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需要结合书籍的相关情节写的,读后感是我们每个都会遇到的,我们一定要把自己看完书之后的最深刻的感受写进读后感,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理想读后感作文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理想读后感作文篇1
柏拉图出生于公元前427前,逝世与公元前347年。他出生贵族,一生致力于哲学研究,以哲学为人生最高理想。他探讨了理想的城邦建设,在理想城邦里面,有一个非常核心的角色,是守卫者,守卫者认为最佳的人选是哲学家。
在现在当代高度共识的演变是这样的,一开始是神学,后来是哲学,再后来是科学,所以科学就衍生于哲学与神学。在苏格拉底的影响下,柏拉图认为哲学家不应该闭门造车,要作出实践。
?理想国》虽然是一本哲学著作,但语言非常活泼。在主题里面,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理想国成于柏拉图壮年期间,影响最为深远。我深深的感觉作者谈到的题材,都是对很多问题分辨的区分,我们可以称之为区分就是把我们很多耳熟能详的语言、文字和词进行了深入、充分的分辨。
哲学在西方称之为思辨与理性,可能和我们东方的哲学方向相反。比如我们刚刚阅读过老子的书,而在西方哲学里面,更强调了深入的探索,称之为极度的认知。实质区分了很多的名词,比如什么是意见。在生活中,我们总是说听别人的意见。在这本书中,对意见有了非常清晰的定义,意见是知与无知中的状态。所谓知指的是完全确定、高度共识、深入有了确定答案的一切。所谓无知指的是完全没有了解,而意见就是在知与不知之间。所以,各位在未来,我们在听取别人意见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了,这个意见本身就不是确定的知,而是知与无知之间的状态。
在这本书中,谈到了四个禁止。他认为这四个品质就是理想国之本。智慧、勇敢、节制、正义,正义就是保证智慧、勇敢而保存的。
这本书也被称之为西方历史上第一步系统的论述正义的学说。奠定了西方正义学说的基础,同时规划了未来理想社会的蓝本。何为正义,以苏格拉底的口吻和苏格拉底与别人辩论的过程中,去判断苏格拉底对正义的理解。所谓正义,在书中提到了是各司其职,做分内之事。他说一个城邦里面,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工种,有三四个工种开始建立城邦,基于城邦获得需求,不断的衍生出更多的工种和规则。包括后来的守卫者。他认为,一个理想国就是每个角色的人做分内之事,而不逾越。各位我们听这样的说法跟我们孔子所倡导的克己复礼很类似。
在《理想国》中,对我的启发更多的来自于思辨的方式,我们不同的场合听到,苏格拉底提问法的传颂,那么,在这本书中,就是以苏格拉底提问的方法不断和对方对同一个事物有更多的探究,就是通过提问。
在这本书里面,他也在很多的地方提到了仪式和仪式感,实际上,这和东方文明里面的礼仪我认为是相近的,我读这本书的很大感受他强调理想国国家的整体,更强调了系统,或者说宁愿牺牲某一个阶层,比如在过程里面,他认为守卫者就是为国家牺牲的一个群体,他们不能力有经营,不能够也田地,几乎就是国家向国家献身。未来,正义的化身会获得什么呢?他说,只要我们相信它,它就能救治我们安全的渡过勒塞之河,而不被这个世界玷污了灵魂,大家只要听听我的话,灵魂是不朽的。而且能够忍受一切善与恶,就让已经这样追求正义与智慧吧,走着向上的路,一直这么做,就是就可以得到自己的正义的爱。无论活着还是死去,都会如竞赛胜利者领奖一样得到相应的报酬。
柏拉图在这样的理想国里面,把更多的正义、节制、勇敢、智慧的人追求内心的宁静,在书中,他也谈到了大众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在我认为,在书中柏拉图以苏格拉底之口讲述了我所认为的对大众的与他理想的巨大的偏差。他认为,这就是现实。让智慧、让节制、让勇敢成就正义,同时因为正义能够帮助我们维持智慧、勇敢和节制。这是个理想,我想这也是各人修为的方向,如果每个人都能朝着这样的`方向走,我们就会在当下获得宁静。这本书让我们看到西方哲学基础的来源,让我们更好的理解西方哲学,更好的能够理解现在西方所正在发生的很多事情。愿大家都是一个爱智者人,让智慧、勇敢和节制在我们身上生根发芽,让人生丰富、富足。
理想读后感作文篇2
今天终于把柏拉图的《理想国》读完了。读《理想国》是一个煎熬的过程,读的过程中几次想要放弃但最终还是硬着头皮把它啃了下来。然而,虽说是啃完了,但又确实说不出有什么体会或收获来。
