美词句,积累语言。

板书设计

叶:多 绿 大 圆

荷花 看 活的画

花:才开 全开 将??

三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案下册篇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无限生机,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

2、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3、背诵第二、四自然段,培养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点:

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无限生机。

教学难点:

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理解句子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教具准备:

电子白板和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歌曲,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2、想想这首歌是唱什么的?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简介锡林郭勒草原。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划出生字,读读记记。

3、和同桌比一比,看谁读得更正确,更流利。

4、想想:课文主要写出了锡林郭勒草原的哪些特点?

交流反馈。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复习生词,回顾课文内容:以拉幕的形式一组一组出示词语、句子。

光芒草滩牧民宝镜铃铛花山丹丹花

广阔欢腾矫健安闲满眼绿色一碧千里

铺向覆满挥舞骑马撒欢儿捉迷藏

1.草原上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

2.一碧千里的草原上,还散落着一个个圆顶的蒙古包。

3.各种各样的野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2、3两句中有一个多音字:散(sǎn)落、散(sàn)发)

4.小马驹蹦蹦跳跳地撒欢儿,跟着马群从这边跑到那边。

过渡:

那你们还记得课文是怎样描写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吗?

好,快快打开语文书找到课文快速浏览一下找出概括草原特点的句子。

板书:广阔美丽

欢腾

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出了大草原是广阔美丽的,哪几个自然段写出了它是个欢腾的世界?

二、理解感悟:

读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

(一)现在我们先轻声自由读一读第一、二自然段,看看这部分描写了草原的哪些景物?让你从中感受到了草原的广阔美丽?

你能分别找出描写野草、湖水、野花的句子吗?指名读,其他同学听听你们找的的一样吗?对不对?

在白板上用红圆圈圈分别圈出野草、湖水、野花三个词语

指导朗读:无论是山岭上、深谷里,还是平原上,到处都覆盖着青青的野草。绿得广阔!绿得美丽!请你自己读读这段话,读出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带给我们广阔美丽的感觉吧!同桌再互相读一读听一听。

还从哪儿描写草原的广阔美丽?读一读书中的句子。

再出示对比句:草滩上嵌着湖水。

“嵌着”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嵌着”指什么?出示图片:这是一洼什么?这又是什么?这有多少湖水

这一洼洼清亮的湖水让你想到了什么?通过想象神话故事中宝镜的样子、作用,体会湖水的神奇与美丽。指导朗读句子。

野草和湖水都让我们感受到了草原的广阔美丽。课文又是怎样来具体描写野花的?指名读一读书中句子。出示图片:这就是文中说的三种花,指图解释。

只有这三种花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师在白板上把“各种各样”这个词用红笔画上括号。

学生欣赏欣赏课件中野花组图,谈感受。

过渡:在青翠的草地上,点缀着婀娜多姿的野花,它们为草原增添了缤纷的色彩,美吗?那我们就美美地读读吧!并指导朗读。

作者用他的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先是一碧千里的野草,然后描写了清亮的湖水,最后写了各种各样的野花,这一自然段是从这三个方面写出了草原的广阔和美丽。

再看1、2自然段,你们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么?

指导朗读: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一部分。让我们用心来感受这里的广阔而美丽。愿意背诵的同学试着把他背下来。

(二)草原是欢腾的世界

(1)认识过渡段

出示句子:(草原不仅美丽,还是个欢腾的世界。)

请同学们看课文,这句话是文中的哪个自然段,齐读

师:这句话前半句总结了上文,后半句又把我们引到了下文,很自然的把上下文连起来了。你们猜猜下面该写什么了?

为什么说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呢?我们一起来自学第四自然段。

出示自学提示:用心大声朗读课文,思考哪些场面描写表现了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

汇报交流

这么欢腾的场面你们想看看吗?

播放视频《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你们从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看完指名说一说

过渡:草原上这些充满生机的人和动物让我们感受到了人、动物,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好,也构成了一幅大草原欢腾的画面,令人陶醉。谁能用欢快地声音朗读这一段,其他同学边听边品味。

三、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1、同学们让我们把大草原那美丽、欢腾的场面永远记在心中吧!大声地朗读一遍课文。

2、(点击白板视频连接播放视频《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同领略了锡林郭勒大草原独特的自然风光,感受到了那里的民族风情。今天这次愉快的草原之旅就要结束了,在歌声中让我们共同祝愿广阔的锡林郭勒大草原更加美丽,更加和谐!

四、作业

1、背诵第2自然段

2、选做:自己或者和小伙伴合作画一幅草原美景图。

板书:

锡林郭勒大草原

野草

广阔美丽湖水

野花

欢腾动物人

三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案下册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惊弓之鸟”等词语。

2、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段。

3、读懂了课文内容,懂得了只有善于观察、思考和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

这篇课文以对话为主,讲述了一个精彩的故事。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讨论、交流读懂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学习中感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时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能手、孤单失群”等词语的意思,并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意思。

2、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1、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2、通过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和读懂自然段的意思的训练,并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2、准备识字小黑板

学生准备:

1、搜集成语故事,并会讲自己最喜欢的成语故事。

2、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预习探究

1、老师知道咱们班的同学都特别爱读书,尤其是喜欢读故事书。那你们课下都读过那些成语故事?

