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对于语文这门学科来说是重中之重,篇末点题、首尾呼应饿作文,能唤起读者心理上一种首尾圆合的美感,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家乡的小吃》作文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家乡的小吃》作文篇1
我的家乡濮阳有很多著名的小吃,而我最喜欢是小小的裹凉皮。顾名思义,裹凉皮就是把凉皮用裹的方法做成的小吃。
很多地方的凉皮大都是凉拌的,把凉皮裹着吃的,是濮阳人特别吃法。相传有人因为不能吃凉,就买来凉皮自己在家卷着吃,后来被人看见了,纷纷询问,裹凉皮也就渐渐流行起来。在濮阳,一年四季都有人吃凉皮,但吃凉皮的最佳时间还是夏季。小小的裹凉皮拿在手中,轻轻咬上一口,一股清新扑鼻而来,筋道的凉皮配上酸爽的汤汁、清脆的黄瓜丝、香甜的芝麻酱,真是太好吃了!我和妈妈都很喜欢吃裹凉皮,隔三差五的,我们就会买来吃。
经过多年的加工,裹凉皮已经不是单单把凉皮卷起来就行了,做裹凉皮不仅有独特的配料,裹凉皮用的凉皮也必须足够劲道,才能把各种材料包裹在内。一个裹好的凉皮要面皮剔透,能隐约看见所裹之物;面皮还要完整,不能破开,不能漏洒汤汁;黄瓜丝、碎花生等物要涂抹均匀,味道调制得当,咬下去咸淡一致。这样的凉皮才好吃,也才算合格。
我们一家经常出门旅游,出去几天,妈妈总会忍不住念叨:“好想吃濮阳的裹凉皮啊!”“我也是!我也是!”我也会忍着口水应和。一张小小的裹凉皮,让在外的游子提起家乡时多了种种念想。裹凉皮不仅是濮阳人心心念念的一道美食,很多外地人来到濮阳,在吃过裹凉皮后也很难再忘记这个味道,"很香、很辣、很过瘾!"家乡的味道就是裹凉皮的味道,我爱家乡的裹凉皮。
《家乡的小吃》作文篇2
在我风景优美的家乡通州,风味小吃可以说是数不胜数:羊肉串、骨肉相连、糯米糕……其中我最喜欢吃的是那个以“臭”扬名天下的臭豆腐。
这天傍晚,我和姐姐来到路边小吃摊。那穿着金黄色外衣的臭豆腐,散发出诱人的“臭”味,闻着就让人垂涎三尺,一下子就“钩”起了我肚子中的馋虫。摆摊儿的老爷爷在一旁正忙得不可开交,我和姐姐连忙也叫了四份。
只见,老爷爷熟练地从卤水中捞出来一块块长约5厘米的全身黑不溜秋的豆腐,放进滚烫的油锅里,不停地翻滚着,直到豆腐的两面都炸成金黄色为止。换上漏勺,把臭豆腐轻轻捞了出来,放到白瓷盘里。再给每块豆腐上涂上一层秘制酱汁。就这样,一份金灿灿、香喷喷的臭豆腐便诞生了!老爷爷又接连做了好几份。
臭味儿早换上了一阵阵诱人的香味,我的口水都快要掉下来了!迫不及待地品尝起来。呀!吃得太急了,那滚烫的臭豆腐“害”得我舌头打起了“结”。我不舍地吹了吹,又咬上一口,甜中带辣的酱和着臭豆腐独特的汁水味一下“涌”进了我的嘴里。酥酥的、嫩嫩的,啊,真好吃!让人吃了一块还想再吃第二块!不一会儿,四份臭豆腐便被我们“消灭”了。
臭豆腐虽然初闻起来很臭,但是吃起来却很香。豆腐软,味道鲜,这可真是人间难尝的美味!
