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作文1500字优秀6篇

时间:2023-08-19 作者:lcbkmm 作文大全

为了写出优秀的作文,我们需要多积累一些有用的素材,认真写好作文对于提高我们的思想认知有很大的帮助,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春节的作文1500字优秀6篇,供大家参考。

春节的作文1500字优秀6篇

春节的作文1500字篇1

福清春节的民俗活动就从“筅堂”(拂尘)开始。在农历十二月廿三日至三十日间择吉选一单日,捆扎新砍的竹枝为帚,拂去房子内顶棚的灰尘,洒扫庭院,洗涤家具器皿,反住宅打扫得干干净净。筅堂日全家吃一餐猪血“调”薯粉,据说猪血有去秽除尘作用,把筅堂时吸入体内的尘污也清除干净。

福清民间还有祭灶的民俗。腊月廿四日民间定为祭灶日,这天家里备好灶糖灶饼果品蜜饯供祭家庭保护神灶君,送灶君回天庭述职,叫做送神。第二年正月初四晚饭后,再备上香烛果品接灶君回来就任,叫接神。现在虽然不在厨房帖灶君图,改贴春牛图,它表达了人们祈求平安顺利的良好愿望。

送完灶君后,开始了“送年”活动。福清素来把女婿当作“半子”。每年腊月廿五起,女婿要备好年货送到岳父母家,这叫做“送年”,新婚的头年,女婿必须备猪蹄一双,线面五斤,五素五荤十件礼仪,用食盒装好,贴上红纸,亲自送到岳父岳母家。第二年以后,礼仪件数可不拘,但必须避开“四”的忌讳。

十二月廿八以后,家家户户都要巾春联。福清的春联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它在红联身上加了一段白联头。这种习俗据说源于明嘉靖四十一年除夕,时倭寇入侵福清,百姓刚贴完春联来不及吃年夜饭便逃命而去,等戚继光率军击溃倭寇才回来,有些人不幸蒙难,丧家就改贴绿色素联,亲戚朋友为了表示哀悼,就在经联上加巾白联头致哀。这白联头红联身一是表示全家平安,二则反映福清自古就有乡里敦睦,和衷共济的纯朴民风。

分年是福清春节期间的重要民俗活动,家家户户都在除夕前一天入夜后举行发年仪式。分年是人们在一年取得收成后祭拜天地神,祭拜祖宗的宗教仪式,沿袭下来便成了风俗。先备八果三牲祭天地,接着加上二荤祭保护神,最后备十素十荤祭祖宗。分年要焚香放鞭炮,意即上达天庭,下告地府。这些仪式虽有迷信色彩,但却表达了福清人尊敬祖宗的美德。现在福清仍流行分年习俗,多数家庭都备些果品香烛祭供祖宗,以表子孙敬祖的孝心。

除夕夜,福清有守岁的风俗。除夕夜一家老少围坐着吃团圆饭。年夜饭都凑成十碗十盘,取名十全十美之意。饭后长辈向未成家的晚辈送压岁钱,家庭主妇“装岁饭”,切好初一早上用的蔬菜鱼肉,全家人在家长率领下,洒扫庭院,添满水缸。以前民间还有“煨火母”的风俗,表示灶火延续、家庭兴旺的意思。最后家长添油点灯,带领全家围坐一起,促膝谈心,直到天明,这便是守岁。

正月初一亲朋好友间相互拜年,这是全国都有的风俗,但福清初一拜年又有许多不同的风俗。福清人自古勤劳,初一都争先恐后起早,取“初一起得早,全年都起早”之意。初一早家家户户煮线面,人人都吃线面,还配上太平蛋一双,祈求“福寿绵长,太平如意”。民间还有第一口吃蛋而不喝汤的风俗,说是第一口喝汤出门便逢雨。吃完蛋后便出去拜年,主人或主妇须留一人在家接待来拜年的客人。拜年时客人向主人作揖,祝主人万事如意,合家平安。主人也作揖回贺,请客人进门,向客人敬烟请糖。路上遇到熟人,无论友善与否,一律点头致意,或作揖互贺。

