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汇报反思5篇

时间:2023-01-27 作者:Fallinlove 教学计划

我们在写汇报材料的时候,一定要将主要意图搞清楚,汇报材料的基本特点是实事求是,简洁明了,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教学汇报反思5篇,供大家参考。

教学汇报反思5篇

教学汇报反思篇1

近期,在我们幼儿园开展了新教师汇报课的评比活动。《鸟窝里的树》就是我们中大班教师所要执教的主题活动。初次接触绘本阅读,对于我来说确实是一个新的挑战。刚拿到绘本时,真的有些无从下笔。细细翻阅了故事一遍之后,我觉得这个绘本故事内容比较丰富,情节有点戏剧化,仔细阅读,你会发现其实故事中蕴涵着一种深深的爱意,温馨而美好。但是,就我们新中班的特殊情况而言,《鸟窝里的树》这个绘本故事确实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设计教案时,我就针对新中班幼儿的年龄和经验特点,以故事导入、层层揭秘的形式,可能更适合我们新中班孩子的学习兴趣。首先我以爱和温馨的画面展开(突出一种和谐自然的情感),紧接着以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为转折和线索,然后大家一起帮助想各种办法,到最后想出了一个既不砍树又不搬家两全齐美的好办法(和前面引题前后呼应)。在问题的设计中,我尽量以引导的方式提问,降低了问题的难度。让幼儿更简单的融入到故事情节中。

从今天的上课情况来看,自认为还是比想象中完美。首先,在开始的故事导入部分,幼儿就很感兴趣,我以设置悬念的形式,牵引幼儿的注意力。再次,我出示ppt图片,请幼儿自己来找找,鸟窝里居然长出什么来了?这个问题幼儿都能回答,他们观察到了小树苗的出现,但是由于经验问题,他们不知道是“小树苗”,认为是“小草”,我就通过“长得像小草”来引导幼儿知道这是“小树苗”。接下来,我请幼儿自己先想想办法,帮助鸟先生和鸟太太解决困难。这个环节,幼儿的回答,也基本能涉及到一点关系,有幼儿就说到了,“把小树苗拔掉,给鸟先生和鸟太太换个新家等等。”紧接着,我出示来帮忙的小动物,请幼儿看图说说他们是谁?想出了什么办法?幼儿能认识螳螂,

并了解螳螂有大刀会砍掉小树苗,但是幼儿不认识“甲虫”,我又再次引导。之后,我又请幼儿再次想想办法,既能保住鸟窝又能保护小树苗。这个环节,幼儿还说“搬家“的居多,问题的提出似乎有一定难度。最后,通过引导,让幼儿观察图片,知道小动物们一起想出好办法,给小树苗”搬家“,并且精心照顾小树苗,小树苗越长越大。

自认为自己较成功的就是完整欣赏故事部分。这里,我通过ppt和背景音乐相结合的方式,带领幼儿融入故事中,感受故事的温馨和谐幸福的一面。不足是在最后部分,也是重点很中心部分,因为我要让幼儿明白,当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帮助他们想办法解决,做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这里我设计的问题时,我是问幼儿:“你喜欢鸟先生和鸟太太吗?为什么?”其实这个问题幼儿能问答出来,但是我却过于着急,只请了一个幼儿回答,匆匆结束了活动。这里我应该给幼儿足够的发挥空间,让他们体会鸟先生和鸟太太爱护小树苗,并且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应该更准确的把握细节,给孩子足够的时间思考和讲述。

教学汇报反思篇2

实录:

在“抢椅子”游戏中,我对游戏规则稍作改动,要求抢到椅子坐下的小朋友帮助没有抢到椅子的小朋友坐下来。在第一轮“抢椅子”游戏戏中,每一个幼儿的个性都充分的反应了出来。腼腆内向的丹妮没有找到位置,小朋友拉她坐到自己的腿上,丹妮用求助的眼神看着我,不肯坐上去;个子矮小、聪明活泼的范志豪没有抢到位置,急的从椅子的这一头跑到另一头,跑了两个来回,终于和另一个小朋友分享了一张椅子。出乎我意料的是,前天那位为了抢一个大皮球跟小伙伴吵起来的贝贝竟然招呼没抢到椅子的小朋友坐在自己的腿上;两个经常打架的小家伙竟然抱在了一起,还一起朝我笑,好像在说:“看,我们坐下了吧,我们是好朋友!”

