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圆明园毁灭教学设计8篇

时间:2022-12-31 作者:Monody 教学计划

大家在写教学设计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对待才行,在动笔写教学设计前,老师们需要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写作,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画圆明园毁灭教学设计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画圆明园毁灭教学设计8篇

画圆明园毁灭教学设计篇1

?设计思想】

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前后内容紧密联系,一扬一抑,一美一惨,爱恨交织。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因为介绍的内容都已经消失,无法再现,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理解语言文字,并展开想象,使学生对当年圆明园辉煌景观有个大致的了解,可以凭借插图,也可以通过收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使学生对圆明园有更多、更形象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老师还可以紧扣语言文字适当补充一些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本课教学设计力求促进学生和谐、主动地发展,体现“五主”原则,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教材为主源,以学生素质提高为主旨的原则。牢固树立主体意识,训练意识,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提高学生的阅读、感悟、想像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材料收集、自主阅读、合作探究、朗读感悟等过程,引导学生扎扎实实理解语文文字,并展开想像,多读、多想、多体会,分清文章的主次,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祖国文化的灿烂悠久,增强自豪感;了解屈辱的历史,激发不忘不了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1、通过理解语言文字,想象圆明园原来的样子。

2、了解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

2、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

?教学准备】

圆明园园景的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直奔主题

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写《圆明园的毁灭》。

2、学生读课题。

3、读了题目,你们想了解些什么。

4、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5、师生共同梳疑(抓住学生提出的牵涉到文章主要内容的问题)如:

圆明园是怎样的一座园林?它是怎样被毁灭的?是谁把圆明园毁灭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课文。

2、小组讨论,相互交流:

四个人为一小组,由小组长进行组织,争取小组成员共同参与讨论。

3、师生共议,全班交流。

三、细读课文,达成共识

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课件出示圆明园的平面图,用不同的颜色标示出三园及周围的小园,弄清三园的大概方位及小园的分布情况。

2、抓住“众星拱月”形象感受圆明园的宏伟。

3、老师范读,学生充分想象,看看在你头脑中的圆明园是什么样的。老师读时要把学生带入情境。

4、根据想像动手画一画圆明园“众星拱月”似的布局。

5、学生交流自己想象到的圆明园的美景。

6、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读出圆明园梦幻般的美。

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课件出示园林中的瑰宝和精华,把学生带入创设的情境中。

2、引导他们把最感兴趣的景观具体并表达出来。

3、此时,当你了解了圆明园的灿烂文化和辉煌景观之后,你对它产生了什么样的情感?

4、感情朗读课文,语气从容、自然,语气宜缓娓娓道来。通过引读、品读、想象读,把学生带入一百多年前的圆明园之中。

学习第五自然段:

1、学生默读第五自然段,结合本段,谈谈英法联军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

2、采用换词法、删词法,引导学生抓住“闯进、凡是、统统、实在、任意”等词语谈理解。

3、学生看录像。

4、看完录像后,组织说话练习:“假如此时你正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些什么?”

5、带着历史的悲愤,朗读中体现痛惜、仇恨之情,突出“闯进、统统、凡是、任意”等关键词要读重音。

四、集思广益,突破难点

1、组织讨论:

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以前的辉煌景观。请同学们想一想: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可为什么用较大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珍视独特的阅读体验。通过谈感想,领悟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2、联系当时的背景,谈谈侵略者为什么胆敢如此为非作歹?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总结:

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教学反思】

一、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张扬个性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课程标准》中也特意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于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教者在课堂教学中这一理念显得尤为突出。学生通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阅读课文,使课堂充满生机,畅所欲言,无疑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

二、创设和谐宽松的学习空间,平等对话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教者在教学中始终在引领学生,用语言、神情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因而在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空间里,学生学得舒心、学得轻松也学有所乐。比如:“假如此时你正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些什么?”“读了题目,你们想了解些什么?”诸如此类的充满人性化的语言,使学生一下拉近了与老师的距离,在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空间里,老师与学生平等地对话,共同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的真正主人是学生,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我们应该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文本教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来武装头脑,采用灵活多变扎实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引导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真正学会学习!