初一这天禁忌多,如忌扫地,怕扫掉财运;忌操九,怕不慎伤了皮肉不吉利;忌讲晦气话,怕言语相左伤了和气;忌打小孩,怕哭声不祥,这天小孩最高兴不过,有什么要求,大人多满足他们;忌讨债认为喜庆日子不难为别人,体现福清人宽怀仁爱的美德。

拜初二是宝清独有的风俗,也称拜新座。凡上一年有成年人逝去的家庭,都在初二这天设灵座让亲友吊唁。拜初二这一习俗也与倭患有关,据说明末倭寇入侵,人们逃难而去。待戚继光率兵击溃倭寇,逃难的人们回来过年,初一见面互道平安,第二天便到死难者家中吊唁,沿袭下来,成了风俗。因此福清民间初二是不能上人家的门,以为晦气,当然拜新座不在此限。

福清南部操莆仙方言的地区还有初五做“大岁”的风俗。据说当年人们逃倭患时,无法回乡过春春节,直到戚继光击溃倭寇后,人们才返回家园,初过除夕,凡有幸生返者都赶在正月初五回家做“大岁”。

福清的元宵节自有特色。这天晚上,工农商学各界人士都参加过利桥活动,利桥就是瑞云塔附近的龙首桥,人们过元宵到瑞云塔登高观赏融城夜景,多半要到利桥上凭栏观赏龙江上的游船,这种过利桥习俗被当作吉利之举。正月十五夜之前二三天,人们还集中在社址前燃放烟花,观看彩灯游村,当年添了男丁的人家还要给“游灯”的人分烛,以示吉庆。

春节的作文1500字篇2

过大年压岁钱 一个字爽

爆竹声声辞旧岁,在连绵不绝的爆竹声中,我们迎来了又一个春节。春节,俗称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有很多的习俗,比如打爆竹,据说是为了驱赶年兽;除夕夜守岁,据说是为了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春节那几天,家家喜气洋洋,挂上了红红的灯笼,贴上红红的春联,大人们忙忙碌碌,小孩们嘻嘻哈哈!好不热闹!

除夕那天,天公很作美,在连续的阴雨天气后终于放晴。寒假里每天都起床很晚的我,那天却起得格外早。因为,想想新衣服,想想压岁钱,闻闻那香气扑鼻的爆竹烟味儿,在凌晨的睡梦中,我笑着笑着就醒了,一醒了便再也难以入眠。我干脆一骨碌穿衣起床,吵着磨着爸爸妈妈早点起床去奶奶家。因为今天不仅是过年,关键是还有可以自由支配的压岁钱。

一到奶奶家,没想到大伯家和叔叔家也刚好到了,于是大家互相问好,我把早已准备好的祝词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向爷爷奶奶叔叔伯伯们一遍遍说过去,一个个压岁红包装进了我和堂妹堂哥的口袋。我想:现在各家生活都好了起来,一过年,我们小孩的口袋也跟着鼓了起来。

打爆竹放烟花 一个字乐

除夕夜,当大人们还在喝酒聊天时,我们小孩早就溜下桌子去玩爆竹了。我和妹妹用压岁钱买了许多的爆竹玩,每当我在门前街道上点燃爆竹时,七岁的堂妹总是把耳朵捂得严严实实的,躲得远远的,十分害怕。

新年到,新年到,家家户户放鞭炮,这句话用在此时是再恰当不过了。一串串鞭炮在人们手中点燃,声音真大,四处飞溅,仿佛要把每一个祝福送到千家万户,爆竹声此起彼伏,接连不断,噼哩啪啦的,热闹非凡。点燃的爆竹在空中、在地上开出了美丽的花,漂亮极了。

正当我和堂妹玩爆竹玩得不亦乐乎的时候,从杭州回来的堂伯来了,我和妹妹赶紧跑过去说:大伯,新年好!大伯说:看,我给你们带来的新年礼物,啊!原来是烟花和爆竹,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我和妹妹迫不急待地把烟花摆在门前的道路中间,点燃引线,嗤、嗤、嗤的几声,天空盛开了朵朵鲜花,又是几声清脆的爆裂声,漆黑的天空顿时变得一片通明,远处的高楼也依稀可辨,随着一朵朵璀璨的鲜花的盛开,顿时传来一阵阵惊喜的欢呼声;烟花在空中飞舞,光彩夺目,绚丽多姿,一会儿象孔雀开屏,一会儿象飞龙在天,一会象大鹏展翅,一会儿象银河飞瀑&&,好看极了!