《家乡的小吃》作文篇3
四棱八角长方,竹签串成一行,遍洒芝麻辣椒,臭味熏出八里,但是软玉温香。这就是好者趋之若鹜,恶者如见豺狼的臭豆腐。
这小吃外婆特别拿手,小时候经常在旁边观摩:首先把青矾放进一个桶里面,然后再在桶里面倒入沸水搅拌,等到青矾搅拌均匀后,把选好的豆腐放进去,让豆腐在里面浸泡两小时左右,两小时以后就把它捞出来,捞出来出来后把豆腐冷却一下。然后再在里面放进去卤水,过一会儿看看,豆腐软不软,如果硬的话多泡一会,软了就少泡一会儿。
卤好豆腐以后,用放凉的开水冲洗一下,这时候就可以装进筛子里面,沥干它的水分,等到水浓稠的时候,倒进去卤水,然后加入辣椒油和少量的酱油,一点点的香油和一点味精,再加入适量的汤,把它们兑成汁,等到油热了以后,就可以把卤好的豆腐下锅了,炸大概五分钟左右,刚到豆腐呈现金黄色的时候,捞出来,把豆腐的油沥干以后,在每块豆腐上捅出来一个眼,把刚才制作出来的辣椒酱,淋在豆腐眼里面。
通常刚炸好我就迫不及待了:豆腐一入口,软玉温香,后来,就变得香酥可口,外焦里嫩,咀嚼时酱汁顺嘴流淌,刹那间嘴里充满着微妙的臭香,配上哪绝妙却特别鲜美的汤汁,撒上白芝麻香菜,就令人欲罢不能。
《家乡的小吃》作文篇4
我的家乡苏州不仅有古典的园林,还有许多诱人的美食。说起美食,那可是数也数不尽:松鼠桂鱼、卤汁豆腐干、哑巴生煎、苏式汤面、糖粥……在这么多美食中,我最喜欢吃苏式汤面。
有一次,我想去吃肯德基,爸爸说那个没有营养,要带我去吃面,可是我不喜欢吃面。我不情愿地跟着爸爸来到面馆,爸爸给我点了碗焖肉面,他自己点了腰花面。当阿姨把面端到我面前时,我看着那一大碗面,就跟爸爸说:“我不想吃。”这时,店里收银的阿姨走过来跟我说:“小妹妹,你尝尝看,很好吃的哦!”大家都让我尝尝,我只能勉强尝了一口,没想到这个面还真的蛮好吃的,汤特别的鲜,肉看着油,但是吃到嘴里一点也不油。不一会儿一大碗我就吃完了。
阿姨看我好像喜欢上了,就跟我介绍起了苏式汤面。苏式汤面可是很讲究的,汤要清而不油,味要鲜而不干。我们这个配菜,也就是苏州人讲的'“浇头”,花样也是很多,有大排、焖肉、三鲜、腰花……我们就拿焖肉面来说,肉要选“三精三肥”的五花肉,切成片用老汤慢慢烧,吃起来才会不油,也不会塞牙。
怪不得这个面这么好吃呢!原来一碗面要花这么多心思。自从那次后,我就深深地喜欢上了苏式汤面,爱上了这浓浓的苏州味道。
《家乡的小吃》作文篇5
虽然离开青龙老家近二十年,居住环境与生活条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饮食习惯与爱好却未随着时间与空间的变化而改变。下过无数次餐馆、饭店,吃过各种风味小吃,最喜爱的还是那些吃不够的家乡菜:大馅儿蒸饺、血肠、方块肉、小河虾、小河鱼、凉糕……这些美食虽然大多数都是很普通的家常饭菜,却又具有独特的北方风味,是家常与待客的经典美食,胜过鸡鸭鱼肉,包含着浓浓的家乡味道,让我写出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吧。
大馅儿蒸饺——可能对每个人来讲都不陌生,可是吃过很多蒸饺,各种馅料,自己家也做过很多次,感觉最好吃、最难忘的还是在老家吃的新鲜地道的大馅儿。地里新鲜的刚摘的大白瓜(没见用那瓜做过别的菜,仿佛包饺子专用的),刚炼过的油梭子加上一些新鲜的韭菜,最擅长包大馅的大舅母一个人连和面带擀皮、包好饺子、上锅蒸,用白菜叶代替屉布(这么多年一直这个习惯,不知什么原因),这一整套步骤在我们早晨还在梦乡的时候就会搞定,经常会让我们还未睁眼便已闻到阵阵蒸大馅儿的清香。
