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教学设计8篇

时间:2023-01-22 作者:Monody 教学计划

为了让课堂变得更生动,一定要将教学设计写好,是不是写起教学设计就无从下笔了呢,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信任教学设计8篇,感谢您的参阅。

信任教学设计8篇

信任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人与人之间……比金钱更重要”这句话的含义。

4.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的中心句。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意识诚信。

1.《狼来了》的故事,谁知道,给大家讲一讲。

(这个孩子为什么最后会落到那个下场?是因为他不诚实,所以人们都不信任他。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有关“诚实与信任”的文章。”

2.引出本课题。

板书课题“诚实与信任”。

3.就题质疑,引读课文。

齐读课题。读了这个课题,猜一猜这一篇文章会写了什么内容?

那么就请带着这些猜测来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初识诚信

1.自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本课生字词,认读。

(2)检查读书情况

(3)交流读后感悟。

你认为这篇文章重要的一句话是什么?

课件出示这句话。

“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诚实和信任,这比金钱理重要,我再次谢谢你!”

3.交流谈话。

(1)这句话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说这句话?作者有什么反应?找出相关的内容读一读。

(2)作者为什么要留下字条?找出相关内容读一读?

(3)车子为什么会将反光镜撞碎?找出相关内容体会一下作者的写作方法。

三、再读课文,感悟诚信。

1.学习1~4自然段。

(1)指名读1~4自然段。

明确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和作者所采取的措施。

(板书:无人碰撞 留下字条)

(2)无人撞车留下纸条,说明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板书:诚实)

(3)齐读课文中心句“人与人之间……更重要”。

2.学习4~10自然段。

(1)指句读。

(2)主人为什么打电话给作者?(板书:电话致意 不让赔偿 信任)

(3)分角色读。

(4)齐读中心句(人与人之间……比金钱更重要)

(5)板书:比金钱更重要。

3.延伸、总结。

看来诚实与信任能创造美好的境界。

四、自学本课生字。

1.小组合作学习本课的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2.描红。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课外听写,并扩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检查生字词识记情况:

(1)认读生字词。

(2)听写生字词。

3.读文。

二、学习第11自然段。

1.指名读文。

2.作者有何感想?为什么深印在大脑里?

3.再读中心句(人与人之间……比金钱更重要)

三、延伸拓展,争做诚信

1.总结

思考。这篇课语文为什么要用诚实与信任作题目?能换个题目吗?

2.补充材料P117—118

从前,有兄弟俩开了一家酒店,由于他们志的酒物美价廉,生意十分兴隆。

有一天,哥哥外出,弟弟偷偷地在酒里掺了些水,多卖了二两银子。晚上哥哥回来,弟弟得意地将自己的“秘诀”告诉哥哥,以为会得到哥哥的我。谁知哥哥一听,急得双脚直跳,说:“唉,我们最值钱的东西,叫你二两银子就卖掉了!”弟弟不以为然雯:“哪里会有这么严重!”还是我行我素。

果然,从此他们的生意不如以前红火,最终彻底破产。弟弟悔恨地流着泪说:“我明白了……”

(1)想想看,“我们最值钱的东西”指的是什么?结尾弟弟会说些什么?

(2)读一读,抄一抄

人无信不立

火心要空,人心要实

3.回复返唱

再回到文中那段话(人与人之间……比金钱更重要)让我们做一个讲诚信的人。

四、作业

课外搜集有关诚信的故事。

板书设计:

19诚实与信任

无人碰撞 留下字条 诚实

电话致意 不要赔偿 信任

后悔感动 印象深刻 比金钱更重要

信任教学设计篇2

教学内容:

?诚实和信任》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朗读“打电话”这部分课文。

2、学生通过文章中具体的语言材料,认识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诚实和信任(读题)。

2、初读课文,我们已经知道,课文中讲了一件有关于诚实和信任的事,还记得文章中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二、学习5—10节(对话)

1、一件事情总有它的起因、经过、结果,他们俩的这段电话里的对话可以说事事情的经过,经过往往是最精彩的,我们今天就来看他们的这段对话。

2、同桌间分角色朗读这段对话,注意两人说话时的语气,要让别人感觉你们是在打电话。

3、指定同桌交流,其他人注意倾听,听也是一种思考,思考:从作者与车主的通话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读出点什么来?

