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上语文园地七教学反思8篇

时间:2022-10-25 作者:Kris 教学计划

理性分析个人的教学情况,写好相关的教学反思,才能让自己得到更多的进步,我们在写好教学反思后可以让自己有新的方法促进教学,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二上语文园地七教学反思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二上语文园地七教学反思8篇

二上语文园地七教学反思篇1

这个单元,是学习拼音之前,第一个识字单元。新教材重视识字教学,采用多种方法使低年级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地多识字。在本课教学中,努力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轻松的学习氛围,鼓励他们大胆地识字,在有趣的游戏中,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高涨起来,课堂一下子热闹起来。语文园地二通过各种方式识记生字,并初步了解什么是量词,积累词语。进一步熟记字母表中的大小写字母,并能一一对应。初步学会通过加偏旁的方法识记生字。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借助图画大致了解古诗描述的内容,背诵古诗。一起朗读《阳光》这个小故事,明白文章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并知道阳光的无私和珍贵。

一、教学效果:

对于“我的发现”,首先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减一减”识字方法,这是直接的方法的学习,渗透“发现”的意识,如观察偏旁、主要部首、字音等。接着让学生运用方法识字,达到巩固识字方法的目的。最后,放手让学生自我发现方法,并运用方法,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这堂课超越了我预先的设计,这样的课堂留给学生的印象,远远比我苦口婆心地讲解到体会收效大。因此,我不得不相信课堂因学生而精彩,学生因老师而精彩。我们不要拘泥于课前预设,教师在课堂中善于捕捉这突如其来的课堂生成资源。这一临时教学流程立足教课书,立足教学内容,向书外开放。

二、成功之处:

1.为学生搭建了口语交际的平台。新课标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要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特级教师也曾说过:“口语交际的教学要重视创设情境,激发口语交际的动机:要抓住教学中随机生成的资源,展开口语交际的活动”。

2.在情感体验中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

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表演说话中真情流露,情真意切,悟中读,朗读能力有了质的飞跃。

三、不足之处:

随着新课程的开展,要求一年级同学掌握的识字量大大增加,但是光靠语文课堂教学来提高识字量是远远不够的。其实识字教学的资源无处不在,充分利用生活环境识字,是有效的识字途径。

四、改进措施:

语文园地的教学以复习为主,内容比较枯燥,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导地位,每个题目我都通过先发动学生自学为主,然后同桌互查,全班交流的形式巩固掌握,体现了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理念。

二上语文园地七教学反思篇2

今天不不知怎么的。赣教云扫码总是进不去,密码我又忘记了,折腾了一早上还是无果,下午我尝试打开希沃白板软件,只能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话来形容今天的遭遇。希沃白板仿佛一个魔法盒子,能把自己想要的资料都整合。

下午上课前我用希沃白板打开了语文园地一的课件,并找到了许多复习巩固的游戏?语文园地一中,识字加油站一板块,让学生通过认识有关天气的词语,积累更多与天气有关的词,而我在教学中,却忽略了这一点,这点要加强。在字词句运用一板块,是让学生认识字母表,能有序地认读,能将大小字母相对应熟记字母表。这个板块我通过学生的各种方式读,通过翻阅字典中的音序索引,让学生初步了解大写字母的用处。接着我让学生观看了一首拼音字母歌的视屏,并让他们边拍手,边唱儿歌。我发现部分同学不是很愿意唱出来。只能又变换方式,激发兴趣,我让男女生赛读,打乱顺序读,效果比较理想。

在读一读,写一写的环节,主要教学目标为让学生区分韵母是an和ang的生字。这一环节,我让学生举手回答,并填空。再用一个识字小游戏,加强学生识记。学生们乐此在其中,全班同学都积极参与到其中,场面一度失控。好在我用自己的威严镇住了这些“泼猴”。我顺势又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字中有an或者ang呢?”同学们通过小游戏中的生字反馈出,还有其他包含an.ang的生字。如:安、关、燕等字中含有韵母an。康、汪、王等字中含有韵母ang。

