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不是简单的抄袭和复制,要有自己的见解,作文不仅仅是学术领域的一项技能,它还在职业生涯中具有重要价值,如写报告、提案和邮件等,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写春节习俗的作文模板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写春节习俗的作文篇1
在我的家乡湖南,过年有着许多风俗习惯,与北方有着些许不同。
在我们这里,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人们开始准备过年的小吃—团子,而不是北方的年糕或饺子。这是一道用面粉制成的美食,面团中夹杂着胡萝卜丁、干豆腐、猪肉等,包好之后放火上蒸,不多久,香喷喷、热腾腾地一笼团长就出炉了。光看那白嫩的外皮,就馋得人口水直流,咬上一口更让人赞不绝口,唇齿留香。团子不仅可以蒸着吃,还可以煎着吃。
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在这天,街上比以往都要热闹。家家都在准备年货,而小孩子们也在为过年做准备,买爆竹,买小玩意儿。
过了小年,人们更忙碌了,家家户户进行大扫除,给家中的大小物品“洗个澡”,将家里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
除夕眨眼就到了。家家户户贴对联、贴年画,准备年夜饭。到了晚上,鞭炮声络绎不绝,此起彼伏,好不热闹!一家人围着在一起边看着联欢晚会边吃着年夜饭,不知不觉就迎来了新的一年。在除夕夜,大人、小孩是要守岁的,长辈们会给小孩子们压岁钱,寄托着“岁岁平安”的美好祝福。
初一这一天很讲究。早上一般都煮面条吃,寓意着长长久久。在这一天人们通常都闭门不出,各自在家休息。春节的假期也就基本上从初一至初六,过了初六,人们就陆陆续续上班了。
正月十五元宵节,放花灯、猜灯谜在这里是不流行的,只是煮煮汤圆吃而已,所以相对于北方的元宵节,就不那么热闹了。汤圆有各种各样的,有芝麻馅儿、花生馅儿、奶黄馅儿……如玉盘珍珠,惹人喜爱。
过了十五,年就算过完了,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大家伙儿又开始了一年的忙碌。
写春节习俗的作文篇2
一眨眼,又迎来了春节。羊年,一个让人期待的年份,我们都长大了一岁,又可以收红包,可以一家人吃团圆饭,开开心心的。
除夕夜,是一家人团圆的日子,今年,我们来到了诸暨,好菜一道道上,红包一个个收大人们谈得投机,小朋友们玩的开心。
午夜一到,鞭炮声四处响起,一朵朵鲜花在空中竞相开放,我和表妹趴在窗前,幻想着新一年的美好,欣赏着空中美丽的烟花。
正月初一,我们不在家,一早我们就乘车去拜访老爸在萧山的亲戚了,午饭在萧山吃,晚饭也一样。第二天还是如此。到年初三,我一早醒来老爸老妈就不见了,可我并不着急,他们去菜市场了,去准备中午给亲戚们吃的饭菜去了。
照现在,接下来几天就是我们出去走南闯北的时候了,去领略祖国的文化古迹,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也可以去国外玩玩,只要你要钱,哪儿都可以去,换在以前,这时候还在过年呢,小朋友们手中拿着鞭炮东放一个西放一个,大人们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聊聊这个,聊聊那个,还有些在看着这些小朋友们奔跑着。
过完年就到元宵了,过完元宵才算到新的一年了,元宵元宵,必然少不了主角汤圆,每家每户都飘出了汤圆的香味,这时候上街走一走肚子马上就咕咕叫了。
这些就是我们绍兴以前和现在的春节,也和我们来介绍介绍你家乡是如何过春节的吧!
写春节习俗的作文篇3
今天是我宅家的第30天,说实话我要发霉了,我想出门吃火锅、喝奶茶、买零食但是看到钟爷爷已经84岁了,为了全国人民的生命安全还奋战在抗疫一线,我还是宅在家里不给国家添堵,找点事情做吧!
