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提前准备好一篇演讲稿,才能缓解自己的内心紧张之情,无论是参加什么规模的演讲活动,准备演讲稿都是我们必须完成的任务,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礼仪餐桌演讲稿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礼仪餐桌演讲稿篇1
“礼”是指饮馔的礼节和礼仪。它反映了家族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形成的礼节、仪式和个人的礼貌要求。家宴、便宴要以“长”(家长、长辈)为主,宾宴要以“客”为主。因此,就形成了许多规矩约束家人,尤其对孩子们的约束更加严格。
礼有形式之礼和待侍之礼。形式之礼是指礼仪的形式和氛围所体现的礼,比如宴请场所的选择、礼仪的档次、环境的营造、用具的准备,都要体现对客人的一种尊重。待侍之礼是指招待客人和侍奉客人的礼节,如宴席的排座是以长为先、师为先、远为先的原则,即按辈分排座,家庭教师要优先入座,远道而来的亲戚朋友要优先入座,对待家境贫穷的亲戚和朋友更要格外照顾,主人在席间与其交流的时间要长些,敬酒次数要多些,并有意识地向客人介绍他们的“绝活”如棋艺、书法、唱功,以获得众人的赞赏和尊重。同时严格要求管家和仆人不准慢待这些人。
虽然每次宴请视客人身份和礼仪风俗的特点,在饭菜种类、质量档次、饭庄的选择上是有区别的,但绝不能让客人挑出“不是”来。在宴请中的祝词、敬酒、交谈、进餐、辞宴的全程中都要注重礼节。
大户人家做饭时,要求厨师盛盘上菜时盘子四周不能有菜渍,上菜要用双手端盘、端碗,手指不能抠在盘沿和碗边上;盛饭、盛汤,倒茶时不能太满,斟酒要满,但不能溢出;倒茶的动作要规范,切忌将碗盖扣在桌子上,茶壶嘴对着客人;倒茶后要后退一步再转身离去;给客人上烟时要用盘子端给客人,切忌用手递烟,不要用一根火柴给数人点烟,不要在客人面前用嘴吹灭火柴和随意扔掉火柴梗,不准当着客人扫地、掸桌子,尤其不准将茶水泼在地上。
另外,在客人面前,主人不能训斥孩子和仆人;主与客的孩子发生争执,主人要将自己的孩子拉走,不管谁是谁非,都要向对方表示歉意,但不能当着客人面教训自己的孩子,否则客人会感到不自在。
宾宴一般也是不让孩子参加的。记得小时候家宴时,要求孩子们要做到懂规矩、尊敬人、讲礼貌、有教养,有三个不准:吃饭时不准出现喧哗声、碗筷碰击声,更不准用筷子敲桌子敲碗,不准吧唧嘴和出虚恭。二祖母说吃饭时听到吧唧嘴的声音让人作呕,吃饭时出虚恭令人难以忍受。并让吃噎着连续打嗝的孩子主动下桌,不准拖拉椅凳以免发出刺耳的声音,这就是不准出声的要求;二是不准“下嘴”,长辈不动筷子孩子们是不能先夹菜的,不准将嘴填得满满的,不准狼吞虎咽,不准站起身来夹菜,够不到的菜可示意长辈给夹,不准用筷子在菜盘中乱挑乱翻,不准边吃边用双眼紧盯着桌上的菜,不准用筷子指人,不准将不爱吃的东西和口杂牙秽扔在或吐在地上,不准掉饭粒,揭馒头皮和剩饭要将饭碗扒拉干净。最忌讳的,就是孩子将筷子直插在饭碗中;三是绝对不准孩子喝酒。当年两个祖母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乐乐,在饭桌上玩些游戏,输了要出节目,吃完饭还要让孩子们比比谁的饭碗和桌面最干净,席间温馨的气氛十分浓厚。
礼仪餐桌演讲稿篇2
今天,我从何老师的作文课上了解到英国父母从餐桌上开始教育孩子的故事,给我很大的启发。
我细细阅读,发现了英国父母非常注意鼓励孩子自己用餐。这倒没什么,可是英国的孩子居然从一周岁就开始自己尝试进餐了。要知道,我小时候,要吃一顿饭,可是“千呼万唤始出来”,老爸老妈千哄万哄的,我才可能吃上那么一两口,直到上小学,偶尔还是父母亲喂我呢。我还知道英国的父母在孩子五岁左右就让孩子帮忙在厨房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杂事,他们认为,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家长的负担,而且也能锻炼孩子自己劳动的能力。再回头看看我自己,到了七岁,都还没有帮父母在厨房中做过什么事儿,有时候一时兴起,想起来了,去厨房里晃悠几圈。原本想摆放餐具吧,爸妈又怕我摔了,到了吃饭时,又是一个三请四请请不动,老爸老妈叫了好几遍,应了好几声,才心不甘情不愿地走出来。自然,餐前工作是一项都未做。吃完饭,“拍拍屁股”走人喽!