其中一种名叫降落伞的烟花,特别好玩,当点燃的引线烧完后,会从烟花的底部喷口喷出一团火花冲向天空,砰的一声,火花炸开了,一个降落伞从空中飘下,我跑过去接住,看着这完好无损的降落伞,心想:如何把这降落伞再废物利用呢?如果在降落伞上再连着一个

鞭炮会怎么样呢?说动手就动手,我找来了一些线和废纸,把鞭炮包在纸里,用线和降落伞连起来,然后跑到二楼的阳台上,点燃鞭炮后向下抛,只见鞭炮在空中随风慢悠悠地飘荡,突然,砰啪,鞭炮在空中炸响。

哈,太有意思了!妹妹在楼下高兴得手舞足蹈,哥哥!太好玩了,再来一个!。我不禁为自己发明的新玩法而兴奋不已。我想:不管干什么事,只要肯动脑筋,就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除夕夜看春晚 一个字喜

在我和堂妹放完烟花爆竹后,大人们也已吃完年夜饭,我和爸爸妈妈回到自己家中,早早地打开电视坐到床上,准备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妈妈在床头柜上摆满了各种水果和零食。想到一边看春晚,一边吃零食的那种甜蜜的感觉,心里的那种兴奋啊,甭提了!在我们的焦急等待中,春晚终于开始了。

一个大型的舞蹈拉开了晚会的序幕,表演者那优美、婀娜多姿的舞姿看得人眼花缭乱,让人赞叹不已!接下来还有几首歌曲,男女演员的婉转歌喉、悦耳动听。终于,我最喜欢的歌星周杰伦出场了,他用独特的歌声演唱了他自创的歌曲《兰亭序》,我还随着他的节奏在床上摆动起来,惹得妈妈怨声载道。赵本山、小沈阳等人表演的小品《同桌的你》让我们全家笑得合不拢嘴。

但让我最感兴趣的还是魔术《大变活鱼》,场上有一缸金鱼、一幅画和一个水族箱,魔术师先要让金鱼听他的话,我当时根本不相信,可是金鱼真的听他话,魔术师说什么,金鱼就做什么,太神奇了!之后,他还说要把画上的金鱼变到鱼缸里,全场的观众都说不信,可是当魔术师说张开你的眼睛,不要眨眼时,画上的鱼居然动了,慢慢地游进了水缸里,天啊!这是真的吗?让人无法相信啊!我都怀疑自己的眼睛是不是出了问题,真是太厉害了!魔术明明是假的,可是看上去却是那么的真实,这也许就是魔术的神奇之处。

春节的作文1500字篇3

?味道】

元旦放假前夕,母亲打电话问我回家想吃什么饭,好提前准备。最近我和儿子又开始想吃母亲做的藕盒了,于是给母亲提议回家炸藕盒。母亲在电话里笑问:“你娘俩这是都想过年了?”一句笑语勾起了我对往日过年的回忆。

七十年代出生的我,生长在物质生活不够富裕的农村。一年到头吃肉的次数屈指可数;哪怕是一个鸡蛋也要被列入家庭日常生活收入。在那些漫长的等待春节到来的岁月里,我感觉每一天都是度日如年……

进入腊月的农村一天天有了年的味道:“小孩,小孩, 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过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腊八粥腊八蒜,吃完粘糕就过年”。腊月初七的晚上,母亲就开始吩咐我和哥哥剥蒜,然后洗净晾干备用。腊月初八早晨起来,母亲就把蒜放进两个干净的大玻璃瓶子里装满,倒入提前买好的临清济美酱园的醋,然后封好瓶口;等到二十几天后过年的时候,再拿出瓶子倒出碧绿的酸中带辣的腊八蒜就着吃饺子,那滋味美得很!

