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定要在教学反思中找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改正,相信老师们工作多年一定都掌握了写教学反思的技巧,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我妈妈教学反思参考5篇,供大家参考。
我妈妈教学反思篇1
学生的识字能力和写字能力的培养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可是识字和写字教学是枯燥无味的。该如何上好识字和写字课呢?我在《小蝌蚪找妈妈》识字课上作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新课标对识字教学提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要求。要达到这样的要求,浓厚的学习兴趣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有趣的识字场景中体验识字的快乐尤为重要。新课伊始,我便播放课文动画课件,色彩鲜亮的多媒体课件,拉近了学生与教材的距离,唤起了学生主动识字的情感。教学中,我采用“闯关”“考考你”和观看视频等多种形式,学生的积极投入,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学生对本节识字课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主动识字的愿望也已在不知不觉中萌生。
二、教给学生识字方法:
课堂是学生认字识字的主渠道,崔峦老师说:“要引导学生在联系中,在比较中找到汉字的共同点,不断发现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点点滴滴的发现积累起来,就会形成比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所以,在这节课上,我主要通过帮助学生寻找构字规律,自创记字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⑴加一加、换一换的方法:
在学生学习了最常见的偏旁后,就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熟字加一加和换一换的方法来记字。比如:本课中的“池”“甩”“灰”,就可以运用这样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学生常用的一种记字法。汉字中的很多字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记。
⑵形声记字法:
汉字中有很多的形声字,它们的形旁帮助表字义,声旁帮助读字音。学生如果掌握这种规律,就可以轻松的记住一连串的字,方便快捷。比如:本课中的“蝌、蚪、阿、姨、哪、那”等8个字就可以让学生用形声记字法来记,这样记字既记住字音又理解字义。一举两得。
⑶编口诀或儿歌:
识字的过程是一个比较枯燥乏味的过程,怎样使识字形式活泼多样,增强学生识字过程的趣味性?我让孩子们把汉字编成口诀或儿歌,寓教于乐,让学生喜欢汉字。比如“哪”的记法:口儿提问右耳听,中间刀字加两横。
⑷猜字谜:
猜字谜的题目,学生总是兴趣盎然地去猜测谜底。在教学中我就鼓励学生自己设计谜面。学生要想编出好谜面,就必须仔细观察字形,这样既增强了对字的记忆,也开动了学生的脑筋,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更重要的是学生对识字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了。比如:给“向”字设计的谜面:“同学”的“同”一横变撇顶上头。
⑸想像记字:
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也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比如:“灰”可以物拿着东西到火上去烧成了灰,盖得真严实。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又教会了学生记住字形和字音的好方法。
三、重视写字的指导
从较难写的“那”字入手,重点指导;坚持一看、二写、三对照三步训练,让学生把动脑和动手结合起来,看到一个字,先想想如何把它写好看。如独体字要找准主笔,而合体字要先确定是什么结构的字,如左右手结构、上下结构、半包围、全包围、品字形等,而左右结构的字又可分为左窄右宽、左宽右窄、左右相等几小类。引导学生逐渐学会分析字形,时间长了,触类旁通,学生就掌握书写规律,老师就不必每个字都分析了。由扶到放,充分地把主动权还给了学生,教师无需多作讲解,只要稍加点拨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在不同形式的评价中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
1.自评:学生在仿写后和范字对照,找出不足之处,以便在写下一个字前加以改正。
2.互评:在仿写后,组织学生互相评议,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传阅各自作品,指出其优缺点。如书写是否正确、结构是否合理,笔画是否到位,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的作品,其余同学评价,通过互评,不仅可以训练学生观察分析能力,也可以训练其口语交际能力。
3.点评:通过恰当准确的点评,增强学生写好字的信念,改进不足。
在课堂中我也发现了自己在教学上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在记字时可让学生对一些字组组词,以加深记忆;自身的粉笔字基本功也要加强练习。
我妈妈教学反思篇2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诗歌,运用拟人化的写法、形象的语言、介绍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通过教学,可以让学生获得植物传播种子的知识,并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事物的兴趣。把科学知识用韵文的形式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语言琅琅上口,是一篇百读不厌的科普作品。
本课内容的重点是蒲公英、苍耳和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由于我们的学生是在城市里长大的,对课文中提到的三种植物和它们传播种子的方法,缺乏感性认识。因此,又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围绕着教学要求,课文的重点难点,我是这样来安排教学的。
一、运用实物、投影片、录像形象地进行教学
上课时,我给学生看蒲公英和苍耳,认识它们的外形。并把蒲公英的种子放在投影仪上,让学生看到它的顶部有绒毛,外形像降落伞。然后我轻轻一吹,许多种子向四处飘扬,形象地说明蒲公英是风来传播种子的。同样的,通过看实物和演示投影片让学生知道苍耳种子的特点和传播种子的方法。
讲读课文以后,我还让学生观看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录像,并表演课本剧,使学生进一步从感性上获得认识。
二、教给读书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我运用读、画、想、说的方法重点教第二节。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师生共同讨论第三节,学生自己学习第四节。这样“教——扶——放”,教给读书方法,并让学生在课堂上多动眼、动手、动口、动脑,促使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认识能力统一发展。
