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写心得体会是可以帮助我们提升思考能力的,通过不断的写体会相信大家一定都受益终身,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从走长征路的心得体会6篇,感谢您的参阅。
从走长征路的心得体会篇1
进入了新时代,国共内战的硝烟早已消逝在历史的尘埃里,长征的铮铮口号仍然时常响彻在新时期的长空下,我们忘掉的,是战争,我们忘不掉的,是革命理想。革命理想高于天,长征留下的党和红军的火种,如今熊熊燃烧的照亮着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新时期的长征,我们自信的迈在这条大道上。
调研过程中,xx重点考察了老区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他特别强调,在脱贫攻坚进入决胜的关键时期,各地区各部门要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着力解决好“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让老区人民早日过上幸福生活。我们要饮水思源,小康路上不能落下任何一个人,革命老区的父老乡亲更是不能忘!脱贫攻坚是基础,乡村振兴是追求,我们要实现这两项重要工作的无缝衔接,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好,基层干部和驻村干部要发扬长征精神,在这片大有可为的广阔天空施展才华,奉献青春。
从走长征路的心得体会篇2
是什么力量,让我们为之动容?是什么精神,让我们自豪回首?是什么努力,让我们感到无限的骄傲?是他--那伟大的壮举,光辉的历程!
距长征结束已经已经整整_周年了,我们怀着梦想,怀着希望的一代人知道,是长征给了我们学习、游戏的机会,没有长征的胜利,又何来我们这一代人的幸福和美满!每一个中华人民,都会为长征而感到自豪。因为这乐观坚定而又豪迈的精神,已经深深地扎在了我们的心中!
滚雪山,过草地,渡金沙,战铁索,这么多故事,哪个故事不流传在大街小巷?红军不畏艰险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我们小学生的学习上,同样也需要长征知难而进的精神,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我们必须努力去克服,而不是欺软怕硬。想一想长征的`那些老前辈们,付出了多大的努力,才换来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我们不好好地珍惜,又如何能对得起他们?自从知道长征精神_周年后,我开始发奋地努力,不再像以前一样遇到小小的困难就退缩:那次我正在做数学题,结果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奥数题,难就不说了,还剧复杂,算了几次结果都不一样,当时我就是很丧气,一下子吃瘪了,心想:这道题简直不是人做的,还是跳过吧!就这样,我放弃了一次锻炼自己的机会,当时已经被困难冲昏了头脑,什么长征不长征的精神全都忘了,殊不知红军在遇到困难时根本没有“跳过”的机会,只能亮剑,向困难发起挑战,最终还是胜利了,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
由此可见长征精神是多么的可贵,他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一个团结、互助的群体。回想当时的放弃,真不知道有多么的惭愧,红军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去自豪的。当义勇军进行曲结束时,我会昂头挺胸,自豪地看着国旗,因为长征精神,会在我的心中永存,永存!
从走长征路的心得体会篇3
1924年,在日本作家村松梢风的畅销小说《魔都》一书中,第一次把上海称作魔都。上海有着独特的城市文化底蕴,她不仅是一座飞速发展的大都市,而且还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被唤作魔都再贴切不过。此次,在上海全市开展的党的历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热潮中,我们要齐心绘制好“四史”学习教育的“施工图”,为魔都更添亮色。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确定好“施工图”的鲜明底色。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拥有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和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她有着丰饶且与众不同的红色文化资源,街头巷尾遍布红色记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中共四大纪念馆以及龙华烈士陵园等,无一不镌刻着厚重的历史记忆。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地理优势、资源优势和历史文化背景,将“四史”学习教育的内容有机融入学生的课堂中,融入每个市民和游客的记忆深处,用红色底蕴升华这张“施工图”的主基调。
合理布局、科学引导,设计好“施工图”的整体架构。在此次“四史”学习教育工作中,上海地区各级党组织将学习教育与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紧密结合,积极改善为民办事的流程,提升了工作效率。深入践行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将“四史”学习教育的成果转化为决策和施政过程中的科学化、高效化,无疑是“四史”学习教育工作的意义与目的所在。要时刻遵循正确、积极的目的导向,在学习中不断提升群众观念,推动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创新基层治理的思路和做法,围绕实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目标去设计这张“施工图”的整体架构。
循序渐进、入木三分,勾画好“施工图”的图线细节。接下来,上海将着力统筹党员、干部群众、青少年等群体,整合各类学习资源,明确“四史”学习教育工作安排、任务清单、具体要求。我们要利用好现有资源,大力开发和完善宣传的途径和形式,组建更多更专业的宣讲团深入全市开展基层宣讲,探索出此次学习教育的长效机制。通过组织现有13个全国、148个市级爱国主义基地,组织相关场馆准备一批高质量党课等方式,循序渐进式地开展好“四史”学习教育工作,加深勾画这幅“施工图”的图线细节,确保本次学习教育工作成效突出。
从走长征路的心得体会篇4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山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小时候读这首诗,只觉得气势磅礴,并未体会其中深意,今天再读这首诗,更觉悲壮情怀,革命先烈不怕牺牲,敢于吃苦,敢为人先的精神,通过这首诗更是展现得淋漓尽致。
