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墙教学反思8篇

时间:2022-10-27 作者:Youaremine 教学计划

详细的教学反思才能帮助我们获得更多成长,教学反思的写作对于教师来说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分数墙教学反思8篇,感谢您的参阅。

分数墙教学反思8篇

分数墙教学反思篇1

?分数的意义》是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节课,它属于“数与代数”学习领域,是一节概念教学课。

新课的教授我采用的是在复习旧概念的基础上引入新概念。因为三年级时就接触分数,新旧概念联系紧密,就不用从概念的本义讲起,只需从学生已有的,与其相关联的的概念入手,加以引申。所以安排了第一环节回顾旧知,引入新课和第二环节交流预习,明确任务。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自学能力,学生获取了初步的认识,也就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重点。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全面参与举例,动手操作,自我创造等主动探究活动,学生理解了单位“1”的含义和分数的意义,并知道了分数单位的含义,整节课教学重点突出,难点也突破的很好,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基本达到教学目标。在整节课的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抽象、概括及实践能力获得了很好的发展,实际教学效果基本达到备课时的设想。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分数概念外延的认识,我有设计了游戏练习。其实,这道题主要体现概念的发展。概念的发展就是不失时机地扩展延伸概念的含义,每一道练习都是对概念的一次拓展,体现概念的发展过程。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我力求做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堂教学扎实有效。但由于预设和生成之间的差异,及本人驾驭课堂能力的不足,一定出现了很多可以避免或值得斟酌的问题,敬请大家多多指导!本节课的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

(1)、在时间的安排上过于平均、松散,以至于出现前松后紧和拖堂现象;

(2)、个别知识点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教师还是心有余悸地展开讨论,占用较多时间;

(3)、教师放手的还不够,在学生进行汇报时,语言表达不是很恰当时,教师有些操之过急,补充的较多;

(4)、对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指导的不够到位;

(5)、课堂上教师激励性的语言比较缺乏,课堂气氛未能真正调动起来;

(6)、课件没有完全调试好,介绍分数的产生时没能发挥多媒体资源的优势进行教学。

分数墙教学反思篇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的产生

2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3通过分数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抽象概括的能力

4通过分数的产生,使学生体会到分数就在我们身边,运用分数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分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对单位“1”的理解

教具学具:水果图片若干,实物(4个苹果),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分数的产生)

1.出示4个苹果,问:如果把它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那么每人分得几个?(2个)

2.出示2个苹果,问:如果把它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那么每人分得几个?(1个)

3.出示1个苹果,问:如果把它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那么每人分得几个?(半个或1/2个)

这里的1/2是什么数?

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在进行测量和计算的时候,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常常就会用到分数。分数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那么,究竟什么叫做分数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题)

二教学新课

1引探分数的意义

刚才老师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1/2个。(板书:贴苹果图片,平均分成两份,表示这样的一份1/2)

现在老师要让你们随意说一个分数,并说说这个分数表示什么意思

指名回答,板书:大饼3份1份/2份1/32/3

刚才我们分的都是一个物体,现在老师这里有一条线段,如果我把它平均分成五份,那么其中的一份,表示几分之几?其中的4份呢?

指名回答,板书:—————5份1份/4份1/54/5

小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2份、3份、5份等等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都可以用分数表示。板书:若干份一份或者几份

2进一步认识分数的意义

出示苹果图片(4个),把它看成一个整体,并演示把4个苹果装进一个袋子里,问:这表示什么?(一袋苹果)是一个整体。我们可以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多少份,每份是几个苹果?1个苹果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3个苹果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把4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还可以平均分成多少份?每份是几个苹果?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板书:4份1份/2份1/42/4

2份1份1/2

这里的2/4是几个苹果?1/2是几个苹果?

2/4和1/2表示的苹果个数相同,意义相同吗?(不同)

小结: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3归纳分数的意义

(1)单位“1”

看来我们不仅可以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拿来平均分,还可以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拿来平均分,这样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这里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一个整体,我们可以把它取名叫做单位“1”板书:单位“1”

谁能说说单位“1”的含义?

