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文时,我们应保持开放的心态,勇于尝试新的写作风格, 写好一篇作文需要广泛的阅读积累,以便在写作时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见解,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通讯的作文8篇,感谢您的参阅。

通讯的作文篇1
"唉,我喂了一年猪,买了一百多块钱儿,你一个电话就给打光了。"爸爸又在绘声绘色的学着奶奶唠叨爷爷。
大伯一家远在美国,全家老少很难团聚,想打个电话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因为那时家里根本没有电话。
记得爸爸曾经说过:在他小的时候,家里如果有一部电话,那就是地位的象征,那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当然爸爸家里那时是不会有的',老百姓家安电话简直是异想天开。那时一个村子只有村委会才有一部电话,那也不是什么人都能用的。寻常百姓家只能靠书信传递信息,爸爸家也不例外。有时给大伯的一封书信,往来一次就得一个多月;有时爷爷实在想和儿子说话,还要到十几里外的邮局去打"一字千金"的长途。每次爷爷打电话回来,奶奶总是抱怨说:"我一年喂一个肥猪,你几句话就给打光了。"这时,爷爷总是风趣的说:"这叫"金口玉言吗1
再看看现在的通讯技术,那是多么发达呀!无论是年轻人还是年老人,几乎人人手里一部手机;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几乎家家都有电脑和电话;无论是远在天涯,还是近在咫尺,一个电话,什么急事、难事,全都搞定。无论你想和谁聊天,只要你打开电脑,几分钟就可以和你想找的人"见面",多神啊!前两天我还和远在美国的大伯和龙龙哥哥视频聊天呢!这两年爷爷家也安了电话,装了电脑。爷爷再也不用为打电话发愁了。要是有人问他:"想你大孙子吗?"爷爷总会自豪的说:"不想不想!我们天天见面。"
通讯技术的发展给我家带来了巨大的方便!真是让我们感到:互联网时代,地球变小了。我们一家人,同住地球村。
通讯的作文篇2
妈妈不算时髦,可是她的通讯装备却与时俱进,打固定电话,玩手机,上互联网,她都是我家的时代先锋,令我和爸爸羡慕不已。
妈妈上大学的时候,是80年代,改革开放刚刚起步。电话还是个新玩意儿。妈妈第一次打电话,还不知道电话怎么用。不过,那也是我家人第一次接触电话呀。你可知道,那时的.话机是老式儿的带摇把儿的电话。话机上有个小盘,一个数字一个数字的拨,然后再由接线员一站一站转,很不方便。话音不清晰、杂音大,还时常掉线。有时打一个电话要等几个小时呢!
90年代,电话普及了,妈妈在林业局上班,每个办公室都有电话。
后来,我家也安上了固定电话,嗬!那叫一个方便!但固定电话不能随身携带。于是2000年妈妈又用上了bp机,一呼即成,但是呼一次得花5角钱呢!简直太贵了。2003年,妈妈有“小灵通”啦,是交话费赠送的,方便了很多。但使用受区域限制。于是,2004年妈妈买了一部精美的手机,过上了有“机”生活。真是一机在手,神气十足,打遍全球,轻而易举。
到了2008年,我家买电脑了!电脑通讯方式很多:上qq、视频聊天,能看见对方,真是远隔千里,近在咫尺。就像面对面交谈一样,真神呀!瞧,妈妈又坐在电脑前跟朋友交流呢!
每当打开电脑时,妈妈总会自言自语:“咱又现代化啦!”爸爸也总会调侃一句对我说:“改革开放变化大,咱家就属你老妈。”
通讯的作文篇3
“叮、叮”!老妈电脑的qq上有人回话了。“姑,你好!”啊哈,原来是远在辽宁的姐姐!“我很好,这几天工作比较忙!”妈妈立即回过去。不到10秒钟姐姐又回话了。趴在桌前的我十分好奇,就问一旁的爸爸:“姑姑离我们那么远,“qq”怎么这么快就就收到信息呢?”“哈哈”,爸爸笑着说:““qq”是一种在网上通话的工具,不管在哪里,相隔多远,只要有一个qq号,就能相互聊天了,就象打电话一样方便,如果有摄像头还可以视频对话呢!”
听了爸爸的介绍,我也跃跃欲试,想亲身体验网上通话的乐趣。我想起了在“手拉手”活动中通过书信结识的青海小伙伴“普吉”,还不知道普吉长得什么样?于是,我便让妈妈帮我申请了“qq”号并申请了“视频聊天”,后来又把普吉在信中给我的“qq”号加上去,很快我们就在网上联系上了。
有了视频,我终于见到普吉了,一个和我一般大的女孩,弯弯的眉毛、大大的眼睛和我像极了,不同的就是她的皮肤比我黑多了,我的`脸上比她多架了副眼镜。她身上穿着藏族服装,头上戴着彩色的头饰,非常漂亮!我们从学习聊到生活,从学校聊到家里。我们两人成了无话不谈的“亲姐妹”!
