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令人过目不忘的心得体会是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和真实的情感的,写心得体会就是把你自己的感想可以很好的记录下来,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读榜样的力量心得体会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读榜样的力量心得体会篇1
学习张桂梅同志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高尚师德。她为了不让一名女孩因贫困失学,坚持家访11年,遍访贫困家庭1300多户,行程十余万公里。她长期拖着病体工作,超量的付出透支了原本羸弱的身体,换来女子高中学生学习的好成绩。她不遗余力践行着“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用实际行动铺就贫困学子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圆梦之路。多年来她一直住在学生宿舍,和孩子们吃住在一起,陪伴学生学习生活。她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贫困地区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她身上充分体现了人民教师潜心育人的敬业精神和立德树人的使命担当。
学习张桂梅同志执着奋斗、无私奉献的至诚情怀。她心怀大我,对自己近乎苛刻的节俭,却把工资、奖金和社会各界捐款100多万元全部投入到贫困山区教育中。长期义务兼任华坪福利院院长,多方奔走筹集善款,20年来含辛茹苦养育136名孤儿,被孩子们亲切称呼为“妈妈”。她把全部身心献给了祖国西南贫困山区的教育和福利事业,在她身上充分体现了人民教师以德施教的仁爱之心和至善至美的师者大爱。
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永远忠诚于党和人民,要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自觉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将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和使命,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珍视教师职业荣誉和肩负的职责使命,始终保持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将满腔热忱献给党和人民教育事业。要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积极投身教育扶贫,帮助贫困家庭子女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努力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力量。
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精心部署、认真组织开展向张桂梅同志学习的活动,要将学习活动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相结合,与庆祝第36个教师节相结合,通过组织专题学习、集中研讨、座谈交流等方式,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及报刊、展板橱窗等宣传阵地,线上线下和校内校外联动,迅速掀起学习张桂梅同志的热潮。要把学习活动同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引导和教育师生厚植家国情怀,要深入宣传张桂梅同志先进事迹,大力弘扬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赤诚情怀,进一步激励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读榜样的力量心得体会篇2
云南一位县级领导在教育局工作的时候,有幸和张老师有了面对面的接触。
2008年香港教育工会组织了“向张桂梅老师学习分享活动”,一行30多人到了儿童福利院看望张桂梅老师。
香港教育工会的副理事长李副秘书长临行前,特意递了个信封给这位领导,说“张老师身体虚弱需要加强营养,建议每天喝袋牛奶,但没有冰箱牛奶不易存储,上半年我给了她3000元嘱咐她买个冰箱,昨天去她住房看没有买,这笔钱都用孩子们身上了!这里面有2600元,请你在张老师搬到新的儿童福利院时,帮忙用这笔钱给她买个冰箱,拜托了!”这位领导深深地感受到了李副秘书长的用心良苦,接受了这个重托。
可还没等到张老师搬新家,组织安排这位领导到了新的岗位,临行前他到儿童福利院看望张老师,一是辞行,二是把李副秘书长的心意告知张老师。他诚恳地对张老师说,“请您不要辜负李副秘书长的心意,一定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这笔钱只能用来买冰箱……”再三嘱托后便离开了。
半年之后,这位领导到新福利院看望张老师,发现宿舍里除了原有的书和物件外,没有看到冰箱的影子!“牛奶只是我喝,孩子们却没得喝,我怎么能喝呢?”张老师说到。