画圆明园毁灭教学设计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感悟、欣赏、想象,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探究学习的兴趣;初步学习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

⑴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⑵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⑶是谁让这座闻名世界的宏伟建筑毁于一旦。

2、激发学生振兴中华、勿忘国耻的情感。

【教学准备】

1、课前让学生自主搜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图片。

2、准备好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确定主题

1、课前,播放火烧圆明园的录象,把学生引进激昂悲愤的情绪中。

2、看着圆明园被烈火焚烧的场面,听着圆明园的建筑倾倒的声音,你想说些什么?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对圆明园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还记得那三句话吗?

(出示三句话,朗读句子。)

4、今天的学习,你想问什么或想知道什么?

⑴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在“瑰宝”“精华”下加点,这两个词语的意思你懂吗?──瑰宝:特别珍贵的东西。精华:最重要、最好的部分。)

⑵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⑶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⑷是谁毁灭了圆明园?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通过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词句、结合资料、想象画面等方法,自学课文,有困难,前后左右可以商量商量。

2、学生自学、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⑴布局精妙:

“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众星拱月……。”

①引读,边读边加点“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许多小园、众星拱月。”

②谁能结合这幅图来解释一下什么叫“众星拱月”?

(课件出示“圆明园全景”。)

③圆明园的设计真可谓是匠心独运。我们一起来读这段话。

⑵建筑风格炯异:

“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①说体会。

(殿堂的华丽、楼阁的精巧、买卖街的热闹、村野的幽静。)

②想看看这些雄伟、精致、典雅的建筑吗?

(播放课件。)

(如果学生说不出什么体会,可以让学生看了以后再说。)

③谁想来读读这段优美的文字。

④指名读,评价,再指名读,齐读。

“园中许多建筑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

①园中的建筑是根据什么来的?

(引导学生归纳:仿照各地名胜,根据诗人的诗情画意,依据外国建筑。)

②读了这段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能不能抓住其中的一个景点,结合你们搜集的资料,描述一下你看到的画面。

(如果学生有困难,老师先示范一下。我仿佛看到八月十五的夜晚,西湖的水面如镜子般平静,一轮皎洁的明月倒映在平静的湖面,多迷人的景色呀!)

③让我们来欣赏一下真实的画面。

(播放课件。)

⑶小结:

你们觉得我们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圆明园的建筑艺术?(风格炯异、各种各样……)

⑷引读“漫步园内……境界里。”

①你们注意到这几个词了吗?(在“漫步、漫游、饱览、流连、幻想”这些词下面加点)说说你对这几个词的理解和体会。

②是呀,圆明园的建筑真是包罗万象、风格炯异,怎能不让我们留恋忘返呢?

③女同学、男同学比赛读。

⑸小结:

圆明园布局精妙、风格各异,当然称得上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⑴说体会。

⑵想不想开开眼界,目睹一下这些奇珍异宝?

(播放课件。)

⑶怎么样,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圆明园可以说是当之无愧呀!

理解圆明园毁灭的过程:

⑴然而,在1860年,这一座由无数能工巧匠付出了几个世纪的辛劳而建成的圆明园,这一座享有人间天堂美称的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看──(播放课件:火烧场面。)

⑵此时,你的心情怎样?

⑶带着你们的痛惜、带着你们的仇恨,读好这段话吧。

⑷读、评、议“1860年……毁掉”:

(在重点词下加点,说说感受。侵略者的贪婪、霸道、野蛮。)

⑸英法联军在圆明园里疯狂地抢掠,实在抢不走的就毁,毁不掉的就烧,无情的大火连烧三天三夜,我们这座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名园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是谁毁了它。

(英法联军,清政府。)

⑹小结:

是啊,国弱被人欺,学到这儿,你有什么感想?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现在,你理解这句话了吗?

⑴出示句子“圆明园的毁灭是……损失!”

⑵说说感受。

⑶圆明园是一个奇迹、一个神话,如果你现在站在这个残垣断壁旁边,你想说什么呢?

三、总结全文,提升情感

如今,圆明园的废墟始终屹立在那里,它记载着帝国主义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也记载着中华民族那段饱受屈辱的苦难历史,为了让火烧圆明园的悲剧不再重演,让我们时刻记住:“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四、课后作业,拓展延伸

你觉得要重建圆明园吗?说说你的理由和主张。

画圆明园毁灭教学设计篇3

一、导入

1、在北京的西北郊,有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足足建造了151年,动用了千千万万的人力物力,凝聚了千千万万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它就是——圆明园。让我们一起来呼唤它的名字。

2、但是,就是这样一座完美无缺、超乎人类想象力的皇家园林却被英法联军这两个强盗给毁灭了。板书:的毁灭应该怎么读?