随着椅子数量的减少,我们大一班表现出了惊人的团结力量和合作能力。最后,最多竟然有四个小朋友同坐一张椅子。虽然第四个小朋友根本不是坐下,而是两腿微屈,靠在后面的小朋友腿上!他们笑着,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我,等待着我认同他们的方式。

分析:

我被他们在“关键”时刻的合作和分享的精神打动了,也许他们并不知道什么是“合作”、什么是“分享”,难道这不是合作与分享精神的雏形吗?我们常常“以成人之心度幼儿之腹”,过分地夸大了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不良行为。说实话,刚接这个班的时候,这些孩子们的常规确实使我头痛。但是,在一次次活动中,孩子们一次次向我展示了他们的纯洁、可爱、力量和不平凡!

策略:

1、平时注意多跟幼儿沟通,发现每一个幼儿身上的闪光点。

2、对幼儿的不良行为更有耐心,帮助并等待幼儿行为的转变。

构图讲述活动让孩子画出讲述重点

虽然意识到构图讲述活动孩子在讲述过程中对图的利用不是很恰当,而且一直在提醒,但是真正的操作起来孩子的表现还是不尽人意。当我发现孩子们还是在利用整幅图的的某一小部分作为重点进行讲述的时候,我一下想起绘画活动时我们的要求——必须把重要的部分突出,于是我停止了讲述,出示一副背景图让孩子们观察,然后把自己想好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图上画出来,当孩子们把自己想法画出后大家的争论就开始了,有的说怎么跑那里去了(跑偏了),看不到了,有的说这么大副图你只是利用了一点点呀,哈哈,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了。于是我接着孩子们的话讲出了图的作用,提醒他们在今后的讲述中,必须认真观察图片,找出重点的内容,然后以其为背景进行讲述,如果喜欢其中细小的内容可以作为讲述的某一要素进行利用,丰富讲述的内容。通过对几幅图的观察,孩子们基本把握了如何找出一副背景图的重点部分,如何突出图的精华部分,充分了解背景图在讲述中的作用,相信这样在以后的讲述中他们就会更好的利用背景图,进行精彩的讲述了。

通过这个活动是我反思到:我们教育活动的前提是孩子们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掌握,幼儿的思维是直观的,很多东西如果单纯是老师在讲,他们很难理解,或许在他们的心里他们在图中讲的就是最重要的,是他们认为最完美的,而作为教师的我们要通过事实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不足,自己知道该如何修正自己的不足,只有这样才会给他们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让他们在以后的活动中引起足够的重视。

教学汇报反思篇3

周四,县教研室主任带领各科教研员来我校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指导,我上了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课上学生准备,预习情况较好,课上流程较好,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发挥了互助,互相鼓励的作用。在这节课上,让我觉得学生的能力是非常有潜力的。如课前我让学生预习,查找与本课有关的事例,特别是准备小记者报道和短剧“汪辜会谈”。课上学生薛香以小记者的身份穿插海峡两岸的关系的表现,采访比以前更自然,进步很大。而她安排的赵昌鑫与邵宝玉合作的短剧“汪辜会谈”表演干练,贴切,从容,出乎我所料。课后,我想,学生能力的发挥的确在于老师的要求,老师要相信他们有能力。要放手让学生发挥,他们一定能做好。

对于课上学生不愿回答问题,积极性不高,我曾考虑过原因:学生不会?学生腼腆?学生跟不上思路?学生不情愿配合老师?等等。经过评课,高主任肯定了小组合作,说到评价做的不够到位。对于评价,我考虑不出好办法。听了高玉丛老师的一节观摩课,小组合作特别是评价做的比较好,每组有一名记分员,为自已组得分记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觉得可以引用。教研室徐主任讲她的评价做的还不够。应该分清学生的a类b类c类d类,提问要每组都有机会,问题要考虑难易,分清各类学生,有的放矢的提问,不要学生全体回答。这样,就基本解决了评价调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解决了我课上的困惑。学无止境!

