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上学期间绝对都阅读过大量作文,同学们对作文不会生疏吧,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乡村春节作文8篇,感谢您的参阅。
乡村春节作文篇1
春节我去了海南文昌的太奶奶家。太奶奶家有好多好玩的东西:去田里面摘菜,在树下的吊床上看书,还有放烟花和去海边玩。
一天下午,我和妈妈、三叔公、二叔公、小舅舅还有叶萍阿姨去田里面摘菜。二叔公挑着篮子拿着刀,我们几个人兴致勃勃的走在山林的小路上。路上我们看见了好多牛粪,其中一坨刚好在小道上,我告诉妈妈说:“妈妈,你看地上有一坨牛粪。然后,三叔公听到了,说:“那是一个石头。”我说:“才怪。”这时,我看到两头牛,其中一头牛离我们最近,它正在吃青草呢。
我们还看到了别人家中的玉米地,地里的玉米杆上面已经有了好多玉米包,但是,玉米包还没有完全熟。玉米地的旁边是太奶奶家的菜地,菜地里面种了还多白菜、生菜和蒜苗。二叔公和三叔公到菜地里面摘菜,叶萍阿姨就把二叔公和三叔公摘好的菜放进篮子里面。这时,天有些下小雨,风非常的大,我的帽子都被风吹到隔壁的田里面,我告诉妈妈,说:“妈妈,我的帽子被风吹到了隔壁的田里面去了。”妈妈惊讶的说:“这么远怎么捡得到呢?田里面又那么多水,怎么捡啊!我就看着小舅穿着夏天的鞋,对妈妈说:“妈妈,小舅穿着凉鞋可以到田里面捡帽子。”于是,妈妈让小舅到田里面去捡帽子,可是,小舅说:“我不敢。”后来,还是二叔公帮我捡的帽子。
摘完菜之后,我们就高高兴兴的回太奶奶家了。
乡村春节作文篇2
?岁岁年年在我心】
一岁有一岁的欢喜,一年有一年的成长。儿时的我总认为“年”是雪花缤纷时那翘首期盼、永远不会迟到的庆典;如今的我早已将“年”深深印入心间、奉为且品且悟的经典,而最初引领我阅读这部经典的人,是我的爷爷。
儿时的我,便知晓爷爷特别重视过年,而这份独特的仪式感体现于“家庭作文”和“家庭思政课”。每逢过年,爷爷喜欢给全家老小布置一篇作文,主题一般为“家”“团圆”等,要求每人抒发感想,体裁、字数不限。至今回想起孩提时的自己跟随父母写“家庭作文”以及伯父伯母、姑姑姑父、哥哥弟弟妹妹们欣然交卷的场景,不觉莞尔。
爷爷还喜欢在热热闹闹的团圆饭后“命令”全家人围坐身旁,讲一讲历史时政,话一话家国情怀,谈一谈工作与生活感悟。岁岁年年皆如此。爷爷的这些“命令”逐渐成了全家人过年的习惯,更汇集了全家人成长的记忆。他将我们多年来的“家庭作文”精心收藏着,并于离世前编录进了一本《岁月留影》的册子以留存亲友。那一年是2008年。
一眨眼,已是2021年,我已走过了毕业、工作、结婚、生子的一个个人生路口。成长的路上,有阳光也有风雨,有欢笑也有热泪,但萦绕耳旁的永远是“爱国爱家,尽职尽责”的谆谆教诲,刻入心间的永远是一名老党员“兢兢业业鞠躬尽瘁,一生不谄不骄,克己奉公勤俭持家,终身无愧无悔”的人生坐标。
多少个深夜,月光洒落窗台,静心翻阅《岁月留影》。当那一篇篇“家庭作文”浮现于脑海,当那一堂堂“家庭思政课”回响于耳畔,当那一句句“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的解读熟稔于心间,那一刻,我仿佛又回到了儿时的“年”,那一秒,我似乎可以亲切地聆听到昨天、昨天的昨天,也可以勇敢地奔向明天、明天的明天。