3、指名读,齐读。

过渡:那么,圆明园是怎么毁灭的呢?让我们一起去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

1、自由读课文,要求:

⑴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难度的地方多读几遍。

⑵想一想: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检查字词:

3、交流反馈:引导:同学们,被英法联军毁灭的,是一个怎样的圆明园?

板书:举世闻名

4、过渡:总的来说,这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那么它凭什么举世闻名呢?

三、精读

(一)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圆明园凭什么举世闻名?

(二)、交流:凭建筑宏伟凭文物珍贵

过渡: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明园,去感受它宏伟的建筑,迷人的风景吧!

(三)、学习第三节

1、这段文字中,描写的景物很多,运用的词汇很丰富,好好地读一读,好好地记一记。

2、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老师来检查下你的读书情况。谁来读一读这部分文字?

板块一:风格各异的建筑

1、自己读一读,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a、句式对仗工整b、用了“有……也有……的句式”c、建筑风格有对比。

引导:如果把金碧辉煌的殿堂比成贵妇人的话,那么玲珑精致的亭台楼阁就是——窈窕淑女,小家碧玉,金枝玉叶。

引导:如果把热闹街市的买卖街看成是繁华都市的话,那么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也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假如你置身在如此美丽的山乡村野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

2、课前老师把这部分文字改了改,请你自己好好读一读,想一想:你更喜欢哪句?

3、是啊,同学们,圆明园的建筑真是风格各异,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热闹的买卖街,也有宁静的山乡村野,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板块二、仿照名胜诗情画意

1、同学们,圆明园的景物除了风格各异,园中还有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有——,有——,有——,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有——,有——。

2、想看看这些景物吗?播放图片,教师旁白。(要求:用眼睛仔细地看图片,用耳朵认真地听老师讲解,看谁能把这些美景全都记下来。)

3、用“有_____,也有____”句式说话:圆明园中,有_____________,也有________________。

4、同学们,这么美的景物,你想把它们留在心中吗?就让我们好好地来读一读吧!

板块三、西洋景观

1、同学们,圆明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2、播放图片,介绍西洋水法。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

板块四、作者感叹

1、同学们,面对这些风格各异的建筑,面对这些美轮美奂的名胜古迹,面对这些如诗如画的景致,面对这些雄伟的西洋建筑,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漫步园内——,流连其间——

2、同学们,这么多的美景,我们要慢慢地走,细细地看,久久地回味,漫步园内——,流连其间——。

(四)学习第四节

1、同学们,圆明园不但风景迷人、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引读:有上自——,也有下至——

2、你知道圆明园收藏了哪些珍贵文物吗?“初唐四大家”之一的欧阳询的行书作品《仲尼梦奠帖》、张旭的《古诗四帖》、怀素的《论书帖》、宋徽宗的《瑞鹤图》这些作品总估价近20亿元;据资料显示,当时圆明园内收藏的文物超过150万件,这些只是圆明园中的九牛一毛而已。

3、反复读: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五)整合3-4节

1、同学们,读着圆明园就像读着一首精美的小诗,那么美好,那么令人震撼,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不禁为拥有如此伟大的工程而骄傲,而热血沸腾。课前老师把3-4小节改编成了一首小诗。让我们一起自豪地来读一读吧。

2、同学们,假如此时此刻,你置身在圆明园中,面对看不完的宏伟建筑,面对数不清的珍贵文物,你最想说什么?相机板书:骄傲

(六)学习第5节

1、圆明园是一个奇迹,一个伟大的奇迹,但是,这个奇迹已经不复存在了,有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他们一把火把圆明园烧成了一片灰烬。板书:化成灰烬

2、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第五节,边听边想象当时的画面。我们永远忘不了这一天……

3、听了以后,你的心情如何?相机板书:悲愤

4、自己好好地读一读,想一想:哪些字词让你难受,让你悲愤不已?

