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不平凡,你对上海的新增情况有所了解吗?以下是范文社小编和大家分享的上海:新增本土227+1869和死亡2例,疫情防控心得体会3篇,提供参考,快来看看吧!
据健康上海12320官微消息,2022年5月12日0—24时,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27例和无症状感染者1869例,其中167例确诊病例为既往无症状感染者转归,60例确诊病例和1865例无症状感染者在隔离管控中发现。新增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2例,均在闭环管控中发现。
本土病例情况
2022年5月12日0—24时,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27例,含167例由既往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新增治愈出院414例。
病例1—病例10,居住于浦东新区,
病例11—病例13,居住于徐汇区,
病例14—病例24,居住于静安区,
病例25,居住于普陀区,
病例26—病例45,居住于虹口区,
病例46—病例51,居住于杨浦区,
病例52,居住于闵行区,
病例53—病例59,居住于宝山区,
病例60,居住于松江区,
均为本市闭环隔离管控人员,其间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异常,经疾控中心复核结果为阳性。经市级专家会诊,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确诊病例。
病例61—病例67,居住于浦东新区,
病例68—病例90,居住于黄浦区,
病例91、病例92,居住于徐汇区,
病例93—病例116,居住于静安区,
病例117,居住于普陀区,
病例118—病例121,居住于虹口区,
病例122—病例149,居住于杨浦区,
病例150—病例163,居住于闵行区,
病例164—病例175,居住于宝山区,
病例176—病例217,居住于嘉定区,
病例218—病例223,居住于松江区,
病例224,居住于青浦区,
病例225—病例227,居住于崇明区,
为此前报告的本土无症状感染者。经市级专家会诊,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确诊病例。
2022年5月12日0—24时,新增本土死亡2例,系两例年龄分别为88岁、89岁的老年患者,合并有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高血压、脑梗死后遗症等基础疾病。患者入院后,原发疾病逐渐加重,经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的直接原因均为基础疾病。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情况
2022年5月12日0—24时,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869例。
无症状感染者1—无症状感染者259,居住于浦东新区,
无症状感染者260—无症状感染者533,居住于黄浦区,
无症状感染者534—无症状感染者621,居住于徐汇区,
无症状感染者622—无症状感染者680,居住于长宁区,
无症状感染者681—无症状感染者852,居住于静安区,
无症状感染者853—无症状感染者879,居住于普陀区,
无症状感染者880—无症状感染者958,居住于虹口区,
无症状感染者959—无症状感染者1473,居住于杨浦区,
无症状感染者1474—无症状感染者1601,居住于闵行区,
无症状感染者1602—无症状感染者1756,居住于宝山区,
无症状感染者1757—无症状感染者1823,居住于嘉定区,
无症状感染者1824,居住于金山区,
无症状感染者1825—无症状感染者1839,居住于松江区,
无症状感染者1840—无症状感染者1858,居住于青浦区,
无症状感染者1859,居住于奉贤区,
无症状感染者1860—无症状感染者1865,居住于崇明区,
均为本市闭环隔离管控人员,其间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异常,经疾控中心复核结果为阳性,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无症状感染者1866—无症状感染者1869,居住于浦东新区,在风险人群筛查中发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异常,即被隔离管控。经疾控中心复核结果为阳性,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境外输入病例情况
2022年5月12日0—24时,无新增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治愈出院2例,其中来自加拿大1例,来自乌干达1例。
境外输入性无症状感染者情况
2022年5月12日0—24时,新增境外输入性无症状感染者2例。
无症状感染者1为中国籍,在美国留学,自美国出发,于2022年5月9日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入关后即被集中隔离观察,其间例行核酸检测异常。经排查,区疾控中心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无症状感染者2为中国籍,在纳米比亚工作,自纳米比亚出发,经德国转机,于2022年5月10日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入关后即被集中隔离观察,其间例行核酸检测异常。经排查,区疾控中心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2例境外输入性无症状感染者已转至定点医疗机构医学观察,已追踪同航班密切接触者57人,均已落实集中隔离观察。
2022年5月12日0—24时,解除医学观察本土无症状感染者6360例。
2022年2月26日0时至2022年5月12日24时,累计本土确诊56754例,治愈出院51043例,在院治疗5144例(其中重型298例,危重型66例),死亡567例。现有待排查的疑似病例0例。
截至2022年5月12日24时,累计境外输入性确诊病例4595例,出院4583例,在院治疗12例。现有待排查的疑似病例1例。
疫情防控心得体会1
和平的年代没有硝烟,但是没有硝烟的战争同样考验着每一个人。
才仅仅过去半个月,疫情便如乌云般笼罩在我们的上空,统计图上的数据一日一日的更新牵动着每个人的心,确诊人数的快速增长,的不断更新都提示着我们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的艰难。
