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教学反思通用6篇

时间:2022-12-15 作者:betray 教学计划

教学反思是我们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方法的改进,通过写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找出教学中的不足,加以改正,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走+教学反思通用6篇,供大家参考。

走+教学反思通用6篇

走+教学反思篇1

孩子,你别怕――充分满足幼儿对爱和安全感的需要

今天,由于大一班两位老师有事请假,班上只剩李老师一个人。我和另外一位老师暂时到大一班帮忙。

午饭时,陆少威的饭、菜都快吃完了,却哭了起来,拉着李老师的手央求着说:“李老师,我不让你走。”李老师轻声劝说着他,可是陆少威没松手。为了给李老师解围,我随口说:“李老师中午回家给小姐姐做饭,一会儿就回来。”陆少威不理我,还是哭。一会儿,他手里拿着蒸饼说:“我有病,我头疼,我爸说我有病就来接我。”我用手摸了摸他的头,感觉不热,就说:“行,吃完饭老师给你试试表。如果你发烧,老师就给你爸打电话,好吗?你先把饭吃了。”他不肯吃饭,一个劲地坐在位子上唠叨、掉眼泪。李老师告诉我:“别看他平时挺淘气,但是胆子小,今天看见你们陌生的老师带班有些害怕。”为了尽快排除他的心理障碍,让李老师放心地回家,我尽量接近他,增强他的安全感。我蹲在他身边小声问:“这块蒸饼你是不是吃不下了?”他点点头。我说: “今天你不舒服,这块蒸饼可以不吃,多喝点汤。”他还是坐在那里不吃不喝。我又问:“你为什么不喝汤呢?是不想喝吗?”他指指头说:“我头疼。”我又摸摸他的头,不发烧。这时,他小声对我说:“老师,我中午睡不着觉。”我看着他那紧张的表情,笑着小声对他说:“没关系,如果你睡不着觉,老师就坐在你身旁陪着你。”他笑了,又对我说:“老师,我一会儿就会睡着的。”我笑了笑,又摸了摸他的头。他不再哭了,转眼间把碗里的汤全喝完了。放好碗筷,他拿着卫生纸上厕所,看见我进盥洗室,小声对我说:“老师,我不会擦屁股。”我奇怪地问:“平时是谁帮你擦屁股呢?”“是李老师。”我笑着对他说:“没关系,今天吴老师帮你擦屁股。你拉完就叫我,好吗?”他笑着点点头。这时,李老师走过来告诉我:“中班时他就会擦屁股了,但现在因为他长得太胖了,手伸不过去,所以每次都是我帮他擦。”

上完厕所,洗完手,陆少威一点都不紧张了。准备上床睡觉时,他又小声对我说:“老师,我愿意睡在小屋里,小屋暖和。”(该班使用活动床,分两间屋午睡)我说:“行,吴老师满足你的要求,但是你一定得好好睡觉。”他点点头,我帮他放好床,他上了床盖好被子,不一会儿就睡着了。

这件事让我感到,当班里突然换了陌生的老师时,幼儿,特别是个别胆小的孩子,总会产生一些不安全感。如果处理不好,会影响他们正常的生活和情绪。老师要多观察、了解、关心幼儿,尽可能为幼儿创造宽松环境,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让幼儿在较短的时间内排除恐惧感,恢复正常生活秩序,保持愉快心情。

评析/刘占兰

?孩子,你别怕》这篇文章生动地反映了陆少威对爱和安全感的需要是多么强烈而与众不同。为了证实吴老师是否和李老师一样爱和接纳自己,陆少威在吃饭、上厕所、睡觉等多种活动中.以多种方式试探吴老师。当他每次都从吴老师那里得到了积极的回应后,紧张的情绪放松了,安全感满足了。

爱和安全感的需要是幼儿最基本的需要之一。这种需要能否得到满足,直接关系到幼儿能否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幼儿将来对自己和他人的态度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教师对他的态度,以及教师能否满足幼儿对爱和安全感的需要。

每一个孩子都有做好孩子的愿望,但自己能不能做一个好孩子。孩子心里常常没底。在为这个愿望付出努力之前,孩子可能会先试探老师是不是爱他、接纳他。若经过试探证明老师不关注、不接纳、不爱他,他会觉得没有希望做好孩子了,因此也就不会积极去做老师引导下的活动了,甚至可能故意淘气。由此可见。爱和安全感这个前提非常关键,可以说,不满足幼儿对爱和安全感的需要,就等于不给幼儿做好孩子的机会。

对于像陆少威这样的孩子,教师不应认为孩子事多,而应意识到他是对爱和安全感的需求比较强烈,应像吴老师那样以极大的耐心,不厌其烦地一次又一次地证实自己对他的关注、爱和接纳。