a、凡是,统统掠走:贪婪的丑陋嘴脸,强盗。指导朗读。

b、任意破坏、毁掉的是什么?(奇珍异宝,无价之宝,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指导朗读。

c、这一烧,烧毁了什么?(心血,智慧结晶,灿烂文化,自尊)留给我们的又是什么?(仇恨,悲痛,屈辱)指导朗读。

d、虽然英法联军把圆明园烧成了灰烬,但是他们烧不毁的是?(罪证,振兴中华的决心,他们在历史上留下的污点,这段屈辱的历史和一个民族的觉醒)

e、同学们,正是英法联军的这把火,从此,没有了,也没有了……(出示课件)

5、是啊,这一切都没有了,这一切都化成了一片灰烬,举世闻名的圆明园被彻底毁灭了。让我们拿起书本,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怀着无比悲愤的心情一起来读最后一节。

6、同学们,任何一个中国人读了这篇文章,心里肯定有很多话要说,想一想:你想对谁说?给大家2分钟时间,可以自己独立想,也可以同桌合作商量,待会请你来说。

7、总结:同学们说的很好,我最后送大家8个字: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画圆明园毁灭教学设计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从而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

3、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训练学生在读中认真思考、认真体会,从而获得真实的感受。

一、揭题导入,奠定基调

1、让我们举起写字的手,一起写下“圆明园的毁灭”。“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皇家园林”的“园”。齐读“圆明园”。

2、一座圆满无缺的皇家园林,一座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被两个强盗毁灭了。被英法联军的熊熊大火毁灭了。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敏化感悟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回忆。读后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

2、读后交流,在交流中深入感受课文。

三、提挈课文头尾,激发情感:

(一)针对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读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1)接着学生的回答追问:书上怎么说?作者用了哪个词语来形容这种损失?什么叫“不可估量”?课文中用了几个“不可估量”?(板书:不可估量不可估量)(指名读第一段,齐读第一段)

(2)打开课文,映入你眼帘的第一是“不可估量”,第二还是“不可估量”,此时此刻,你的内心是一种什么滋味?(“痛惜”、愤怒、痛恨)为什么?(师感情诵读—全体诵读第一段—指名读3人—齐读)此时此刻,你们内心的这份感受、这种心情可以估量吗?(板书:不可估量)

(二)针对第五自然段的内容。(读了最后一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1)大火连烧三天的结果是?(板书:化为灰烬)

(2)什么化为灰烬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心血和智慧;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结晶;)(板书;化为灰烬)

(3)课文在“化为灰烬”四个字中戛然而止,你的内心是一种什么滋味?(英法侵略者配得上是联军吗?是什么?强盗!)

(4)把积郁在你心中的感受通过你的朗读宣泄出来,指导读两遍

(三)紧扣课文重点,体悟情感:

针对第二至第四自然段的内容。(除了这些,你从书上还知道些什么?)

(1)接着学生的回答追问:书上还用哪些词来形容这座皇家园林的?(板书:举世闻名)追问:“举世闻名”是什么意思?哪个字解释“全”?

(2)圆明园凭什么举世闻名?(板书:“宏伟建筑”)圆明园还凭什么举世闻名?(板书:“珍贵文物”)

针对第三自然段的内容。

(1)你知道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写了这举世闻名的宏伟建筑?找到写建筑的自然段自己读。(自由读——指读第三自然段)

(2)仔细数一数,这段话写圆明园的建筑景观一共用了多少个“有”?

(3)请你大声地告诉大家,圆明园中有什么?有什么?有什么?有什么?抽生读。从这这些“有”你体会到了什么?

(4)假如作者要写尽圆明园的全部建筑和景观,还要用上多少个“有”?你的依据在哪里?(学生畅所欲言,从词语、标点……)

从大家的感受中,这一段留给我们深刻的印象,圆明园的美景是写不尽、道不完的。学生自由再读——抽生读重点句:

(5)感悟重点句: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漫步园内,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交流后有感情地诵读此句)

(播放课件,师配乐诵读)漫步园内,你还想出来吗?(交流后有感情地诵读此句)

四、拓展背景,加深理解

1、师:圆明园中的美景是写不尽的,道不完的。单是园内的美景就让你流连忘返,让你陶醉,相信你读了手中的那份材料后你对圆明园会有更深的了解。自己读一读,看看你有了解了什么,你对圆明园的什么产生了深深的震撼?