4、这段对话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句话?

5、指导朗读这段话。

6、前面读课文,我们知道作者明明留给车主的是一张字条,为什么车主说留下了诚实和信任,而且说比金钱更重要!

三、学习(1—3节)

1、带着问题品读课文1—3节,结合自身生活经历,谈谈自己的体会。

2、所以车主要说:“人与人……更重要”(齐读)。这一段话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脑海中,我想也深深地印在了我们大家的脑海中。

四、学习第11节

师引读最后一节。

五、迁练:

1、回到文题,用关联词连接诚实和信任。

2、课文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或感慨吗?你可以用这样的方式表达出来:

a、换文题。

b、交流名人名言。

c、创作名言。

六、师出示名言与同学共勉。

信任教学设计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是美好的品质,也使学生从文中感受被人信任的喜悦。

2.细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理解本文“侧面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理解课文,感悟信任的含义。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

[课前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引导学生回忆采摘的经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发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文写了什么事?

给你留下怎么样的印象?

你有什么发现?(质疑)

三、带着问题深入研读课文

“一进桃园”--

这是一个怎样的桃园呢?用一个词来形容它。

“二进桃园”--

1.这么特别的桃园,如果他的主人在这儿,你有什么问题想问他吗?

2.让我们再次走进果园,去寻访一下,也许在对课文的品味中你会对桃园主人了解得越来越深入,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默读课文,思考:这位桃园主人是怎样的一个人?从文中你对他有哪些了解呢?

请画出重点词语,补充批注。

3.在小组里交流,分享个人的理解,做好集体交流的准备。

4.全班交流,老师适时引导。

要点:

从桃园主人的精心布置的各个细节中(路牌、纸条、小筐、小狗带路、累累硕果、钱箱和花猫),体会桃园主人的特点(热情、真诚、勤劳、善良……);

5.体会表达特点,了解侧面烘托。

回顾一下刚才的交流,想一想:桃园主人在课文的描写中并没有出现,你们是怎样对他有了这样深入的了解的?

这种借助其他事物来刻画人物的方法叫------侧面描写,起烘托的作用。

这正是本文的独特之处,是我们这节课了解的新的写作方法。初步感受它的作用。

“三进桃园”--

1.从采桃者的角度,体会他们都收获了什么?

2.通过朗读来传递这份被信任的喜悦(你从哪感受到采桃人的喜悦,就读哪些语句。)

3.指导朗读最后一段,感受桃子是有价的,而人与人之间的真诚是无价的。

4.激情发散,表达感悟:看着这美好的桃园,想着未曾谋面的桃园主人,回味着这次奇特的采摘经历,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敞开心扉,写下此时感受,然后交流。

总结:那就让我们在生活中给予信任、收获喜悦、享受真诚带给我们的幸福吧!

[《信任》教学设计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

信任教学设计篇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信任的可贵,感受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思想主题,学习“侧面描写“的方法。

3、学习生字生词,理解“沁人心脾、根深叶茂、幽默、馋涎欲滴”这些词语的意思,积累词语。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导。

上节课我们初学了《信任》这篇课文,谁来说说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我们是怎样去桃园的?

出示1:“桃子──自采──三里路”。(是告示牌引导他们去的。

(告示牌只写了七个字,是什么意思呢?它把人们引向什么地方?)

