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俗作文7篇

时间:2023-07-14 作者:Iraqis 作文大全

写作文就像是参加一场总也跑不到终点的马拉松,作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年俗作文7篇,感谢您的参阅。

年俗作文7篇

年俗作文篇1

腊月三十早晨。吃过早饭,我们全家人就忙开了,贴春联,准备年夜饭……

爸爸妈妈拿出他们的看家本领,精心烹制各种菜肴,我和弟弟也不闲着,跑这跑那的给他们打下手,直到下午,一家人才得以围坐在桌子旁,看着桌子上的鸡肉,扣肉,红烧鲤鱼,豆腐圆子,东坡肘子,我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这年夜饭,我可整整盼了一年哩!

晚上12点刚过,家家户户都放起鞭炮来,可真是爆竹声声震天响啊!这个鞭炮声,是为了驱赶传说中的年兽的。这个年俗至于是什么具体时间形成,估计很难说清楚。

据说很久以前,有一种叫“年”的怪兽,深居海底,每到除夕,就爬上岸来吞食畜生、伤害人命,但惧怕红色和炸响。因此,在年兽来的那天,家家户户门口贴鲜红的对联,放鞭炮,挂灯笼,放鞭炮,驱赶年兽。

我的家乡也不例外,当晚我跟弟弟一支接一支地燃放烟花,爸爸妈妈不仅不责骂,而且脸上还笑开了花。我和弟弟过足了放烟花瘾。

大年初一,真正的拜年来了。当远方传来“咚咚锵"的锣鼓声,噼噼啪啪的鞭炮声,我便知道是“他们”来了。慢慢地,锣鼓声,鞭炮声越来越近,也越来越清晰,转眼间,就到了我们家门前了。

从阳台往下看,一头黄狮和一头红狮摇摇摆摆地走在前面,后面跟着一群看热闹的人。“咚咚锵,咚咚锵”,黄狮和红狮在我家门前舞动起来。震耳欲聋的锣鼓声,响彻云天。只见黄狮和红狮一会儿扭腰,一会儿左右摇头,一会儿起旋转跳。狮头还一个劲地向我家门口点头,给我们拜年,给我们献上新一年的真诚祝愿。这时,爷爷拿起事先准备好的红包还有大葱,双手递给了狮子,而狮子也毫不客气,一下子就把红包“吞”进了肚子里。

拜过年后,紧接着就是放鞭炮了。说到这里,我想解释一下,我们这之所以要放鞭炮,是为了对我们拜年的狮子表示尊敬,好让他们更加保佑我们在新的一年里事事顺利,财源滚滚。

大年初二初三,是小孩子们最开心的日子了。这几天,我们去给亲戚朋友们拜年,跟他们团聚,聊天,小孩子们可以领到不少红包。哈哈,这几天摆脱了作业的烦恼,玩的不亦乐乎……

过年,是快乐的,幸福的。在这个日子里,我们过得不同寻常!于是乎,我们都盼望过年。

年俗作文篇2

春节是每个人心中最祈盼的节日。老人们盼望的是奔波在外的子女回到身边;大人们盼望的是长长的假期;而孩子们盼望的就是痛快的玩耍了。今天,请跟着我体味一下我的家乡——绍兴的年俗。

除夕的早晨,我们早早地起了床,准备做迎接新年的第一件事——贴春联。我们先撕掉旧的对联,接着,妈妈把大门擦得干干净净,我帮爸爸将大门扶住,由他来贴。他先贴横联,接着把“福”字倒着贴在大门正中央。我奇怪地问爸爸:“为什么要把‘福’字倒贴呢?”爸爸笑着回答说:“因为‘福倒’就是‘福到’啊!”我恍然大悟。这时,我想起王安石《元日》中的诗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原来,早在宋朝就有贴春联这个习俗了。古人贴春联是为了驱邪保平安,我们贴春联也是为了抒发自己的美好愿望。

吃完中饭就要准备过年的重头戏——年夜饭。奶奶为今天的主厨,只见她娴熟地拿起菜刀,把白菜飞快地切成一片片,往大锅里一放,“滋啦滋啦”的声音霎时间响满了整个厨房。她又拿起铲子轻快地炒了起来,很快一碗醋溜白菜就烧好了。奶奶从下午一直烧到晚上,金黄的白斩鸡、赤红鲜嫩的大虾、色香味俱全的螃蟹、红烧鱿鱼……摆了满满一桌,一看到这些菜,我的口水就“飞流直下三千尺”,迫不及待地想吃年夜饭了。

吃完年夜饭,爷爷郑重地把我叫到楼上,从抽屉里抽出一个大红包给我,并祝我在新的一年里学习进步,我也祝爷爷新年快乐。奶奶叮嘱我晚上睡觉时一定要把红包压在枕头下,这样我就可以平平安安地度过一岁了。