(生看材料)

2、师:看了材料,圆明园的什么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交流:读完这篇短文,你的心震撼吗?被圆明园的什么深深地震撼了。我被圆明园的宏伟建筑,规模宏大震撼。(640个足球场,十分宏伟)。

我被圆明园的建造时间震撼了。(为什么?)

我被圆明园的珍奇异宝震撼了。

3、但是,同学们,你们读对的、看到的这一切早已不复存在了!早已化为灰烬了!早已烟消云散了!

五、激情写话,激荡感情

过渡:就是这样一座世界上最精美、最宏伟、最珍贵的皇家园林,却在一场空前的浩劫中化为灰烬。(课件呈现:英法强盗火烧圆明园,定格在熊熊大火的画面)

1、圆明园中没有了什么?引读:没有了 没有了 没有了——

2、圆明园,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这样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竟然在几天之内化为一片灰烬。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奇耻大辱,是英法列强侵略中国。践踏人类文明的铁的罪证。

回扣理解第一自然段

齐读,说说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有多大?(学生联系板书说。)

3、面对这把罪恶之火,你有什么话想说?写下来。

学生交流:

4、教师总结:这把火,烧毁了园林艺术的瑰宝;这把火,烧毁了建筑艺术的精华:这把火,烧毁了耗资5亿3千万两白银、历时151年才建成的万园之园。但是,这把火,烧不毁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烧不毁炎黄子孙的刻骨仇恨,更烧不毁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

画圆明园毁灭教学设计篇5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震撼人心的作品。文章用墨不多,但给读者留出的想象空间较大。语言准确而概括。每个读过此文的人,都会为圆明园的毁灭心升遗憾情;每个读过此文的中国人,都会为圆明园的毁灭心升耻辱感,激起浓浓爱国情。而这正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与作者、教者产生共鸣;为了落实新课标中提出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目标。教学设计中注意了以下四方面内容:

1、关注整体,以疑激趣:

“读文贵有疑”培养学生读文问难的阅读习惯,鼓励学生在质疑──解疑──回读的阅读过程中,达到情感的共鸣。

2、关注写法,积累运用:

针对高年级学生特点,讲文更要渗透写法。真正做到读写的结合。

3、重视读文,读中自悟: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有的专家说:读的过程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过程。教学中设计多种形式的读:对读、引读、对比读、自读、默读等形式,引导学生读中理解、感悟。

4、电教媒体,从旁辅助:

对于不熟悉的事物,孩子是很难想象的。多媒体的引入,帮助学生对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侵略者入侵的丑恶行径理解。更好地解决了语言文字想象艰难的问题。

?教学背景分析】

本案为第二课时,第一课时对文章进行了初步解读,指导学生搜集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学习讨论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同时学习了文章出现的重点词语,并理解了他们的意思。鼓励学生在初读之后提出问题。解决一些例如词语方面的简单问题。激发学生深入读文,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

?本课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

⑴ 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⑵ 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⑴ 关注整体,以疑激趣。

⑵ 重视读文,读中自悟。

⑶ 电教媒体,从旁辅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外资料和对课内重点词句的理解,使学生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产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激起爱国的情怀。

?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一、初读质疑,以疑解文: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圆明园的毁灭》:

齐读课题。

“圆明园”前后两个字音同,但写法不同。前面的“圆”是团圆的圆;后面的园是花园的园。注意他们的写法。

2、让我们再读课题。

3、根据你初读的感受,如果让你在题目的后面补充一句话,会说什么?

投影:

圆明园的毁灭。

4、书上是怎样说的?(第一段)指读:

读了这句话后,你有什么问题吗?

5、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点词语体会,课外资料补充,多读书。)

6、学生自学。

二、品读解疑,突破难点

解决“不可估量”这一问题:

1、园林的布局宏大:

(分三个园,众星拱月)板书:

布局。

圆明园的面积350公顷,相当于100个足球场。

将这种感受读出来,指读。

指导朗读。

2、园林的建筑宏伟:

(有许多美景)板书:

建筑。

⑴ 请同学们静下心来,再次默读这个自然段,边读边想,作者是用什么样的写法为我们介绍这些景物的。

板书:

有……也有……还有……

不仅有……还有……

对比手法:建筑的风格多。

⑵ 老师引导:

让我们一起回到140多年前,假如,你是这座园林建筑的设计者、建设者,漫步园林内,你有着怎样的情感?