教学汇报反思篇4

周三听课,我讲的是“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

在导入环节,我本选用的是视频美国的影片《小鬼当家》片断,但在试放时才发现,笔记本电脑放在教室里用不仅不会锦上添花,反成画蛇添足,有茶壶里煮饺子之感。只能用文字材料代之。

凯文是一个大家庭中最年幼的成员,当他的家人飞往巴黎欢度耶诞时,他却意外地被遗下独自留在家中,而更复杂的是,凯文的家不幸成为了一对贼匪的目标,小鬼凯文努力抵挡这两个匪徒,不惜翻天覆地,引发连场刺激惹笑的场面……

小组讨论环节里,有这么两处学生的热情比较高:

一、小辨论:情境:遇超市保要搜身论点:身正不怕影子歪,让他搜

二、故事续写:放学后,小丽回家看见家门开着,一个陌生人正在翻箱倒柜。小丽顿时明白家中遭遇盗贼。但这时,小丽想退出来已来不及,和他拼命会有生命危险。怎么办,小丽急中生智……

最后当堂练习,选了漫画题《新司马光砸缸》,学生比较喜欢。

(1)漫画中的小男孩为什么会落入“缸”中?

(2)漫画中砸缸的“司马光”是谁?他为什么要“砸缸”?

(3)我们身边还存在哪些类似的“缸”?

(4)我们怎样做才能避免落入“缸”中?让“司马光”不用再砸缸?

教学汇报反思篇5

我在申报中青年教师展示课以后,一直在定开课课题上反复犹豫。高一年级每周一节课,进度非常的慢,按照正常课时开课那周是上地球自转的概述部分,但我认为这部分内容,难度系数不高,只能以常规课的形式出现,没有新意,一不能充分体现二期课改的理念,二也不能体现自己的教学水平,于是决定在前一节课“地球的伙伴——月球”专题的基础上,对月相知识进行巩固和拓展,并结合“民族精神”教育,开一节地理拓展课“过中秋”。以宏扬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为主线,结合上海过中秋地域文化,关注了生活中的地理。通过讲一个故事、吟一首诗、唱一首歌和画一幅画四个“一”的活动贯穿学生活动。其中有对月相知识的巩固和运用,有月食知识的补充,有学生才艺的表演,符合高中学科知识的巩固和拓展,也符合我校的办学思想“多元发展,自信成材”,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供不同的成功体验,让同学们过了一个生动活泼而又富有地理特色的“节日”,关注了促进学生发展的地理。具有古典气息的多媒体课件、丰富的网络资源和生动形象的flash动画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也营造出课堂上节日的氛围,关注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地理。

在教学设计方面,以节日文化切入,由韩国端午节申遗成功导入我国的中秋节,然后由四个活动板块渐次展开主题,最后以学生个人作品展示结束教学,将课堂学习气氛推向一个又一个的高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注重学生参与,以多种形式开展课堂互动,寓教学于活动之中,体现学生地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但由于平时课时少,师生了解不是很充分,在相互交流上还有一定的距离感,学生普遍比较紧张,愿意积极发言的同学不多,主要集中在个别几个学生身上,也反映学生地理学习积极性差异较大,导致在课堂互动不够全面。还有由于事先没有去了解小组合作分配的任务落实情况,导致一学生在讲月亮的故事时耗时过长,主题也有所偏离,使讲故事这一活动不够精彩,这就是我以后进行教学设计和开课准备时需要多加考虑的地方。

学生绘画作品却让我惊叹不已,思路非常开阔,设计也非常独特,我临时决定留下学生作品,并把它拍成照片放入学生成长手册中的档案袋中,同时我还后悔为什么一个小组只让完成一幅画,抹杀了其他学生绘画创作的欲望和成功的体验,这也要在以后的课堂中要注意的,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成功搭建各种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