当然腊八粥更是小孩子腊月初八那天必不可少的重要期待。那个年代尚未有罐装的八宝粥普及,家家户户都是自己配料熬制的。母亲总是会提前预备好花生、红枣、黄豆、绿豆、红豆、大米、小米、冰糖等物品,在前一天晚上洗净泡好,第二天早上在地锅中放入物料加水烧开再转入小火慢慢熬煮,等到睡梦中的我被甜甜的味道唤醒,粥已经黏软香甜可口了。

“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 ”,在农村人的传统习俗里,灶王爷的地位仅次于老天爷,一家人的吃喝全得靠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呢!所以怎么能让灶王爷对自家的糗事闭口不言,那就蒸黏糕糊住灶王爷的嘴吧。一般而言,普通人家都会在腊月二十三这天蒸黏糕和花糕,借取降吉祥和步步高之寓意。对老天爷和灶王爷无比虔诚的母亲,当然也不会例外。她总会提前很多天就准备好红枣、黏米面等物品,直到二十三这天拿出来,和面、发面、蒸枣一系列程序,然后蒸一锅粘糕再蒸一锅花糕。黏软的粘糕只有一个样式,而贵气的花糕则花式繁多。我对粘糕或花糕的制做过程不感兴趣,唯一感兴趣的是浓郁枣香对我胃口的诱惑。

八十年代的农村经济尚不发达,没有超市、商场之类的综合性店铺,不像现在:基本上可以随时买到你想要的任何食物。母亲会在小年过后的几天里蒸好几锅馒头和包子,放置在屋外的搪瓷缸内,预备着年后的亲戚朋友来家里串门的时候吃。在那些我一觉醒来的深夜,总是看到母亲里里外外忙活,桌子上放着雾气氤氲着的馒头和包子......那些麦香浓郁的气味刺激着我的味觉,甚至于现在的梦中都能清晰地感知。

小时候我的最爱除了八宝粥就是藕盒了。所以我最喜欢的是腊月二十八的早晨,每年都是等我起床的时候,母亲已经把炸藕盒的面糊和好,藕片切好,葱姜芫荽肉剁碎备齐了。母亲把调制好的肉馅均匀地夹到每一个藕盒(底部相连的两薄片藕)中,我则把母亲夹好的藕盒次第放入面糊盆中,父亲再用筷子把藕盒放到油锅里炸,哥哥负责烧火。藕盒炸好一大碗的时候,我们全家就开启了边吃边炸的模式。等到外酥里嫩馅香的藕盒全部炸完,全家四口人个个嘴角流油,早饭和中饭合二为一了。

在那些等待春节的日子里,勤劳能干的母亲总会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给我的味蕾制造出一些惊喜。其中母亲的炸饼也是我的味觉小主。还记得第一次吃炸饼,应该是我在镇小学上五年级的冬天。有一天中午放学回家,母亲正在和面揉馒头。我跟母亲说,下午要考试,现在蒸馒头等馒头熟了再吃,时间紧张恐怕会迟到了……母亲说:“天冷了,发面开得慢。妮儿不怕,我不会让你饿着肚子去考试。”说着话,母亲在炉子上放锅倒油,然后把蒸馒头的面重新揉成一大团,再用擀面杖将面团擀成圆形厚片,在上面撒上一些葱花、花椒面、盐,再倒上几滴香油搅拌并涂抹均匀,把圆形面一点点卷起来再用刀切成馒头大小的小块,揉搓成圆团再擀成一个个碗口大小的薄饼。等锅里的油开始沸腾的时候,母亲将小饼放进锅里,那饼在热油的激发下瞬间膨胀起来,两面各鼓起一个金黄的大包,从裂口处滋滋滋地冒着热气……我在旁边看得口水都要流下了。母亲用筷子夹起一个小饼放在盘子里递给我,嘱咐我小心烫嘴,我接过盘子用筷子夹起炸饼一口咬下去,酥脆的外皮和葱香的饼芯完美融为一体,好吃到眉毛都要飞起来了。