(公路边的告示牌是引导旅行者的线索,也是全文的线索,它把人们准确地引到了桃园,引向互相信任的境界)板书:

二、深入学习

1、这次采摘桃子,作者最深的感受是什么?默读课文,画出文章的中心句。

出示文章最后一句话:

在那儿,我们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

(1)指名读。

(2)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3)齐读。

那么,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桃园呢?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信任又体现在哪些地方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这片桃园,去看一看还有哪些更大的收获。

2、出示自学提示:

(1)仔细读读课文,找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画出有关的语句,写简单的批注。

(2)画完句子后小组内交流学习。

3、各小组交流学习收获

出示2:第3自然段内容,指名读:

一张木桌,桌上搁着几只竹篮,篮下压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朋友,欢迎您,每篮桃子五元钱,尽管自己采,然后把钱放在箱子里。祝您愉快!”

a纸条上哪些词最能表现主人对客人的信任?“尽管”还可以换成什么词?

b、你从这张纸条中获得哪些信息?

c、从这张纸条上,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主人?

(1)重点理解纸条上的话。体会重点词“尽管”(不用顾忌,放手去摘,尽情去摘,说明主人充分信任采摘人。)(不同意见可补充)读出主人那份信任(指名读——自由读)

(2)再读主人的这句嘱咐,看看他的嘱咐中还有哪儿体现“信任”?

(自由读)(把钱放在箱子里,一般需要专人看管,但主人却不怕人不给或少给钱——说明主人充分信任采摘人。)

(3)指导朗读:当你看到这张小纸条,你的是什么心情?(温暖、愉悦)齐读

师说:看似普通的的小纸条,却让每个身处桃园中的人感到那么温暖和愉悦。信任也由此蔓延,还从哪儿能体会出信任?我们继续交流。

出示第4自然段:

狗在我们身边跳跃欢吠,然后撒腿向前跑去。显然,它们是在为我们领路。

(1)重点理解:跳跃欢吠、撒腿向前跑去、领路(体会小狗的热情、好客、训练有素)

(2)指名读,读出小狗的热情、好客。

小狗虽然不会说话,但我们却从它们的身上看到主任真诚待人的影子。课文还写了哪些小动物?你从哪里有体会到怎样的信任?

出示第六自然段:

把桃子小心翼翼地装进汽车,我掏出钱包,这才发现钱箱旁躺着一只大花猫。“你认为它会数钱吗?”我问丈夫。“也许会学会的。”先生幽默地回答。

(1)体会重点词:躺(体现动物悠闲自得、与人为善、毫无防备、与人关系和谐)

(2)“我掏出钱包”体现自觉付钱,互相信任。

(3)再读这段话体会夫妇俩对话的含义。“幽默”是什么意思?(有趣而意味深长)

(体会夫妇俩采摘后轻松愉悦的心情——信任使他们愉快)

(4)分角色朗读。

(5)教师小结4、6自然段的写法:在这里,作者没有直接写果园的主人,而是通过对小动物的描写来传达果园主人那种与人为善、待人诚恳,对人信任的品质,这叫侧面描写。小动物与人的关心这么和谐,构成了一个多么美好的氛围啊!还丛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主人的信任我们再走进果园,走进果园的主人。

出示第5自然段:

钻进果林,根深叶茂的果树上结满了丰实的果子,一股沁人心脾的香味,使人馋涎欲滴。

我们沉浸在亲手采摘果实的欢愉中,不一会儿,两只大篮子装满了又香又甜的大桃子。我俩提着沉甸甸的篮子跟着小狗们往回走。

(1)(“沁人心脾”是什么意思?沁,渗入。本课指桃子芳香的气味让人感到非常舒适。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馋涎欲滴”是什么意思?涎,口水。馋得口水都要滴下来了。你感受到了吗?)

重点体会:叶茂根深结满丰实沁人心脾馋涎欲滴(说明果园无人看管,但主人护理得很好,可见付出了很多的劳动,很勤劳、朴实,主人是个勤劳的人。)

(2)主人付出了那么多的劳动,但却愿意与人分享,让人尽管摘,你又感受到什么?(主人的真诚、友善、勤劳、乐意与人分享…、)

师小结;尽管主人没有出现,但这片桃园中却处处体现了主人对我们的信任,也感受到他的真诚。

4、深刻领悟中心: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整体回顾,感情升华。

1、师:这次桃园之行,让我们感受到了被信任的喜悦,所以,当汽车慢慢朝来路驶去时,我不禁回头……学生接读

2、作者为什么不禁回头,为什么久久注视着?你体会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出示:在那儿,我们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

3、谁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的这份留恋与不舍呢?

