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与热教学设计优秀5篇

时间:2022-12-31 作者:Kris 教学计划

为了取得更出色的教学成果,我们需要在教学开始前,制定好教学设计,只有写好教学设计,才能促使接下来的教学工作顺利开展,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光与热教学设计优秀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光与热教学设计优秀5篇

光与热教学设计篇1

学习目标:

1、学会细致地观察并生动地描写自然景物;

2、学习文章严谨而精美的结构安排

3、灵活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领会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2、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抓住特点描述”的能力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重点切入法

学法指导:

精读、摘录

教学工具:

多媒体、录音机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创景导入:

同学们,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满生机,春天如诗情如画意,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光中,让我们的心灵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可记得孟浩然的《春晓》(放音乐,看投影,生背诗文);可记得杜甫的《春夜喜雨》(接着听音乐、看投影,背诗文)。在多少作家的笔下曾这样深情地描绘过春天,今天让我们再读一篇描画春天的优美的散文《春》(投影出示课文题目及学习目标)。

一、师生共赏:

1、师生同读

(配乐配画)师:深情朗诵。生:深情朗诵。师生齐诵。读后说说文章的行文线索

明确:盼、来、近总领全文,启开下文——概写初春的山、水、太阳——细致描写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里的人们

2、师生同赏

⑴小声读文,把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填在表格中并写出喜欢的理由。(师生分组同时进行以春草图的描写为例)

喜欢的词语

⑴嫩嫩的、绿绿的、

⑵偷偷地、钻

理由:

⑴写出了春草嫩绿的特点

⑵写出小草破土而出挤劲,写出不经意间,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这样使无意识的、无情感的小草似乎有了意识。

3、师生同写

师生读最后一组排比句,仿照“春天像~~~~”写一组比喻或拟人句构成排比,看谁写得多、写得好。

4、师生同绘

出示画板,共同描绘美好的春景图。(重点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然后描画)

三、精彩展台

同唱一首赞美春天的歌《春天在哪里》,唱完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说:春天究竟在哪里?或在哪里能找到春天?或在你眼中春天应该是怎样的(描绘你眼中的春天)。

光与热教学设计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手拉手中的相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体会小数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交流、合作等活动,使学生体会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任然适用,并能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乘法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情简析与常见问题: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乘法的知识,以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定律。这位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目标课件页码

一、情境导入

1、课件播放希望小学的学习条件的图片。

看到以上情境,你有什么感想?

虽然希望小学学习条件艰苦,但是哪里的学生对杜顺,对学习都有强烈的渴望。通过对比,我们的学校有多媒体等教学设施,我们好幸福啊!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我们又要做些什么呢

2、同学们都很有爱心,老师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某班同学们也和咱们班同学一样有爱心,他们帮希望小学买了一些学习用品和课外读物。

出示教材第44页情境图。

你知道他们都给希望小学的孩子们买了那些学习用品和课外读物吗?

学生观察,看图畅谈感想。

同桌互相说一说。

学生看情境图后回答

引导学生反思自我,激励孩子们更加努力地学习。

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1,2

二、自主探究

1、淘气要给希望小学的3明同学分别买1本练笔本和1个铅笔盒,一共要话多少元?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先求什么?然后呢?

2、多种方法尝试解决。

肯定做得好的小组,你们同意以上做法吗?谁能说一说原因。

笑笑要给希望小学5名同学分别买1本练习本和1本数学家故事,一共要花多少元?

你们还记得我们之前学的运算定律和运算顺序吗?

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中,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定律也同样适用于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同桌间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小组活动:有的用分步算式解决,有的用综合算式解决,

小组汇报结果。

学生说明理由。

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

回顾整数的运算顺序和定律

学生举例验证。

使学生主动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回顾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学生畅谈收获。

板书设计:

手拉手

方法一:2.8×3=8.4(元)方法二:(2.8+6.1)×3

6.1×3=18.3(元)

8.4+18.3=26.7(元)

小数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

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也同样适用。

作业设计:

3、基础作业:练一练的第1----4题

2、选做:练一练的第5题。

光与热教学设计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借助注解,理解诗句意思。

2、想象诗所描写的情景,体会诗的意境。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

教师:诗文画面课件或挂图、怀旧音乐带、相关古诗。

学生:搜集思念家乡的古诗,古诗作者的情况。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首古诗《小池》

(一)导入

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从1册至今,我们已学过很多古诗,愿意把记得的古诗背一背吗?(抽学生背诵)这些古诗语言简洁,韵律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今天,我们将学习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一首古诗《小池》。(板书课题)

2、简介杨万里的情况。

3、老师出示挂图或课件,旁白:诗人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小池塘初夏时节的勃勃生机,表达出了对自然风光的一种喜爱之情。

(二)初读诗句,学生质疑

1、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抽学生读,分组读,齐读。

3、再读诗句,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4、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讨论解决提出的问题,初知诗句大意。

(三)理解诗句,想象美景

1、说说你欣赏的诗句及欣赏它的原因。

2、交流品读情况,师相机点拨,体会作者用字的准确及选取了哪些初夏时节的景物。

如:泉眼无声惜细流中惜,

树阴照水爱晴柔中爱。

小荷才露尖尖角中露,

早有蜻蜓立上头中立。

3、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注意交流、补充。

4、根据古诗和自己的理解想象美景,说说美景,画一画美景。

5、看到这样的美景,诗人的心情怎样?你的心情又怎样?

