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8篇

时间:2022-10-12 作者:betray 教学计划

要想后续教学很好地开展,教学计划是一定要做好的,教学计划的制定可以帮助我们遵循自己的教学方式,更好的约束自己的行为,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2022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2022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8篇

2022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篇1

教学内容:

第9页例5以及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用手势指出你认识的8个方向,同桌互相看看指对了吗?

2、老师说方向,你们就用手指向那边方向:北、西南、东北、西、东北等。

3、出示中国地图:请你分别指出东、西、南、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8个地区。

二、新知

1、观察例5图:问:这是什么图呢?(动物园导游图)请认一认图上画有哪些动物馆?

2、请在图中指出8个方向

3、解决问题

熊猫馆位置?从大门出发可以怎样走?(在动物园的西北角,可以先往北走到狮山,再向西北走。)还可以怎样走?也请你把行走路线描述出来。指名到黑板的挂图前说说行走路线。同桌互相提问各个馆的行走路线,比一比,谁说得准!

4、每个动物馆的行走路线是不是的?你能说出了几条?你在说同一动物馆而不同的几条行走路线时,有什么发现吗?

5、小结:如果从不同的路线走,说的方向就有所不同了。

三、巩固练习

1、说一说,1路公共汽车的行车路线。

2、第10页第2题

全班读题:熟悉小健的描述。

根据小健的描述,把那些游乐项目用序号标在适当的位置上。讲评。

四、总结

这堂课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022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篇2

2、①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3、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公式:速度×时间=路程

每节车厢的人数×车厢的数量=全车的人数

5、(关于“大约)应用题:

①条件中出现“大约”,而问题中没有“大约”,求准确数。→(=)

②条件中没有,而问题中出现“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

③条件和问题中都有“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练习题:一、填空题。

1、计算300×2,可以算()个百乘2得()个百,也就是()。

2、计算13×3,可以先算()×3=(),再算()×3=(),最后算()+()=(),所以13×3=()。

3、40×5=()。

4、14×2=()。

二、判断题。

1、200×5的积的末尾有2个0。()

2、33×2=66。()

3、因为3×5=15,所以300×5=1500。()

4、13×2和2×13的积相等。()

三、计算题。(口算)

41×2=12×4=

300×6=13×3=

400×5=2000×4=

40×4+8=300×3+75=

四、解答题。

1、学校买来20个羽毛球,每个羽毛球2元,一共花了多少钱?

2、一个工程的修一条水渠,每天修70米,修了9天修完。这条水渠长多少米?

3、我有24元钱,姐姐的钱是我的2倍,姐姐有多少元钱?

2022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篇3

2、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中:

①商和余数都有单位;

②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有可能不一样。

3、公式。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除数=被除数÷商-余数

商=被除数÷除数-余数练习题:一、填一填。

1、用竖式计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从()位算起。

2、的三位数比最小的三位数多()。

3、比625多327的数是(),比625少327的数是()。

4、百合有423朵,比郁金香少88朵,郁金香有()朵。

二、选一选。(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答案的序号)

1、两个加数调换位置,和()。

a、变小了

b、不变

c、变大了

d、不确定

2、不能验算437+355=792的算式是()。

a、355+437

b、792-355

c、437-355

d、792-437

3、估算498+303-599的结果大约是()。

a、100

b、200

c、300

d、400

4、一个数与459的和是790,求这个数。列式为()。

a、459+790

b、790-459

c、790+459

d、以上各项都不对

三、计算题。

1、口算。

200+300=450-50=620-20=480+20=

730+70=660-160=290+110=380-120=

2、用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365+486=428+247=

568+189=348-284=

※241-166=※346+458=

3、脱式计算。

298+106+59327+441+155

四、解决问题。

1、菜市场运来黄瓜455千克,运来的西红柿比黄瓜少217千克,运来的西红柿有多少千克?

2、某实验小学有893人,已经体检的有529人,没有体检的有多少人?

3、图书室原来有509本书,借出352本书,现在图书室里有多少本书?

4、彤彤身高137厘米,丽丽身高131厘米,浩浩身高142厘米,奇奇身高149厘米,他们当中谁?谁最矮?的比最矮的高多少厘米?

5、强强的爸爸和妈妈在外地打工,爸爸每月给强强寄458元的生活费,妈妈每月给强强寄447元的生活费。

(1)强强的爸爸和妈妈每月一共给强强寄多少元的生活费?

(2)强强每月的实际花费是618元。强强每月还剩多少元?

(3)强强想用节省下来的钱为奶奶买一台价值558元的洗衣机,需要攒几个月?