4、课件出示:

公路边的告示把人们引向了……,让人们采摘到……;还把人们引向……的境界,让人们感受到……。

四、拓展延伸

生活中,你有过不被别人信任的经历吗?当时你的心情怎样?如何才能做到信任与被信任?

[信任与被信任是相互的,在信任别人的前提下,也能得到别人的信任。]

(1)五、作业:

本文没有直接写果园的主人,而是通过对小动物的描写来传达果园主人那种与人为善、待人诚恳,对人信任的品质,学习本文侧面描写的手法写你看到的一场球赛、一次演出。

信任教学设计篇5

一、故事引路,揭题导入

1、同学们,你们听过《狼来了》的故事吗?几乎每个同学都听过这个故事,老师小时侯也不止一次的地听过。可以这么说,《狼来了》这个故事伴随着我们几代人的成长。那么你知道,为什么这个故事能够这么广泛地代代相传吗?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诚实,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板书课题:诚实与信任)课题中的“诚”是个生字,它与“城市”的“城”很容易混淆,你有好办法区分它们吗?

3、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另一个关于“诚实与信任”的故事,想听听这个故事吗?

设计理念:以每个同学都耳熟能详的故事入手,赋予“诚实与信任”以生活化的具体内涵,使学生对课文深刻的主题产生亲切感,这样的导入显得自然而具有亲和力,并容易使学生形成强烈的阅读期待。同时,抓住易混字形进行比较,做到了“防患于未然”,突出了生字教学的难点和关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先听老师读课文,不过听有任务:注意生字的读音;注意长句子的停顿。

2、听老师读完,同学们想自己读读这个故事吗?不过读有要求:首先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第二,遇到不懂的字、词联系生活或上下文想想意思;第三,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设计意图:教师的朗读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示范,激发了学生自己阅读的兴趣。另外,不管是倾听老师朗读,还是自己练习,都有明确的学习要求。此时的听与读不再是纯粹的听与读,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习得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认读词语,理清脉络

1、刚才同学们读得都很投入,有信心接受检查吗?

2、出示第一组词语:驱车、布鲁塞尔、能见度、碰碎

(1)练习读准词语。

(2)这里面有你不懂的词吗?理解:

驱车:本来指驾驶或乘坐车辆。联系上下文,它在本文中应该是什么意思呢?

布鲁塞尔:比利时的首都,如今已发展成为欧洲生活条件最好的城市。

能见度:眼睛能看见物体的清晰程度。

(3)教学生字“碎”

这个字右边的两个“人”是好朋友,他们两个手拉手,我们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不要让一竖写到上面把两个好朋友给分开。跟老师一起写“碎”。

(4)你能用上“因为……所以……”把这些词连成一句话吗?联系课文内容试试看。(这就是故事的起因)

3、出示第二组词语:超出、厘米、毕竟、责任、联系

(1)练习读准词语。

(2)你能自己用上一个关联词语,把它们连成一句话吗?

4、看来,用上关联词语说一个句子难不倒大家,现在,你能用上这两组词语说一段话吗?

5、你发现刚才我们说的这一段话其实就是文中哪几小节的内容?对,文中1—3小节讲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以及我当时的处理情况,这就是课文第一部分的内容。

6、同学们看看,4—11小节主要写了什么?你说这篇课文可分几段?怎么分?用“//”做上记号。

设计意图:以上这个教学环节,既有选择地学习了生字新词,又进行了语言训练,概括了段意,理清了脉络。这样的“词块教学”给了学生多角度运用词汇的机会,可谓“多功能、全方位”,使词语不再静止地躺在书上,而是“活”了起来,“立”了起来。这个环节的巧妙设计,是本课教学的一大亮点。

四、练读对话,照顾差异

1、通过刚才的学习,课文大体写了什么,我们已经做到心中有数了。下面,我们要来进一步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课文比较长,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能重点练读其中一段的内容。你想练习哪一段?为什么呢?