我渐渐明白,“年”之于我,意味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已升华为一种精神的图腾。“人立于世,要有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只有自尊才能有远大的理想,只有自信才能有创业的精神,只有自强才能克服一切困难和干扰,只有自立才能有坚定不移的决心和毅力。”这是《岁月留影》中爷爷留下的一段话。时光荏苒,步入而立之年的我更加懂得肩上之责:应修身齐家,培养担当进取的底气;应悬梁刺股,磨炼迎难而上的志气;更应砥砺前行,坚定乘风破浪的勇气。
岁岁年年在我心,每逢佳节倍思亲。且将感恩的祝福献给岁月,人间值得的这岁月。
乡村春节作文篇3
春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也是我最喜欢的节日,因为春节可以收压岁钱、贴春联、放烟火、吃年夜饭……现在春节就快来到了,我心里不由得欣喜。
大年夜上午,我和爸爸在大门上贴起了春联,挂起了灯笼,家家喜气洋洋。下午,爸妈特别忙,忙着包饺子,准备年夜饭,当然我也不闲着,把自己的房间全打扫一遍,把地拖得干干净净,迎接新年的到来。
大年夜终于来了,舅妈家、外公家和我们家围着圆桌旁,吃着丰盛的菜肴,大家有说有笑。8点钟,全家都守在电视机前,一边吃瓜子,一边看春节联欢晚会。晚会上的内容丰富多彩,有歌舞、杂技、魔术、小品……看到他们的表演,不由得想起“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谚语。快到12点,外面鞭炮齐鸣、震耳欲聋,我在窗户口放眼远眺,只见无数的烟花在城市的上空绽放,五彩缤纷、美不胜收,一眼望去,整个黑夜金光闪闪。我特别激动,赶紧叫着爸爸同我去放炮竹,辞旧迎新。来到楼下,爸爸把烟火放在平地上。一只特大号的烟火点燃了,只听“咝”的一声飞上天,展开了艳丽的火花,有赤、橙、黄、绿、蓝五种颜色,真是绚丽多彩,此时此刻,整个天空,仿佛是彩色的世界,如同仙境一般。我万分激动、兴奋,也拿起小烟火自己放了起来。这个夜晚使我感受到了热闹的过年气氛。
大年初一,我起了个大早,和爸妈赶着去向长辈们拜年,同时我也收到了很多压岁钱,我真高兴呀!
春节过年可真丰富啊!既看到了五颜六色的烟花,又收到了很多压岁钱,还看到了精彩的春节联欢晚会。不过,过了年,我也大了一岁,要懂事了,要在学习上更加努力。希望下一个春节能赶快到来啊!我爱春节!
乡村春节作文篇4
时间过得真快呀!转眼间,又过年了。过年是我国民间最古老、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过年时,大家都要吃饺子。饺子的起源非常久远。在我国北方,除夕之夜,屋里热气腾腾,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切菜的切菜,剁馅的剁馅,和面的和面,有说有笑,热热闹闹,每家每户都在准备大年初一早上吃的饺子。过年时,无论有多么丰盛的菜肴,多么丰富的食品,北方人总不会忘记要吃饺子。吃饺子和过春节,在他们看来是密不可分的。在中国古代的习俗中,饺子一般在除夕晚上包好,到零时下锅煮食。按中国古代计时法,夜里十一点至次日一点为“子时”。半夜零点,正交子时,即是旧年与新年相交的时候。“交子”的“交”加上食字旁,便谐音成了“饺”字。春节吃饺子,以示辞旧迎新,民间有许多规矩,富有民俗意味。山东等地,在春节饺子里包鼓皮、蜜糖、铜钱之类东西,谁吃到鼓皮饺子,象征有福气;吃到蜜糖饺子,象征日子甜蜜;吃到铜钱饺子,象征新的一年里财运亨通。有的地方,通常大年初一有吃素饺子的习惯,以韭菜、白菜、萝卜等为馅,预示新的一年里素静,平安无事。哇,想不到,吃饺子也有这么多学问啊!