2022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篇4

1、不可能和一定’都表示确定的现象。‘可能’表示不确定的现象。

2、请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说一说。

①一定:太阳一定从东边升起;月亮一定绕着地球转;地球一定每天都在转动;每天一定都有人出生;人一定要喝水……

②可能:三天后可能下雨;花可能是香的;明天可能有风;下周可能会考试。……

③不可能: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升起;地球不可能绕着月亮转;鲤鱼不可能在陆地上生活;

我不可能从出生到现在没吃过一点东西;空中不可能盖楼房;我不可能比姐姐大……

练习题:

一、口算(18分)

52+48=()1000-700=()45-45=()

35+17=()240+30=()412+369=()

900-200=()42÷7=()990-90=()

170-20=()5×5=()880+20=()

56÷8=()63+37=()30÷6=()

20÷4=()90+70=()7×2=()

3×8=()910-600=()630+300=()

7×6=()120-80=()650-400=()

630-20=()28÷7=()16÷8=()

290+90=()4×9=()40÷5=()

307+622=()8×8=()3×9=()

440-40=()360-300=()4×7=()

81÷9=()300+400=()900-800=()

10×7=()70+40=()450+30=()

54÷6=()800-200=()120+800=()

740-200=()72÷9=()800-200=()

480-400=()63-23=()720+80=()

560-50=()63÷9=()810-100=()

130+245=()7×7=()620-80=()

815+194=()910+210=()460+540=()

二、想一想,在一定发生的事后面画“√”,可能发生的事后面画“△”,一定不能发生的事后面画“×”。(12分)

(1)太阳从东边升起。()

(2)今天下雨,明天出太阳。()

(3)在装满白球的盒子里摸出一个球,它是红色的。()

(4)书放在文具盒的东面,那么文具盒在书的西面。()

(5)地球绕着月球转。()

(6)抛一元硬币,正面向上。()

三、选一选(15分)

1、有一个盒子,里面装着4个白球和5个黄球,任意从盒子中取出一个,()的可能性较大。

a、白球b、蓝球c、黄球

2、把一些白色围棋子放在书包里,从中任意摸出一个,()是白棋子。

a、可能b、一定c、不可能

3、从8个红色的的玻璃球和2个*的玻璃球中任意摸出一个,找到()色的玻璃球可能性更大些。

a、红色b、蓝色c*

4、从1个蓝色的玻璃球和10个白色的玻璃球中任意摸出一个,摸到()玻璃球可能性更小一些。

a、白色b、蓝色c、红色

5、把3个白球和5个红球放在盒子里,任意摸出一个,()是蓝色的。

a、可能b、一定c、不可能

四、算一算竖式计算(20分)

?第1-4小题各3分,第5、6小题各4分。】

(1)674-253

(2)302×8

(3)2600×4

(4)907—790

(5)746+219

(6)200-183

验算:

验算:

五、应用题(23分)

1、一共有57棵树苗,每行种8棵。可以种几行?还剩几棵?(5分)

2、一共17人,如果每组3人,可以分成几组?还剩几人?(4分)

3、小明去旅游,这次旅游买火车票一共花了多少钱?(5分)

4、每台机器重900千克,一辆载重量4吨的大客车要运这些机器,一次最多能放几台?(5分)

5、图书馆原来有科技书674本,现有多少本?(4分)

2022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篇5

教学内容:

义教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87-88页,及练习十九的第1-5题.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了解24时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掌握24时记时法读法与写法,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间.

(二)能力训练点

1.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熟练运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

2.学会计算一日以内经过的时间,能够正确区分时间与时刻.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树立较强的时间观念.

教学重点:

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

教学难点:

区分时间与时刻,计算一日内经过的时间.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电视机、录像机、线段图.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什么是一日.(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不肯定也不否定答案并组织学生讨论.指名学生回答讨论结果,并概括总结:“一日就是一昼夜,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一天一夜.”

教师:那么,一日有多少小时呢?(板书:一日=24小时)

拿出钟面模型,请同学演示一日时针所走过的时间.

教师:刚才××同学操作演示的非常好,下面哪位同学能在钟面上调出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的时间?(指名学生操作.)

教师:谁能告诉我这是几点?(7点)这样说准确吗?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几点?(晚上7点)

引导学生说出电视台的叔叔、阿姨预告节目时是怎么说的呢?(19点)为什么要这样表示时间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24时记时法)

[由设问入手,联系学生的实际引出课题,激发兴趣,引起注意.]

二、探究新知

1.24时记时法.

