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观后心得7篇

时间:2024-04-05 作者:Indulgence 心得体会

感情的真实表达是我们在进行心得体会的写作过程中要做到的,写心得体会是将自己的经验和感悟以文字形式表达出来的方式,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觉醒年代观后心得7篇,供大家参考。

觉醒年代观后心得7篇

觉醒年代观后心得篇1

自古英雄出少年,青年强则国家强。五四风雷激荡百年,青春中国风华正茂!先驱长逝,历史已远,然天下居庙堂者与处江湖者,当以史为鉴,牢记民生之重、国运之重、使命之重。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的期待、民族的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

觉醒年代观后心得篇2

以“青春”为帆开启人生的远航

1919年5月4日,一场青年学生的爱国运动开启了青春的旅程,一腔热血激起国民的爱国心,一身正气从此记录在中国的革命史中。在这100年里,五四精神时刻引领着我们砥砺前行,树立远大理想,塑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品行,不断献身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去。

新时代新青年应保持本心,以担当的品行把好手里的船舵。五四运动中,无数青年学子以国之运为己之担当,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青年创办杂志引革命洪流;抗战革命中,青年毛泽东持笔持戎,秉心中之担当义无反顾投身革命。正值青春的我们身处和平年代,不同于战乱,不必要颠沛流离,但我们仍身兼重大使命,不能懈怠,国家的繁荣富强还需要我们,树立忠诚干净担当的品行,时刻保持自身的战斗力,下基层、走群众,在险境中劈浪斩棘,争做勇做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斗终身。

每个时代都是一场长征,每一代人都是上一代人接班人,在这跨世纪的接力中,我们应该怀着感恩的心,以国之重任为己任,树立忠诚干净担当的品行,永葆五四精神火炬生生不息,风雨兼程地投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

觉醒年代观后心得篇3

我将无我 不负重托

自古英雄出少年,青年强则国家强。五四风雷激荡百年,青春中国风华正茂!先驱长逝,历史已远,然天下居庙堂者与处江湖者,当以史为鉴,牢记民生之重、国运之重、使命之重。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的期待、民族的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

觉醒年代观后心得篇4

以青春奋斗圆青春梦想

青春梦想和青春奋斗是一个青年的“精气神”所在。青春,因梦想而绚丽多彩;青春,因奋斗而动人心弦。回首1919年那波澜壮阔的五四运动,是千万青年救亡图存、振兴民族的青春梦想聚合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是千万青年不畏祸难、不畏艰险的青年奋斗掀起当代中国飞速发展进步的时代浪潮。站在新时代的青年,正处于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更应接过百年前五四精神的火炬,以青春奋斗圆青春梦想。

青春梦想,是青春奋斗的目标航向。知之深则行之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梦想。100年前,北京大学等三千余名青年学生怀揣救亡图存的青春梦想,在民族存续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振臂高呼,运动迅速席卷全国,广大青年用源源不断的生力书写了一幅“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时代画卷。细数那些激情燃烧的青葱岁月,倾听那些砥砺奋进的负重足音,重拾那些奋发图强的青春梦想,猛然发现,五四精神已成为中华儿女的精神基因,五四青年为民族复兴的青春梦想已经烙印在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身上。广大青年对五四运动的最好纪念,就是要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高举五四运动的精神火炬,做民族复兴道路上的追梦人,同全国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青春奋斗,是青春梦想的靓丽底色。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拼搏的人生精彩纷呈。神州孤寂,难再回顾,三千青年洒泪京都,弃哀歌,登高奔走,抗议游行,时见睡狮风骨。100年前的五四运动诠释了青春奋斗,觉醒了伟大创造,孕育了伟大革命,推动了伟大飞跃,陈望道翻译出版了全本的《共产党宣言》,《新青年》杂志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报刊读物,李大钊、陈独秀分别在北京、上海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开始在北京、上海、湖南和留日、留法、留俄学生中相继建立,那个时代的青年用青春奋斗翻来了反帝反封建的新篇章,对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赓续五四精神,奋进复兴征程,需要广大青年树立大历史观和增强时代使命感,担负历史重任,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以“勇立潮头唱大歌,敢持彩练当空舞”的青春活力起航民族复兴的豪迈征程。