随着零点钟声的敲响,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将睡梦中的我惊醒。我打开窗子一看,一个个烟花在黑夜中飞出一道道完美的弧线,最后在高空中绽放,响彻云霄。我也拿出昨天刚买的烟花,走下楼去。我先放九连珠,点燃导火线,“轰”的一声,一发烟花像火箭似的冲了出去,在天空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我又点燃一支火花棒,在空中转圈,地上霎时间洒满了金光……在热闹的鞭炮声中我们迎来了崭新的一年。

这就是我的家乡——绍兴的年俗。

年俗作文篇3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对于中国人来说很重要,人们觉得过了春节,才意味着开始新的一年,我家这里更是如此。

我的家乡位于天津市津南区葛沽镇。一进农历腊月,人们就开始为春节做各种准备,大街小巷也有了十足的年味儿,各家商铺开始囤足年货,眼花缭乱的年货、年礼摆满大街,供人民挑选。腊月初,人们会给家里每个人买新衣服,等到过年的时候穿,意味着新年新气象,从里到外都是新的开始。大概从二十二这个集(葛沽这个地方按农历每逢带二、五、八的日子都是赶集的日子),人们就开始把过年所需要的干果鲜货、海鲜、蔬菜、鸡鸭鱼肉买回家,当然,更少不了葛沽特产的青水萝卜。年,马上就开始了。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写大字,二十五扫房土,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贴倒酉,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初三的盒子往家转,初四烙饼炒鸡蛋,初五剁小人,到这为止,有的人可能会说:“过了初五,这个年是不是差不多结束了呢?”不,葛沽的年才刚刚开始。

每年正月初六,葛沽的花会表演就陆续开始了。大家听说过葛沽花会吗?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吧!听老人们说:葛沽花会可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他其实是葛沽妈祖文化的一个延伸,最早出现在明代永乐年间,清朝乾隆年间最为兴盛,到现在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了。当年的葛沽镇居民多以渔业为生,常年出海,为保佑平安都信奉海神娘娘。到了春节,当地的富商和官府就把海神娘娘的塑像放入官轿,用人抬着沿街观灯,有时,就会有渔民前来进香祷告,祈求海神娘娘保佑家人出行平安。时间一长,越来越多的渔民前来祷告,逐渐形成了宝辇盛会。后来由各个职业的人们扮演的以水浒故事为背景的高跷也盛行起来。

几百年过去了,葛沽花会一直延续至今,每年正月初六开始,就会有高跷、竹马、旱船、龙灯、大头娃娃等耍乐会队伍和大辇沿街交替表演,尤其是正月十六“接驾”这一天,从早上一直表演到晚上十一、二点钟,锣鼓喧天,灯火辉煌,人山人海,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们和我们一起度过一个热闹的新年。

过了正月十六,该上班的上班,该上学的上学,回归正常生活,年,结束了。

大家是不是也对葛沽的花会有所期待呢?那么,欢迎大家正月十六来我们葛沽看花会。

年俗作文篇4

今年的春节与往年的春节不一样,你知道吗?

农历初三,我们一家人准备去兰溪公园玩,一听到说要去兰溪,原本兴高采烈的我一下子就提不起兴趣了,十分生气的说:“我不去那儿,环境真差,不但让我摔了一跤,还把我最美的裙子给烧坏了,不去不去!”我的头像拨浪鼓一样直摇。“那儿的风景已经不一样了。”妈妈说。“真的吗?”“千真万确,”舅妈确认道。就这样我带着各种疑惑与顾虑出发了。

快到兰溪了,从远处便闻到了花香,岸边树枝茂密,鸟儿成群!走近一看路上也整洁干净了,也没有垃圾了,到处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我回忆着以前的场景,溪水都是乌黑的,里面没有可爱的小鱼,空气中还充满着一股烟花的火药味。路边上,堆满了垃圾,到处都是用完了的烟花棒,而且这还给环卫工人带来了十分大的麻烦。记得我四岁时来这儿也是随手乱丢东西,现在想起来还真是不好意思呢!还有一回不小心踩到香蕉皮,使我摔了个“狗啃泥”,更令我伤心的是,有一个人一边玩烟花一边跑,那烟花的火苗就这样溅到的我的纱裙上,那可是我的新衣服啊,这个事可让我痛心了好久,当时我就发誓绝不再来兰溪。

而现在这儿人们都没有随便乱丢垃圾,没有卖烟花爆竹的小摊了,也没有听到因为几根烟花跟老板讨价还价的声音,也没有像以前那么吵闹。路旁的花儿在微笑,路上的人们在微笑,小溪里的鱼儿也在微笑,整个公园都充满着欢快,前来玩的人也越来越多。

烟花虽然是喜庆的象征,却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危害,为了健康,我们要远离烟花不放烟花,保护环境保护地球。

