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7篇

时间:2022-12-31 作者:Monody 教学计划

教学设计写好了在今后的教学中起到很好的作用,如果不能以认真的态度制定教学设计,那么后续的教学中就很容易出现问题,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7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篇1

教学要求

1.学习加一加的识字方法,归纳带提手旁字的共同特点,培养识字能力,激发识字兴趣。

2.积累音近字、形近字,学习部首查字法。

3.口语交际我的想法。

4.展示学生课外生活中的收获。

学重难点

学习加一加的识字方法;归纳带提手旁字的共同特点;学习部首查字法。

教学方法 合作识字,自主、合作朗读。

课前准备

1.师生每人准备一本字典。

2.学生准备一个课外活动中的拿手节目准备露一手。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导比较,发现

1.板书或贴生字卡片。

白柏 己纪 方纺

只织 尤一一优 生胜

弯湾 立一一粒

2自由认读。读了这些字,你发现了什么?

(熟字加偏旁的识字方法。)

二、小组合作,自立识字

三、探究我会读

1.板书生词,自由认读。

2.你发现了什么?。j

(带点的字都有提手旁,表示的都是与手有关的动作。)

3.拓展:

你还发现有哪些字有共同的特点。

第二课时

一、读读比比

1.板书词语,比一比,两组词中带点的字有什么区别。

2.学生合作识字。

二、读读记记

1.学生自由读,说说读记的内容是什么?

2.比一比,看谁记得快。

3.指名边背边写。

三、学习用部首查字法

1.复习音序查字法。

2.音序查字法可以帮我们认识许多生字,可是如果看书看报时看到了一个字,我们不认识该怎么办呢?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部首查字法。

3.自由读学习,用画出的发现。

4交流方法。 师出示儿歌:

遇到生字不用怕,

我用字典把字查。

先数部首有几画,

部首目录去找它。

部首右边是页码,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篇2

一、说教材:

本单元以了解“自然现象”为主题,《风》是第一篇课文,在教学时,主要使学生了解自然,培养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这首诗歌共有三节结构相似,主要借助外界事物的变化说明风的存在。

第一节:颤动的树叶告诉我们风来了。

第二节:泛波的河水告诉我们风在哪儿。

第三节:点头的鲜花告诉我们风的存在。

三节并列从各个角度形象地交待风的存在。

二、说教学目标:

这首诗歌清新优美,形象地表现了“风”的存在,在教学时,我注重在培养学生诵读上下功夫,所以第一个目标是:正确、流利、有感请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第二个目标是:认识本课8个生字。

三、说教学方法:

本课我主要采用启发、合作、自学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指导学习,合作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学习诗歌的方法,达到自学的目的。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让学生动手扇一扇,从日常生活中感受风的存在,从而导入新课,并解题。

2、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我出生字,并记住生字。

(2)再读课文,标出自然节。

(3)同桌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

3、细读课文:

(1)自读喜欢的小节,说说读懂了什么?

(2)师生评价,以指导学生朗读。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读出对风的喜爱之情。

(4)请学生表演读,进一步体会诗的内容,感受风的存在。

4、扩展延伸:

(1)虽然我匀看不见风,但我们却可以从事物的变化中感觉到风的存在,谁能说说你还能从哪些新高方面感觉到风?模仿课文说一说。

(2)用画笔来描绘树叶颤动、河水泛波、花儿点头。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篇3

一、板书导入,揭示课题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关于风的课文,看看小作者从哪里感受到风娃娃的?(板书:风)齐读课题。

引导学生用“风”一字组多词。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小作者从哪里感受到风娃娃的?

2、集体交流,指名说说。

(1)从树叶颤动可以感受到风来了。(板书出示)

①生读第一小节,引导树叶“颤动”会是什么样的?(用身体的动作帮助理解“颤动”的意思。)

②树叶轻轻地颤动,风大吗?

③“树叶颤动”像是在和我们干什么呢?