有时干脆就用新鲜的白菜加油梭子做馅儿,也很好吃,馅料鲜香,即使用很普通的白面,也会做出水灵灵的,使人吃不够的大馅儿,味道和水饺大不同。
《家乡的小吃》作文篇6
说到我家乡的特色小吃,那可真是数不胜数啊!有鱼丸、光饼、油饼、马耳朵……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光饼。
光饼的样子像一座比较扁的小山丘,中间像一个小湖一样的形状,光饼上撒满了白芝麻,全身金黄金黄的,特别像一块“金子”,因为光饼是我的最爱,所以称它为“金子”。光饼的中间有一个小洞,关于这个小洞还有一定的原因呢!据说在戚继光打击倭寇时,为了方便士兵在战场上充饥,他便想出了一个办法:在光饼上打个洞,然后用绳子将饼穿在一起,挂在脖子上,这样,就可以在打仗时也能吃到食物。
光饼的做法十分简单,我们需要先把面粉揉成面团,然后用面团做出饼胚后,就要把捆好的松枝放在缸内,点起冲天大火,把缸壁烧“白”,等缸底只剩余烬时,就要把做好的饼胚由两人合作,伸手入缸,飞快准确地贴在缸壁之上,若是迟缓一点,就怕那光着的手臂要烤出泡沫。等光饼全部贴完后,就再用炭火慢慢地把饼烤熟,令人大开眼界。在等的时候,一股香扑鼻而来去,因为在这种大缸里烤出的饼,块块金黄,十分香脆。
我吃光饼时,会直接一口咬下去,把光饼含在嘴中几秒,然后再吞下去,这样更能吃出光饼的美味。光饼不仅可以单吃,还可以在光饼旁边切一个口子,在里面放上其它吃的东西,如油饼、紫菜、虾米等等。夹在一起吃,味道也是是棒极了,能让人感觉飞起来一样。记得有一次在外婆家里吃光饼,我的表哥一下子就吃掉了三个,而且是分分钟消灭掉,我们所有人看见了都笑了起来。
这就是我家乡的特色小吃──光饼。
《家乡的小吃》作文篇7
你知道美味的开封小笼包吗?你知道包子里怎么会有美味的汤汁吗?今天我将告诉你!
我的家乡,开封,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古城!风味小吃众多:有花生糕,桶子鸡,炒凉粉,酱牛肉,小笼包。其中小笼包就是我的最爱。
开封小笼包又称灌汤小笼包,是开封最有特色,也是最有名气的小吃之一,号称‘东京汴梁第一’。它的主要特点就是皮薄陷大,灌汤流油,软嫩鲜香,洁白光润,提起像灯笼,放下像菊花,吸引了大批开封市民和中外游客,当然,我也不例外。
小时候,我就对它垂涎三尺。那时候,我总是扯着爷爷的衣角,问这问那,爷爷就会有声有色的给我讲小笼包的的来历和它的整个加工过程,我总是听得津津有味的:用死面制皮,用白糖、味精为馅提鲜,通过“三软三硬”和面,使面皮盘筋韧光滑,不漏汤,不掉衣,整个过程也要用不少时间,也可算是一项繁琐的工程了。
小笼包不仅有一个完美的工程,味道也很不错呢。俗话说得好:“轻轻移,慢慢提,先开窗,后喝汤。”不过我饿管不了那么多,望着那么美味的小笼汤包,我的口水早就“飞流直下三千尺”了,我顾不得什么淑女形象,抓起包子就往嘴里塞,好烫,我捂着嘴巴叫了起来,这次我吸取教训,先轻轻地咬一口皮,顿时,汁儿涌进了我
的嘴里,好醇,好润,好香,我沉浸在美妙的世界里,待我反应过来,我又迫不及待地往嘴里塞汤包了。
每到一个地方我都会品尝当地的风味小吃,不管是甜的、辣的,还是酸的.、甜的让我和小笼包在一起做选择,我都肯定会告诉你,我选择的是:小笼包。
这就是美味的开封小笼包,快来尝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