时隔经年,不惑之年的我也已经为人妻人母。随着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老百姓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想吃的东西随时可以买到吃到。偶尔我也会带着儿子去餐馆大快朵颐或者心血来潮做些“色香味俱全”的饭菜以期树立贤妻良母的高大形象。可是,再高级的酒店大厨,再色香味俱全的食品,都无法让我品尝到往日母亲做出的食物味道……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渐渐悟出:母亲腌制的腊八蒜、熬制的八宝粥、蒸的馒头、黏糕、花糕、包的包子、炸的藕盒和油饼,那些不仅仅是食物的味道,那些食物寄存着我童年的美好时光,是独有的年代味道,是记忆深处留存的年的味道,家的味道,爱的味道!

春节的作文1500字篇4

春节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

新年的第三天,我站在宽阔的海滩上可以看见无比晴好的天空,蓝澄澄的如一汪碧玉,没有一丝云彩,偶尔有鸟儿成群结队地飞过。海涛拍击岩石和沙滩的声音永无休止地喧响着。几乎像一条白线似的浪花从远处奔腾而来,猛碰到岸边,发出富有韵律的激溅的声音,然后迸着泡沫,消失在沙石之间。后面一排浪花又紧接着追逐上来……我遥遥地听见鞭炮噼里啪啦作响的声音。海滩上密密麻麻的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在愉快的相互交谈的。此时此刻处处都充满着节日的气氛。

正当我陶醉于眼前这一番美丽景象的时候。远处走来了一位青年,他走到一位老人的身旁,支起太阳伞,静静的躺在柔软的沙滩上,欣赏这美丽的风景。和煦的阳光照耀在每一个人的身上,微风轻轻地拂过每一个人的脸庞。

这时那个青年拿出了一块糖,剥开糖纸,慢慢地咀嚼起了这颗糖。可是他却将糖纸随手一丢,这张糖纸像一张轻柔的白纸,轻飘飘地落入了这柔软而又美丽的沙滩中。

正当我为他这种行为感到不以为然的时候。他旁边的那位老人转过头来对他说:“小伙子,你怎么能乱丢糖纸呢。你看,这片沙滩多么美丽呀!你怎么能去破坏她呢。”

那位年轻人却满不在乎地说:“这片沙滩又不是你们家的,我扔一张糖纸跟你有什么关系呀!看你一大把年纪了,怎么也爱多管闲事呀!你今天出门‘没吃药’吧!”

这时有一个人想去训斥那个小伙子,可是他旁边的人却对他说:“算了吧,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出来玩,何必要招惹是非呢。”

这时那个小伙子还在对老人谩骂,污言秽语,让人不堪入耳,可是却没有一个人上来制止。

老人并没有和他争吵,而是忍受着他肆意的谩骂,和不堪入耳的污言秽语。过了一会小伙子大概是骂累了。他“哼”了一声,便转身离开了。

老人见他离开了,便伸手捡起了那张糖纸,装入了自己的垃圾袋中……

不知不觉夕阳西下,大地沐浴在余晖的彩霞中,人们三三两两的漫步在沙滩上,晚风徐徐拂来,飘来阵阵花香,顿时让人觉得心旷神怡,便更觉“夕阳无限好”。

突然一阵北风吹来,一片乌云从天边急涌过来,还拌着一道道闪电,一阵阵雷声。刹那间,狂风大作,乌云布满了天空,紧接着豆大的雨点从天空中打落下来。又是一个霹雳,震耳欲聋。一霎间雨点连成了线,哗的一声,大雨就像塌了天似的铺天盖地从天空中倾斜下来。

人们急忙相互搀扶着向屋中狂奔。这时有一位老人和一个小伙子,正举着一把伞踉踉跄跄的向屋中跑来。当他们跑进屋的时候人们惊呆了。那个老人就是被小伙子谩骂的人,而那个小伙子就是谩骂她的人。

这时那个小伙子满怀歉意的说:“老奶奶,对不起,我刚才那样骂您,您不但不和我计较,现在还把伞借给我。您看您,浑身都湿透了。您这样做,我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老人摆了摆手说:“没什么,一点小事,不用放在心上。你怎么样,没有着凉吧?”