投影:

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投影第五段最后一句,指读。

⑶ 我们再回到140多年前,走进这人间仙境,你又会有怎样的情感呢?谁来为我们读读第三段。

播放录像,这是人们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还原了圆明园的过去。看后,你最想说什么?

⑷ 带着你这些感受,该怎样读好这一段话呢?

(出示第一自然段回读。)

3、历史文物的珍贵。还有什么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板书:

文物。

⑴ 据你了解,圆明园都有哪些珍贵的文物呢?

用个成语来形容他的数量多。

用个成语来形容他的种类多。

(喜欢哪个词语,赶快把它记下来。)

⑵ 放投影,造型精美的奇珍异宝:

这不可计数的历史文物,上自( ),下至( )。师生对读。

它凝结着我们的历史呀!这数不胜数的奇珍异宝早已被英法联军洗劫一空,如今大部分不止散落何处?你有什么感受?(惋惜,气愤)

如果现在再读这句话你会怎样读?投影第一段。

⑷ 圆明园浓缩的是什么?用一个词说说。

投影:读第一段。

三、体会耻辱,激发情感

1、同学们,历史不会忘记,就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英法联军究竟干了些什么呢?──你们读读第五段。

听师范读,(隐去重点词)你眼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现在你们读,注意将老师没读的词语读清楚。

此时你眼中又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散谈,品重点词。)

此时你内心涌动的是什么样的情感?

2、是呀,我们这个泱泱大国,我们这座曾是皇帝居住的寝宫,就被几千名外来侵略者肆意践踏、烧杀抢掠,──放录像。

这场大火都烧掉了什么呢?

(生散谈。)

你现在又有了怎样的情感?

(耻辱。)

我们应该记住什么呢?

(散谈。)

3、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课文只用了很少的笔墨描写毁灭的过程,而用了大量的优美的语言来描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作者的用意何在呀?

小组讨论。

4、投影,第一段:

指读,你想通过读告诉大家什么?

5、总结:

圆明园的大火早已熄灭,可是我们思考的脚步不能停止。圆明园的毁灭警示了我们什么?我们应该从历史中读到些什么?希望课下大家展开学习和讨论。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3、4自然段。

2、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21、圆明园的毁灭

布局:有……也有……还有……

建筑:不可估量

文物:不仅有……还有……

画圆明园毁灭教学设计篇6

目标确定的依据

(1)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2)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并体会汉字的优美。

(4)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5)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

课文简说,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

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3.学情分析。

在初读课文后对这段历史有一定理解,但爱与恨情感上又不是十分鲜明,尤其是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更需要老师引导,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成长的过程,这正如新课程标准所说,要让学生在丰富的情感活动中获得丰富的认识和情感体验,透过字里行间充分挖掘“爱恨变换”的情感主线,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

1.认识本课的生字,能正确书写,能正确读写词语。背诵第3、4自然段

2.学习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把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在语文学习中加以运用,并总结整理资料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使命感

1.通过学习过程中的一、二环节,检验目标1的达成。

2.通过学习过程中的第三、四、五环节,检验目标2的达成。

3、通过学习过程中的第六环节,检验目标3的达成。

环节

学习过程

评价要点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3分钟

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齐读课题。

2.让我们走进这段历史去回忆一下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吧!

1.回顾课文

2.理解文本

自读课文

10分钟

1.读2-4自然段,想一想你在圆明园中看到了什么?

3.哪个词写出了圆明园布局的特点?(众星拱月)出示ppt

4读一读第2自然段来体会这众星拱月的圆明园吧!

1.学习自读。

2.在自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理解课文内容。

3.谈词语的理解和作用。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读课文并抓住课文中的四字词语

11分钟

1.第三自然段中有许多美丽的建筑(出示图片)

2.圆明园中的景物真的太美了,让我们带着体会一起齐读这一段吧!

(朗读配乐)

板书:有....也有....

有....也有....

3.这一段中还有很多的四字词来描述这美丽的圆明园,你能找到吗?

指导写玲珑剔透的“剔”

4.我们感受到了圆明园是这样的...(读四字词语)

1细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能抓住圆明园的景色。

环节四

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并体会情感

16分钟

1.圆明园不仅美,还藏着许多珍贵历史文物,指读第4自然段

上自....下至....(出示图片)

2.作为中国人我们祖国的圆明园建筑这么美,珍贵文物这么多,你有什么感受?