教师讲解:交通、邮电、广播等部门在工作中需要很强的时间观念.为了计算简便,不容易出错,都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记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记时法.

教师:24时记时法是怎样计时的呢?现在我们看钟面.

教师:春节是我们每个小朋友最喜爱的节日之一.那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除夕夜晚新年的钟声在什么时间敲响?(生:夜间十二点.)

教师:把时针调到12时.对,夜间12点,是旧的一天的结束,也是新的一天的开始.作为一日的开始,我们把这一时刻称为0时.

(录像显示,配有时钟,时针、分针不断转动.)0时,夜静悄悄的,同学们这时都早已经进入了甜蜜的梦乡,在梦中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时针继续移动)到了6时左右,天已经亮了,小鸟在枝头鸣叫,太阳公公也露出了笑脸,这是我们也该起床上学了.7时30分,同学们进入了教室,开始了一天紧张而愉快的学习生活.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同学们结束了上午的学习.中午12时,这时同学们大概正围坐在饭桌前,香甜地吃着午饭.

师生谈话:同学们请看,现在时针走了几圈?(1圈)经过了多少小时?(12小时)

(继续看电视画面.)时针指向了下午1时的位置.

教师:大家请看,钟面上现在表示的是几时?(生:下午1时)

教师讲解:在一日内,由于第一圈走了12小时,所以时刻在走第二圈时,我们就要把时针指的钟面上的时刻数分别加上12,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24时记时法.比如,现在钟面上是下午1时,根据24时记时法就应该是?(13时).

(继续看画面.)这时,同学们已经帮助父母收拾好了碗筷,准备进行午休了.下午2点30分,同学们又开始了下午的学习生活.

提问:这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应该是几时?(14点30分)

16时30分,同学们结束了一天的学习,回到了家中.时间一晃就到了21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夜间九点.这时我们又该上床休息了.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又是午夜12点,夜深人静,一天又过去了.

教师讲解:这个时候,一般称为“晚上12时”,用24时记时法就是“24时”.同学们再仔细观察一下,24时又正好是第二天的几时?(0时).因为24时正好是第二天的0时,所以我们习惯上常常只说0时,而不说24时.这时,一昼夜就结束了,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引导学生明确时针走了两圈,走了24小时.

启发学生举例说说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也采用了24时记时法.

[熟悉的场面,悦耳的音乐,生动的解说词,使学生赏心悦目,联想活跃,兴趣浓厚.]

2.24时记时法的写法.

教师讲解24时记时法的写法(投影出示)

上午8时30分 写作8∶30上午 12时24分 写作12∶24

下午8时30分 写作20∶30 下午9时10分 写作21时10分

3.反馈练习.

(1)第88页第1题.(2)练习十九第2题.

4.教学例1.

一列客车18时20分北京开车,22时40分到达石家庄.路上用了多少时间?

由于出现的时刻都不是整点,把时刻变为时间是复名数;学生列式较困难.所以,只要求口答.

同学们拿出线段图,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

教师:谁能说说18时20分是时间还是时刻?(时刻)22时40分呢?

教师:从图中看到列车从18时20分到22时40分中间所经过的这一段表示的是什么呢?(是这列客车在路上行使的时间,一般用“几小时几分”表示.)

指导启发学生看图,计算时间.可以分组讨论,并说出是怎么想的.

概括总结:可以将18时20分到22时40分分成两段,看下图

从18时20分到22时20分,中间相差4小时.

两段合起来就是4小时20分.

反馈练习:(投影):从上午8时到11时50分经过( )小时.

5.教学例2(阅读教材第88页例2并讨论).

(1)右图牌子上用的什么计时法?

(2)怎样来计算今天的营业时间?

教师可适当提示将营业时间分为上、下午计算.

(3)第二块牌子又是什么计时法?又该怎样计算今天的营业时间呢?

概括总结学生的计算方法.

[借助线段图,使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三、巩固发展

1.妈妈每天8时上班,16时下班,一天工作( )小时.

2.妈妈每天上午9时上班,下午5时下班,一天工作( )小时.

3.选择填空:小平去看电影,电影从15时放到( )

①8时 ②17时 ③5小时 ④17小时

4.抢答题

(1)小华每天早上7时半到校,11时50分放学回家,他上午在校多少时间?

(2)一个展览馆上午8时开馆,下午5时闭馆,每天开放多长时间?

联系学生的实际设计练习题,题目有层次,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性.

全课小结(略)

四、作业

教材89页第1、3题.