④齐读此节。

(2)从林木点头可以感受到风来了。(板书出示)

①生读第二小节,树枝在微微点头,怎样才算微微点头呢?

②假如你们现在变成了这片树林,风儿轻轻吹来,师边用手势做风的动作边叙述:呼呼,风来了。小朋友身体摆动。问:你们现在该怎么做?又有什么感受?(理解风大了些)。

③若生答不出,师引导:风娃娃跟刚才比,有什么不一样?

④分男女同学比赛读这一节,男同学读时女同学表演,然后交换角色。

(3)从河水起波可以感受到风来了。(板书出示)

①生读第三小节,想象一下,风会和水做什么游戏呢?

②这一小节又该怎样读的更好,老师边读边用手势做动作。

③喜欢这一小节的同学站起来边做动作边读。

3、小结:哇!小作者真细心呀!他从树叶颤动、林木点头、河水起波感受到风来了。

4、那!跟着老师,我们也一起去感受下风,开开心心地读一读全诗吧!

三、细读课文,交流感悟

1、找共同点:把三节中相同的语句用“”勾画出来

(学生观察汇报,课件出示)

①每个小节的第一句话是相同的。

(生读,课件显示:“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齐读此句。)

(理解“谁”就是指“任何人”。风没有颜色,没有形状,没有味道,你、我、他,大家都没有看见过。风太神秘了!生再齐读此句。)

②相同的还有“但是……的时候”“我们知道风……了”等词句。

2、师生合作读课文。(老师读每节相同的,学生读每节不同的。)

3、师小结:风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我们却从树叶颤动、林木点头、河水起波的时候感觉到风来了,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风?。

手中的笔给他们写信吧!(课件出示课文中的森警所处的位置,及他们详细的通讯地址。)

四、拓展训练,引导创编

1、找找我们身边哪些地方感受到风?

(师生交流,出示板书)

2、联系生活当中风无处不在,师生一起观看课件。

3、争当小小诗人,学生续编诗歌。

出示句式: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了。

(引言:同学们,这首诗歌这么美,可惜太短了。老师给它续编了一节,你们看行吗?“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地上落叶悄悄飞舞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扫地了。”同学们,行吗?你们能不能也像老师这样来编一编呢?)

4、相机展示作品,师生评价修改。

板书展示:

树 叶 颤 动 在 那 儿

林 木 点 头 风 正 走 过

河 水 起 波 来 游 戏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从不同方面介绍活化石的写法。

4、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使学生有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教学难点:初步感知课文从不同方面介绍活化石的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你知道什么叫活化石吗?把你知道的介绍给大家。

二、识字写字

1、自由读: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2、小组、指名按自然段读。

3、学生自主识字、小组交流。

4、反馈识字效果:指名读课文检查生字的读音。

5、读带有生字的词语。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1、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小组按自然段读课文,思考: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活化石?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活化石?

二、朗读感悟

1、自由读、分小组读:做到正确、流利。

2、按自然段读: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3、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4、以小组为单位,先按自然段熟读课文,在此基础上,每个学生准备介绍一种动物,以解说的方式,介绍给大家,并配合图片加以讲解。

5、小组汇报:介绍几种活化石。

6、全班评价:评选最佳解说员。

三、实践活动

分小组搜集有关古生物的资料,并且制成卡片。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篇5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清澈的湖水》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4个生字。

??・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保护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

??・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二、教学重点

??・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      2、理解课文内容。

??・      三、课前准备:生字卡、小黑板

??・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      五、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      一、谈话,导入新课

??・      二、初读课文

??・      1、学生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      2、读通课文。

??・      3、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      4、教师出示生字卡,指名认读,再齐读。

??・      出示小黑板,让学生读一读词语。

??・      问:有不懂的词语吗?简单的词语教师做适当的讲解,其他词语放在课文里再讲。

??・      5、指名分段读课文,教师正音。

??・      三、学习课文,读懂课文。

??・      1、默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把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和同学讨论。

??・      2、指名读一、二、三自然段。

??・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篇6

教学目标

1、运用综合识字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中情感,落实感情朗读,练习背诵课文。

3、续编小诗,初步感知风的特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编能力。

教学重点

1、会认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让学生了解风虽然看不到,却能通过身边的事物感受到风的存在。

2、续编小诗。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感知风的图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喜欢猜谜吗?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看不见,摸不着,小草见它弯腰,小花见它摇头,小树见它招手,云儿见它就跑。它是什么?