现代通讯技术给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真是太棒了!我要更加努力学习,长大后成为科学家,发明更多东西为人类造福。
通讯的作文篇4
从古至今,信息传递的方式,莫过于书信。刚开始,人们传信的方式是靠人步行的,后来出现了快马传递,也出现了飞鸽传递的书信。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位青年,他早年丧母,父亲也是把他一把屎一把尿地拉扯大的。几年就过去了,青年长大了,出去赚钱来养家糊口。随着日月的流逝,老父亲已经奄奄一息了。可是他还想再见儿子最后一面。于是,他托人写信,想让儿子回来。等到那位青年收到信,跋涉千山万水回到家时,看见的是老父亲的.坟头上已长满了青草。到了如今,当电话从电影中走向现实时,人们再也不用为一封书信而经过漫长的等待。但是,在80年代时,大部分农村人都还未普及电话,想要找到某人时,都要经过很繁琐的手续。到了80年代后期,公用电话基本普及时,给人们的通讯带来了一定的便利。那时候,经常可以看到电话亭也有长长的队伍在等待打电话。
到了90年代,“寻呼机”和“大哥大”几乎同时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我们会经常看到有人拿着“大板砖”一样的“大哥大”在与别人通话。但是,那只是富人的象征,普通老百姓是买不起的。
到了90年代后期,终于出现了第一代真正意义上的手机。虽然那只是一个黑白屏的“小板砖”,但确实算得上是手机了。后来又由黑白屏转变为彩屏,而流行于市面上。那时,人们以拥有一个彩屏手机而光荣。随着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手机在几代人手里更新换代。人们的通讯方式,也在不停地变化着。现在人们有多种多样的联系方式,如:短息,微信等。现在更多的人用视频聊天了。
现在再回头看到那位老父亲,就不用为等待儿子归来而遗憾地死去。今天的通信方式是360°无死角的,这都归功于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生于今天的我们真幸福啊!
通讯的作文篇5
其实和营长接触的机会并不多,但他是这么多教官中最帅的一个,好多人都喊他男神,so我便注意到他了,我们的男神,四营的骄傲。记忆中,第一次听到四营长的声音是刚开始他说我们四营的口号是延大娇子,王者四营,本想着四营长个子挺低的,但那天看见他时,惊呆了我呀,那个子,那身材,真是男神一枚呀。我们营长像个神一样存在在四营里,整天转来转去,印象最深的便是他头一低,表一看,开始喊:四营,各方阵,开始,训练。知道他在文艺晚会上唱了一首十年以后,惊觉原来四营长也会唱歌呀,形象一路飙升~~四营长,男神,永远记得你;记得和你拍照时你配合我的感觉,记得离别前最后一个晚上拥抱你的感觉(爽爆了).。我的四营,我的四营长,男神,永远,铭记一生。
通讯的作文篇6
虽然不是第一次军训,可是第一天的体验依旧让我有些措手不及。因为我们似乎在教官的眼中不再是一群未成年的学生,而是以军人的态度,军队的要求来对待我们。
为了使我们精神饱满,士气高昂,教官要求我们放大自己的音量。一开始太过害羞,但是在被整个军营氛围所感染后,渐渐地也放了开来。而大家的步伐也开始变得一致,这就是团结的力量吧。
时间一分一秒地走过,汗水渐渐湿透我们的衬衣,可训练强度依旧没有减弱,或许正是印证了我们的口号——“掉皮掉肉不掉队,流血流汗不流泪”这句话吧。这是对我们身体素质的训练,更是对我们毅力的训练。大家一起吃苦,一起欢乐,大家都开始融入新的集体中。
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相信,既然我们已向成功跨出了第一步,那么我们将会更加努力,为未来的高中生活打下基础。
通讯的作文篇7
炎炎烈日,操场上的水泥地像刚从火炉里炼出来一样,滚烫滚烫的,军训片断三则。我们却像热锅上的蚂蚁,心慌意乱。但你是否看出站立着的同学们即使汗流夹背,也未曾移动过。这就是部队的纪律,铁的纪律。同学们都知道军令如山,同时这也是考验自己的时候,能不能挺过,就得靠顽强的意志力。教官曾跟我们说过:要动,就打报告 。可是没有一个同学打报告,动过一下。一排排站立着的正是一支支部队,其中的每位同学都是有着钢铁般意志的战士。
通讯的作文篇8
今天是八月二十一日,星期五,在时间的轮轴碾压转动间,五天的军训已将近过半,快得令人有些咋舌。
三天以来保持的一项娱乐活动便是班与班之间互相拉歌。这,似乎是唯一的,也是最能体现集体中流淌的一股兵味的活动。
每次在军训时间过半的中场休息时间时,各班都会由自己班的教官带到指定的位置坐下。整个年级或围坐在一起,亦或是分成两个阵营,在一阵响亮有力的掌声,气势豪迈的口号声,以及欢乐热闹的氛围中展开了拉歌活动。
在唱歌过程中,每一位同学都表现出高兴积极的容貌,一首首动听,振奋人心的军歌涤荡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使每一位同学都因军歌而沸腾,都为军人而感到自豪。
有时候会发现,这个世上军歌最好听。铿锵有力的进行曲配上军人们血气方刚的歌喉,在加上他们在训练场中,在战场上整齐奋勇的绰约身姿,所展现的是军人们身上浑然天成的,别人所没有的独特的气质。
拉歌活动气势磅礴,不仅能体现官兵们这种独一无二的一面,更能一种萦绕在他们周身的那种积极向上的乐观的态度。
三天的时间,同学们不断地耳濡目染这不常有的,却充满正能量的一切,在不知不觉中,同学们的身上也慢慢有兵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