五、板书设计

24小时计时法

2022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篇6

第 1 课时

时间与数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比较、发现规律的现实活动中,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和发现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开放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难点:

在观察比较、发现规律的现实活动中,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和发现的能力。

教学方法:

观察、交流

教学准备:

投影、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1、领会情境中的问题

奇思的父亲每天工作3天休息一天,你怎样理解这句话?母亲每工作一天休息1天,你又是怎样理解呢?

2、让学生按要求在日历上分别标出父亲、母亲、奇思的休息日,可以分别用不同的符号表示,然后进行反馈。

3、进一步引导学生:根据奇思一家3口的休息日,我们还能知道什么?

三、日历中的规律

1、观察日历可以先看上下,再看左右,然后再看对角线上的数,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观察日历表中的4个数字,你发现了什么?

交流自己的发现

3、 观察日历表中有阴影的9个数,你又有什么发现?

4、 你还能在日历中找到什么规律?

四、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022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篇7

1、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2、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3、①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②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4、①相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和分子相加、减。

②1与分数相减:1可以看作是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

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分之(),写作(—)。

2、把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个正方形的()分之(),写作(—)。

3、把1分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的()分之(),写作(—)。3份是它的(—)。

4、2/5是把一张纸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份。3/5是把一张纸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份。2/5和3/5都是把同样的一张纸平均分成了5份,这样的2份显然比3份(),所以2/5<3/5。同样道理,5/6比2/6()。

5、4/5里有()个1/5,2/3里有()个1/3。

6、7个1/10是(—),4个1/7是(—)。

7、1/8是1个八分之一,2/8是2个八分之一,1/8+2/8也就是1个1/8加上2个1/8,一共是3个1/8,也就是(—)。

8、一张纸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它的()(),6份是()个()(),就是它的()分之(),写作()。

9、58这个分数中,()是分子,()是分母,读作()。

10、一本书有21页,平均每天看这本书的3页,占全书的()

11、妈妈买了12个苹果,给哥哥7个,给妹妹5个。哥哥得这些苹果的()(),妹妹得这些苹果的()()。

12、59是5个()()37里面有()个()1-()10=610

8个19是()()1里面有()个1525+()<1

二、解决问题

1、东东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25,剩下的第二天看完,第二天看了这本书的几分之几?

2、老师加工一批机器零件,第一天完成了任务的715,第二天完成了任务的315,两天共完成了这项任务的几分之几?

3、一块蛋糕,小鑫吃掉了它的36,小淼吃掉了它的26,谁吃得多?一共吃掉了蛋糕的几分之几?

4、修路队要修一条公路,已经修好了这条公路的712,还剩几分之几未修好?

2022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篇8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练习题: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只蚂蚁身长约5()。

2、一根黄瓜长约2()。

3、一辆货车的载质量是5()。

4、地球绕太阳每秒运行30()。

5、小学生一步长约4()。

二、在○里填上“>”“

5吨○5200千克

60千米○9千米

3200分米○2300米

2300克○3千克

60毫米○6厘米

5分米○5米

三、辨一辨。(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一根跳绳长5分米。()

2、3吨石头比3吨棉花重。()

3、4吨比4100千克少100千克。()

4、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长2313米。()

5、量比较短的物体或者要求结果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四、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2分米=()厘米

1米=()分米

2厘米=()毫米

6000米=()千米

3千米=()米

80毫米=()厘米

五、解决问题。

1、一辆农用三轮车的载质量是3吨,要一次运走1100千克的苹果和2000千克的梨,在不超载的情况下,可以吗?

2、张奶奶编中国结,每个中国结需要4分米彩绳。

(1)张奶奶有32分米的彩绳,能编几个中国结?

(2)小丽要编6个中国结,需要多少分米彩绳?

3、超市要进货,用载质量是2吨的卡车运送。如果派两辆这样的车,怎样装才能一次运完,而且不超载?

4、4米长的木头,现在要把它锯成5分米的木桩,可以锯成多少段?需要锯几次?参考答案:一、1.毫米2.分米3.吨4.千米5.分米

二、三、1.✕2.✕3.√ 4.✕5.√

四、201020630008

五、1.1100+2000=3100(千克)3吨=3000千克3100千克>3000千克不可以。

2.(1)32÷4=8(个)

(2)4×6=24(分米)

3.一辆车装1000千克的大米和900千克的油,另一辆车装400千克的水果、800千克的蔬菜和700千克的饮料;也可以一辆车装1000千克的大米和800千克的蔬菜,另一辆车装400千克的水果、900千克的油和700千克的饮料。

4.4米=40分米40÷5=8(段)8-1=7(次)可以锯成8段,需要锯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