2、这些成语不但内容精彩,而且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引起了我们的思考。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成语故事。(板书课题)

3、打开课本,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1、学生交流自己读过的成语故事。

2、学生齐读课题

3、学生按照要求大声朗读课文。

二合作交流

1、(1)课文中的词语,你们都认识了吗?出示词语:魏国打猎弓弦射箭大雁悲惨愈合作痛裂开更羸

(2)强调“更羸”中“更”的读音以及“羸、赢”的区别

2、同学们的生字学的很好,那课文读的怎么样了?找同学分别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如果你听到了错误之处要做好记录,然后给指出来。

3、通过朗读课文,本课的主人公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4、那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能手”?教师以本班学生为例,选举写作能手、写字能手、唱歌能手……

5、那更羸是魏国有名的射箭手,你不想夸夸他吗?

1、(1)学生同桌间互相检查读,开火车朗读,齐读。

(2)学生根据“更”读音的不同组词。学生说出“羸、赢”的区别。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学生交流评价朗读课文。

3、学生回答并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4、学生理解什么事“能手”

5、学生夸奖更羸,说出心中的感受。

三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案下册篇4

【单元教材简析】

本组围绕着“世界是大家的、各国人民是一家”这一主题选入了三篇讲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学习园地本组围绕着,体裁多样,内容丰富,篇篇充满着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和爱意。

?太阳是大家的》以此为题,寓意“世界是大家的”,全世界孩子同在一片蓝天下,分享太阳的温暖、世界的和平和社会的安宁。

?一面五星红旗》蕴含着对爱国主义精神的赞美。课文中的我尊重、热爱国旗的表现,换来他人对“我”的尊重。

?卖木雕的少年》本文通过写“我”在非洲南部想买一个木雕,但因为过重无法购买,卖木雕的少年看“我”是中国人,特意送我一个木雕小象墩,而且不收钱的事,歌颂了少年的美好心灵和中非人民之间的深厚情意。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由一篇通讯改写而成。写的是非洲国家阿尔及利亚发生地震,中国派出了救援队帮助救灾的事。通讯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进行及时、详尽而生动的报道。它不光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环境气氛。

【单元总体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句、会写生字词。

2、分析文章的内容,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3、感受世界人民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各国人民之间要相互关爱,世界才会更和平、稳定、发展。

【单元教学建议】

本组课文的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明白世界和平人民幸福。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通过体会重点词句来感悟课文内容。

在每课的教学末尾,可以引导学生由课文内容延伸开去,联系自己的经历过或读过的各国之间的感人故事,感悟世界和平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单元教学时间】

?太阳是大家的》2课时。

?一面五星红旗》2课时。

?卖木雕的少年》2课时。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1课时。

?语文园地》4课时。

三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案下册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童真童趣。刻苦求知的愿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绝招》

①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什么是绝招?课文讲了谁的绝招?谁的绝招最绝?)

②启发谈话:这篇课文讲的是几个小伙伴之间发生的故事。主人公小柱子和小伙伴比本领,没能取得好成绩,感到很羞愧。于是他暗下决心要挽回面子,要练一种“绝招”,“镇”住那些小伙伴。结果,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果然出奇制胜,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大家都对他的绝招赞不绝口,“伙伴们羡慕地竖起大拇指:‘绝招,太绝了!’”

③大家想知道他们的绝招是怎样练成的吗?

[设计意图]从启发谈话入手,诱导学生理解课题,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欲望。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文,读通课文,读准生字。

请同学们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

2.讨论:

①课文中讲了几个小伙伴,涉及了哪几种绝招?

(三胖的绝招是憋气,二福的绝招是空翻,小柱子的绝招是算数学题目。)

②谁的绝招最有用?(小柱子的绝招最有用。)

3.小柱子的“绝招”引来了大家的赞叹,这个绝招是怎样练成的呢?引导学生细读课文。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整体感知课文,为下面的细读课文作好了铺垫。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默读课文,边读边动笔做记号。

读书时要想一想课文中讲了几个小伙伴,涉及了哪几种绝招,建议学生动笔在课文中画出来。

2.同桌互相讨论一下。说说读课文时遇到了哪些不懂的问题,同学之间通过互帮互助的方式解难答疑。

3.讨论:

①小柱子为什么要练绝招?(起因是和小伙伴比本领,却样样都落后于别人,觉得自己“太丢人了”;回家后看见奶奶包饺子,在和奶奶的谈话中受到启发)

②他练习了什么绝招?

③为什么“伙伴们羡慕地竖起大拇指”?

(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同桌互相讨论一下。说说那位小朋友的绝招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对小朋友的言行作出自己的评价。)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动笔做记号,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通过讨论,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内容,了解了故事的前因后果。

四、深入体验、深入理解

1.什么是绝招?

2.小柱子为什么要练绝招?(起因是和小伙伴比本领,却样样都落后于别人,觉得自己“太丢人了”;

3.小柱子回家后看见奶奶包饺子,在和奶奶的谈话中受到启发?

(奶奶说,二福的绝招是天天跑体育场练出来了。他认为奶奶说的话在理,明白了经找是靠苦练出来的。)

4.他练习了什么绝招?

(两个不过百的数做乘法,算得快、算得对。)

5.为什么“伙伴们羡慕地竖起大拇指”?

(小柱子的“绝招”出奇制胜,“镇”住那些小伙伴。大家都十分佩服,所以大家都对他的绝招赞不绝口。)

6.这个绝招是怎样练成的呢?

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的相关段落,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讨论,从中体会小柱子勤学苦练的精神和争强好胜的性格。

7.引导学生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价

①你觉得小柱子的做法怎么样?你应该学习他什么特点?(自尊,好强,不服输。)

②你最佩服谁的绝招?

③如果你是他们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

8.阅读了这一篇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或者说明白了什么道理?

(只要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本领;要练,就练对自己未来发展有用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