在读一读环节中,我让学生自己先读了一读。读完后出示大兴安岭雪花飘飘的图片。学生们立即明白了,大兴安岭雪花飘飘是这个样子。再出示长江两岸桃红柳绿的图片。引导学生目光聚焦在柳树上,观察出柳树已经发芽。再让学生带着感受读一读。最后我过度,“同学们刚才我们去了雪花纷飞的大兴安岭,去了桃红柳绿的江南两岸。接下来,我们再去祖国最南的地方,你们知道是哪里吗?”有同学马上反应并回答“海南。”我接着讲了自己去海南的所见所闻,“20xx年1月,我来到了祖国最南端——海南。凌晨的飞机,第二天早上到。一下飞机,厚厚的棉袄早已被脱下,但我还是热得满头大汗。原来海南的冬天就是我们的春天……”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问题连连,我也一一解答,从他们眼中我看到了对知识的渴望,对祖国美好山川的向往。看看时间,不多了,我赶紧回归课文,出示图片,让孩子们看看海南的春天是怎样的,到处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突然一出示,只听见孩子们“哇……”的一声,我问“美不美呀?”孩子们连连点头称赞“真美……”再回归课文,让学生发自真心的赞叹“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而这一环节,我认为自己最不足的就是没有让我学生看一看祖国的地图,让他们真切的感受祖国的广大!要改进,要把课堂更精细化。

二上语文园地七教学反思篇3

一、教材简介

口际交际的话题是“秋天的快乐”,要求学生交流金秋时节做的事情以及从中感受到的快乐。这些事情可以是和爸爸妈妈或小伙伴们一起做的,也可以是自己做的,如摘果子、看红叶、放风筝、捉蛐蛐、收花生、挖泥鳅、赏菊花、秋游等活动。

习作的形式是看图写一幅秋天的图画。课前要布置学生准备一幅画,这幅画可以是图片,也可以是自己画的图画。所选的图画一定要和秋天有关,可以是秋大的景物,也可以是人在秋季里活动的场面。

“我的发现”提供了形式相同的四组词语,每组都是以一个表示颜色的单音节词打头,接着在这四个词的后面,扩展出表示前面这种颜色的新的词语。

“读读背背”安排的是对对子,对子里所讲的事物都和秋天有关。

“我会填”的目的是训练词语的搭配,进行词语积累。短语前面的词是状语,要求补充动词。

“趣味语文”安排的是读绕口令。这个绕口令描写了彩霞映照大地,一群花花绿绿的鸭子在水中好戏,水花和霞光相融的美丽而有趣景象。

二、学习目标

1、愿意将秋天中自己觉得最快乐,印象最深的事讲给大家听。

2、乐意将自己所选图画的内容写下来,并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写好后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3、发现表示颜色的单音节词和其他的字搭配可以组成新词,意思更加丰富,感受汉语词汇的丰富性。

4、进行词语积累。注意词语搭配的多样性。

三、教学建议

本次口语交际以“秋天的快乐”为主题。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此前虽然学习了有关秋天的课文,对秋天有些感性的认识,但平时观察积累不够,因此教学目标定为先让学生在一周的时间中采用调查访问的方式收集秋天里同学们做过的有趣的事,然后课堂上进行交流,从而真切的感受到秋天带来的快乐。目标定好之后,指导学生的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进行调查、访问,这是学生与人交往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访问能力的训练。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信息处理,使学生进行调查、访问,获得很多材料,这样汇报时比较精彩。

此后还可以将单纯的口语交际向综合性学习发展。学生把做过的许多有趣的事交流之后,引导学生:秋天给我们带来这么多快乐,咱们有没有办法留住它呢?学生的话匣子被打开了,“画下来!”“拍下来!”“写下来!”指导学生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合适的方式,引导他们动动手。在实际过程中开展多种活动,也是很好的方法,如编故事、朗诵会、课本剧表演等,都可以拓展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交际形式也是多样的,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师生交流、全班交流等。

★ 《语文园地》教学反思

★ 《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

★ 《语文园地八》教学反思

★ 语文园地五教学反思

★ 语文园地四教学反思

★ 语文园地七教学反思

★ 语文园地八教案及教学反思

★ 《语文园地一》教学案例及反思

★ 一年级语文《语文园地六》教学反思

★ 语文上册园地四教学反思

文档为doc格式

二上语文园地七教学反思篇4

“写话时期”是学生作文的起步阶段,如何处理激发学生写话兴趣和培养学生写作习惯之间的矛盾呢?我以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的教学片段(第一次出现写话练习)为例,通过以下三点整理自己对低年级写话教学的思考。