在春节里,最开心的莫过于收压岁钱了。拿到这些压岁钱,买零食、买玩具、买饮料等。这压岁钱,也有由来哦!我来给你介绍一下吧!相传,这压岁钱是由宋代的“压岁盘”演变而来。据说,在历史上,旧俗除夕夜,各家有小儿女者,用盘、盒等器具,盛果品食物,互相赠送,这就是“压岁盘”。后来,“压岁钱”取代了“压岁盘”,这就是现在付给压岁钱的方式。
过年还有一个习俗——贴对联。每到那一天,家家户户的男女老少都会穿上崭新的衣服,在门外贴上喜气的、鲜红的对联,而屋里则贴满了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年画。那一天,我家也贴对联了。爸爸首先拿来一张“福”字的对联,然后拿来胶布,把“福”字倒着贴在门上。我看了,带着疑惑问爸爸:“爸爸,你这个福是不是贴错了?不是这样贴的呀!”爸爸笑呵呵的说:这叫“福到家了!”“哦。”我点点头。
过年了,在此我恭祝大家:牛气冲天、牛年行大运,在新的一年里更上一层楼。
乡村春节作文篇5
春节我和爸爸妈妈去外婆家过年。
一起围坐在圆桌旁吃年夜饭时,外婆开口道:“现在的人条件好了,过春节真和以前不一样啊!”我好奇地问:“有什么不一样呢?”“从前条件不好,要凭票子买东西。”外婆微笑着说道,“还要大清早起来排队呢!若晚了,东西都买不到了!”“是呀,以前物资匮乏,不像现在,想吃什么都能吃到!”妈妈说。“现在真好呀!”我说。“来来!红烧肉!”噢,原来外公烧的红烧肉上桌了!刚一端上桌,我便迫不及待地用筷子夹起一块肉塞到嘴里:“好吃,好吃!”
“嘭!嘣!”正在我们吃得津津有味的时候,窗外突然放起了烟花。“现在条件好了,你看,有钱买这么多烟花!”外婆望着窗外那五颜六色的烟花,说道。“真漂亮啊!”我观赏着天空中展开的一朵朵五彩缤纷的花儿,不禁赞叹道。
吃完晚饭,我们捧着一箱箱烟花爆竹,高高兴兴地下了楼。“嘭!嘣!”我们望着自己的烟花,犹如一朵朵在空中绽放的漂亮花朵,绽放后又化作无数颗一闪一闪发光的流星,从天而降,划破黑暗的星空,逐渐消失……又如天女散花一般,无比壮丽……我们点燃了各自握在手中的小棒。顿时,大家眼前一片明亮,火光四溅。我们欢乐地舞动着手中的小棒,火焰与我们一起激情舞蹈,直到燃烧尽为止……
回到家里,春卷上桌啦。我们洗完手后,争先恐后地来到桌前,狼吞虎咽地吃起了美味的春卷。“好吃吗?喜欢就多吃点,想当年就连个年糕都要年糕票呢,想吃都没得吃!”这时,外婆笑着说。“以前真穷!不过现在好啦!我要好好读书,长大后,要让这个城市变得更繁荣富强,更现代化,更美好。我要在世博会之时,让来宾知道我们很强,知道‘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我说。外婆笑得更甜了,她摸摸我的头:“真是我的小乖囡!将来肯定有出息!”我们都笑了,笑得是那样的甜。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都是长辈们几十年来坚持不懈的奋斗结果。我要珍惜这美好的生活,好好读书,长大后做个有出息的人,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甜蜜,更繁荣富强,更美好!
乡村春节作文篇6
时间飞逝匆匆,转眼间又过年了。不过这次我过了一个别样的春节——乡村春节。
过腻了城市里机械性的春节,眼看春节将近,我突然有了一个新奇的想法——今年去乡下陪姥姥姥爷过年。知道我要来,姥姥姥爷很高兴,很早就开始做各种准备。