(2)完整概念

什么叫做分数?谁能用一句话表述出来?板书:叫做分数

(3)练习

教材76页练习十三第3题

4理解分数各部分意义、写法

刚才我们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1份是1/5,4份是4/5,那么3份是几分之几?板书:3/5

说出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并说出各个名称表示的含义

板书:分数线分母分子

写分数应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用手指描描

拿出笔来写写分数,任务是8个。学生在写的过程中,老师突然叫停。问:你写了几个?能用一个分数表示你任务的完成情况吗?请学生用分数来表示其任务的完成情况,其他人猜其写了几个。

三巩固练习

1教材74页练一练

2教材76页练习十三第一题

3摘桃子游戏

(1)把6个桃子看作一个整体,请??

名学生随意摘几个桃子,其他人说摘了几分之几

(2)师说一个分数,请学生上来摘

四课堂小结

1什么叫单位“1”?

2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3分数个部分名称是什么?

五课堂作业

教材76-77页练习十三第四题

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学生已有“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进行教学,其教学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力求数学问题生活化

本节课,我所选的教学内容,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如学生喜欢的苹果桃子等水果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变传统的“书本中学数学”为“生活中学数学”。

2、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本节课,我对一些重点和难点的地方,尽量让学生结合各种操作活动,讲透和理解透,让学生多说,老师只起引导作用。如在教学把几个物体组成的整体看作单位“1”时,教师利用学生感兴趣的4个苹果,把它放在一个袋里,这里的“一袋苹果”就可以看作“单位1”,这里就让学生很好地突破了这一知识点。这里形象的引导操作使学生非常明了,所以一下子使学生举了好多例子。

3、学生的主体意识较强。在让学生探究分数意义时,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兴趣较浓,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如在摘桃子游戏中,一学生到前面摘桃子,其他学生能根据前一位学生摘的桃子个数很快说出表示哪个分数,且方法多样。这里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与主体精神。又如在总结分数的意义时,教师没有把书上完整的概念出示出来,而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逐步归纳、修正、完善概念,也使学生真正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这里也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分数墙教学反思篇3

百分数的知识对六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因为百分数的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十分广泛。教学时我注意了情境导入和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来进行教学。上完整节课总体感觉效果还可以。下面就根据我这节课的设计意图和教学情况进行反思:

一、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导入新课,根据统计表提出“哪队的投篮命中率比较高呢”让学生猜测,在学生思考进行交流后认识到可以用“求投中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来进行比较。然后教师补充出示各队命中率,再让学生比较哪一队的命中率比较高,使学生初步体会百分数的特点和作用。

二、生活中百分数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教师根据贴近学生学习的事例进行举例。举例有分子是小数、分子比分母大、分子是整数的百分数,并且百分数有读、写两种形式。也为下面教学百分数的读写法做好铺垫。并让学生交流这些百分数的意义,帮助学生进一步感知百分数表示的是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不过从课上效果来看,这里还存在一点问题:就是教师提问“谁能说说这些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问题有点大,造成有的学生不知怎么回答。要是这样改效果可能会更好,“谁能说说这些数是谁占谁的几分之几”,这样也就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它和百分数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由于这一点处理不是很好,使得学生小结“百分数的意义”产生困难,就只能由老师来揭示,百分比和百分率也是一带而过。

三、教学百分数的读写。先说明如何写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的形式,而是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再说明:百分数的读法与分数的读法大体相同。接着让学生尝试读和写教师举例中的百分数,这里学生掌握得很好。

四、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这里主要是通过两个句子中哪几个分数可以用百分数来表示的辨析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积极思考、与同伴的交流中,引导学生在对比中认识到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与联系。当分数表示一个具体数量时,是有单位的;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时,即两个数的关系时,是没有单位的。而百分数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五、练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一环。它是促进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又是使学生形成技能技巧的基础。我在练习时,注意练习的目的性、典型性、针对性、层次性、多样性和趣味性。特别是判断题设计,是针对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设计的,使得学生对于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的认识又更进一层。这里的练习学生完成得比较好。