6、品味读古诗。

(四)指导朗读,背诵诗歌。注意诗的停顿、节奏,试背,齐背。

二、学习第二首古诗《泊船瓜洲》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上节课我们随着杨万里的描写,欣赏了小池初夏时节的美丽景色,体会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这节课我们将学习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体会诗人的另一种情感。

2、学生交流所了解到的王安石的情况,老师注意补充。

(二)初读诗句,学生质疑

1、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反复读古诗,直到读流利。

3、再读古诗,谈谈自己疑惑的地方。

4、寻求组内合作,结合注释讨论解决提出的疑惑,粗知诗意。

(三)理解古诗,体会作者感情

1、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2、反复读诗,体会诗所表达的感情,其中哪些诗句集中表现了这种情感?

3、品读古诗。

(四)指导朗读,背诵诗歌

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试背、全班齐背。

(五)课外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思念家乡的诗句,读给大家听听,要是能说出所选诗句出自谁的作品就更好。(也可查找资料,完成这个环节)

光与热教学设计篇4

教学内容:

1.学会唱歌曲《人人叫我好儿童》

2.发声练习

3.欣赏歌曲《劳动最光荣》

教学目标:

1.能学会唱歌曲《人人叫我好儿童》,能与他人一道用自然的声音演唱这首歌。

2.感受发声练习所表现的情绪和意境,并用欢快而富有弹性声音来演唱。

3.通过欣赏歌曲《劳动最光荣》来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声音、表情、肢体语言等来演绎发声练习所表现的情绪与意境。

2.以歌词内容为主开展爱生活、爱劳动的情感教育

教具准备:

磁带、录音机、琴、动物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跟着音乐《小猫怎样睡觉》律动进课堂。

二、导入。

师:睡觉的小猫是很可爱,但是你喜欢老是在睡觉的小猫吗?〈生〉为什么?〈生〉

师:对,勤劳的小猫谁都喜欢,你看它肩挑着什么向我们走来了?

三、发声练习。

①〈师作范唱,强调小猫看到鱼的吃惊的表现〉

师:小猫挑着钓鱼杆是怎样走来的?

②〈练习前4小节,请4—5位学生来表演,强调脚步是轻快的声音也应是自然而富有弹性〉

师:看见那么多的鱼,你会怎样表现?

③〈练习5—9小节,请4—5位学生来表演,突出“唷”字的唱法,强调看见很多鱼吃惊的表现〉

师:看看哪只小猫钓的鱼最多了?

④〈请学生单独或合作来表演,强调声音、表情、动作等〉

四、唱一唱(学唱人人叫我好儿童)。

(1)范唱。

(2)小朋友们,我们跟着小鸟、小溪一起来唱一唱。

(3)学生整体学唱。

五、编一编。

让学生创编动作,再让学生唱一唱。

六、欣赏歌曲。

师:小猫钓了那么多鱼也该休息一下了,来听听音乐吧!

①〈播放歌曲《劳动最光荣》第1次〉

师:我又发现了一种勤劳的小动物,你发现了吗?是谁?〈生〉

②〈师边作范唱同时在黑板上出示相应的动物卡片〉

师:它们当中谁是不勤劳的?〈生〉

如果是你,你最想做它们当中哪种小动物呢?为什么?〈生〉

③〈将相应的小动物标志分给学生〉

师:听听它们是怎么劳动的?

④〈播放歌曲《劳动最光荣》第2次〉

⑤〈提问学生,各种小动物是怎么劳动的?并用动作表演〉

师:小动物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来劳动吧?

⑥〈播放歌曲《劳动最光荣》第3次,分别用自己的动作跟着音乐一起律动〉

师:看,那么多勤劳的小动物,你最喜欢向谁学习?为什么?〈生〉

师:在生活中,你认为自己是个勤劳的人吗?哪方面体现出来?

七、课堂小结。

师:你们都是勤劳的孩子,但老师觉得小朋友们现在最最主要任务还是学习,在好好学习之余再去劳动,那是最好的,希望我们班的没一个小朋友都可以成为一个学习好又爱劳动的人!你们能做到吗?〈生〉

师:今天的收获还真不少,钓了那么多的鱼,让我们背上自己的钓鱼杆一起回家去咯!