出发了,当车刚刚开到姥姥姥爷住的那排时,就远远地看到姥姥姥爷站在门前朝我们挥手迎接我们了。姥姥笑呵呵地把我领进屋姥姥也在准备过年,冰箱里冻着包好的饺子,锅里蒸着香喷喷的花椒肉。接着姥姥又像变魔术似的,从身后拿出一双红色的棉鞋,上面还绣着两朵小花,可爱又素朴。姥姥和我说:“婧怡,这是姥姥给你亲手做的,喜欢吗?你那城里买的鞋虽然比这好看,但不如做的鞋舒服暖和,在这里,过年的时候每家的小姑娘都会弄一双红棉鞋穿,你快穿上试试。”我换上这双新棉鞋,非常合脚,踩在地上软软的还暖暖的,最主要的是和我身上这些新衣服比起来这双棉鞋似乎更有年的温暖气息,也更充斥着姥姥对我的关爱。在城里,估计很少能见到这种纯手工做的棉鞋了。我立刻喜欢得不得了。
晚上,姥姥做了一桌好菜招待我,我们一边看晚会,一边吃,因为多了我的陪伴,也多了不少欢笑。就在这个时候,外面传来了小孩子的欢笑声,紧接着,几个比我要小的男孩子一人拿着一个装了许多糖的袋子走了进来,他们排成一排,恭恭敬敬地向姥姥姥爷鞠了一躬,说了一声新年快乐,姥姥笑了笑,给每个人都抓了一把糖放在他们各自的袋子里。他们就笑呵呵的跑走了。他们走后,我一脸疑惑地看着姥姥。姥姥和我说:“在我们乡下,春节晚上会有一些孩子,挨家挨户的拜年,讨糖吃,所以在这天家家户户的门就不会紧锁了,就为了等这些孩子们。”这时外面放起了烟花。绚烂的烟花,为寂静而黑暗的夜空披上了一件华丽的霓虹彩衣。
初一的早上我刚刚从睡梦中苏醒过来,上着妆的姥姥姥爷,白底红脸蛋还有浓重黑线着实把我吓了一跳。姥姥姥爷见我醒了,并问我要不要去看他们的秧歌大会。我从未见过许多人在一起扭秧歌,秧歌大会我跟何时从未见过,既然有机会,当然要去见识一下了。
大会开始了,打鼓唢呐的声音顿时响起,许多老年人,脸上上着妆,穿着红红绿绿的衣服,手中的扇子一摇一挥的,好似严冬里盛开的花朵,老年人们,踩着鼓点,摆出各种阵型,扭地步法也时而一遍,整齐划一,还以动作,不出声的情况下,表演了几个故事,比如刘云打母,还是在高跷上进行的,扭秧歌在这里也是扎根很深的民族文化,人人都露着笑脸。
城市虽然发达,但乡村却具有着城市没要的这种传统文化仪式城市里的礼物虽然贵,但似乎乡村的那些亲手做的东西,虽然朴素,但饱含亲情,这次在姥姥这里,我感受到了浓浓的乡村年味!
乡村春节作文篇7
?过年 儿时的新衣】
随着年龄的增长,过年,在感觉中已经有些遥远,对于过年穿新衣服更是没有了小时候那急切的期盼。怀念儿时过年,成为增加年味的调剂品,虽然是久远的回忆,现在想起来还是那样鲜活生动。
小时候的过年,除了能吃到平常吃不到的好东西,能收到压岁钱,更重要的是能穿上新衣服。女孩子爱美,在年还没到来的时候,就开始想算着过年自己该穿什么样的衣服,都催促着自家的母亲快去扯布,裁缝那儿快不收衣服了,过年穿不上新衣服可怎么办?
我印象中好像没有那样去催促父亲,到过年时父亲准能给我带回新衣服和我意想不到的好吃的。记得那会儿只要供销社到了新货,只要与我有关的学习用品、吃的、穿的、一些小玩意儿,父亲都给我买,好多东西已经在前些时给我买过了,但还是重复着买,尤其是学习用品。清楚地记得那年供销社回来的年货中有我穿的花尼龙袜,四元钱一双,父亲都给我买,周围簇拥的购年货的婶子大爷们都说,小孩子还买那么贵的。
我九岁那年春节,在快过年的前两天,父亲从乡政府回来,我迫不及待地拉开挂包找新衣服,一看又是学生蓝,左上兜还挂好了明晃晃的两支笔,一支钢笔,不同的是比前两年多了一支红蓝芯圆珠笔,我满脸的高兴劲儿一下就消失了。因为连着两个“年”的新衣服父亲都是让裁缝给我做的学生蓝,一样的蓝上衣、蓝裤子。我好像受了委屈似的说:别的女孩子都是花布衫、花灯芯绒布面料的花鞋,我穿上一身学生蓝再配一双蓝网鞋,跟男孩子似的,不如其她女孩子的新衣服那样花哨和俏美。父亲说:这才有学生样,钢笔能随手拿出来写字,红蓝笔可画图画,要么再给你装支毛笔,过年出去玩看你给谁家写的春联掉了,随手给补一笔方便。父亲这一说让我哈哈地笑起来,觉得父亲说得有道理,要有学生样。
到了除夕的头天晚上,我就把新衣服拿出来,套在我厚笨的棉袄棉裤上试了试,翻过来掉过去地看,感觉有点肥大,便对父亲说,父亲说你长得快,等夏天的时候就不大了。我觉得父亲说得还是对,高兴地把新鞋、新袜叠好摆在枕头边放平,生怕乱放压出褶皱。