走+教学反思篇2

很多音乐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我想主要原因是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过分强调识谱和技能训练,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审美能力的培养。新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中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应把教学的注意力转向对学生兴趣、情感和创造力的培养上,让学生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积极的心态和愉悦体验。

本课教学,我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在课堂实践中作了成功地尝试,我有意把教室布置成能反映歌曲内容的特殊环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并把整节课的教学内容,从听音乐进教室→导入新课→学唱歌曲→创作表演→课堂小结设计为一个整体情节,教学过程随着情节的发展而推进。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充满美感的音乐、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信息,自然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音乐的情绪、力度、速度,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体验,使他们获得了良好的心理感受。同时,教师辅以启发性的语言,学生脑海中自然而然地产生了种种生动的想象,激发了他们强烈地音乐表现欲、创造欲。

总之,在本节课教学中,教师借助情境法对教材进行再创造,使学生的认知过程与活动方式巧妙地结合起来,使有声的音乐与丰富内在的情感活苎专机结合起来,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课堂呈现出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大家似乎感到一节课都是在“玩”,在置身于“玩”的过程中学生已经走进音乐的殿堂,身心得到和谐发展,感受了美的熏陶。

走+教学反思篇3

学生有了学习目标,就要奔着目标前行了,那么学生如何才能到那里去呢?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起主导作用,所以一定不是老师替学生到那里,而必须学生一步一步的走过去!

那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汽车里的语音导航又有什么联系呢?

把学生学习比作是到达某个目的地,那么学生自己就是驾驶汽车的司机,作为教师,就是告诉学生目的地的方位,具体怎么走,是高速优先、还是距离优先等实际的行驶路径还是学生自己决定的。

所以教师的引导作用是不同于语音导航系统的,语音导航系统几乎把每个路口的行驶要求都说的一清二楚,司机就只是支配了自己的双手控制方向盘和双脚控制速度而已,完全没有控制自己的大脑,只是“听话”的按部就班而已。这样最终虽到达了目的地,但学生依然未能记着自己来时的路,即便是原路返回都有一定难度。这也造就了学生只走路不记路的“应试”模式了。

学生需要的不是详尽的“牵着鼻子走”,而应该是在走错时能够及时的得到提醒和修正。这样才是真正的学会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发散思维,举一反三的理解新事物、新现象,达到真正的学习目的。到达目的地时,知道自己走过什么样的路,这些路是什么样子和叫什么名字。当再次需要这些路时,脑中能够迅速的提炼出来,然后为之所用。这才是真正的会开车!

那么连贯到学习上,就是教师放手给学生自主学习,不怕学生错,学生出现错误,及时的提醒或修正,典型的错误在全班进行强调要求。最终学生完成学习目标时,让学生自主的回顾学习过程,就像是“来时的路”,遇到了哪些疑问,是如何解决的;新知识点是怎样的用处,对之后的学习会提供哪些便利呢,像新路车少路近一样便捷;把学习过程中磨砺的韧性保留下来,为今后的学校、社会学习提供最有利的学习品质。

学生如何到那里去,一定是主动的去,教师就是学生手里的指南针,当偏离大方向时,指南针就能够给予提醒。古时的航海大家就是拿着一个指南针发现的新大陆、遨游的全世界的,他们有教师的引领吗?他们创造的辉煌就像正在学习的学生追求的那样,所以请教师们做好学生手里的指南针,而不是那便捷交通工具上的语音导航。

甚至有的教师不仅仅是语音导航,还是肢体导航,不但说着怎么走,还动手去“干扰”学生转动方向盘,恨不得自己坐在副驾驶位置去开车一样,结果一定是悲剧的。

学生如何到那里去,需要学生学会学习,认真落实《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亲力亲为,不做学习的奴隶。教师们,我们要做好的就是成为孩子手里的指南针,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不要做精准的导航系统,把孩子本应动脑的机会给剥夺了,这其实是无比残忍的。有时高科的不一定是最好的!

走+教学反思篇4

反思《浮力》的教学过程以及各位同仁的评课意见,自认为这节课虽然比较成功,基本上按照课前的设计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教学效果也很明显,但不足之处也在所难免,在今后的教学中值得注意的问题还真不少,简记如下:

一是自认为做得比较成功的地方:

1、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整堂课的教学氛围很活跃,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体现。

2、学生充分地动口、动脑、动手,主体地位得到了落实,真正将课堂交给了学生,教师仅仅是一个引导者,并非课堂的“主宰”。

3、教学设计合理,知识结构严谨,讲解清晰。

4、教学过程中注重了课堂生成,善于根据课堂生成的问题即使灵活地调整教学,机智地解决一些课堂上的“突发事件”。

5、注重了学法指导,讲学习方法和物理研究方法贯穿于分分秒秒的教学过程之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知识和学习方法。

6、体现了“优化课堂,提高课效”的活动理念,课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教学效果也很明显。