3.其实我们知道只是冰山一角,昔日的圆明园里像这样美,这样多的是数不清的,就如文中所说的

“圆明园不愧是世界上最大的______、______不愧是园林艺术的______建筑艺术的______”(出示ppt)

4.让我们带着自豪的心情再读2.3.4自然段(配乐)

1.体会语句的和字词所表达的效果。

2.体会情感,感受圆明园的雄伟。

研读句子,

品味感情

16分钟

1.我们祖国的圆明园究竟代表着什么呢?请同学们看第一自然段,用一个词来概括。

2.圆明园的价值是祖国的文化史是不可估量的,同样也是世界文化史不可估量的。

1.感受圆明园不可估量的价值

激发情感,

阅读感悟

16分钟

1.当著名作家雨果走进我国这段历史时却说了这句话。(出示ppt)

2.我国这世界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却被两个无耻的强盗毁灭了!

3.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们去看一看(视频播放)并范读第五自然段

1.激发感受圆明园被侵略者毁坏的心情。

2.体会感情,对文本有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环节五

激发情感,

阅读感悟

16分钟

1.你的体会如何?请同学问看第五自然段,找出令你印象最深的句子

2.这是一种什么行为?(恶劣、无耻、暴力)

3.我国这样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化成一片灰烬

4.所以开头说这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1.激发感受圆明园被侵略者毁坏的心情。

2.体会感情,对文本有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自考感悟

激发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1.思考:为什么我们祖国的圆明园会被侵略者毁灭?(搜集背景资料)

2.我们应该如何去做才能避免当时这种历史惨剧再次发生呢?怎样改变?

总结:从自身来说不管做什么工作,或许是老师这样平平凡凡的职业只要能够坚守岗位,都是为祖国做贡献,同样我们也不能忘记中国历史上有过这样一个噩梦和耻辱,也让我们永远记住一个教训,落后就要挨打!所以我们要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1.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板书设计:

21.圆明园的毁灭

剔没有......也没有....文化

没有.....也没有.......

画圆明园毁灭教学设计篇7

一、课时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小节。

3.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通过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突出它的毁灭是祖国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练说

学生汇报有关圆明园的资料。

(二)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圆明园的毁灭》这课的生字、词语,理清了文章的脉络,现在我们来听记词语,有信心吗?(学生听记、订正。)

2.检查词语,学习生字。

3.上节课我们理清了课文的脉络,了解了文中对圆明园的高度评价。 课件出示: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的博物馆、艺术馆。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4.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它──辉煌,谁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归纳的,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圆明园的辉煌?

(三)品读课文

过渡:那么,作者是怎么把圆明园的辉煌写具体的呢?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读读句子,品品关键的词语,说说感受。

1.走进辉煌。

(1)品读布局。

①指名读,课件随机泛红:举世闻名、众星拱月。

主要从“举世闻名”这个词体会出圆明园的地位很高,从“众星拱月”这个词可以感受到它的布局与众不同,而且也可以感受到其中的园林很多,圆明园很大。

②课件随机出示:圆明园分布图,然后出示《众星拱月》图。

看着图,谁能说说“众星拱月”的意思?(“拱”就是环绕;“众星

拱月”,无数星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 这里的“月”指的是──圆明三园;“星”指的是──许多小园。 ③这就是圆明园的总体布局。

(2)品读建筑。

精致的布局让人留恋,宏伟的建筑更让人感叹,默读第三自然段,有哪些景点?各有什么特点?(抓住七个“有”感受到圆明园中建筑的多,景观的多。)

①结合图片理解这几个关键的词语,感受风格的各异。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玲珑剔透:形容器物小巧玲珑,精致奇妙。

西洋景观:文中指位于长春园内的“西洋楼”。

②引导学生读出园内景观的奇异。是啊!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热闹非凡的买卖街,幽静的山乡村野。圆明园的景观真可以说是风格各异。

③圆明园既有华丽的美,又有精巧的美;既有繁华的美,又有幽静的美;不仅有灵动的美,还有典雅的美,谁来朗读这如诗如画的圆明园?(指导学生用语速的快慢和声调的高低来体现景观不同的特点。)置身其中,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我仿佛听到了鸟儿清脆的叫声,我仿佛看到了夕阳西下,高耸的雷峰塔,我仿佛闻到了园内百花的沁人的香气&b&b