一、写话兴趣源于课堂情趣

阅读学习一年多、日记刚刚起步的学生几乎都没有句子、段落的概念。他们不会分段,对问号、叹号理解也模糊不清。而标点符号凭停顿和语气处理,是学生难以掌握运用的抽象符号。这需要教师时常提醒,直到学生能正确地使用标点为止。因此本册教材也安排了两组标点符号的练习,本课是第一次出现标点练习。怎样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学习标点符号,从而更好地朗读课文、树立写话自信呢?

我引入教学时十分重视儿童情趣,让标点符号变成小朋友们的朋友,让小朋友帮标点找到自己的房于。逗号和句号是学生填空时最不明白的地方,我将逗号另外处理,创设“逗号哭了”的情境,让学生特别注意逗号和其他标点的区别。这样的处理使学生更轻松地了解了逗号的特点。通过这种有趣的给标点娃娃找房子的游戏,让学生深刻地感知标点的位置和作用,能够让学生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就像识字教学一样,标点也是一回生二回熟,第一印象需要浓墨重彩地处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快乐的找房子游戏中得到了学习的快乐。──通过这样的引入,相信孩子们以后见到标点符号时,露出的是笑容。用童话或生活情境让学生了解标点,甚至用这种方法了解段落,学生运用写作技巧、树立写作信心就有了良好的开端。

二、写话真实出于生活实践

课程标准提倡低年级的写话要有真实的情感和态度,即“我手写我心”。但学生对写话却有畏惧之心,因为看图说话和提要求写话都不知道从哪里入手,没有一个自然的、主观的开头就谈不上“我手”写“我真心”了。

考虑到学生这个学期初已经开始写日记,而且对日记习以为常,我就创设“大家去动物园中玩”的情境,让学生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大胆地想象自己到动物园中游玩,又在课文图片的基础上另外找了几张图片帮助学生想象、回忆。事实证明用这种方法避开“无从入手”的拦路虎是可行的。学生们果然结合生活、展开想象,结合上课时看到的图片,把二者整合到自己的“日记”中去。很多学生的“日记”非常真实,有些学生把以前去动物园的事情写出来,又加进了在图上、课件上看到的猴子。

我认为把写话练习放到日记中的方法有这样几个优点:

(1)让学生没有“写话要费力想”的概念,而是和平时写日记一样轻松自如。

(2)日记是生活的一部分,把写话的内容融入日记的形式来写,是一种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创造想象。学生既在写话中加入了自己的想象,又在日记练习时发展了口语、观察能力。

(3)获得写话成就感后,学生能更加用心地写平时的日记。

(4)让学生能在文本和生活之间出得来进得去,逐渐将写作融入生命之中。

三、能力发展来自实践练习

语文要在实践中发展。不断在完整的实践中比较、改进写话技巧,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会提高。课文中第一个练习侧重比较各个标点;第二个练习侧重说写实践。如果单出示带标点的句子的练习,那么也许课堂上知道了怎样填标点符号,回家写日记时还是没有正确运用的意识。若和平常的语文园地一样把标点练习和写话练习分开,学生对标点的感觉就是脱离文章的,不真实的。为此我设计时将二者紧紧结合在一起,说话前做标点练习,写话前提醒用对标点符号,写话后又要求检查标点。这样学生马上就能在写话中更好地认识、使用标点,并在平时的日记中更留意标点符号。可见语文园地中各个版块的内在联系可以挖掘得很深。

无论如何,写话水平的提高需在写话中实现,其间的技巧指导、习惯养成都应该融入日记中教学。

二上语文园地七教学反思篇5

?语文园地五》安排了5个版块的内容。“识字加油站”以字族文识字形式呈现,“饱、泡、跑、抱、袍、炮”6个形声字,左边偏旁表意,右边部件“包”表音,让学生了解形声字构字规律的同时,感受字族文的有趣。