这时那个小伙子,再也坚持不住了,几滴晶莹的泪珠,顺着他的脸颊流了下来……此时此刻那把伞仿佛变成了这间屋子里最温暖的东西,因为伞下凝聚的是“人间温情”!

事后有人问那个老人:“那个小伙子那么骂您,您为什么还要把伞借给他呀?”

老人笑了笑说:“我其实并没有多想,我只是看他没有伞怕他被雨淋,才把伞借给他的。他刚才确实骂了我,可那只不过是一件小事,何必斤斤计较呢。我这一辈子最大的收获就是了解一件事‘人生最大的美德就是宽恕’。只有宽恕才能有一个和谐的.社会呀!”

“人生最大的美德就是宽恕”这句话也是我听到的最温暖的一句话。它像一缕阳光照耀在我的心间;像一股暖流直击我心头最柔软的地方;像一阵微风吹散我头顶上的迷雾。

古往今来最难做到的就是“宽恕”。宽恕是一个人修养的体现;宽恕是一个集体成功的前提;宽恕是一个社会和谐的基础。

人生最温暖的情也是“宽恕”。只有宽恕才能“化戾气为祥和”;只有宽恕才能有一个愉快的心情;只有宽恕才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魏巍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名叫《谁是最可爱的人》。我认为只有懂得宽恕的人才是“最可爱”的人。因为懂得宽恕才能为这个社会创造爱,只有创造爱的人才是值得去爱的人!

这个春节最难忘的就是那把伞和那把伞下的“温情”。因为它让我明白“人生最大的美德就是宽恕”。我愿意做那把“伞”的传递者,把伞下的温情永远的传递下去。

朋友!你已经知道了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老师,请再深深地爱懂得“宽恕”的人吧!因为他们带给我们“温情”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值得去爱的人!

春节的作文1500字篇5

过几天,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春节了,关于春节,有许多美好的记忆,每一片记忆,都似璀璨的珍珠,在内心深处闪耀,尤其是每逢春节的时候,过着眼前的节日,脑海中闪过往昔的节日,交织成了美丽的、无穷的节日的韵味。

春节的灯,最能烘托出节日的气氛。很小的时候,家里面还没有电灯,平日里点一盏小油灯。春节了,也是点油灯,但与往日的油灯不同,是那种很大的、带有玻璃灯罩和白玻璃灯伞的能挂起来的油灯,灯上有一个旋钮可以调节灯的亮度。记得每年的除夕下午,父亲都早早的把那盏等拿出来,灌满油,灯罩和灯伞擦的锃明瓦亮,挂在屋天棚的中间。天一黑,就把灯点亮,调的灯火大大的,照的满屋通明。从除夕到正月十五,每晚这盏灯都亮起来。在我童年的记忆中,这盏灯是最重要的春节的标志。

种灯让人难以忘怀,就是那些现在看来很简单,当时却带来无穷乐趣的灯笼。父亲的手很巧,每年的春节前,都要找来一些秸杆,用小刀削削刻刻,几支秸杆做成了灯笼的骨架,再用五颜六色的糖纸把四面糊好(这些糖纸都是一年中慢慢攒下来的),就成了一个别致的灯笼。节日里,天一黑,就和弟妹们每人提着一只灯笼,出门和邻居家的孩子们玩儿,那时别人家孩子的灯笼多数是彩纸糊成的,而我们的灯笼用糖纸,即透亮又鲜艳,引得别人好生羡慕。 现在的灯笼多是专业化制作出来的,比起过去的更精致更漂亮,但感觉却少了些什么。