从2019年12月,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伊始,一直到如今,无数医护人员一直奋战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一线。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口罩磨破了脸颊,汗水湿透了衣背,他们让人瞬间泪目,却又让人满血复活。而其实所谓的“白衣天使”,只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和死神抢人。谢谢你们,辛苦了白衣天使,加油,希望你们平安归来。
作为一名医学生,面对每日急剧上升的新型肺炎确诊人数,我们感到无比痛心,但当我们再又看到治愈人数的不断增加,我也感到无比欣慰。我们相信这次疫情保卫战,我们一定能赢。由于此次造成感染的病毒是新型病毒,而且传染力又相对较强,造成了疫情发展迅速,但我们也要相信我们的科研工作者,病毒的攻克需要时间,疫苗的研制需要时间,而现在数十家国内外顶尖的科研机构正在全力研发疫苗,全国乃在全球的专家都来给患者进行会诊,确定患者的治疗方案,以期早日使患者康复。而现在在党中央和各地政府的领导下全国各地的顶尖医务工作者、各种物资正从四面八方驰援武汉等地区,不仅让受助者暖心,更能振奋人们攻克困难的信心。
在家中,我时时刻刻注意着自己的个人防护。努力学习着如何在疫情中保护自己,戴口罩,勤洗手,不去往人多之处。同时把这些知识告诉家人,向他们讲解此次肺炎的严重性与危害性。除此之外,我报名参加了青年志愿者活动,想要为如今深陷困境的祖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信心贵比黄金,恐慌徒劳无益。面对疫情,我们要相信国家,相信党中央,相信我们的医务工作者,相信我们的科研人员,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一定能赢。
疫情防控心得体会2
2020年春节来临前夕,一场“新型冠状病毒”把我们喜庆的气氛全部打乱,熟悉的生活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病魔就像乌云笼罩在我们上空……但与生命有关的一切,在全力加速。
在幕后,他们是疫情防控的“守门人”。危难时刻显担当。这是一场不期而至的战“疫”,有人在台前冲锋陷阵,也有人在幕后默默耕耘。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他们尽全力给老百姓一份安全感。他们冲锋在前,带头自觉落实防扩散措施,实行网格化跟踪管理,带头分片包干;带头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带头做好群众工作,加大科普宣传,引导社区居民少走动;全面深入摸排,对武汉返乡人员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准、责任实;开展人居环境整治,防止病毒繁衍传播。
在民间,他们是防“疫”抗“疫”的“力量源泉”。病魔无情,人间有爱。口罩、防护服等防护物资紧缺,许多爱心企业、爱心人士、海外华侨纷纷通过各渠道捐款、捐口罩、捐防护服……更有许多志愿者加入口罩厂,成为一群特殊的“打工仔”、“打工妹”,他们身份各异,只为在口罩厂当一名“临时工”,加快生产口罩;受武汉疫情影响,导致很多企业延迟上班,多行业受挫,这时“中国好房东”也纷纷涌现,主动减免租金,与企业共克时艰;广大群众纷纷响应政府号召,相互理解,选择居家过年,微信视频拜年,不聚会、不出门、不串门,以减少走动所带来病毒的传播。
他们的身影中有无数的你我,共同加入了这场抗“疫”。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困难总会过去,待春暖花开之时,我们都能走上街头,不用口罩,繁花与共!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疫情防控心得体会3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到了最吃劲的关键阶段,全国各地人民群众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疫情形势出现积极变化,防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在这场战“疫”中,党员队伍发挥了积极作用,“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正如入党誓词中“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那样,再次带领全体党员重温了入党誓词。
对党忠诚,是参加这场战“疫”的“准入门槛”。本次疫情来势汹汹,绝非善茬,人传人更是令人生畏。一线医护人员的工作成效直接作用于疫情防控成效,如果一旦有出工不出力、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藐视的医护人员,那么将直接影响疫情防控和患者救治。于是,我们看到了一封封“请战书”、一支支“逆行”队伍。只有怀着绝对的“对党忠诚”,他们才会义无反顾的投身战“疫”中,才会在“大家”和“小家”中选择保卫“大家”而离开“小家”。因此,有这样一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医护人员奔赴一线,我们何愁战“疫”不会胜利。
积极工作,是阻击这场战“疫”的“定海神针”。“我总的看法,就是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要去武汉。”再次临危受命,出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教授一边在提中肯建议,一边义无反顾地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正是钟南山教授这样的“泰山北斗”出场,才给了全国人民吃了一颗“定心丸”。近日,钟南山教授基于数学模型、最近的疫情发展和政府采取的行动,给出了“疫情可能会在4月份结束”的预测,这极大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士气。网上有句顺口溜:“几时能动?钟南山说动才动!”可见大家对钟南山教授的信任。因此,有这样“定海神针”的人物在积极工作者,我们何愁战“疫”不会胜利。
牺牲一切,是打赢这场战“疫”的“锦囊妙计”。取舍,是最难的选择。面对这场战“疫”,的“药方”就是一个字——“宅”。然后,就是为了这么一个字,上至国家,下至个人,都牺牲了很多。这场战“疫”给服务业、实体零售业、交通运输和文化旅游业造成了巨大冲击,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由于疫情,企业经营,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发展停滞,有的不得不面临歇业倒闭的境遇;由于疫情,有的人们需要配合实行封闭式管理,在家居家观察。然后,在疫情面前,要始终坚持把人们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因为只有牺牲小我,才能成就大我,才能助力打赢这场战“疫”,只要我们牢记入党誓词,用实际行动来践行入党誓词,我们何愁战“疫”不会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