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及个人心得5篇

时间:2022-09-26 作者:Fallinlove 心得体会

在如今的社会生活中,事迹材料是很常见的文本,在日常工作中,大家都会接触到事迹,对发生的事迹都比较熟悉,我们怎样完成事迹材料呢,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事迹及个人心得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事迹及个人心得5篇

事迹及个人心得篇1

张桂梅创办女子高中的初衷是为了解决众多适龄失学女孩的上学问题,帮助她们走出闭塞的村落,去追寻属于自己的青春和梦想。可当无法保障学生安全的时候,何谈追逐梦想?

对此,为保障新招收100名学生的安全,张桂梅便带着全校的女老师和学生一起走进了教室,利用桌椅晚上搭成简易“宿舍”,白天教学,晚上休息。同时,又安排学校里的男老师在教学楼的楼梯间搭起“木板床”,轮流值守校园安全工作,全体教师为学生筑起了安全保障第一关。

当张桂梅决心要创办女子高中之时,便知其一路坎坷,在这样的环境里,全校仅有的17名教职员工中有9名相继辞职离开,100名学生有6名提出转学,这些情况让创办女子高中初期本就步履维艰的张桂梅更是雪上加霜。

只招收贫困家庭女孩?免除学杂费的办学制度?女子高中能否办得下去?面对社会上的质疑声,张桂梅鼓励大家:“留下的8名老师中有6名共产党员,只要党员在阵地就在,女子高中这块教育扶贫阵地一定守得住。”

张桂梅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所以,即使遇到再多的挫折,她也没有放弃建立女子中学的决心。

_年9月,在张桂梅老师的不懈努力下,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下,全国惟一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华坪女子中学终于顺利成立。

事迹及个人心得篇2

38年来,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副主任兼总工程师肖文儒一直从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38年间,他和他的战友们参加了700多起矿山事故救援,从灾区成功救出1000多名被困矿工,创造了多个救援奇迹。

矿山事故救援是世界性难题。每一场灾难,都是瞬息万变的战场;每一次救援,都是生死以赴的逆行。“向前一点、再向前一点。”挺进生命禁区的每一次,肖文儒都会全力以赴。因为他相信,在漫无边际的黑暗深处,还有人等着他带去一束光。

那束光,是生命的召唤,是使命的担当。

在他的身上,闪耀的是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英勇奉献精神。选择了应急救援,就选择了与“死神”共舞。记不清多少次,肖文儒和队友命悬一线。但多少年来,只要到了事故现场,肖文儒就背着呼吸器下井勘察,只为掌握现场第一手情况加速救援。

在他的身上,展现的是专业精湛、本领高强的爱岗敬业品格。从推广正压氧气呼吸器、高压排水软管等装备的广泛应用,到加快救援应急通信、矿用石膏、计算机系统等技术的高速发展;从组织起草矿山救护规程和救援条例,到“传帮带”各类现场处置和技术装备的经验……肖文儒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倡导“科学精神和热血担当缺一不可”。

每一个榜样都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对于广大党员群众来说,学习肖文儒的事迹,就是要学习他敢于生死逆行的担当精神、奉献精神和竭诚为民的无私情怀,汲取奋斗力量,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奋力前行。

事迹及个人心得篇3

今天,我阅读了“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活动,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活动等领域都有突出的表现。

他们勤学善思,文明守礼,自立自强,友善互助,是我们每个人值得学习的好榜样。所以,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精神风貌,做到乐于助人,勤思好学,爱党爱国,孝老爱亲,保护环境。

他们十名新时代好少年中有许多共同点,如乐于助人勤学善思等等,他们所做的事迹生动感人,我也有所感动,也感悟了许多道理。

但是,最令我感动的是孝老爱亲“小当家”,阳西县程村学校的郑小淇姐姐,郑小淇姐姐从出生就遭到被亲生父母遗弃的不幸,不过她又是幸运的,因为她遇到了她的养父郑兴尚一家的爱心收养。可是,在郑小淇九岁时养父瘫痪,养母出走,奶奶一病不起的不幸,.她不得不扛起照顾家庭的重任。郑小淇一边努力学习,一边照顾养父一家。小小年纪就要背起如此重任,这是平常人不可想象的。随后,奶奶病逝了,小淇只能和养父相依为命。在2年,郑小淇的亲生父母来认亲,希望郑小淇能够回到亲生父母的身边,但她却拒绝,原因是养父一家对她恩重如山。生活的压力促使郑小淇越发勤奋学习,对养父也是无微不至地照顾,近几年来还获得了许多荣誉,今年被广东省评为“新时代好少年”。