年俗作文篇5

过年的日子到了!我们准备提早回老家了。爸爸早上四点多钟就把我们给拉起床。五点钟出一天回老家!八点二几到芳村,九点十几分刚刚好到修书村。

刚快进家门,我就看到了奶奶手上蘸着蔬菜的刀,奶奶看见了我,就放下手中的活,给我拿发糕年糕。还问我学习状况怎么样。这时候,爸爸拎着大包小包的,回来了。奶奶问买那么多东西,送?爸爸赶忙接上说:“很多都是2~3包送的,妈,这是给您的,我放在爸房间里了!”奶奶有开始干起手上的活儿。我吃着吃着,突然想起了奶奶养过一条小猫,我奇怪地问:“奶奶猫呢?”

奶奶笑着说:“它出去玩了!”我又问道:“猫也要出去玩吗?”奶奶一本正经地说:“你要出去玩,它当然也要出去玩了!”我有点惊讶。

大年三十前我们老家的人都杀鸡,杀猪,杀羊。为过年的几天中准备丰盛的食物。

大年三十我们要要贴对联,放鞭炮。还要关着门吃年夜饭,我问爸爸为什么要关着门吃饭,爸爸告诉我因为这样能表示我们家很宽裕,关着门也能吃三年饭。我慢慢的点点头。

春节里,有听不完鞭炮声,。晚上,有的看春晚,有的看天气预报。

初一,初二就不大听得到鸡,猪的叫声了。初二晚上是在鞭炮中睡觉的。初三白天,去拜年,送礼品。初四也是去拜年,送礼品。初五是初三差不多,有些人初六才回去。

年俗作文篇6

“过年”是中国人经几千年流传演变、积累丰富的年俗文化,被人们视为一年中所有节令中最隆重、最喜庆的节日。各个地方过年的习俗、讲究各不相同。

我家乡的农历新年习俗到了农历十二月二十四开始筹备过年的东西,家家户户把家里的每一个角落打扫得一尘不染,家里变得焕然一新;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谓之“采囤”。人们便忙碌张罗备办各式年货了:买鸡、鹅、鸭、鱼肉;添制新衣饰;新购家具、器皿;选购年画、春联等。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旧俗过年前,男必新理发,女必“挽面”,现女子多为剪发美容。到了年三十(除夕),清晨时,在门口挂上红红的大灯笼,贴上新的对联。主妇们便忙着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富意义的团年饭。团年饭,顾名思义,是一家在过年时欢聚在一起吃饭,连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记的。一家人团团围坚,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一家人不论平时天各一方,或者平时有多少疙瘩,这个时候也应该欢声笑语,不能说伤心事或吵闹。将至新年的钟声,每家每户把挂着的衣服都折好,免得日挂夜挂。然后赶着熬糖水,每条小巷都飘着糖水的香味,让人直流口水。深夜十一点时,鞭炮声逐渐响起,人们争先恐后地去寺庙,看舞狮表演。每个小孩争着摸龙头,象征在新的一年里龙精虎马。大人拿着美味佳肴,诚心拜祭庙里的大王,托他保佑全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整个寺庙人山人海,拥拥挤挤,鞭炮声日夜不绝。正月初一,不许扫去鞭炮纸。以免扫去财气,因为农历新年期间燃放鞭炮,人来客往,地上纸屑、垃圾特别多,不打扫一下的确有碍大雅,因此,人们从外面扫到里面,把财气扫进屋来。我去衣柜拿新衣服准备换上去拜年,因为新衣服肯定有线,所以我拿剪刀,但是我怎么也找不到剪刀,我恍然大悟——因为年初一不能动剪刀,免得口舌之争。去亲戚家拜年时,要说一些吉利的话,千万别说“破”、“坏”、“没”、“死”、"光”、“鬼”、“杀”、“病”、“痛”、“输”、“穷”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说出口来。正月初二,人们买一条鲤鱼,用来拜神后,就带鲤鱼到大海放生。正月初五,人们放鞭炮迎接财神爷。正月十五,是农历新年最后一天。家家户户都煮元宵,老人家吃一碗长寿面。闹元宵,吃元宵,骨肉团聚满欢喜!

喜气洋洋的农历新年,虽然各地的风俗各有不同,但是中国的五十六个朵争奇斗艳的鲜花,心连心,开心度过一个有一个的农历新年。因为农历新年正是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

年俗作文篇7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这首诗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

我的故乡浙江和全国许多地方一样,过年时都有一样的风俗。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小店铺子传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盘声和抑扬顿挫的报帐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除了这些以外,我的家乡还有一些不同的民俗。我就举其中一个来说吧。

照田蚕,也叫"烧田蚕"、"烧田财",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民间祈年习俗。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将绑缚火炬的长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来占卜新年,火焰旺则预兆来年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