最后送给学生一句名言:1%的灵感+99%的汗水=100%的成功来教育大家勤奋学习的重要性。

分数墙教学反思篇4

本课教学的重点就是分数的意义。考虑到如果让我自己概括分数的意义,概念中“一份”我也会把它纳入到“几份”中去,让学生自主、完整地概括出这一概念几乎不可能。因此我主要是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各个分数的产生,使学生在回顾的过程中感受、理解、提炼出分数意义的模型,结合教师的板书补充,逐步形成分数的意义。而对于分数单位的教学,我是在分数的意义教学之后,让学生通过看书,再通过尝试回答,去理解。在多次回答“它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它里面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之后,学生势必会有一些发现,再请学生概括出分数单位、分数单位的个数与分数分子、分母的关系,使学生在数学技能方面得到发展。

在设计练习时,我着重围绕本课重点既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行安排,既安排了完成书本上的习题,也设计了一道综合性、生活化、渗透数学思想的习题。前两道练习分别是书中的“练一练”和“练习六第3题”,第三道“锯木头”问题的设计考虑有三:一是适度综合了书中练习六第2、3、4三题。首先是让学生在具体的实际生活问题中理解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其次是使学生感受到同一个分数,“单位1”的量变化,所对应的数量也随之变化。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受到“单位1” 的量的变化是如何影响分数所对应的数量的变化的。二是发展学生数感,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其实也渗透深化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三是渗透数学思想,极限的思想。引导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景中,通过想象,体会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四是渗透数学文化,通过最后出示庄子书中的一段话,让学生初步接触这个数学故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中国文化深厚的底蕴。学生数感的发展需要专项的训练,但更需要教师课堂教学进行长期的、适时地渗透进行,数学思想、数学文化更是如此。这不是一蹴可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

但是回顾整课的教学,还是存有一些遗憾。比如一些细节上处理还是不够好。在新授部分将许多物品作为整体呈现时还是需要用一些符号使学生深入感受到将它们看作一个整体,在学生看书过程中缺少必要的引导和指导。还有就是练习的量还是较少,学生在技能层面发展不够。

分数墙教学反思篇5

(一)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1、本节课围绕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提问,并充分利用线段图引导学生分析题中数的关系,抓住解题关键,明确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并通过对两种不同的解法对比及课后小结,进一步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2、因为学生有了学习简单分数应用题的基础,因此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同桌或小组讨论、分析、试做,做完后让学生自己说解题思路。学生充分参与了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调动了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分析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二)不足:

当然,虽然在教学设计中我作了充分的考虑,也重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与积极思考,但在教学中还是显露出了一些问题:

1、反馈形式比较单调,缺乏激励性的语言和形式,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在学生表述单位“1”加几分之几,表示什么意思时,发现很多的同学有点模糊。

3、学生明白但表述不清楚,就是因为被圈在了教师给的固定模式里,因此我觉得今后在常态教学中更应注重学生个体表达,并且不必一定按照教师给的固定模式,应该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用自己的语言来述说解题思路帮助分析问题。

分数墙教学反思篇6

四上开学第一单元的资料是四则运算。

加减法、乘除法的好处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看似很简单,在一、二、三年级都有所接触,比如:低年级-6=8,就是利用减法的关系求被减数。教学中我也是透过具体的算式引导学生分析加减乘除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且注重学生运用算式中的名称回答问题,培养数学语言的表达潜力。其中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的关系,我采取小组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透过一道有余数除法的算式题,去发现有余数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学生们互相交流,得出结论。混合运算这部分知识教学过程就像雪莲老师那样,从无括号到有小括号到有中括号,引导学生先观察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而且上课时板书了孩子们出现的多种书写格式,逐一进行辨析。练习中仍发现很多孩子对于混合运算的书写格式没能掌握,错误百出。我进行了逐一指导,两节课后稍有好转。看来对于一些新的数学知识孩子们需要必须的时光循序渐进地掌握。就如同讲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时,竖式的步骤和格式,很多孩子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所以,我想说,当我们讲完一个数学知识点后,不要急于让所有孩子立刻掌握,允许孩子有一个缓冲理解的时光。