我真是越看越惊讶,人家孩子那么小就可以帮父母做一些事儿,可我呢,这么大了还没帮父母做过什么事。而且,英国的孩子,从小就学习用餐的礼仪,比如,有客人到家中吃饭,英国的孩子就让客人先用餐,而后才是自己,而我呢,平时,有客人到家里吃饭,我不管“三七二十一”,上来就一顿狼吞虎咽。平时都没这么能吃,客人一来好像要跟客人一比高低似的。想起来,真是有些愧疚啊
原来,何老师也是让我们接受一些教育啊。我如梦初醒,忽然意识到,我一定要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儿,无论是餐桌上的,还是生活中的。我总不能被比我还小的孩子该比下去吧!
礼仪餐桌演讲稿篇3
老师们、家长们、同学们:
为进一步深化文明创建活动,以实际行动加强我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此我向全体师生和家长发出“文明餐桌、文明旅游”的一封信,希望大家携手共做文明行为的先行者、实践者和倡导者。
一、文明餐桌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希望大家做一个骄傲的“光盘族”,坚决抵制“舌尖上的浪费”。
1、传承传统美德。自觉做到传承“礼仪之邦”的美德,号召亲朋好友踊跃参加到文明餐桌行动中来,积极打造温馨、文明的就餐环境。
2、倡导绿色消费,理性消费。按需点菜,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做到不剩饭不剩菜,吃不完打包。
3、倡导文明用餐。自觉遵守公共道德规范,不肆意喧哗,不在禁烟场所吸烟,时刻注意他人的用餐感受;讲究用餐卫生,不带宠物进餐厅,不随意造成用餐环境污染;低碳环保,使用“公筷公勺”,杜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4、讲究科学饮食。树立科学的饮食养生新理念,达成人与食物的和谐,从寻常食物中吃出健康和营养。
二、文明旅游
全社会倡导文明旅游,提升公民旅游文明素质,是塑造中国形象、增强国家软实力的必然要求,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是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全社会文明程度的必然要求。
1、倡导“十大文明旅游行为”。即:维护环境卫生;遵守公共秩序;保护生态环境;爱护文物古迹;爱惜公共设施;低费旅游;讲究以礼待人;注重消防安全;倡导健康娱乐;尊重当地风俗习惯。
2、摒弃“十大旅游陋习”。即:在文物古迹上乱写乱画;文物古迹不按规定摄像拍照;集体行动缺乏时间观念;不守秩序乱插队;随时吐痰随地大小便;污言秽语打架斗殴;乱扔废弃物;喧哗吵闹高声交谈;践踏草坪乱采花果;污损客房用品损坏公用设施。
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身体力行,与文明握手、与陋习告别,积极参与到“文明餐桌、文明旅游”的活动中去,让道德之树生根发芽,让文明之花开满校园!
礼仪餐桌演讲稿篇4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春节是我们中国农历的新年,所以过年对我们中国人而言十分重要的!所以,春节前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剃头发,做年夜饭……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并且“规矩”太多了!有些习俗还很怪,无奈之下,我就去问正在贴春联的妈妈。
我看见妈妈将“福”字倒着贴,我固然明白为什么要倒着贴,将‘福’字倒着贴是一种习俗,‘福’倒贴说明‘福’倒(到)了!但我仍然问道:“过年有什么习俗和规矩啊”妈妈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给我谈起来。
原先,以前过年还有一种放鞭炮的习俗,来源于“年兽”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兽”,长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跃出海面到处作恶。有一年一个老人用放炮,穿红衣,贴红春联的方法驱赶走“年兽”,这才得以平静,此后这个方法就流传开来。可是此刻广州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所以我们就不再进行这个活动了。
除夕这一天对我国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天晚上,我们全家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年饭。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全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也是享受那份欢乐的气氛,桌上有鸡、鹅、烧肉等等,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热气腾腾,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喻意“年年有余”。最终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今日我的收获太大了,明白了很多过年习俗的知识,可是我觉得有点迷信,但这又仿佛是一种乐趣,只要欢乐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况这是传统的习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
礼仪餐桌演讲稿篇5
老师们,同学们,上午好:
大家都知道,餐厅是校园生活的重要场所,如何营造一个文明、有序、温馨的就餐环境,不仅关系着每一位同学的生活,而且体现着我校的整体形象。我们要保持食堂良好的就餐秩序,节约用水,节约粮食,文明就餐,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力争以自己为榜样,并以自己的良好形象感召身边的人都注意文明就餐,使文明就餐成为我们的自觉行动。
我相信绝大多数同学都能遵守用餐纪律,做到节约粮食、文明用餐。但我们还是能经常看到一些不文明举动,比如:有些同学就餐时喜欢大声喧哗;有些同学喜欢吃饭时用筷子对别人指指点点,这是一种不尊重他人又危险的举动;有很多同学将米饭、炒菜吃几口就倒掉……这一些行为中,你是否也曾有过呢?