?播放《劳动最光荣》4次,律动出教室〉

光与热教学设计篇5

本文记叙了我国东汉著名文学家、科学家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出色的文学、政治才能以及杰出的科学成就,表现了作者对张衡的由衷敬仰。从表达方式上说,以记叙为主,在第四段写候风地动仪,又以说明为主,辅以记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这种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人物的写法。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范晔的生平和《后汉书》的情况;

2、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知识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深入全面地认识张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张衡刻苦钻研和注重社会实践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张衡在文学、科学、政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从而了解传记文学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评价传主的人格、精神。

学习时间4学时

教学方法

诵读品味,分析探究。

教具准备

ppt课件。

ppt课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早在1700年前,当西方各国对地震尚处于迷惘无知的时候,张衡已经能准确地测知地震了。张衡开创了世界地震学的先河。历史和人民对张衡作出了多高的评价呢?1956年10月,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曾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请看范晔在《后汉书》中是如何记载张衡事迹的。

二、了解作家作品。

范晔(398~445),字蔚宗,顺阳(今河南省淅川)人。南朝宋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家。少勤奋好学,善写文章,精通音律,做过宣城太守。他编写的《后汉书》详载了刘秀起兵推翻王莽到汉献帝禅位于曹丕的东汉195年的历史。该书既具史家识见,又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司马迁(西汉)的《史记》、班固(东汉)的《汉书》、范晔(南朝宋)的《后汉书》、陈寿(西晋)《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

三、了解传主事迹

张衡不但是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伟大的文学家,他才华横溢,知识渊博,诗文俱佳,造诣精深,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一位少见的全才。在自然科学方面,他精通天文、地理、历法、数学、机械、气象;在社会科学方面,历史、文学、经学、哲学、礼法、绘画均至佳境。他既在自然科学方面为我们留下了震惊世界的浑天仪、地动仪、独飞木雕等伟大发明,又在社会科学方面留下了熠熠闪光的理论著作和文学作品。他的《二京赋》,达到了汉代大赋长篇巨制的极致;他的抒情小赋为赋的发展开创了新的途径;他的诗是我国七言诗由发展到成熟的一个标志,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郭沫若称赞张衡说:“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

四、正音辨形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标注拼音。

少善属文(shào)(zhǔ)不好交接俗人(hào)辟公府(bì)

累召不应(lěi)五载复还(zǎi)乞骸骨(hái)逾侈(chǐ)

辄积年不徙(zhé)璇机(xuán)篆文(zhuàn)骄奢(shē)

蟾蜍(chánchú)驿至(yì)帷幄(wéiwò)

2、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禽”通“擒”捉拿

合盖隆起,形似酒尊“尊”通“樽”酒杯

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员”通“圆”圆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傍”通“旁”旁边

与武决去“决”通“诀”辞别

五、疏通全文字句

1、学生对照注释看课文。

2、师生共同疏通,明确重点词语。

3、落实文句翻译。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明确:

第一部分(1)记述张衡的学业、品德和文才(文学的成就)。

第二部分(2~4)介绍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

第三部分(5~6)介绍张衡的政治才干(在政治上的成就)。

二、研习第1段

1.张衡的高尚品德是什么?其“从容淡静”又表现在哪里?

明确:张衡的高尚品德表现在:(1)“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写作上“精思傅会”,科学上“致思”“研核”,孜孜不倦,贡献卓越;(2)“从容淡静”,不慕世俗的虚荣,“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大将军“累召不应”,“不慕当世”;(3)品行端正,忧国忧民,作《二京赋》讽谏王侯,整治法度收禽奸党。

2.联系上下文说一说,何以见得“才高于世”?

明确:张衡“才”高于世,表现在:一、“善属文”,作《二京赋》;二、“善机巧”,作浑天仪、造候风地动仪;三、“善术学”,著《灵宪》、《算罔论》;四、善政事,为政机智果断,不畏权贵,称为政理。

三、研习第2~4段

1.《张衡传》全文的重点在哪里?作者这样安排合适吗?

明确:全文写了张衡的品格和文才,写了张衡的政治才干,写了张衡在科学技术上取得的成就。第二部分记述张衡取得的科学成就,是文章的重点。又可分为两层:一是仕途情况,以及制作浑天仪和著《灵宪》、《算图论》的情况;一是专门介绍候风地支仪。显然,后者又是第二部分的重点。作者这样处理文章的详略安排,无疑是非常正确的,因为张衡一生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成就,而他在科技方面的才能和创造发明最为突出,理应成为本文记叙的重点。

2.文章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候风地动仪的?

