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志愿者是一个巨大而伟大的团体,其行动是伴随着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而诞生的。以下是范文社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空巢老人中国式养老最大难题解决方法相关参考资料,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欢迎你的阅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的老龄化程度越来越严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快速增多,其中:独居孤寡的“空巢老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
数据显示,2000至2010年十年期间,中国城镇空巢老人比例由42%上升到54%,农村由37.9%升到45.6%。
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陆续进入老年,2030年中国空巢老人数将增加到两亿多,占到老人总数的九成。
“空巢老人”的养老困境
1
"421"家庭模式
在过去,四世同堂的家庭模式为“老有所养”提供了家庭保障。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我们的计划生育国策推行独生子女制,导致现在"421"家庭模式(一个孩子需供养父母、两对祖父母)在赡养老人方面面临着巨大压力。
2
空巢老人生活难以自理
北京有一位75岁的王老太太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生活行动非常的不方便,连日常饮食问题都十分的棘手。
王老太太的老伴去世的早,只生育了一个儿子。儿子当年结婚的时候搬出去住了,因为王老太太跟儿媳妇关系不好,所以她就一个人居住在老房子里。
王老太太的儿子今年50岁,因为本身的家庭困难,没办法花钱替母亲请保姆,而且儿子的身体也不好,离王老太太住的地方比较远,基本半个月就来看望一次母亲。
所以,王老太太可以说是一个标准的“空巢老人”,身边没有人照顾,也没有人说话。
王老太太说,为了尽量不拖累儿子,她每天都是尽量少喝水、少吃饭,少去卫生间。而且平时也尽可能少洗澡,万一跌倒、摔伤,就太麻烦了。
除了生活上面的不方便,王老太太经常觉得心理十分的压抑。
3
未富先老、未备先老
现在空巢老人的背后是中国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的老龄化困境。
父母有养老金还能得到一些保障,如果没有退休金,光靠子女,就会给子女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中国早已经迎来了“银发浪潮”,今后这个问题还将更加严重。
空巢老人养老,面临着两大问题:一是经济压力,二是老人身体健康问题。
老人健康状况不好,不仅自理能力变弱,也会增加自己和子女的经济负担。所以,空巢老人如何管理自身健康问题,将是中国式养老面临的最大难题。
如何解决“空巢老人”的问题
1
完善的养老社会保障体系
为广大参保职工和离退休人员提供适当水平的基本生活保障;它是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
有利于改善居民对改革的心理预期,增加即期消费,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需要。
2
积极发展老龄产业
积极发展老龄产业,开拓老年消费市场。根据老年人口的特殊需求推动老龄产业发展。
所谓老龄产业,就是指由老年消费市场需求增长带动而形成的特色产业,它包括所有有关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的商品生产、销售和服务等经济活动。
有专家预计,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的消费市场将从2014年的4万亿元增长到106万亿元,GDP占比从2014年的8%增长到33%,成为全球老龄产业潜力最大的市场。
巨大的老年需求市场推动着老龄产业发展,不断涌现出老龄科技、智能穿戴、老龄大健康产业以及其他衍生品,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空巢老人自理能力。
3
加强健康管理设备投入
家庭健康设备这些年发展势头渐盛,老人对此类产品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建议空巢老人配备穿戴式设备,对老人的生活和身体状况进行远程监测,通过信息管理平台,并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将老年人日常生活、健康和出行情况的相关数据及时传递给实体性医养结合型的养老机构或实体性社区机构及老年人子女,实时掌控老人的健康状况。
最后,让老年人融入充满活力的经济社会生活,充分发挥老年人力资源优势的作用,并认识老年的价值,愉快安度晚年。
其实无论是从心理还是身体方面,老年人照顾自己还是有一定困难的。尤其是“空巢老人”——这个似乎被我们经常忽视的新群体,更应该得到家人和社会的温暖和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