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文化作文5篇

时间:2025-09-20 作者:Kris 作文大全

通过写作文,我们能够学会用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培养多元思维,写作文是一个不断自我挑战的过程,让我们在文字中不断突破自我,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黑茶文化作文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黑茶文化作文5篇

黑茶文化作文篇1

昨夜淅淅沥沥的下了一夜的小雨,早上起来空气格外清新,微风轻轻的吹拂着我们的脸颊,小鸟在枝头歌唱。今天是我们小学生涯中最后一次研学旅行—“传承茶道文化,探究自然奥秘”。

今天早上,我们班上的同学,个个精神抖擞,在学校的旗台前认真听完老师宣读的注意事项,然后就上车出发了。

我们今天去的是思礼镇,古时候称为武山,是唐代茶仙卢仝的故乡,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纪念烈士于思礼,所以改名思礼。一路上我们欢歌笑语,很快就到了目的地,在这里我们穿上了采茶服,提着小篮子,来到了茶山上采茶。采茶讲究的是“一芽一叶”,具体说就是一个小小的嫩芽下面带着一片黄绿的嫩叶。采茶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竞赛,不仅比数量,还要比质量。我们班采取的策略是以质量为主,可以少一点,但是采下来的茶叶必须是单芽和一芽一叶,在采茶的过程中,同学们都把眼睛睁的大大的,生怕漏掉最好的茶叶。最后,果然如同我们所料,虽然数量上我们不占优势,可是凭借质量上的优势,我们班还是得到第一名的好成绩。

采茶之后,我们开始体验品茶,仪式是这样的,四个人坐在一张桌子周围,坐在桌子右下角的同学来倒茶,剩下的同学来品茶,品茶人为了表示对倒茶人的感谢,通常会用食指和中指轻扣桌面。品茶分为三步:第一步用鼻子闻茶的香味,沁人心扉;第二部用小酌一口,品味茶的味道,口齿留香;第三步喝剩余的茶,直通五脏,百骸皆通。

体验完茶道文化,让我们对茶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尤其令人高兴的是,我们济源人卢仝被日本尊奉为茶道的鼻祖,茶道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值得我们好好传承。

黑茶文化作文篇2

茶,起源于汉代,然后发展到魏晋南北朝,再到唐代,最后从明清到现在。在唐代时,陆羽曾写过《茶经》,成为了浙江省人民的骄傲。今天,胡老师不知从哪儿神秘兮兮地拿出了一箱盒白茶,说道:"今天,让我们一起观察白茶吧!”同学们听后议论纷纷。异常兴奋,活像一只只小麻雀。我们等胡老师拿好白茶,就一窝蜂而上,开始了今天的活动。

一位同学拿出一根茶叶,观察到:它的叶尖是尖的,还卷了起来,就像是把绿剑。这些茶叶全都炒过了,颜色不一,干巴巴的,样子小,像一片干枯的叶子一般,尝起来甚至是苦的。我对白茶的好感立马消失了。我拿起塑料杯,把茶叶放进其中,再倒进一杯热水,咕嘻咕唱地声音却十分悦耳,好似一曲圆舞曲。白茶在水中浮了起来,有的沉下去,有片茶叶在水中打转,在欢快地玩游戏呢。它们在水的滋润下舒展开来,拥抱温暖,水也变成淡黄色的了,散发着清香,我品尝了一口,抿抿嘴,味先尝到了苦味,后来细细品味,居然变成了甜味!这就是先苦酒后甜吧。我忽然想到了生活中的努力就相当于茶原先的苦,而与努力成对比收获甜,则是后来的甜啊!

茶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重要拼图,我们应当把他传承下去。茶,益处是很多的。

黑茶文化作文篇3

日日饮茶,知其香淡清雅之物也。细品其袭鼻之气时,观茶叶浮动之间,竟悟出一番哲理。

世间品类皆有其理,茶亦无异。

时常喝茶的人应有共识——数根细叶之中,有沉有浮。热水渐成黄绿色时,茶叶亦有沉浮之变。浮叶被渴而饮茶之人一饮入腹,留杯中物,唯易沉之叶也。其实,做人亦是如此。下沉的茶叶如行为处世熟练精深者,不喧不嚷,踏实稳重,默默地奋斗,能够成就一番事业。而漂浮浅显,四处流窜的茶叶,就似好大喜功,平日不踏实学习,略晓皮毛却极度渴望展露人前的人。这些人虽胆大,但没有真才实学,禁不起考验,终被淘汰。

有句话很精妙:静水则深。这句话以显见的自然之象,尽彰此理。人们往往贬浮而褒静,自有道理,然而“静”过了头也会走向歧路。

以余之观,则浮、沉者皆不足也。浮者过躁,其自信有余而学识甚缺,终不胜。沉者过静,其学识有余而胆力不足,有能力成事却屡屡错失良机,亦难胜。人之最高境界乃文武双全,浮沉有度。当一人齐具知识与胆力时,便可战无不胜。