这正是:青春当有梦想,以奋斗砥砺成。

觉醒年代观后心得篇5

恰逢建党100周年,在这个漫长而又充实的暑假里,我观看了热播电视剧《觉醒年代》,跟随着剧中的爱国人士们,跨越100多年岁月长河,穿梭到民国时期的中国。那是一个黑暗愚昧的时代,人民流离失所,民不聊生;国家处在危难关头,生死存亡之际,但也正是在那个时代,一群大师、先锋、学生挺身而出,如闪耀的群星点亮四万万人的内心。

这部电视剧以南陈北李的革命故事为主线,叙述了从1915年《新青年》的问世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历史过程,不同于历史书上所看到寥寥数句,当这些耳熟能详的人物忽然带着烟火气出现在眼前,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就拿我们教师最熟悉的蔡元培校长为例,他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主张是我们考编时熟记的知识点,至于先生为何有此理念却是毫不了解,《觉醒年代》就将段历史向我们娓娓道来:在政局混乱,新旧文化水火不容,国家百废待兴之际,教育的改革与创新自然落在北大这块宝地上,而蔡元培先生身先士卒,扛起中国现代教育这面大旗,对北大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蔡元培校长求贤若渴,当得知陈独秀在京创办杂志《新青年》,便立即动身。在傲雪凌霜的北平,两位故交老友终得相见,为了说服陈独秀担任北大文科学长蔡校长礼贤下士、三顾茅庐,并也带来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教育主张。新文化的发展与旧文化是割不断的,只有鼓励支持百家争鸣的学术研究,才能支撑出健康的新文化。这与我们现在的教育理念也是相通的,包容不同的观点,启发不同的思想,只有思想自由才能实现学术自由,才能培养创新精神,进而培养创造型人才。

全剧中最让我泪奔的就是陈独秀送俩儿子延年、乔年去法国读书的时两兄弟上路的场景,陈独秀带着一袋自己炒的南瓜籽,也正是延年喜欢炒糊的那种,他没有再说什么嘱咐的话,只是低头默默帮孩子们搬运行李,仿佛借着这样的行为诉说着内心的不舍,兄弟俩看着父亲的背影,从背后拥抱父亲,此去一别,应该就是沧海桑田。最后陈独秀站在原地,目送兄弟二人离去,几个回眸和穿插在乔年延年被捕的镜头让我的眼泪瞬间决堤。他们步伐坚定,唯有青春仍义无反顾。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又有多少像两兄弟这样为了家国不懈奋斗的年轻人呢?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在延年乔年的老家安徽省会合肥有一条路叫做延年路,路的尽头就是繁华大道。

当剧终落幕,百年后的我逐渐回转于现实,伴随着最后李大钊先生呐喊:我坚信,100年以后的中国,他必会证明我今天的观点,社会主义绝不会辜负中国。我想说,这盛世如你所愿,如今的中国再也不是软弱可欺的中国,东方雄狮已经崛起。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党员教师,我定当不负前人和时代所托,在党和人们最需要的地方践行绽放。

觉醒年代观后心得篇6

汲取“五四”力量

“五四春雷人觉醒,雄狮怒吼震西方。”100年前,中国的热血青年掀起了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爱国运动,创造了以爱国主义、振兴中华为核心的“五四”精神,为中华儿女留下了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走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五四”精神有了更加深厚的历史意义和积极的时代价值,作为党员干部,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五四”精神内涵,用心汲取“五四”精神力量,当好新时代“五四”精神的传承者和践行者。

从“五四”精神中汲取改革创新之力。“变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五四运动前后,梁启超、李大钊、陈独秀等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和革命青年,敢于向封建帝国主义挑战,敢于向不合理的条约挑战,倡导用民主和科学来改造中国,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充分彰显了改革创新的巨大力量。进入新时代,我们正经历着中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广大党员干部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以时不我待的使命担当,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扎实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往深里走、往实里走。

觉醒年代观后心得篇7

在红色歌曲中聆听党史,让伟大事业“不绝于耳”。优秀的红色歌曲以其高亢嘹亮的旋律、催人奋进的词作激荡着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心弦。红色歌曲中的党史,是《红梅赞》中江姐英勇就义时的英雄豪胆,是《我的祖国》中志愿军战士无畏向前的爱国情怀,是《赞赞新时代》中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红色歌曲作为联系党史的纽带,不能将其束之高阁,基层党员干部要注重对红色歌曲的保护与开发,通过在各部门各单位举办红色歌曲演唱活动,并加入全新的演奏形式,为其注入新的时代内涵,使红色歌曲常唱常新,让红色歌曲中的党史“不绝于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