加减法、乘除法的好处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看似很简单,在一、二、三年级都有所接触,比如:低年级-6=8,就是利用减法的关系求被减数。教学中我也是透过具体的算式引导学生分析加减乘除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且注重学生运用算式中的名称回答问题,培养数学语言的表达潜力。其中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的关系,我采取小组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透过一道有余数除法的算式题,去发现有余数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学生们互相交流,得出结论。混合运算这部分知识教学过程就像雪莲老师那样,从无括号到有小括号到有中括号,引导学生先观察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而且上课时板书了孩子们出现的多种书写格式,逐一进行辨析。练习中仍发现很多孩子对于混合运算的书写格式没能掌握,错误百出。我进行了逐一指导,两节课后稍有好转。看来对于一些新的数学知识孩子们需要必须的时光循序渐进地掌握。就如同讲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时,竖式的步骤和格式,很多孩子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所以,我想说,当我们讲完一个数学知识点后,不要急于让所有孩子立刻掌握,允许孩子有一个缓冲理解的时光。

分数墙教学反思篇7

?分数乘法》这一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分数连乘以及解决有关简单的实际问题。其中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是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将分数乘法与整数乘法沟通,并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在教学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时,我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与生活经验,实现新知识的迁移。

在教学分数和整数相乘时,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课前复习设计了复习整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同分母分数的加法的计算法则。在教学分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法则时,我指导学生联系旧知识,然后在小组中自行探究,例如:教学3/10×3,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要求3个3/10相加的和,也就是求3/10+3/10+3/10是多少,并联系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得出3+3+3/10,然后让学生分析分子部分3个3连加就是3×3,并算出结果,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计算过程,特别是3/10×3与3×3/10之间的联系,从而理解为什么“用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接着让学生自己尝试练一练3/7×2,然后进行集体交流,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二、在具体的情境中,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通过具体情境,来呈现对分数乘法意义的多种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则显得重要。如:一个图片占一张彩纸的1/5,3个图片占这张彩纸的几分之几?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明白是求3个1/5的.和是多少?,虽然,学生列出1/5×3或3×1/5解决了问题,但一定要让学生联系本题情境理解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三、分数乘法的教学中,在书写顺序中应该不区分被乘数与乘数。

小学数学学习乘法的认识时就取消了乘数和被乘数的区别,3×5既可以解释为3个5,也可以解释为5个3,学生借助具体情境认识到乘法是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一个图片占一张彩纸的1/5,3个图片占这张彩纸的几分之几?教学时,通过沟通不同解决方法之间的联系(图解、加法解、乘法解),将整数乘法迁移到分数乘整数,理解题目的意思就是求3个1/5的和是多少?),让学生列式可以是1/5×3也可以是3×1/5。然后运用分数乘整数的意义解释计算的过程,使学生理解计算的道理,初步感知挖掘数学概念本身方法的重要性。

总之,在上数学课时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学会转变为会学,真正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

这是一节计算课,看似很简单。可是,从学生的作业反馈情况,并不理想。从学生第一次完成的作业来看,大部分学生都是在结果上约分,这样就导致部分学生没约到最简、或没约分。所以我应出示对比练习,让学生体会在过程上约分的优越性与简便性。从而养成优化方法的习惯。还有的同学习惯用加法,应引导同学明白乘法的简便。

分数墙教学反思篇8

在教学伊始,我直接出示“1棵树图占整张纸的1/5,3个这样的图形就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并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有的学生会通过具体图形语言来数一数;有的学生会直接用算式来计算。在黑板上,呈现所有学生的方法,并引导学生找出之间的联系。紧接着,让学生回忆在整数乘法意义,在此基础上来学习分数乘法意义,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培养知识迁移能力。在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时,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来说明计算结果。接着,学生在结合问题、图形进一步体会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这是一节计算课,看似很简单。可是,从学生的作业反馈情况来看,并不理想。学生的计算过程虽能正确地写出来,但是在结果上会出现没约分化简。这可能跟自己,在帮助学生理解那两种约分方法所存在的问题。在对比两种约分方法,我是先让学生试着说一说,两种约分方法的不同之处,学生也能说出来。我也做了一个小结:一种是在结果上约分;另一种是在过程上约分。但是,我却忘了让学生体会在过程上约分的优越性与简便性。所以,从学生第一次交上来的作业来看,大部分学生都是在结果上约分,这样就导致部分学生没约到最简、或没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