通过刚才连词成句、连句成段的练习,课文的第一段内容我们已经熟悉了,应该练第二段了,这是理由之一;课后练习1要求分角色练读打电话部分,所以我们来着重练习对话部分,这是理由之二。看看哪几小节写的是“我”与小红车主人打电话?(5—10小节)

2、同桌分角色练习。

3、指名一对同桌读,其他同学用心听,假如听出错误请耐心听完再指出来。

4、请勇敢地争取到了第一次读书机会的同学各自推荐一名同学读你刚才的话,并说说推荐的理由。

请两位读得好的同学介绍读书的成功经验:

(1)读对话要注意边读边揣摩说话人的心情,这一点尤其重要;

(2)读对话时不能纯粹把它当作读书,应像平时说话一样读,这样更真实、生动。

(3)带着表情读。读书能读得有表情,肯定能把书读好!

5、大家要善于学习别人的宝贵经验,带着他们的经验同桌两人交换角色再来练读这段对话。

6、奖励刚才读得好的两位同学再各自推荐一名同学读,不过这次推荐的同学是需要锻炼的,胆子比较小,平时读的机会比较少。

老师提出两点要求:第一,声音响一些;第二,读得慢一些。自信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相信你们能读好!

你门比较一下,今天这两位同学与平时有什么不同?能取得这么大的进步,这是因为他们读得更认真、更细致了。如果大家都能这样认真、细致地读书,书肯定能越读越好!

7、这段对话读了许多遍了,你从这段对话中读懂快乐什么?

设计意图:在选取练读内容方面,抓住重点、难点部分进行练习;在发展学生能力方面,照顾到了“好、中、差”三种类型的学生,使他们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相应的提高。

五、学生质疑,设下悬念

1、同学们能够读出自己的理解,说明已经很会读书了。不过学贵有疑,如果能够读出问题来,才表明真能读书呢!请同学们再一次完整地读课文,看看你能发现哪些问题?

(1)课文为什么以“诚实与信任”为题?

(2)我碰碎小红车的反光镜,小红车自己停得不好也有错,我环顾四周无人,为什么还要留下字条?

(3)小红车主人为什么不要我赔钱,还反过来对我表达谢意呢?

(4)我与小红车主人素不相识,为什么很想知道他的姓名、住址、年龄、职业等情况,并且为没有了解到感到很后悔呢?

2、同学们真会读书!具有非常敏锐的眼光,发现了许多很有价值的问题。课后先自己思考思考,下节课我们就围绕着同学们的问题继续深入地学习课文,好吗?

设计意图:质疑能力是解读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此时的质疑既培养了能力,又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教室,形成新的阅读期待,为下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点、指明方向,课虽完而意无穷。

把中、高年级跟低年级比较起来,不变的是识字量仍然那么大,变化的是课文明显长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增强了,所以中、高年级第一课时的教学应该跟低年级不一样。如果个个生字教,逐段课文进行练读,不但时间不允许,也没有这个必要。只有考虑突出重点、难点,才能把时间、精力用在刀口上,低耗而高效。

比如这堂课的生字教学,我只选择了两个容易写错的字来教,即“诚实”的“诚”与“城市”的“城”进行辨析;“碰碎”的“碎”提醒不要把最后一笔“竖”写得拆开上面的两个“人”。