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扩大学生认识领域
当学生知道课文中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后,要求学生说出其它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我补充了喷瓜、椰子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并要求学生看课外书,准备召开《植物妈妈有办法》的主题会,从而激发学生阅读课外书和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去获得更多的知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教材并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生活才是学生学习的大课堂。在教学这一课时,我根据农村孩子非常熟悉植物的实际,布置预习,让学生走向田野,观察并采集各种植物,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一些办法,然后回到课堂,以教材为依托,把生活实际与课本知识有机的结合。在教学中,我把课堂交给学生,让
他们各自站起来汇报采集到的植物,介绍已经了解的各种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语文教学活动,并从中得到多种能力的培养,才真正落实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由学生主体积极参与的语文课堂,会形成平等合作的课堂氛围,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尽兴地表达,课堂教学就在这种自然的状态下顺利地完成。学生充分体验了成功的喜悦。语文教学只有当它成为与学生息息相关的事情时,学生才会关注它的全部过程。
我妈妈教学反思篇3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文章写了一群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的事。教材既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又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一节课成功的一半,因此,在导入新课时,我从学生喜欢的小蝌蚪入手,通过有趣的动画演示,激发学生对小蝌蚪的喜爱之情,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在生活中的观察以及课外知识说一说对小蝌蚪的了解,同学们个个兴趣盎然,争先恐后说着自己对小蝌蚪的了解。紧接着,我又展示青蛙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小蝌蚪和小青蛙的不同,学生观察仔细,能抓住特点说出它们的不同之处,紧接着导入新课——小蝌蚪找妈妈。本文动词的使用比较有特点,在教学中,我抓住“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三个表示不同动作的词,首先让学生上台来做做动作,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来感受对这三个词语的理解,尤其是当有的学生表演不到位时,我让他找一位自己喜欢的朋友上来再演示动作,然后两个人一起表演,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词语,而且不容易忘记,最后再让学生表演读,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了解小蝌蚪的礼貌和急切的心情。
不过在表演的过程中,由于过于注重学生的参与度,我让更多的学生上台参与到表演读中,这部分教学时间有些超出,因此,在后面提炼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的变化的顺序时反而略显时间不够,虽然学生也能说出小蝌蚪的变化,但个别学生说的不够精准,这也是需要今后需要有效调控课堂需要注意的地方。
我妈妈教学反思篇4
歌曲《小乌鸦爱妈妈》讲述了小乌鸦对妈妈的的热爱,教育学生要尊重、热爱自己的母亲,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上这一课时,我首先营造一个爱的氛围,让学生听着音乐进入课室。接着讲述“乌鸦反哺”的故事,吸引学生,并且让学生感受爱。然后从学唱歌曲就开始带入情感,为了熟悉歌曲旋律,我让学生听歌曲翻唱,每听一遍都有不同的问题提出,例如:听完第一遍后,我问学生歌曲的情绪是什么?听第二遍时,让学生熟悉歌词,并让学生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的出小乌鸦爱妈妈。而后在听第三遍时,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歌曲,我请大家轻声用“ lu ”音随琴哼唱歌曲的旋律,这种轻声哼唱可以让学生的音唱得准一些,气息平稳些,还可以创设出这首歌曲“爱”的感觉。为了突出歌曲中表现出来的母爱,我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现该曲。(分小组唱、男女生接唱、男女生赛唱。还可以加动作表演)在以小组形式来表现歌曲时,孩子的眼睛里都是饱含着深情,动作轻而缓,符合歌曲中速、深情的要求。
最后,从学生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如果你的妈妈病了,你会怎样做?”有的学生以自己平时的真实行动回答:“我帮妈妈倒水”、“我帮妈妈扫地”、“我喂妈妈吃药”,也有的孩子以间接经验或想象来回答:“我给妈妈做饭”、“我给妈妈洗服”……从他们的语言中,我知道妈妈是他们最爱的人,也是这节课中我教学的主线。
当然,一节课下来,还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地方,如自己的基本功还是不够扎实,主要是即兴伴奏方面。还有每个环节的衔接过渡。所以在今后的课程中,我会努力改进的。
我妈妈教学反思篇5
?妈妈睡了》是一篇浅显的抒情性的阅读课文。这篇课文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好温柔、好累。文章以流畅自然的语言为基调,没有华丽的辞藻,不见雕琢的痕迹,但是给人亲切热情的感觉。因此,教学这一课时,我引导学生以读为本,以情为线,感悟真情,理解为客。教学预设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落实反思如下:
优点之处:
1、在导入时,我让学生齐读课题,简单的一句“你们这样的声音妈妈会醒的”学生能马上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知道《妈妈睡了》要小声读,如果大声会吵醒妈妈。根据此来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题《妈妈睡了》,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对妈妈的情感体验,使孩子们在对妈妈的爱的情感体验下进入了文本。
2、一个问题“那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清晰明确妈妈的三个样子“真美丽、好温柔、好嘞”,同时在朗读的过程中,让学生的带着问题进行倾听可以使学生置身其中,情不自禁地关注、向往、投入。
3、注重学生对文本的朗读。
不足之处:
1、课堂的时间结构掌控的不好,导致前松后紧。前面有一些不必要的浪费课堂时间了,导致后面的拓展延伸和写字教学很仓促,同时没有完成课堂小结。
2、教师的语言还不够精练。
改进措施:
1、教师备课时候应该自己再无学生状态下,试讲一下,能够更好的掌握好时间。
2、教师再备教案时再精练自己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