想着明天就要过年了,穿上新衣服去和同伴比美,真是高兴啊!想着想着,带着甜甜的笑意进入梦乡。
除夕一大早,我被鞭炮声从睡梦中惊醒,父亲叫我起床去放鞭炮。我穿好新衣服装了一挂鞭炮去找小伙伴玩,在花花绿绿的新衣服中,我那身学生蓝显得神气十足,左上兜的两支笔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晃眼,我打心眼儿里多了一种傲气,是因为兜里的笔,还是那身四个兜的学生蓝,我也不知道。
在鞭炮声和打闹的欢笑声中年三十的白天很快就过去了,等到夜色渐浓,玩了一天的我们各自准备回家,拍拍身上的新衣服,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光亮,摸爬滚打了一天,衣服上斑斑点点沾了许多脏迹和吃东西随手抹的手印。此时,家人唤回家的声音在张灯结彩的冬夜回荡,煤油灯火苗亮起的灯笼在冬夜的黑暗里跳动着,在白雪的映衬下充满了祥和与神秘感,我们便向家的方向飞奔,身后隐隐约约有一种沙沙沙的声音,但不敢扭头看,怕看见鬼。
乡村的除夕夜,守岁叫熬年,据说要是一夜不睡的话,会变得聪明,脑子反应快记忆好。这一夜,感觉到穿着新衣服熬年真是好累。
零点的钟声敲响,辞旧迎新的鞭炮声和烟花旺火的燃烧声响彻除夕的夜空,预示着驱散旧年的所有晦气,迎接新年的吉祥,鞭炮声越响亮越吉祥。等这沸腾的烟花爆竹声渐渐远去,我们几个同伴相跟着,迎着有点刺脸的风,去挨家挨户的院里,在铺满炸碎的鞭炮纸堆里捡没有响过的瞎捻炮。一地的碎红弥漫着火药味儿,捡来的花炮筒把新衣服的兜子塞得鼓鼓的。
长大以后,告别了童年,从上学到工作再到成家,一次比一次走得远。对家乡过年的红火场面渐渐地变得遥远而模糊起来,关于新衣的期盼,已积压在记忆的最底层,早已被随时想买就买的现实生活所取代。
今年的春节由于疫情流行,我们只能宅家自乐,回忆儿时过年,如同一条细软柔韧的丝线,穿起萌动的春草、复苏的柳芽,和着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热浪,一路奔涌,迎接盎然春日的到来。
乡村春节作文篇8
大年三十,我和爸爸妈妈去乡下拜年,行驶在平整的马路上,我十分奇怪:乡下的小路不都是凹凸不平的吗,这路怎么这么宽敞平整?那是!爸爸自豪地说:前几年提出‘村村通马路’,政府投资修建了马路,现在乡间小道都拓宽了,而且修得平整。
来到村里,家家户户房檐下都挂起了红灯笼,门前贴起了对联,窗户上还贴着窗花,像是燃起了一片热情的火,放起了一片豪放的火。汉子们热情似火,有的赶去预备年货,有的走亲访友,和亲戚们高声谈笑,有的在杀鸡宰羊,引起一大片人们的围观,显出一片红红火火的景象。妇女们热情似火,有的在家里搞大扫除,有的已经在为年夜饭做准备,菜刀在剁肉板上发出清脆的合声,像是在赞美这幸福生活。孩子们呢,也热情似火,像一匹匹脱缰的野马欢快地跑来跑去,互相嬉戏玩耍,甚至看家的狗也是热情似火,汪,旺旺!像是在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走进屋里,发现以前用来烧饭的大灶已经不见了,换成了电磁炉和煤气灶。我问奶奶:为什么把大灶成了煤气灶啊?。奶奶笑呵呵地说道,现在乡村的经济条件也好啊,我们也用上了天然气。原来时代在进步,科技在进步,乡村也脱贫致富了!
夜幕悄悄降临,吃年夜饭喽,今年的菜似乎比往年都要丰盛,餐桌上飘荡着各种迷人的菜肴香气,满满的一桌饕餮盛宴,刹那间,我有些垂延欲滴了。爷爷举杯大声说道:来,干杯,大家新年快乐!大家都互道祝福新的一年万事如意!猪事顺心!大家开心地吃起年夜饭
所以说新年新气象,年味不就藏在我们的身边吗?愿乡村的春节一年比一年过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