记者重走长征路,可以带领我们领略革命先烈的大我情怀。长征是挽救中国红军、中国革命、中国人命运的一次伟大转折,在这次长征途中,很多的前辈忍饥挨饿,路有冻死骨,他们敢于牺牲,无私忘我,只愿走出一条光明的道路,盼望红军取取得胜利。小学时我们的语文课本上曾有个一篇文章,讲述一名小红军在长征路上饿得只剩皮包骨头,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但是他还坚持喝水不骑马,因为水太珍贵了,而马确是要刘留最需要的人。在小红军小小的肩上担着责任,担着伟大。记者可以从这下小小的故事挖掘素材,为我们展现伟大革命中的蕴含的爱国精神,团结精神。
记者本身又是站在话题的`最前沿,他们自身携带的优势更有助于把群众的话题感引向正确方向。目前,网络传播速度日益加快,但是网民的素质参差不齐,有些网民在浏览时缺少甄别能力,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误导。如果由记者进行恰当的引导,就会引导正确的舆方向,能帮助网民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地认识历史,正确地解读长征,凝聚群众爱国热情,团结群众爱国智慧,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行稳致远,永葆中华民族独立、自强、一致对外的优秀品格。
从走长征路的心得体会篇5
今年是建党__周年,也是长征胜利__周年。为学习贯彻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__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传承和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7月8日下午,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红色文化宣讲团举行“重走长征路”活动出征仪式。校党委书记田延光在出征仪式上致辞,校长梅国平为红色文化宣讲团“重走长征路”活动授旗,仪式由党委副书记聂剑主持。
红色文化宣讲团是江西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创新的重要举措,也是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形式。20__年11月份学校组织了红色文化宣讲团“井冈行”活动,20__年4月份又组织了红色文化宣讲团“苏区行”活动,两次活动都取得很好的效果,使得红色文化宣讲团成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一面旗帜。今年暑假,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全校720多位报名同学中选拔了22位表现突出的同学作为红色文化宣讲团骨干成员参加“重走长征路”活动。
这次“重走长征路”活动于7月9日从南昌出发,途经江西南昌、瑞金、于都、广西兴安、州遵义、习水、四川泸定、汶川、陕西延安等地,计划历时约一个月。“重走长征路”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在红军长征途经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寻访红军长征足迹,瞻仰革命旧居旧址,查阅地方__文献,收集整理长征故事,并组织有关宣讲活动,将大学生的青春活力展现给社会。“重走长征路”实践活动结束后,红色文化宣讲团参加队员将在全校各个班级进行以长征精神为主题的宣讲,并将分赴南昌有关社区开展宣传活动。
从走长征路的心得体会篇6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毛主席《忆秦娥·娄山关》中的词句,描述了长征的艰难,抒发了决心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引导中国革命走向新胜利的豪情壮志。
80年前,在中国大地上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它是红军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伟大史诗,是人类战争史上的空前奇迹。长征是举世无双的,正如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所言:这是一场激动人心的远征,它过去是激动人心的,现在它仍然会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钦佩和激情。
它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不管你对长征的描述是悲壮的还是伟大的、是艰险的还是苦难的,也不管你从理论上对长征理解得多么深刻、对长征路线有多么的熟悉,如果你没有实地走一走,亲身去感受、去体验,那你的理解总是不全面的,你的认识总是肤浅的,你永远感受不到红军长征的艰险与苦难。
其间我也先后赴陕、渝、黔、赣等地区参观学习,走了部分长征路,实地感受了红军长征所经历的艰难困苦。透过长征路线上的遗址、标牌、陵墓、纪念馆,我看到了革命先辈们留下的长征印痕。苍莽险峻的娄山关、波涛汹涌的大渡河、瑟瑟萧寒的泸定桥、荒无人烟的沼泽地、白雪皑皑的大雪山……
每个难关,都是一座丰碑,铭刻着红军先辈们金戈铁马、气壮山河的光辉业绩。
在这些红色“丰碑”中,更有令我留连忘返的赤水河。四渡赤水,是毛泽东驾驭战争、指挥作战的神来之笔,他满腹韬略,沉着镇静,指挥红军时而北渡,时而南涉,声东击西,神出鬼没,在国民党数十万大军重重包围之中,穿插迂回,犹入无人之境。令军事专家叹为观止的四渡赤水之战就神奇地发生在这里。
当我来到元厚、土城、太平渡、二郎滩和茅台等渡口,站在岸边,仰望群山,我仿佛听见了马达声、马蹄声、脚步声、吼叫声和隆隆的炮声在山谷回荡;俯视河面,又仿佛看到了波涛汹涌的江水冲击着红军的竹筏、木船、浮桥,凛冽的寒风吹打着湿透衣衫的红军战士。我仿佛看见红军先烈殷切的目光,那目光里充满着期待和勉励,仿佛在告诉我们:打江山难,守江山难,建设江山更难。
战争年代的长征永远地完结了,但建设现代化军队和建设伟大祖国的新的长征已展现在我们面前。在高科技条件下,面对着“信息化”、“太空战”、“数字链”、“一体化”等深奥而又陌生的名词,我深深地感悟到:我们肩上的担子很重,要走好新长征之路,打赢未来战争,必须像先辈们一样付出更多的艰苦和努力。我们要很好地学习革命先辈不屈不挠的长征精神,在新长征路上记载下我们创业的足迹。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一秘为大家带来的7篇《优秀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一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