后来知道张老师把钱用在购买孩子们的生活用品上了。这位领导深深地自责,觉得辜负了李副秘书长的重托!耳边回响起秘书长的话“张桂梅老师的身体太弱了,她的工资不用在自己身上,连我们寄给她买药的钱,她也用在孩子们身上了,请你给她买个冰箱,华坪天气热,鲜奶必须放冰箱保鲜,希望她能每天喝上一袋鲜奶。”
万般懊悔之后,这位领导陷入沉思,每天喝一袋牛奶于常人不过是平常之事无可厚非,况且身体健康需要,张老师却视为奢侈,孩子们有的她才能有,有人说张老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真诚赞同。
读榜样的力量心得体会篇3
她是一个平凡的女性,膝下无子,却被几百名孩子亲切地称为“妈妈”;她对自己过分节俭,却创办了免费女子高中,帮助数千名山区女孩改写命运;她身体羸弱,仍然不遗余力的践行着“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她就是时代楷模张桂梅。
每当学习张桂梅老师的事迹,我都能被感动得热泪盈眶。同为教师,我深知教育的不易。学生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思想。作为教师不仅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作为教师,我们不仅仅要做好本职工作,还要接受自己良知的拷问。虽然,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不同。张桂梅是高中的校长,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但是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没有变的,为党和国家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是一致的。
张桂梅老师把自己活成了一盏明灯,照亮了大山女孩的学习之路。她说,一个受教育的女性,能够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于是,她自己节衣缩食,却把工资、奖金和各种捐款100多万元全部投入到贫困山区的教育中。于是,她扎根贫困地区40余年,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创办全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帮助1800余名山区女孩圆梦大学。
张桂梅老师对待教育事业是执着的,是无私的。张老师虽然身患多种疾病,却丝毫不影响她对教育事业的孜孜追求。她为了不让一名贫困女孩失学,坚持家访11年,遍访贫困家庭1300多户,行程十万余里。张老师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爱岗敬业,什么是爱生如子。张桂梅老师的先进事迹,折射出对党、对国家、对教育事业无限的忠诚与深沉的热爱。
张老师有一段令人肃然起敬的独白:“有人说我爱岗敬业,有人说我‘疯了’,也有人说我为了荣誉,也有人不理解……说到底是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让我直面这片土地时,心里不愧。”多么铿锵有力的话语,她就是这么一个人,有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与担当。
我也是一名党员教师,我要学习张桂梅老师爱生如子的高尚师德,别人的孩子当做自己的孩子来教育。我要张桂梅老师学习坚毅执着、与困难顽强斗争的精神,服从学校工作安排,完成学校交给的工作任务。我要学习张桂梅老师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在工作中发挥一名党员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我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潜心钻研业务,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明珠教育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读榜样的力量心得体会篇4
读完《榜样的力量》这本书,想想生活中的自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都想要,遇到一点嘲笑,挫折便叫苦不堪,一点也没想要超越别人,想要战胜自我,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书中的拿破仑,家里贫穷,同学们的讽刺与嘲笑,引起了他的愤怒。为了忍受这些外国孩子的嘲笑,拿破仑觉得不应当在这些富有高傲的人面前谦卑下去。于是,他开始利用这些没有头脑但却傲慢的人作为桥梁,去使自己得到富有、得到技能、得到名誉的地位。可见,一颗自卑的心足以走在黑暗的路上,让自己的人生道路没有光明,没有温馨,如同地狱一样可怕。我们应该乐观的认识一个新的自己,热爱自己,为自己的道路铺上光明,带走黑暗,树立起对生活的勇气!美国担任四届总统的罗斯福,一生中在轮椅上度过,他没有因为同伴对他的嘲笑而气馁,他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自己可以克服困难得到成功。罗斯福没有在自己的缺陷前低头,而是勇敢地登上高峰,证明了自己的实力,赢得人民的尊重!
自卑就是在给自己添加更大的压力,我们只有克服了它,换来自强不息的推动力量,才能让自己即将经过的人生道路换来更多的光明,更多的温暖!
读榜样的力量心得体会篇5
张桂梅创办女子高中的初衷是为了解决众多适龄失学女孩的上学问题,帮助她们走出闭塞的村落,去追寻属于自己的青春和梦想。可当无法保障学生安全的时候,何谈追逐梦想?