“我的发现”是三组根据偏旁归类的形声字,旁边有学习伙伴的提示:“口字旁的字大多和嘴有关。”让学生在偏旁归类的同时,进一步了解形声字同一偏旁往往表示同一类的内容。

“字词句运用”有两项内容。第一项是“选一选,填一填”,要求学生能辨别形近字和同音字,并能在具体语境中正确运用。第二项是查字典的练习,让学生继续巩固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日积月累”安排的是四句歇后语,学生在积累歇后语的同时,感受这种特殊的传统语言形式的生动、有趣。

“和大人一起读”安排的是《伊索寓言》中的经典故事《狐狸和乌鸦》,通过和大人一起阅读,了解故事的内容,明白包含的道理,分享阅读的收获。

一、教学效果

1、正确、有节奏地读字族文,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朗读字族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熟读之后,利用“定位联想法”,认识“饭、能、小大茶、轻、鞭、饱、泡、炮”8个生字。在认识“饱、泡、炮”时引导学生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生字,再联系句子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举一反三,字族文中其他含有“包”这个部件的字,也可以让学生说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2、“我的发现”版块,使学生正确朗读每一行生字,像旁边小朋友那样说说自己的发现,并能够适度拓展。拓展延伸时,引导学生翻翻识字表,说出一组同偏旁的字,如,虫字旁的字、月字旁的字,再请其他同学来说说自己的发现。

3、“字词句运用”能辨析学过的形近字和同音字,在具体语境中正确选择使用。能用提高速度用音序查字法查询生字。

4、“日积月累”熟读成诵,初步了解歇后语这种传统语言形式的特点,对积累其他歇后语有一定兴趣。教师讲解:这样的句子叫做“歇后语”。歇后语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固定语句,前一部分多用比喻,像谜面,后一部分是本义,像谜底,通常只说前一部分,后一部分不言而喻。适当拓展,引导学生课外搜集自己喜欢的歇后语,在课堂上交流。

5、和大人一起阅读寓言,了解了寓言的内容,明白其中包含的道理,分享阅读的收获,感受出共读的乐趣。

二、成功之处

1、引导学生复习学过的《小青蛙》和《猜字谜》中的第二则,都是关于“青”的字族文。还可以拓展其他的字族文让学生读一读。

2、歇后语是学生第一次见到,本来就对此有一定的好奇心。我抓住学生的这个好奇心,出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感知大意,初步感受了歇后语生动活泼的语言形式。

三、不足之处

“字词句运用”版块中,只是和学生一起探究两个字的区别,未能引导学生能在句子、词语等语境中理解字义,从而辨析填空。如,“青山”是指绿绿的山,应选择表示颜色的青色的“青”;“清泉”与水有关,应选择三点水的“清”。在教室门口的“在”表示在哪里,与“再见”的“再”是不同的。也没有进项适当的拓展,可以补充“请、情”“巴、把”“做、作”。致使学生学得很机械。

四、改进措施

1、本次语文园地,应该根据版块内容按顺序教学,也可以对相关栏目进行整合。如“识字加油站”和“我的发现”都包含了形声字构字的规律,但角度又有所不同。在教学完两个板块后可以总结:相同的部件“包”加了不同的偏旁,意思就完全不同了,说明形声字的偏旁有表意的作用,但是这些字的读音比较接近,说明“包”有表音的作用。从同偏旁的一组字中,我们又发现相同偏旁的形声字,往往指的是同类的内容。

2、栏目里出现的字词只是举例,在具体教学时,教师要结合学过的内容,适当拓展。如“识字加油站”只列举了“包”这个字加偏旁后的不同意思的字,还可以让学生复习“青”加上不同偏旁后,偏旁的表意作用。如“我的发现”栏目只列举了三组同偏旁的字,可以让学生翻翻识字表,找找其他同偏旁的字,如“虫字旁”的字,本单元就有6个“蜻、蜓、蚂、蚁、蜘、蛛”,帮助学生举一反三,加深对形声字构字规律的认识。

二上语文园地七教学反思篇6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秋天是一个感恩的季节,

秋天是一个诗情画意的季节,

秋——寄托着我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

——题记

“作文”对于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因孩子们三年级刚刚开始接触作文,所以他们对作文的印象都是模糊、懵懂的。经过前两次习作的学习,这些“勤劳的小蜜蜂”在写作上有了较大的进步,让我有种“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感觉。真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啊!