“新时代好少年”郑小淇,不但学习成绩好,而且还懂事,面对幸福生活和艰辛,她选择了艰辛,懂得知恩图报,对瘫痪在床的养父不离不弃,得到社会的爱心帮助后会决定以好好学习报答社会。

这一件件令人感动的事迹,使我奋发向上。所以我立志今后一定要做个像郑小淇一样的好少年,做到乐于助人,勤学善思,孝老爱亲,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事迹及个人心得篇4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我们每个人措不及防,在党的正确领导之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认真的听从国家的安排,新冠疫情疫情得到了飞速的控制。然而直至今日,疫情虽然得到了有效的防控,却也在各地时不时的有所反弹,令人担忧。

俗话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在得知有地方疫情复发之后,要做的是无事不外出。然而有一些人,他们要逆向而行,向疫情进发,安慰疫情重地之人、救助疫情感染患者。他们是白衣天使,却同样也是普通人。

2022年3月20日,山东省支援威海临床医学检验专家白晓卉因突发疾病抢救无效去世。

英雄陨世,一路走好

2022年,疫情再次爆发,白晓卉作为支援威海疫情处置省直检测队领队,在3月8日22出发,赴威海支援核酸检测工作。3月9日凌晨四时队伍抵达威海,白晓卉便立即前往检验所查看实验室条件,指挥所有运抵的仪器设备试剂装配调试工作,当天14时便作为第一组投入到核酸检测工作中。

为了尽快遏制疫情的发展,核酸检测队每天分四个班次,不分昼夜、不间断的工作,而作为主带队白晓卉博士,更是时不时地关注疫情新动态,根据检测情况不断总结方案、优化流程。在短暂的十几天内,威海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谁也没想到,这竟会是她的最后一次。

2022年3月20日6时45分,白晓卉被临床专家初步诊断系心源性猝死,抢救无效去世。20日下午,医护人员在威海街头,沿街鞠躬,送白晓卉博士回返济南。21日下午,威海市疫情防控发布会现场,全体起立,向白晓卉同志默哀。

消息一出,网友们悲痛欲绝,纷纷对白晓卉同志离世悲叹。

事迹及个人心得篇5

刚学习完滕启刚事迹的我,眼角的泪痕还没有消失,有太多种情绪涌上心头。

滕启刚同志用一生诠释了坚守初心、无私奉献,他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对审判工作无比热爱。学习滕启刚同志的事迹,我最大的感受是他是一个有情怀、有温度的法官,即便他已离我们而去,即便之前我并不认识他,但就是通过那些朴实文字记录下的滕启刚法官却让我感觉无限温暖,同时激发了我强大的斗志。

他刚正不阿,敲响了东北地区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的第一槌,勇于做出自己独立的判断,让自己的案件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他温暖坚韧,现场永远是滕启刚同志的第一法台,他走访调查,将法理和情理融为一体,摆事实讲道理,民事案件的调解率可以达到七成以上。对于滕启刚来说,结了多少案子不仅仅是报表上的数字,那些躺在档案室里的案卷,饱含了他对百姓的深情。他深切关怀生病的当事人,帮其寻医问药;他帮助安置受到性侵的小女孩,帮助她走出阴影;他义无反顾跳水救下落水的路人……

在厚重的生命面前,再多的赞美仍显苍白。我很痛心这样一位优秀的法官离我们而去,法官的队伍里倒下了一位英模。

滕启刚同志的事迹给了我非常大的感召,他把无限的爱奉献给了社会,我不知道我能为他做些什么。我想可能还真有一件事是“他希望”我能为他做的,那就是继承他的遗志。今年我刚刚踏入员额法官的队伍,他曾经对新任员额法官提出过寄语:“你们要接受人民的重托,担当使命,铿锵前行,在案牍之劳行中独守高洁,在丝竹之乱耳中坚守内心,在法治中国建设的大潮中,在司法改革的全面深化中,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而奋斗!”这句话我记下了,带着我的爱,努力承担起当事人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