对此,为保障新招收100名学生的安全,张桂梅便带着全校的女老师和学生一起走进了教室,利用桌椅晚上搭成简易“宿舍”,白天教学,晚上休息。同时,又安排学校里的男老师在教学楼的楼梯间搭起“木板床”,轮流值守校园安全工作,全体教师为学生筑起了安全保障第一关。
当张桂梅决心要创办女子高中之时,便知其一路坎坷,在这样的环境里,全校仅有的17名教职员工中有9名相继辞职离开,100名学生有6名提出转学,这些情况让创办女子高中初期本就步履维艰的张桂梅更是雪上加霜。
只招收贫困家庭女孩?免除学杂费的办学制度?女子高中能否办得下去?面对社会上的质疑声,张桂梅鼓励大家:“留下的8名老师中有6名共产党员,只要党员在阵地就在,女子高中这块教育扶贫阵地一定守得住。”
张桂梅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所以,即使遇到再多的挫折,她也没有放弃建立女子中学的决心。
2008年9月,在张桂梅老师的不懈努力下,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下,全国惟一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华坪女子中学终于顺利成立。
读榜样的力量心得体会篇6
10月26日,中央组织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录制的“两优一先”“两学一做”特别节目《榜样》亮相央视,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必须在本职岗位上发挥出先锋模范的作用,并且影响和带动周围的群众,共同朝着党的纲领和路线而努力。因此,成为榜样是共产党员应有的使命和职责。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等耳熟能详的名字,阐释了优秀共产党员的榜样价值。而他们所做出的丰功伟绩,也值得历史的铭记。
但是现实中,在部分地区、部分领域、部分行业的党员队伍,仍然还存在着先锋模范作用不够明显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工作在基层平凡岗位的党员,还缺少成为榜样的决心和意志。这背后的原因很多:有些党员在思想上认识不足,没有意识到肩上的职责;有些党员认为自己并非身居要职,放松了对自我的要求;还有些党员不知道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挥作用,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些种种现象,既影响了本职工作的开展,也损害了党员队伍的整体形象,并给身边的群众造成“党员不等于榜样”的认识。
此次《榜样》特别节目,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对症下药”,告诉广大党员群体,如何在芸芸众生里、在平凡岗位上,树立属于自己的丰碑。无论是长期钻研焊接技术的高级技师李万君,还是奋战在医疗一线的高龄专家吴孟超;无论是专注于为在外务工人员服务的书记苗振水,还是身先士卒与毒贩战斗的特警李贝。这些人物虽然有着不同的身份背景、不同的职业经历、不同的性格特点,但是作为共产党员,他们都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并且在平凡的岗位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阐释了党员应有的拼搏英姿。同时,他们的事迹警醒和启发了那些思想认识不足、自我要求不高、努力方向不明的党员。因此,以《榜样》命名,既彰显了他们的先进事迹,同时又凸显他们在党员群体之中的示范形象。
希望广大工作在平凡岗位上的党员群体,都认真学习《榜样》节目背后的深刻蕴意,感受党中央对基层党员群体的殷切期盼,并向这些先进人物学习。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扎根于普通岗位的党员挺身而出,奋力争先,树立更多的丰碑,从细微处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读榜样的力量心得体会篇7
一位位先进榜样犹如一面镜子,照出了人性的光芒,也照出了自己的鄙陋,让我们在“明不足”中“知进退”。古人有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笔者认为,“以榜样为镜,可以促前行”,榜样力量让我们前行路上精神抖擞,蹈厉奋发。
常照《榜样》之镜,续信念之火。“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带领农民“富口袋”的罗官章、“工人院士”李万君、信息化产业领跑者王恩东等等,镜中的榜样哪一个不是靠着强大的信念支撑着他们不断前行。同样作为党员的我们,该扪心自问信念之火是否还像当初那样熠熠发光又或者早已奄奄一息。身为党员就应时常以榜样为镜,为自己人生的信念之火添柴加火,让信念之火更加摧残明亮,指引我们以慷锵有力的步伐坚定前进。
常照《榜样》之镜,召奉献之情。“拼却老红一万点,换将新绿百千重”,支教老师支月英用她一生中最美年华在深山播撒希望,她说,“不是因为有希望才选择坚守,而是因为只有坚守才可能有希望”,而这一坚守便是36年,将一生奉献给深山的孩子们。支月英用36年的光阴为我们生动的诠释了“奉献”,党员干部该常以此为镜,感召奉献之情,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尽心尽力奉献智慧,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表率作用影响和带动更多人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奋发有为。
常照《榜样》之镜,强责任之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救过人,卧过底、毙过匪”的李贝,打造“生命之舟”的琼沙三号,一位位先进的榜样在忠诚履职中,早已将那份职责看作自己毕生为之奋斗的事业,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担当与责任的深刻内涵。常照榜样之镜,让我们以优秀党员为标杆,不断强化履职尽责之心,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错误敢于承担责任,提高干事创业能力。
新的时代催生出新的榜样,新的榜样传递给我们更贴心的力量,让我们在“照镜”中汲取榜样力量,续信念之火、召奉献之情、强责任之心,以不凡的行动在我们各自的岗位上做出应有贡献,相信前进路上平凡的我们也可以成为彼此的“榜样”,让我们互勉共进,以坚定的脚步昂首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