本次习作应该算是比较成功的。作文的形式是看图写一幅秋天的图画。这幅画可以是图片,也可以是自己画的图画。但选画一定要和秋天有关,可以是秋天的景物,也可以是人们在秋季里活动的场面。同学们根据我的要求,先准备了一幅画。然后利用将近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给大家介绍自己所准备的画,并要求同学们在介绍自己的画时,能够尽量把平时课文中学过的好词佳句用在自己的习作中。由于本次习作的直观性很强,加之学生们通过对这组课文的学习,了解了许多关于秋的知识。自然在交流时如鱼得水了。

看完学生们的作文后,我倍感欣慰!大部分孩子们的文章格式正确,标点使用恰当,结构清晰,内容丰富,对秋天的那种热爱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描述了一幅幅风景迷人的画面。读了他们的作文仿佛自己都融入其中,陶醉在那美景里,真是一种享受!这些“小精灵”们转移、运用知识的能力还真不错,把从课文中积累的好词佳句,经过巧妙的构思运用到了自己的作文中,真正的做到了学以致用。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美中不足就是个别同学错别字较多,标点的正确使用及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作文结构过于冗杂,恰当的分段还应多注意。

结合这些优缺点,我对本次作文进行了有侧重的点评,并让作文写得出色的同学把他写的作文分享给大家。大家各抒己见、取长补短、查缺补漏,呵呵……好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啊!大家点评的是不亦乐乎!相信大家在这丰收的季节里,个个都是满载而归。

二上语文园地七教学反思篇7

?语文园地六》教学案例反思

?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在交际中能就自己的真实想法发表自己的建议。

教学过程

1.想一想。

生活中很多时候一定有人帮助过你,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伸出双手帮助别人。向帮助过你的人表示感谢,向需要安慰的人说些安慰的话。想想该怎样说,想好后和同学分角色进行模拟对话。

提示:可从家人、同伴、邻居、福利院的.孤儿、贫困地区的儿童等方面去想。

2.说一说。

想想为什么接受帮助,你打算怎样表示感谢;想想怎样向需要安慰的人表示安慰。在小组内跟同伴们说一说,然后再在班上说一说。

3.议一议。

在小组内商量,开展一次献爱心活动。就怎样帮助怎样安慰等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听听同伴的意见。

4.演一演。

根据小组商量的方案,试着表演一下表示感谢或安慰的过程。

习作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

2.习作内容具体,句子通顺。

教学过程

1.观察《胜似亲人》这幅图,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想想图中的人物的服饰有什么特点。

2.先在小组内说说他们可能是谁,她们之间可能发生了什么事。语言清晰,句子通顺,说详细一点。

3.在全班交流。

4.把你想到的写下来。内容具体,语句要通顺。

5.选择一个合适的题目。

6.如果不想写这幅图,也可以写现实生活中自己经历的事情。

7.写好后先自己读一读,听听同学或家长的意见,然后认真修改习作。

我的发现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发现一些理解词语的好方法,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教学过程

1.读学习伙伴的话。你发现了吗?发现了什么?

2.学生自由回答。

3.教师总结:我们可以通过理解词语,但要了解这个词语的具体含义还应该把它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里去,即联系上下文理解。

日积月累

教学目标

1.用减一减的方法识字,巩固对生字的理解。

2.熟读诗句,尝试背诵。

3.说说诗的大意。

教学过程

一、读读认认

1.自读生字。

2 齐读──指名读

二、读读记记

1.读诗句,自读──指名读──齐读

2.说说诗句大意,想象画面。

三、读读背背

1.自读尝试背诵。

3.在小组里检查背诵;进行背诵竞赛。

成语故事

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的一些传统文化,知道杏林春满的典故。

教学过程

1.自学这个故事。

2.把这个故事讲给同学和老师听听。

3.说说杏林春满誉满杏林成语的意思。

4.你还能说出几个关于成语的来历的故事吗?