于是,想象如果十几年前遇到这本书,情况应该不一样吧。那时的我,读《圣经》,读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读列宁的《国家与革命》,读共五册的《毛选》,甚至还搜罗背诵____的语录。当时的我相信一定有一把理想世界的金钥匙,相信理想中的美好社会是可能实现的,相信人生应当奉献给“人类最庄严的事业”。十几岁时的我,曾经完全依据自己的思考而产生了国家管理一切社会生活,儿童公有是可以是解决诸多现实问题的想法。如今看来,倒是于柏拉图不谋而合。如果十年前看到柏拉图的《理想国》,想必会有如获至宝之感,进而奉为圭臬吧。
然而,现在的我依然是曾读过《1984》、《动物庄园》、《美丽新世界》,以及看其他该看或不该看的书的我了,已经是经过大学理性训练的我了,已经是不会相信为着某个美好理想,凭着一腔热血就能够将天堂带入人间而不是使人间堕入地狱的我了。
希望建设想象中的美好未来,而牺牲当下的幸福是不理性的。
想建设人间天堂的,没有不造就人间地狱的。
没有彼岸的乌托邦世界,并且不应幻想通过努力可以实现那个所谓的人间天堂,相信理性而非热情,这是这十多年的读书学习给我带来的改变与财富。带着强大偏见读《理想国》的过程,正是幸福地体验这种美好财富的过程。
理想读后感作文篇3
看这本书之前,我一直都是持怀疑态度的,怀疑自己是否能看懂。为时两个星期整整14天才看完薄薄的一本《理想国》,很久没有花这么长时间看一本书了,但收获还是挺多的。
首先,丰富了我对正义的认知。在看此书时,我对正义的理解就是正义,无正义本身和正义的表象(暂且称为表象)之分,我们追求正义,究竟就正义本身,还是由正义所带来的荣誉、地位、权力?论及正义也仅仅是与道德和法律相联系,但《理想国》所提及的则包含更多的内容,不仅是法和道德,还涉及了智慧、节制、爱,给我以更全面的了解。正义不单是恪守法律、公正审判;不止于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还有明智的认知和判断、对本性恶的有效节制、对社会、对国家的普遍爱的等等。
我认为,理想国中的守卫者们都是正义的化身。苏格拉底说,不能用一般人所追求的幸福去衡量比较守卫者的幸福与否及其程度。构建一个全体幸福的国家,必须要某些公民出让自己一部分的权利、利益。当然,守卫者也是靠公民来供养的,社会也是有回馈于他们的。
但我还是忍不住从自己的价值体系出发去评价这些守卫者,去尊敬他们,认为他们是伟大的。这是我要反省的地方,总是用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去评判别人。
此外,这本书是立足于理性的,这对于感性的我而言有莫大的帮助。让我在看书过程中,在思考问题时,不自觉的优先运用理性思维去判断是非,再用感性的思维去感知事物的价值。
此次阅读仅有这些粗浅的理解也略感疲劳,希望下一次阅读时能给我全新的感悟。
理想读后感作文篇4
西蒙尼得说“正义是欠债还债”。
苏格拉底打比方:譬如说,你有个朋友在头脑清楚的时候,曾经把武器交给你;假如后来他疯了,再跟你要回去;任何人都会说不能还给他。如果竟还给了他,那倒是不正义的。把整个真情实况告诉疯子也是不正义的。当原主头脑不正常的时候,无论如何不该还给他。
这样看来,西蒙尼得所说的“正义是欠债还债”这句话,是别有所指的。如果双方是朋友,又,如果把钱归还原主,对收方或还方是有害的,这就不算是还债了。那么,我们欠敌人的要不要归还呢?
有人理解认为:朋友之间应该与人为善,不应该与人为恶。敌人对敌人所欠的无非是恶,因为这才是恰如其份的。
苏格拉底理解认为: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适如其份的报答,这就是他所谓的“还债”。
至此一段,可看作暂时对“什么是正义”的认可。
而接下来,则是渐进讨论“正义有用与无用的时候”。
苏格拉底得出的一观点:正义平时在“订立合同契约,合伙关系”在满足这些需要,获得这些好处上是有用的。
苏格拉底把“正义有用的时候”趋向于“静”的状态,或者可以说是“和平”的状态。他让对话者的思想纠结:当你要妥善保管钱、盾、琴或者其他东西暂时“静”的时候,人们合伙,正义的人才是一个较好的伙伴,但在利用这些东西的时候,商人、军人、琴师的技术就更有用了。可以认为,正义在你所信任的人或事物上是有用的,像联友。
因此苏格拉底反问道:这么说,所有的事物统统都是这样的吗?——它们有用,正义就无用,它们无用,正义就有用了?如果正义仅仅对于无用的东西才是有用的,那么正义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了。
至此,我看的还是有点不着边际,似是而非。难道正义不能存在于“对抗”“分歧”“战争”的状态。尽管,确实很多战争的发生从第三方态度来说没有谁方正义之战说。所有战争的发生,都没有“正义”存在可言?