再如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我没有通篇练习,只让学生练读了对话部分,并且引导学生自己寻找选择这部分的原因:原因之一是学生通过连词成句、连句成段的练习已对第一部分内容比较熟悉;原因之二是课后练习明确要求练读对话部分。练读对话的过程指导又是具有层次感的,第一步:在学生自己练习后,先请两个敢于举手的至少是中等的学生读,其他同学帮助纠正发错的字音;第二步:再请两个中等生各自推荐一名学生读,并说说推荐的理由,一般来说,这次读书的应该是班里的优等生,读完后请优等生介绍自己读书好的宝贵经验,同学们利用经验再次练读课文;最后请好学生也推荐两个学生读,不过这次是最需要锻炼的,平时很少有读书机会的学生,一般来说,这样的学生应该是班里的后进生了,但是,这段话已经读来读去读了很多遍了,即使是后进生,加上老师的鼓励和期待,也不怕读不顺畅了,等读完后引导大家讨论他们今天读书跟往常的不同,后进生可以从中受到极大的鼓舞,也许能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保持这份读书的热情。这样的读书练习,既突出了教学的重点、难点,又照顾了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程度的发展和提高,能够充分体现我们教师“心中装着全体学生”的教学理念。

六、课堂练习,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的生字描红练习。

2、作业:抄写生字新词。

信任教学设计篇6

信任

教材分析

?信任》通过记叙在桃林主人不在的情况下,“我”和丈夫到桃林自己动手采摘桃子、自觉付款一事,是“我”体验到了人被信任的喜悦,说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非常重要。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够正确书写。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被信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公路边的告示是引导旅行者的线索,也是全文的线索,理解这条线索的真正意义;从桃园主人没有出现,却只写了狗和猫中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难点

对文中“线索”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 题目入手,初度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初读课文,回答问题

(1)《信任》你对课题是怎样理解?

(2)的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这篇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我们是怎样到果园的?

二、细读课文,围绕线索,深切领悟

1、课文中哪些句子描写了主人对客人的信任的?勾画下来做好批注

2、你如何理解“朋友,欢迎您,每篮桃子五元,尽管自己采,然后把钱放在篮子里。祝您愉快!”假如当时是你看到这句话时,你会怎样想?

3、公路边的公式把人们引向什么样的地方?

4、从这些纸条你感受到了什么?

4、桃林中除了狗和猫,桃园主人没有出现,你怎样理解?

[通过学生长谈,使学生认识到,信任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不需要监督的行为。]

三、提炼中心,悟情明理

1、桃林主人不在,看到纸条上的字时,作者会怎样想?假如是你,又会怎样想?

2、你如何理解信任和被信任这个问题?

四、拓展延伸

1、“我”为什么禁不住回过头去,久久地注视着那片果林?这时,我心里会想些什么?请你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象。

2、如果“我”和丈夫回到家,会怎样告诉家人由信任带来的有趣的摘桃经历?

五、体会文章的写作手法

1、文章是怎样叙述的?与我们前面学的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文章还有哪些地方的叙述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采用第一人称,加强了文章的说服了。同时,在写往桃园赶的路上,一波三折,为下面的记叙作了铺垫]

[信任(北师大版五年级教学设计)]

★ 语文天地一(北师大版五年级教学设计)

★ 三年级《空气在哪里》教学设计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为了牛和鹅教学设计

★ 《春潮》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

★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设计

★ 《幸福是什么》教学设计(精选14篇)

★ iuü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 在家里教学设计

★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 五年级《游子吟》教学设计

文档为doc格式

信任教学设计篇7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朗读“打电话”这部分课文。

2、 引导学生领悟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

教学难点:

1、理解为什么说“我”留下字条,同时也留下诚实信任。

2、引导学生领悟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讲述《狼来了》的故事,从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复习

1、指名读生字。

2、指名读词语。

3、自由朗读课文。

4、找出文章中含有课题的一句话,用——画出来。

5、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精读课文

导读第一段(第1——3小节)

1、指名学生读第一至三自然段。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问题。

(1)为什么会发生交通事故?

(2)为什么要留字条?

(3)字条上会写些什么?

(4)“我”留下了字条,你觉得我还留下了什么?