二上语文园地七教学反思篇8

一、学会审题

学生在第一课时写初稿时就要练习自主审题,没有老师的任何指导。在习作指导课上,学生再次审题,我引导他们“你认为题目中最重要的句子是什么,提示了什么写作要求?”这样抓住关键词句,让学生不管是遇到怎样的写作题目,都追问自己:“题目要求自己写什么?怎样写?”如此指导和训练,让学生习惯于抓住主要词句理解题意,这种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仅能帮助他们学习写作,还有助于他们学习数学时能正确、快速地理解应用题的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因此,我认为在各科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审题的方法十分重要。

二、学习仿写

由于是要在习作中真实地介绍自己,学生课前也已独立完成初稿。我稍加点拨,学生的思路也容易得到拓展。问题是,该如何写清楚自己的特点?这就成了学生写好这次习作的关键。

于是,我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外貌描写入手,先出示一篇例文,让学生理清写作思路,再品读描写外貌的段落,复习“按顺序,抓特点”的写作方法,然后请一名优生朗读其模仿《燕子》第一小节而写的初稿片断,从而进一步引导其他学生学习仿写。紧接着,我请学生回忆、背诵《翠鸟》一课中“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这一句,让学生练习仿写及尝试运用逆向思维改变描写顺序,灵活描述人物外貌。

三、发展思维

对于“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样的说法,我并不大认同。我想:好文章是作者读写结合,调动生活与语言的积累,激活并表达思想,在不断地练笔中水到渠成的。

对于初学写作的三年级孩子来说,除了有必要坚持进行基本表达方法的运用的训练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语言的积累和内化,思维的训练,思想的激活,这样才能保持学生的表达热情和兴趣,逐步提高其写作能力。

在这节习作指导课上,我着重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由于习作要求“从多方面介绍自己”,那么,指导学生理清写作顺序,将所要写的内容进行排序,让他们初步学习整理写作思路,用简单扼要的关键词记录自己打腹稿时思维的轨迹,就有利于学生养成先思考再动笔的好习惯。这样帮助学生梳理思路,可以让其习作内容编排有序,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使学生的语言更能为其表达思想服务。

当然,我也不反对指导学生通过评改习作,从而提高表达水平。但这样的方式仅仅是侧重于在文稿中对字、词、句的修改,改好了一篇习作,就像是在攀登写作之峰时迈上了一小步;可是,如果在指导写作时,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先确定好全文思路,理解表达方法的运用,再动笔写作,这样坚持下去,将会帮助学生跨进一大步。如此不拘泥于小节,从大处着手,将词句的训练放于平时的语文学习当中,而在作文课上则侧重于渗透、掌握写作知识,帮助学生领悟、运用表达方法,这样,学生在攀爬写作之峰时,将会做到目标明确,全力以赴,事半功倍。

这节《介绍自己》习作指导课,我上得虎头蛇尾,前半段,一切按照我的预设教案有序进行,在后半节课,一方面由于我未深思到底如何“评中引导”,另一方面也因为实物投影仪无法正常使用而影响了学习效果。但是,我想:这主要还是因为自己对课堂的学习设计不够深入、细致而造成的,只想着见机行事,却忽视了自己应围绕学习目标而发挥的主导作用;此外,还缺乏较高的教学机智,没有随机应变,灵活调控好课堂学习的进程与节奏,这就造成了需要课后弥补的遗憾。

虽然说,课堂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可是我还是得思考如何改进“评中引导”这个教学环节。我想:在引导学生从分析例文入手之后,明确本次习作要做到“思路清晰,表达清楚”地“真实、多方面地介绍自己”,接着让学生按“聪明队”和“机灵队”分组,每人选择所给同学习作中的两篇文章进行评析:“习作思路清晰吗?有无清楚地多方面地展示真实的自己?”在学生分组交流后,可以让两队以竞赛的方式点评习作,老师引导学生紧扣习作内容与相关语言,进行针对性明确的引导,即点拨学生如何把表现特点的事例描述清楚,将自己当时怎样“说、想、做”的表达清楚。如此设计,将有利于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理解写作要求,帮助他们努力提高表达水平。

我能带学生在学习语文的道路上走多远?这首先取决于我自己有能力走多远。通过上这节研讨课,或许我对自己的“行走”能力有了一点信心,可是,前面的路还很漫长,我还有底气和潜力继续走下去吗?如果不坚持学习和研究,不努力工作与反思,我会走得很慢,很慢,甚至会影响了学生的“行走”,那真是误人子弟了呀。在此,我很想和大家,和学生共勉:让我们走在学习语文之旅时,努力做到“读书有内涵,说话有口才,写作有文采,做人有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