三国时,曾有一人名曰诸葛孔明,智勇双全,既能运筹帷幄,又临危不惧。孔明曾坐空城之上,悠悠拂琴,兵临城下城欲摧,而他仍面不改色,大敞城门,终吓退魏军。

几十年前,伟人周总理纵横政界,八方外交,也曾经历不少危急的场面。但他总是面无惧色,以智慧的语言,沉着的动作,一次次化险为夷,为共和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将这些有胆力亦有学识之人,喻作毛尖、玉针。取其叶于杯中,注以热水,则青翠如碧,数根茶叶悬浮于水中,香气四溢,雅意无限。

当吾等有感于古时怀才不遇之人,悲哀之余,是否考虑其为人性格之良莠?理通万物,这也许是本人罢黜观音、龙井,而取毛尖、玉针之故耳。

黑茶文化作文篇4

上周日阳光明媚,天空一碧如洗,正如我的心情一样,因为今天要参加茶艺公益活动。我的家乡就是在美丽的太湖,原产地就生产碧螺春的原产地。我虽对茶的制作工艺颇有了解,但是对茶道却所知甚少,所以听到这个消息不禁喜不自禁。

进入会场我就感觉到了浓浓的文艺气息,每个志愿者的脸上都洋溢着温暖和睦的笑容。门口的稻穗、莲蓬以及茶具的摆放凸显了主人的优雅情怀,屋内放置着四三张长桌子,桌上均摆好了茶具,轻音乐响起,整个人都放松了下来。签好名字我就找座位坐了下来。

下午一点半整,茶艺室里若有若无的流水声,时隐时现的古筝声,给人异常安静的感觉。教我们泡茶的茶艺师穿着古典的衣服,款款落座后开始了她耐心精彩的展示。她一边示范一边讲解,从茶的历史到茶的发展以及茶文化的传播、茶的分类、茶的茶道等,真的是包罗万象呀!

轮到我们实践了。首先是器具准备,把准备好的茶壶、温杯冲洗一遍,这样既讲究卫生又显得彬彬有礼,同时也给茶具预热。左手拿碗盖,注满盖碗,右手拿壶,注入茶盅,放置茶壶时壶嘴不能正对他人。接下来就是冲泡,将沸水倾入泡茶壶、公道杯、闻香杯、品茗杯中,把茶叶用茶夹夹在器具里。接着就是洗茶,用茶夹把茶叶慢慢放入茶壶,让水和茶叶适当接触然后迅速倒出,这样可以把茶叶表面不清洁物质去掉,又可以把没炒制好的茶叶给过滤了。然后才是正式的冲泡,再次把沸水倒入茶壶,倒水过程中壶嘴“点头”三次,这也是主人向客人致敬的意思。最后用茶夹把闻香杯、品茗杯分组,放在茶托上,方便加茶,斟茶时只能七分满也表示尊敬。最后奉茶时需双手呈送到客人面前。整个流程下来,看似简单却大有讲究,火候手法,节奏的缓急以及仪态仪容,都需要我们一一细细斟酌的。

我们在这个高雅有趣的茶艺活动中接受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着不一样的古典文化体验。

如今,茶道亦被视为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领略传统美德。白落梅说:“品茶,就是为了品一盏纯粹,一盏美好,一盏慈悲。”大抵,茶的妙处,抑或是可以品出一种人生的滋味吧!

黑茶文化作文篇5

中国人视道为体系完整的思想学说,是宇宙、人生的法则、规律,所以,中国人不轻易言道,不像日本茶有茶道,花有花道,香有香道,剑有剑道,链摔跤搏击也有柔道、跆拳道。在中国饮食、玩乐诸活动中能升华为“道”的只有茶道。

前两天听到一名15的学生讲中国的茶文化,娓娓道来,表演得有板有眼,不时还有一种自豪感出现在脸上,真让我震撼和感动。震撼于现在年轻人都在玩psp、跳街舞、玩轮滑、听r&b,专找时尚和前卫有个性的来玩,居然还有这样一个孩子在默默的学着中国传统的东西;感动于这个孩子在说的过程中脸上的那种骄傲与自信的.表情,我想这就是文化的传承。

吴觉农先生认为:茶道是“把茶视为珍贵、高尚的饮料,饮茶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种艺术,或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我想真正品茶的人就会把茶当作修身养性的过程,当作精神上的享受。坐在落地阳台边,打开一本自己喜爱的书,品着一杯铁观音是多么的惬意的事,告别生活中的一切烦恼,在这一刻只享受茶和书给我们带来的一切......

庄晚芳先生认为:茶道是一种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民进行礼法、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庄晚芳先生还归纳出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为:“廉、美、和、敬”他解释说:“廉俭育德、美真廉乐、合诚处世、敬爱为人。”我想多饮茶的人一定是孝顺父母,为人友善,心地善良,心胸开阔的人。

陈香白先生认为:中国茶道包含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说、茶道引导七种义理,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中国茶道就是通过茶是过程,引导个体在美的享受过程中走向完成品格修养以实现全人类和谐安乐之道。陈香白先生德茶道理论可简称为:“七艺一心”。茶道的核心精神也是现在社会所提倡的和谐社会吧!

周作人先生则说得比较随意,他对茶道的理解为:“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为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现实中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多好的解释,让我们忙里偷闲享受不完全现实中的那一点美吧!感谢15岁的孩子让更多的人有了传承文化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