7、改变了传统的“复习,新课,练习”的教学模式,大胆改革和创新,运用了更新的“创境激趣,设疑引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深化,渗透方法——拓展延伸,迁移应用——反馈矫正,引向生活”教学模式,优化了课堂,提高了课效。

8、运用了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关注了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做到了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机结合,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巧妙运用。

二、不足之处:

1、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时,我让学生想办法使下沉的橡皮泥团浮起来,再比较过程前后的不变量和变化量,目的是想让学生找到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多少有关。可是,由于泥团太小,很多同学再将它捏成碗状或船形时,又增加了橡皮泥,是实验过程中没有很好的控制变量,只是后面大多数同学认为,橡皮泥下沉时排开的水多些,我又不得不去演示这一过程。

2、在理解浮力的方向时,我仅从学生自己理解的“使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将物体托起来了,所以浮力的方向是向上的”,没有进一步从平衡力的角度分析,使学生更准确的知道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三、再教设想

根据上面提到的不足,下次再上这一内容时,我会事先提醒学生橡皮泥团应该稍大些,而且让它浮起来时,只能用原来的橡皮泥。而在分析浮力的方向时,直接从平衡力的角度进行分析。

我相信,在各位同仁的热情帮助下,我的物理教学水平一定会逐步提高的,我们学校的物理教学质量也会“芝麻开花节节高”。

走+教学反思篇5

?坐井观天》是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如何在一节课中,让学生自主,愉悦地读懂故事、明白道理,很好的品味语言呢?

首先是对“无边无际”这个词语的理解。首先让学生想象天有多大,然后出示图片进行填空。(无边无际)的沙漠、(无边无际)的大海、(无边无际)的草原。拓展思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天很大,无边无际。教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

然后是对寓意的理解。课文的教学目标是否真正实现,关键在于寓意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还是老师给学生的。所以,明白道理就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完成这一目标时,我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1、抓青蛙说的“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天天”“一抬头”借助青蛙在井底的软件,让学生边读边思:青蛙为什么会错?得出结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青蛙的视线,他的目光狭小,所见有限,导致它把天有多大都弄错了。

2、抓青蛙的神态和表情。一个“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听不进小鸟的劝告,自以为正确。通过对“笑”的揣摩,学生知道了,不学不问,不听劝告,还自以为是也是导致青蛙错误的原因。

3、通过对小鸟和青蛙正确错误原因的分析,学生自己悟出了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理解了“坐井观天”这则寓言,让学生各抒己见,用学到的道理指导今后的学习生活。

4、角色体验,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训练学生感情朗读,以致达到表演读的程度。

在课堂实际操作时,对学生的引导方式上有待改进,由于在课前没有精心设计语言,导致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过于琐碎,有点前松后紧。教师的引导在课堂上显得尤为重要,今后课堂引导要讲求技巧,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把学到的词句变成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让语文发挥其工具性作用。

走+教学反思篇6

通过国培远程学习,我认为老师要置身于整体的地理教学情境中,从更广的社会、伦理及教育的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更重要的是,地理教学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教学活动。进行新理念下的教学反思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教学观念反思

老师应进行新课程理念的系统学习,积极对自身教学观念进行反思,在较深层次上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并以此指导教学实践。

例如,以学习“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发展的意义”的相关内容时,我以矿产资源为例,一方面我用相关的例证向学生说明矿产资源的分布、数量、质量和组合状况对是影响工业布局的重要条件,一些工业基地往往是建在矿产资源的附近。但有些工业基地附近并无矿产资源,但却是著名的工业区,原因是借助优越的地理位置的发达的海运摆脱了矿产资源的地域限制。如上海宝钢。通过上述辩证的分析,一方面学生明确了自然环境可以影响人类社会牟发展。另一方面明确了这种作用不起决定性作用。

二、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在进行地理教学反思时,地理教学效果与预期的效果相差很大,课后仔细分析一下,原因在于,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忽视了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因而也就难于使教学设计发挥预期的目标。因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合适。及时看到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反差,不断探索教学目标、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

三、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新课标提倡的是“探究式学习”,这样能提供更多的学习渠道,了解知识的发生的过程。推动学生关心现实,了解人生,体验现实,并积累一定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

四、对自身教学行为进行反思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的检讨自己的言行:是否从权威的教授转向平等的师生对话与交往;是否有公正的品质、豁达的胸怀、丰富的情感,以及敏锐的判断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等。

五、对教学反馈的反思

课堂上不公要观察学生的行为,还要通过学生作业获取教学信息,在信息反馈中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学习中情感的体验等获取全方位的体察。这样常会发现在课堂上教学的内容和习题,在考试中学生往往还会有许多困惑,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学生知识的习得不是自己学会的,而是老师教会的。所以我们给学生学习和方法比教会知识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