下午,奶奶说要包饺子。我最爱吃饺子了,每次看大人们坐在一起包饺子我都特别想加入,但总是被轰到一边去。今天奶奶看我实在无聊,竟然同意我一起包饺子!太好了!我心想:一定包一个特别漂亮的饺子给你们看看。
奶奶拿出几块五颜六色的橡皮泥,我被惊呆了,赶忙制止道:奶奶奶奶,橡皮泥好看但是不能吃啊。你怎么用橡皮泥包饺子?奶奶哈哈大笑道:傻孩子,这哪里是橡皮泥,这是面,这个绿的是用青菜汁和的,这个橙色的是用胡萝卜汁和的,这个是紫薯的,这个黄的是玉米汁的。我拿起一块绿色的面皮,用勺子往里面加了点馅儿,然后像大人一样把饺子皮捏好放在篦子上。咦,为什么我包的饺子和奶奶的放在一起显得那么干瘪,像是被车碾过一样?一定是馅儿少了。我又拿起一个饺皮,加入了满满的馅儿两手一合,哇,馅儿全溢出来了,最后包出来的饺子变成了小型披萨,皮上全是馅儿!哼,我以前用橡皮泥学包饺子明明包得很好看的,怎么到了真包饺子的时候变得这么惨。
奶奶笑了起来:你以前用橡皮泥包时馅儿是圆圆的玻璃球,不会散。真正的饺子馅儿可不是玻璃球,它是散的,不听你话的。看来包饺子也是门技术活,想要把饺子包得像个小金元宝,要不断练习才能学会。
今天真是有收获一天,虽然我包的饺子很丑,味道也没有奶奶包的好,但是能平安地坐在家里吃饺子,是因为有像钟爷爷那样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和广大公安干警的保护!祝我们的国家早日打赢这场防疫战,让一线的医护人员早点回家和家人团圆吃饺子。
写春节习俗的作文篇4
给你一篇春节习俗的作文900字的写作范例,你可以参考它的格式与写法,进行适当修改。
说到我家乡的春节习俗,那可真多啊!让我给你细细道来。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等。每逢春节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与门上,为节日添加喜庆气氛。
贴福字
在贴春联的同时,大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大大小小的“福”字。
拜年:
人们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扮的整整齐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我最喜欢的就是除夕了。
因为我喜欢听那个传说,我给大家讲讲吧!
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怎么样,看了我们这儿的习俗,才知道各地习俗没多大差别吧!
写春节习俗的作文篇5
“爆竹声声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一转眼间春节又到了,在春节里有许多习俗,比如: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收压岁钱……,让我们来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贴春联这几乎是过年家家户户都会贴的,喜庆的大红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春联。春联的来源其一是桃符。最初人们是用以辟邪,后来画门神像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于桃木土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在我国的北方有一种习俗,就是吃饺子,饺子的谐音即“交子”,即新年与旧年相交时刻。饺子就意味着更岁交子,过春节吃饺子被认为是大吉大利。另外饺子形状像元宝,包饺子意味着包住福运,吃饺子意味着对新的一年吉祥富裕的一种渴望。
春节里,我们更少不了要放鞭炮来活跃一下春节时欢欢喜喜的气氛了。放鞭炮在民间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的时侯,有一只叫“年”的怪兽,每到春节的时候就出来吓唬人,于是人们就想了个办法,用竹筒点燃扔向它,竹筒爆炸后发出很大的声响,吓走了年兽,放鞭炮的`习俗就这样流传下来了。随着环境的污染、很多地方已经禁止放鞭炮了,估计以后这个习俗在很多地方也就见不到了。
过年收压岁钱是我们小孩最喜欢的事了,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因为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祟驱邪。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放进红包分给晚辈,压岁钱就可以压住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健康吉利、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春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很多,它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拉近了人们的距离。它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它们吧!
写春节习俗的作文篇6
春节又名“过年”,是我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因此春节的习俗也多种多样。
压岁钱是我们小孩子最喜欢的春节习俗。当我们去向长辈拜年时,长辈会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我们。据说压岁钱可以压制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的度过一岁。长辈发压岁钱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以彩绳穿线编作成龙形,置于床脚:另一种方式是最常见的,即有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们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也可在除夕夜里孩子睡着时,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下面。而我们家里则是用的第二种方式,每年春节总会有那么几张“红票子”进入存钱罐里,在自己想买什么东西的时候随时都可以拿出来用,大人也不会怎么管,想到这里心里就别提有多高兴了。
燃放爆竹是春节不可或缺的另一个习俗。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爆竹也是我们小孩特别喜欢的一个春节习俗,虽然玩耍起来有些心惊胆战,还有些害怕,但就是喜欢玩。我们经常用得来的压岁钱去买一些适合小孩子放的爆竹,如冲天炮、擦炮、小烟花等等,那股高兴劲无以言表。
贴春联也算春节的重要习俗之一。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
倒贴“福”字也是春节最常见的习俗。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关于春节还有很多比较受欢迎的习俗,如:贴年画、贴窗花、吃年饭、守岁、挂中国结等等。春节习俗如此多种多样,还需要我们自己去了解、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