④圆明园中的景物岂止书中介绍的这么多,圆明园内可以说是一步一景,一景一物,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赞叹。

课件出示: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⑤小结:圆明园里的建筑宏伟,风格各异,怪不得作者称它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⑥根据提示背诵。

课件出示:

圆明园中,有( ),也有( );有( ),也有( )。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 ),苏州的( ),杭州西湖的( )、( );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 )建造的,如,( ),( )。园中不仅有( ),还有(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 ),饱览着( );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 )。

(3)品读历史文物。

过渡:圆明园不仅有华丽的外表,更有着深刻的。请同学们驻足园内,一起细数园内的珍藏。

◆抓住“上自”“下至”感受到所收藏的文物年代跨度大──两千四百多年。

◆抓住“奇珍异宝”,体会珍贵。

①老师适当补充一些具体内容,让学生深入体会圆明园的文物价值。 从收藏时间看:先秦──清朝有两千多年。

从收藏价值看:有两千多年前祭奠用的青铜礼器,有历代名人书画,而这些绝大部分是真迹,许多是孤本;还有很多珍宝,及外国进贡的珍稀礼品。所有这些文物,对于研究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的文明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不少都是无价之宝,所以用“最珍贵”来形容。

②小结:所以说它又是──当时世界上的博物馆、艺术馆。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总结升华

1.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题目为“毁灭”,作者却用大量的笔墨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这正是作者表达的巧妙之处。)

2.在我们祖国逐渐强大的今天,我们不能忘记过去屈辱的历史。让我们永远记住历史告诉我们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因此,我们要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强大、繁荣的祖国,使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悲剧不再重演。同学们,让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画圆明园毁灭教学设计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 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语文的能力和探究意识。

②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感受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难点:①在辉煌与毁灭的强烈对比下,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②体会作者安排材料匠心。

?教学准备】

1.教师: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提供学生学习的资料库。

2.学生:

利用网络资源、图书资源、影音资源,查找有关圆明园的资料,自主研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探究问题,深入学习课文,体会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引入,确立探究的主体问题

1.让学生说出自己最想知道,最想了解的是什么?

2.师生归纳,出示探究问题:

(1)圆明园是怎样的一座园林?

(2)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

(3)圆明园现在是什么样子?

围绕上述问题听课文录音,注意听准字音。

二、围绕探究问题1,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体验想象圆明园的辉煌。

1.整体把握,紧扣中心。

(1)自读课文2—4自然段,找出高度评价圆明园的两个中心句,画出来,读一读。

(2)围绕中心句,大胆质疑,提出探究的问题。

归纳探究的问题:

① 为什么圆明园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②圆明园为什么是世界的博物馆和艺术馆?

2、自主选择第2、3或第4自然段,合作、探究学习。

3.汇报交流,深化提高。

(1)第二、三自然段的汇报。

①学生汇报。

②教师小结,简要介绍圆明园景点建筑的朝代、时间、人力物力的付出等,丰富学生的知识,让学生更深地体会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③欣赏图片,让学生朗读感悟,读出欣赏、赞美、自豪之情。

(2)第四自然段的回报

①学生汇报。

②教师抓住过渡句“圆明园不但有宏伟的建筑,还珍藏真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介绍一些历史文物(如马首、猪首铜像等),让学生体会圆明园是当时的历史博物馆和艺术馆。

三、*引入圆明园的毁灭部分,体会圆明园毁灭的过程。

1.多媒体放映“火烧圆明园”片段,感知英法联军的罪行。

2.回归课文,找出最能体现英法联军罪恶的句子和重点词语,让学生想象英法联军抢、掠、烧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的情境,并指导感情朗读,读出痛惜、仇恨之情。

3.回归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感情朗读,从两个“不可估量”,再次体会圆明园历史地位,体会圆明园毁灭的痛恨之情。

四、*明理,感情升华。

1.多媒体出示圆明园残迹图,进行情境说话:假如,你现在就在废墟旁,你会说什么?

2.*明理,提出殷切期望,引导学生多次深情朗读“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因此学生的共鸣。

3.结合祖国当今的辉煌,激发学生振兴中华!努力学习。

五、总结全文,领悟作者写作的独具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