(5)如果你是小红车的主人,看到字条会说些什么?

导读第二段(第4——10小节)

过渡:刚才大家所说的,正是小红车主人所想的。事隔三天,他主

动打电话与作者联系。

1、出示对话,同桌练习对话。

2、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3、分别找出一个词语来概括“我”和小红车主人各自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我”(作者):歉意小红车主人:感谢

4、讨论:“我”的哪些言行感动了小红车主人,使他要感谢我?

5、男女生再次分角色朗读课文。

导读第三段(第11小节)

1、引入:无人知晓,无意碰坏,却主动要求赔偿;车子遭撞,物件被损,却打电话致谢。“我”与小红车车主在电话中的这段真诚对话深深地打动着我们的心。“我”挂了电话之后又有怎样的反应?

2、学生齐读第十一自然段。

四、 总结全文

1、感人的故事学完了,谁能说说,文章为什么以“诚实和信任”为题?

2、文章除了用“诚实与信任”为题,还能换一个题目吗?

3、 关于“诚实与信任”,你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你想说什么?请用一两句话把他写下来。

点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同时,让学生把阅读后的想法写下来,是学生在读完课文后倾吐的需要。通过这个训练,相信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已融合了学生头脑中的相似块,牢牢地植根于学生的心间了。

4、搜集名人名言,并读一读。

五、作业

收集自己身边诚实与信任的事例,下节课交流学习。

信任教学设计篇8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了解“沁人心脾、根深叶茂、馋涎欲滴等词语的意思。

2、在熟读了解内容的基础上以此为线索简要复述课文讲述的一件事。

3、能结合课文有关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4、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

5、学习侧面烘托的写作方法

(重点和难点)

能结合课文有关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课前预习:

1、读通课文。

2、查找理解生字词语

3、思考:“信任”什么意思?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理清脉络

1、出示“信任”,齐读课题。

2、检查预习:信任”什么意思?(相信而敢于托付。)

3、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个和信任有关的故事。

4、学生自读课文

5、出示检查预习主要内容及步骤

检查生字(说字音、记字形)

检查词语(说词意、近反义词、齐读生字词、开火车读)

检查课文(说说主要内容)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体会中心

1、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课文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这位桃园主人是怎样的一个人?从文中你对他有哪些了解呢?

请画出重点词语,补充批注。在小组里交流,分享个人的理解,做好集体交流的准备。

(2).全班交流,老师适时引导。

要点:

从桃园主人的精心布置的各个细节中(路牌、纸条、小筐、小狗带路、累累硕果、钱箱和花猫),体会桃园主人的特点(热情、真诚、勤劳、善良……);

(3).体会表达特点,了解侧面烘托。

回顾一下刚才的交流,想一想:桃园主人在课文的描写中并没有出现,你们是怎样对他有了这样深入的了解的?

这种借助其他事物来刻画人物的方法叫------侧面描写,起烘托的作用。

这正是本文的独特之处,是我们这节课了解的新的写作方法。初步感受它的作用。

2、读课文找出最能体现主人信任客人的一句句子。(第2节第3句句子)

(1)学生读句子。

(2)出示填空:屋前有一张木桌,桌上()几只竹篮,篮下()一张纸条,上面():“朋友,欢迎您。每篮桃子五元钱,()自己采,然后把钱()箱子里,祝您愉快!”

(3)这些主要是什么词?从这里你认为作者用词怎样?(恰当)

(4)给“尽管”换词,理解词意。(尽管--只管)

(5)你从这张纸条中获得哪些信息?

a.把“我们”当作朋友;b 让“我们”自己采桃子自己付钱;c 信任“我们”

板书:让客人自己采桃子自己付钱

三、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体会到了主人对客人的一种信任。信任是对人的一种尊重,它是相互的。信任更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只有大家都真诚相待,都信守诚信原则,才能体验到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板书: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被信任的愉悦。在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和作者一同去感受那一份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

[《信任》教学设计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