(出示课题)

风就在你我身边,可是,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也抓不住。大家想知道它在哪,在干什么吗?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

跟老师一起走进诗中,我们就会知道答案。请同学们小耳朵认真听,小眼睛认真看,找一找风在哪儿。(课件播放风吹叶动的情景,并配有风声的悠扬音乐,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看画面倾听)

想自己走入文中去了解风吗?(自己认真地把诗歌读一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生字。)

(字卡帖在黑板上:颤动、点头、起波、游戏)

2、检查字词。(颤动、起波、游戏)

看大家专注的神情,我就知道你们读书非常认真。和文中的生字交上朋友了吗?(同桌互相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愿意接受老师的挑战吗?(字卡)(懂得的就大声地读出来。开火车读)

真棒,下面咱们加大难度,谁有勇气起来读读课文?(指名三人接读诗歌。)

表扬读得好的同学,纠正存在的读音问题。

三、感知课文,体会风就在我们身边

(一)勾画描写风的句子

同学们,你们读得又响亮又好听。风娃娃说,你们一定能在文中找到我藏在什么地方。请大家拿起笔,看一看,课文哪些句子,让我们知道风就在我们的身边,请用“——”画出来。(画一画,反馈。)

(二)师生合作读,找风。

1、老师也想和你们读读课文,我一边读一边提出问题,你们用诗中的句子来回答我。

2、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风在哪儿呢?

3、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你们看见风了吗?

4、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你们能感受到风吗?

5、小结:是啊,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但是风就在我们的身边。

(三)学生汇报。细读课文,知道怎样能感受到风

1、三节小诗中,你最喜欢哪一处的风,先美美地读一读,再说说你的为什么喜欢。

2、学生汇报,相机指导。

第一节:

(1)但是树叶颤动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那儿了。

(2)学生质疑(预设:什么叫颤动?)

解决方法一:换词法:抖动

解决方法二:同学们,快伸出你的双手,这就是一片一片的小树叶,风来了,小树叶在枝头什么样?(学生的小手动了起来)哦,一片片树叶在风中微微地、不停地动起来了,这就是颤动。

(3)绿绿的树叶被风吹得轻轻地跳起舞来,谁能读出来?

(4)看来,每个人对课文有不同的感受,所以朗读的味儿也各不相同。请大家带着自己的感受再美美地读一遍。

第二节:

(1)林木点头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正走过了。

(2)想想什么意思,怎么才能读好?

(3)你们看,林木正在向你们微微点头(放课件),就好像——?把你的想象送到句子中说一说。(出示课件:林木微微点头的时候,就好像_________________)

(4)林木微微点头什么样?你能读出来吗?同桌互相读一读。(同桌互读)

(5)谁愿意推荐一位同学读一读?(生推荐读)

第三节:

(1)谁再来说说从哪儿感受到了风?

(2)你从这找到了风(投影:平静的水面,微微泛起了波纹。这就是我们书上说的——河水泛起波纹。

(3)再看(投影:波浪)一样么?