也许你会认为,这些都是细节,没必要大惊小怪。但是,细节才是真能体现一个人素养的地方啊!因为,一些人的陋习就是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
针对以上一些问题,老师提出以下的建议,大家不妨试一试:
1.就餐时保持安静,文明就餐,不得大声喧哗、打闹,敲打碗筷,不得随意走动,注意安全,防止相互碰撞或烫伤。
2.就餐时要细嚼慢咽,有助消化,也不要含饭说话,以免发生意外。
3.珍惜粮食,不挑食,不厌食,能吃多少就添多少,不要浪费。
4.当用餐完毕时,请收拾好自己的餐具,保持餐桌的干净整洁。
5爱护食堂公物,不得损坏食堂的餐具和设施。
6.在就餐完后按秩序整队回教室。
同学们,学校餐厅的良好秩序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为了同学们能愉快就餐,请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注意就餐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让我们一起努力,营造一个温馨、祥和的就餐氛围吧!
我的国旗下完毕,谢谢大家!
礼仪餐桌演讲稿篇6
亲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学生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文明用餐我先行》。古人云:食为天,礼为先。它强调——礼仪,中国饮食文明的精髓。“文明消费、节俭、珍惜幸福”这两个简单的句子,丰富而贴心,既体现了绿色环保、低碳生活的时代潮流,也是每个公民都应该自觉继承的“礼仪之邦”
美德,参加文明餐桌行动,但有些人忽视礼仪国家的美德,你看他们:(小情节剧)
虽然不扔米粒,但是勤俭节约。就像一句诗说的:除草的日子到了中午,汗水把草滴进了土里。谁知道呢,每顿饭都很辛苦。文明餐桌不仅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也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文明发展水平,也是餐饮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更多的人通过文明桌的动作,用舌尖开始品味文明。文明用餐从现在开始,让节俭成为自觉的行动。
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在学校保持良好的就餐秩序。
2.请珍惜食物,杜绝浪费。省吃俭用不仅是尊重他人劳动的表现,也是高尚人格的表现。懂得尊重食堂工作人员,注意使用礼貌用语。
3.吃饭要安静有序,不要东张西望,不要和同学开玩笑,防止食物进入气管,不要挑食,不要浪费,不要把食物扔在桌子上或地上。
同学!不要恶小,不要善小,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注意就餐过程中的小事,不费吹灰之力就能给身边的人带来帮助和温暖。让我们一起行动吧!文明饮食,从我做起!我相信因为你们的参与,文明就在我们身边。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
礼仪餐桌演讲稿篇7
古人云: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古时候的人们就知道要节约粮食了,我们身为现代人,更要讲究餐桌上的礼仪。
学会餐桌上的礼仪先要节约用餐,学校食堂用餐时,我无意发现我身后坐的那位同学每次吃饭都是一点不剩,我便把他当作了我学习的目标。倒饭的时候,我每次都能看见同学们的剩饭装满了一桶又一桶。可见我们中学生也要带头做好节约用餐。我们的食堂里面的白墙上贴着七个红色的大字“让我们学会吃饭”,这不是说我们不会吃饭,而是要让我们节约粮食,文明用餐。
现在,社会上流行一种餐饮方法,叫“自助餐”就是付一定的钱然后在餐馆里想吃什么拿什么,直到吃饱为止。然而我去吃饭时发现很多人明知道自己吃不了那么多还拼命地拿,结果剩了许多,白白浪费了粮食。现在有很多的自助餐馆里贴着许多的牌子,上面写着如果有剩菜剩饭,按剩的多少交一定的金额。自从牌子一贴,剩饭的人越来越少,成功的节约了很多白白浪费的粮食。
明朝的朱柏庐在《治家格言》里说过: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意思是:吃每一碗粥、每一碗饭时,应该想想这粥饭里有多少人的付出,多少能源的消耗,真的是来之不易;我们生活所需的每半根丝、每半缕线,都要常常想想其中包含几多物质能源和几多人的心血,应好好珍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浪费粮食,我们要像朱柏庐所说的那样想想农民伯伯辛苦种的庄稼,一起来节约粮食。
很多饭店里的餐巾纸都是免费的,这样一来就引起了人们对餐巾纸随意使用的想法。纸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发明出来是给需要的人使用的,而不是用来浪费的。每用一包纸,世界上就会减少一棵树。所以,我们节约用餐同时也要节约用纸和节约用水。
在家里用餐时也要讲究家庭用餐的礼仪。古人曾说过:长辈不上桌,晚辈不动筷。不要总把好的给自己吃,要想想父母,还有他们做饭的来知不易。
小小的餐桌,大大的道理。餐桌上的礼仪,人人都得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