接着,苏格拉底从另一个侧面来说明:对于那些不识好歹的人来说,伤害他们的朋友,帮助他们的敌人反而是正义的——因为他们的若干朋友是坏人,若干敌人是好人。所以,我们得到的结论就刚好跟西蒙尼得的意思相反了。
苏格拉底看似自然而然,毫无痕迹地把“敌人”和“朋友”放大了。这样看来,这里的关系是绝对的一对一,是两边的位置,不存在任何中立方。举例说:a和b是对抗方,c、d、e。。。就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在a方,要么在b方?
理想读后感作文篇5
柏拉图(公元前427年—前347年)是古希腊哲学家,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是苏格拉底的学生,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他们三个被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理想国》是柏拉图一生最具代表性和影响最为深远的著作。这是一部典型的大综合著作,其中将哲学、政治、伦理、教育、心理、社会、家庭、宗教、艺术等等诸多问题结合在一起,错综复杂。
?理想国》通过苏格拉底与对手们的谈话,反复诘难来推理寻求正义的定义。在第一卷,柏拉图用苏格拉底知识助产术的问答法推翻了几种关于正义的定义:
1、正义就是有话实说有债照还;
2、正义就是帮助朋友伤害敌人;
3、正义是强者的利益;
4、不正义比正义有利。
这四种说法看似接近生活很合理,但是柏拉图一一剖析,找出了其中的缺陷,对于我们人生道路的选择有深刻的启示。
柏拉图《理想国》中提到很多教育问题,对后世教育也有深远的影响,卢梭曾称赞“它是一篇最好的教育论文,像这样的教育论文,还从来没有人写过咧”也有一些说法“只要柏拉图的《理想国》与卢梭的《爱弥儿》留存在世,纵令其它教育论著被毁,教育园地也是馥郁芬芳的。”书中的教育思想精辟深刻,让我受益颇多。
?理想国》中强调到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柏拉图认为,儿童阶段接受了音乐文艺的教育会变得温文有礼,对丑恶的东西反感,等到长大会受他所接受教养的影响,便会与理性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他认为孩子应该从小实地见习战争,也从音乐中、游戏中养成遵守法律的精神。柏拉图也提出,不要强迫孩子去学习,要用游戏的方法,这样我们可以在游戏中更好的了解他们每个人的天性。
?理想国》中也注重了人文素质的培养,提倡学习音乐,艺术,文学等等,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从而使心灵更和善美好。科学与人文的结合更利于人的发展,学生也应体验到生活的乐趣,艺术的陶冶从而使心灵更充实美好。
?理想国》中提出女子也应该接受教育。柏拉图认为,一定要给女子和男子以同样的教育,女子也要学习音乐、体操和军事教育,因为“同样的禀赋应该给以同样职务”柏拉图的这种思想打破了古代的传统观念,认为男女平等,天赋和才能相当的人就接受相同的教育、训练,接受相同的职务,这就为妇女提供了学习和发展才能的机会,是很伟大的教育思想。
当然《理想国》中也存在一些不理想的地方。柏拉图认为,为了使城邦一直强大,就要控制他们下一代的出生,他认为,最好的男人必须和最好的女人尽多结合在一起,最好结合者的下一代必须培养成长,而最坏者的下一代则不予养育。首先我对这种夫妻的结合方式不认同,这种结合方式对于人们并不公平,其次对于小孩的处理方式太过残忍,生命本就是可贵的,一生下来就要被处理掉,我们没有这样的权利,而且这样太过重视先天因素了,忽略了后天教育和环境影响的作用。还有,不让亲生母亲照顾自己的孩子,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都缺乏亲情和母爱,一个缺少爱的国家是很可怕的,而且这也违背了人的本能。
柏拉图的《理想国》中确实蕴藏了智慧和思想,它对后世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理想的国家中是存在很多理想的东西无法实现,但是柏拉图同样认为这是有价值的。所以我们不能因为一个国家不能在现实中管理得像描述的那样好就否定这些理论。理想国是我们的一个目标,一个美好的目标。
所以,正如永动机的失败,生物实验2号的放弃,玛雅帝国的灭亡,历史不断验证:理想国是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