(4)波浪的力度比较大,可是这里呢,风不急,是微风。所以这里要读得怎么样?谁会读?(指名读,示范读,跟着读)

(5)小手动一动,扮演风儿随着老师的叙述跟河水做游戏。

风儿风儿悄悄地来了……

风儿风儿轻轻吹……

风儿风儿大起来了……

同学们,风会和我们玩快乐的游戏,所以我们读这句的时候,心情是快乐——(快乐的)。大家试着带着快乐的心情来最后一句。(如果学生不理想,教师可以范读:老师可以读得更快乐。……像我这样读,好吗

四、指导背诵。

五、激发想象,拓展延伸

1、你们背得这么好,把风也吸引来了。快看,它来到了哪儿?(课件出示1幅动态图蒲公英)

谁也没有见过风,不要说你和我了。

但是()的时候,我们知道风()。

2、真没想到,我们班的同学也会写诗。

请你也来当回小诗人,选择图上的内容或者发挥你的想象和同桌练习说一说。(课件出示“风车转动、红旗飘动”图及句子)

3、走出教室,找一找风在哪里。

第二课时

指导生字书写

1、朗读课文。

2、你认为本课生字中哪个字你会写了?如果会写,请到前边来教一教大家。

学生书写,注意笔顺,怎样把字写好。

3、你认为哪个字不容易写好或写不好呢?

4、教师指导重点字:过,半包围结构,先写“寸“后写偏旁,捺要长一些等。

5、“说”为左右结构,但书写时,要左窄右宽,带这个偏旁的字有()。

作业设计:

小画家:画风

小作家:创编有关风的诗句

搜集能手:搜集有关风的诗句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读4个生字,书写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风的奇妙。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件了解风的无形与奇妙。

(2)通过朗读、背诵体会风的美好。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认识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认读4个生字,书写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准备:

有关风的声音及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师:今天老师要考考小朋友们的耳朵灵不灵(放的声音)。

2、师:是什么声音?(风)同学们的耳朵真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唐代诗人李乔写的古诗《风》。(板题:风)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课件出示古诗)师:先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整首诗的朗读,注意你预习时读不准的字音。

过度: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学会朗读这首古诗。(想)那首先得过了生字这一关。

三、学习生字。

1、自由轻声地读古诗,要求:

(1)画出生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2)把古诗读通顺。

2、出示生字,自由读。

3、指名读,正音。

4、开火车检查字音。

5、齐读。

四、出示古诗测读。

1、自由读诗,读通顺。

2、指名读。

3、开火车接读。

4、齐读。

五、学习古诗。

过度:同学们的古诗读得如此的好,想不想知道每一句到底描绘了怎样的景物?(想)那赶快读诗吧!

1、自由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难问题?

2、学生汇报。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课件理解。)

3、朗读、背诵古诗。

(1)同桌互读古诗,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并读一读。

☆自由读。

☆指名读(出示课件让学生在情景中找到感觉)。

☆评。

☆有感情地齐读。

(2)背诵古诗。

☆自由背。

☆指名背。

☆分男女生有感情地背。

解落三秋叶——稍快、高

能开二月花——慢、柔

过江千尺浪——快、高

入竹万竿斜——后三个字一点一顿

☆齐背。

六、小结:

师:这首小诗描绘了刮风时景物的变化。题目是“风”,全诗无一“风”字,但每一句说的又都是风:风可以把秋天的树叶吹落,可以使春天的花开放,可以在江面掀起千尺浪,可以钻进竹林,让竹子歪斜。

七、拓展思维:

1、仿说:

过度:那么同学们能不能也试着说一说“风”在哪儿?(课件出示“我们知道”)生自由说,指名说。

2、积累诗词:

过度:同学们真是细心观察的小朋友。老师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了几首描写“风”的诗歌,想不想听一听,读一读?(课件分别出示《东风忙》、《风》、《咏柳》,师生读。)

?东风忙》

春风春风,忙东忙西。

去化积雪,去溶冰河。

去发绿叶,去吹风筝。

看它没影,听它有声。

?风》

春天里,东风多,

吹来燕子做新窝。

夏天里,南风多,

吹得太阳象火盆。

秋天里,西风多,

吹熟庄稼吹熟果。

冬天里,北风多,

吹得雪花纷纷落。

咏柳

碧玉壮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八、总结:

风真神奇呀!(板书:神奇)

九、指导书写。

1、读一读生字。

2、你认为什么字应该注意?(强调“解”的写法)

十、作业:

1、背诵古诗。

2、书写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