春节贴年画,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童年的春节,几乎每年都是新糊的墙纸,很多年画贴在崭新的墙上,看上去满目清新而漂亮。有胖胖的男孩儿女孩儿抱着大鱼咧嘴笑,有身着各种各样衣服的人们在舞蹈,还有带故事情节的象连环画那样的年画,许多小幅的画组成了一大幅画,很喜欢这样的年画,不光可以看画儿,还总是缠着母亲给读那些小幅画下面的文字,知道了画中的人在做什么。记忆最深刻的是一幅小女孩剪窗花的年画,画中的小女孩儿梳着两条黑亮的辫子,穿着花衣裳蓝裤子,坐在那里神情专注的剪着窗花,旁边一只小花猫在耍弄着一个毛线团儿。小女孩儿细眉笑眼,脸蛋儿粉里透红,翘起的嘴角流露出喜悦。常常盯着那幅画儿出神,想变成画中的人,或者是画中的女孩儿从画里面走出来,和自己成为小伙伴。

再大一点儿了,过春节也贴年画,但都是些样板戏的剧照,怎么看也喜欢不起来。

现在在自己的家里过春节,不再贴年画,但却非常想念那个画中剪窗花的小女孩儿。

小时候在家过春节,每年供奉家谱是一项重要的仪式。除夕那天,父亲都要小心翼翼的把收藏了一年的家谱请出来,挂在一面墙上,下面摆上供桌。供桌上两边各放一个大的蜡烛台,很漂亮的红蜡烛点燃后,把一面墙都照亮了;中间放上一个香炉,香炉里面插上香点燃,香烟袅袅升腾起来。蜡烛台和香炉之间摆上装满供品的碗碟。供品都上母亲做的,有雪白的馒头,上面用麻果点出红的花点儿;有切成大片的肉,摆成图案;有油炸成金黄色的面鱼,有染成彩色的宽粉,嫩黄的鸡蛋饼每当母亲摆供品的时候,我在旁边看着出神,想不出这么多好吃的放在这里,那些先祖们是如何吃,而且吃过了还看不出变样。

供奉的家谱是三幅画儿。中间一大幅,上边是坐着的两个人像,一男一女,年长而且很慈祥,下边是许多站立的人像,各种姿态,空白的地方写着家族先祖们的名讳;两边是条幅,画有美丽的花卉和装饰图案。每到除夕夜吃年夜饺子前,伯父就带领着堂哥们来家里和父亲、弟弟们会合,那时爷爷还在世,由爷爷带头一起在家谱前磕头跪拜。给先祖跪拜磕头是家里男人和母亲那样的媳妇们的必修课,而女孩子们是不做的。有时候好奇问大人们,回答说是女孩儿膝下有黄金,不能下跪的,现在想来满不是那么回事。

家人们每年的春节都能供奉先祖,能面对先祖们的名讳,默默的拜望。对于家里等女孩子们来说,结婚后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按祖上的规矩,出嫁的女儿是不能和家谱照面的,所以即使春节回父母家也是过了初三,那时供奉的家谱已经收起。在先祖的眼里,嫁出的女儿也许真像是泼出的水,不值得眷顾吧。现在的人们不再讲究过去的老规矩了,在春节的时候,出嫁的女儿们都可以回家。但许多人还是遵循过去都做法,也许认为先辈们流传下来的规矩还是很神圣的,不想去破坏吧。