第四段不到二百字,作者是如何介绍候风地动仪的?请概括要点。

明确:作者依据事物内在联系,简明而具体地介绍候风地动仪的制造和使用:

①制造时间和仪器名称(1句,阳嘉元年,候风地动仪);

②材料、尺寸、形状、装饰(2句,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③机件、内外构造(3、4、5句,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④功能和作用(6、7、8句,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⑤精确程度及评价(9、10句,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⑥实践证明灵敏度和准确性(11、12句,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⑦交代仪器正式使用(13句,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四、研习第5~6段

1.在第5、6段中,为了表现张衡的政治才干,作者写了哪两件事?突出了人物怎样的性格?

明确:一件就是交代《思玄赋》的由来,突出了张衡的心思细密、小心谨慎;另一件是写张衡出任河间相时和奸党斗争的事。

2.“阴知奸党姓名,一时收禽”说明什么?

明确:说明张衡很聪明,很有政治才干。

3.“上下肃然,称为政理”又说明了什么呢?

明确:说明张衡政绩显著,也反映了他为民除害,深得人心。

五、归纳总结

1、本文在写作方法上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本文的写作特点是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人物的写法和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

(1)本文是人物传记,介绍人物以时间为经,以事迹为纬。张衡一生经历了东汉章帝、和帝、安帝和顺帝四个时期。时间虽较长,文章叙述的时间线索却很清楚。从表达方式上说,以记叙为主。在第4段写候风地动仪,又以说明为主,辅以记叙。

(2)本文介绍了张衡文学、科学、政治三方面的才能和成就。其中,以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作为重点详写。在介绍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时,又突出了候风地动仪的研究制造,介绍特别详尽,对其他创造的介绍则较简略。这样详略得宜的安排,使文章重点突出,人物特点鲜明。

2、传记是记述一个人的生平的,是否意味着事无巨细都要写进文章去呢?本文是怎样处理人物的材料的?(这是上一问题的换一种问法)

传记记述一个人的生平,但并不等于也不可能把一个人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进文章去,而只能记述人物一生中的重要事件,同时显示出这个人的品格特点。

本文先介绍了张衡的品格和他卓越的文学才能;重点写他一生中最突出的辉煌的科学成就,而在科学成就中尤其重要的是他首创的候风地动仪,最后介绍了他政治上的才干。文章这样处理材料,就使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六、布置作业

归纳整理本文关于古代官职的文化常识,进一步进行考点知识梳理。

1、列出关于官职任命、调动、贬谪等的词语并解释。

举:推荐。(被)举荐任官。(“举孝廉不行”)

行:去应荐。

辟:征召,召来授官。(被)召。(“连辟公府不就”)

就:就职,任职。

召:召请来授官。(“累召不应”)

应:应职,接受官职。

拜:任命,授给官职。(“拜为上卿”)

迁:调动官职。(“再迁为太史令”)左迁,降职贬官。

转:调动官职。(“再转复为太史令”)

徙:调动官职。(“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出:离京去外地为官。(“出为河间相”)

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下国伊始”、“衡下车”)

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视事三年”)

除:拜官。除去旧职任新职。(“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乞骸骨:请求辞职,告老还乡。(“上书乞骸骨”)

2、找出课文中官职专名用词,并作解释。

孝廉:被举荐的品行端正的人。

公府:官署。指三公的官署。东汉以太尉(掌管军事)、司徒(掌管政事)、司空(掌管工程)为三公,是当时最高的官。

大将军:位比三公。邓骘位在三公之上。

公车:官署,总领天下征召事务。设公车令。

郎中:官名。

太史令:兼管天文和国史。

河间王(刘政)的相,类似太守。

国王:指河间王。国,诸侯国。

尚书: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

3、官职变动用词。

第一类:表示授予、提升的词语。

征: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荐、举: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拜:授予官职。除:任命,授予官职;ナ:给予官职。

起:起用某人任以官职。ミ:在原官职上提拔。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第二类:表示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调动官职,一般是提升调用。

转、调、徙:调动官职。补:补任缺职。改:改任官职。

第三类:表示兼职、代理的词语。

兼:同时掌管,兼任。领:兼任。署:代理,暂时担任。

权:暂代官职。

第四类:表示降职、罢免的词语。

贬:降职。谪:被罚流放或降职。

出:离开京城外调(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

左迁:降职。罢、免:罢黜、免去官职。黜、废:废弃不用。

第五类:还有一些不表示职官的变动,但常常与职官结合在一起,可灵活翻译为执掌、主持的意思。例如:

知:调清河丞,寻知大谷县。行:迁左丞,行徐州事。

主:掌管。例如《史记吕太后本纪》:“太尉绛侯勃不得入军中主兵。”(勃,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