许多,有的年代久远,有的就在眼前。一串串记忆都包含着浓浓的亲情,散发着浓郁的节日气息;一串串记忆,把一个个闪光的片断穿起,汇成美丽的生活画卷。

春节的作文1500字篇6

春节前,我同家人去印尼的巴厘岛旅游颇有感触。我们虽然是随旅游团去的,但是我们事先做了功课,利用日程上的两天自由安排时间,自行包车出行,所以还是收获颇丰。现在的出国游由于国人英语过关尚不多,在目的地不得不依赖导游。组团的旅行社往往按照自己盈利需要安排行程,大量的购物占去了多数时间,而旅游者敢怒不敢言。所以,我劝大家尽可能掌握英语,否则就成了全球化、地球村时代的文盲,行动空间将大受限制。有人可能会说,那当地旅游接待为什么不能讲中文呢?事实上,巴厘岛上各大旅游观光点的接待大多可以讲中文,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巴厘岛这一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第二大旅游来源,仅次于“西方”这一大类,但这则包括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很多国家。中国人来了!这颇像1970—80年代世界对于日本人的感受。经济上的成功使中国人有钱了,他们终究要消费,按照经济一般规律,货物贸易方面的大量入超需要服务贸易的出超来平衡,否则经济的不平衡将继续加剧。当年日本人就是这么做的,今天轮到中国人了。人民币在与中国有着紧密贸易往来的东南亚国家是抢手货,受欢迎程度不亚于美元。我的现实感受是到处是中国人,我们搭乘的马来西亚的捷星航空(jetstar)要在新加坡转机,所以我们的行程还包括了新加坡一天,那里的中国旅游者更多,据导游的数字,20xx年中国赴新加坡的旅游者人数超过100万,也就是每个月约10000人。而弹丸之地新加坡一共只有500多万人口。同香港一样,新加坡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旅游资源,而对于中国旅游者来讲,这里最大的优势就是新加坡70%的居民为华裔,可以讲中文。但是属于印度尼西亚17000多个岛屿中一个的巴厘岛却不具备这一特点,作为世界旅游胜地,为了迎接中国旅游者的浪潮,固然有许多人开始学习中文,但一旦想深入地了解当地的宗教文化、生活习俗等,仅仅靠接触几个讲中文的导游是远远不够的。仅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在自由行中想品尝当地的菜肴,当地比较好的餐馆的菜单一般都有印尼文和英文对照的菜谱,这样我们就能顺利地在老板的指导下点好菜。如果英语不行,恐怕就只能去吃中国餐馆或者kfc了。

巴厘岛是我久闻其名的旅游胜地,这里地处热带,气候温和湿润。但是我以往的印象更多的是美丽的海滩和激情的西方人昼夜狂欢的酒吧。但实际上巴厘岛的旅游资源远不止此。它是著名的印度教文化圣地,94%的巴厘岛居民信奉印度教,家家有供奉神灵的庙堂和神龛,大量独特的印度教文化遗址,岛上的居民一天要祈祷三次,宗教活动频繁,几乎时时处处可见。而这里的手工艺术品和绘画具有浓厚的宗教印记,特色鲜明。巴厘岛还有美丽的梯田和热带雨林,火山和山中湖,人类喜爱的自然景色这里可以说是应有尽有了。为了保护巴厘岛这块旅游宝地,印尼政府还是做出了一些比较明智的决定。例如,不让在巴厘岛发展工业。印尼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一直到1960年代农业人口仍占从业人口的50%。稻米生产是印尼最重要的农产品。虽然目前印尼早已经汇入了工业化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大潮中,但是巴厘岛仍然保留了印尼古老的农业经济特色。巴厘没有高楼大厦,政府规定房屋的高度不得超过15米。这在一个有5000多平方公里,300多万人口的大岛上实行的确不易。我还感觉到巴厘人比较爱清洁,一些地方的设施(比如厕所)并不是非常现代,但是十分干净。这恐怕也同宗教信仰有一些关系。这些值得我们国家学习。

当然,印尼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也有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通病。比如基础设施不够发达。街道比较狭隘,交通比较混乱。在一些旅游景点没有像样的停车场。政府的一些政策有歧视性,比如对于专门针对外国人的服务场所要收20%的附加税,外国人不仅要交签证费还要交“离境费”等。这些弊端会抑制旅游业的发展。

我在这篇观感中没有像通常那样去详细讲述我们的行程,对于巴厘岛,这样的东西(诸如“攻略”)已经太多了。作为一个关注世界经济的经济学者,我平时对于国外的东西接触的比较多,比较有兴趣。这次我惊奇地感到,以前对于欧美等西方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关注比较多,往往把欧美的经验奉为神明,其实在我们的周边同我们有类似历史遭遇的国家和民族也在发展,也在探索自己的道路,它们的经验和教训同样值得我们去探究。我想这次的巴厘岛行就是一个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