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教案模板7篇

时间:2023-03-21 作者:Anonyme 教学计划

每一篇教案都融入了很多的情感,将自己的精力全都投注于其中吧,在日常教学工作开始前,相信教师都已经在制定一份教案了,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教学设计教案模板7篇,感谢您的参阅。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7篇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篇1

人教版第十册中的《将相和》,故事人物性格鲜明。

教学时,我设计了一个语文实践活动——编撰对联,评述人物。学生兴趣高涨,课堂上不仅有精彩的对联,更有精彩的对话。

片断一:交流描写蔺相如的对联。

片断二:交流描写廉颇的对联。

片断三:评议描写蔺相如,廉颇两人的对联。

读着一副副精彩绝妙的对联,看着一张张因成功而兴奋的笑脸,我不禁思索着这堂课的亮点:

首先是实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个实践活动将理解,积累,运用巧妙地整合在一起。要想编好对联必须深入地读课文,揣摩每个词每句话的意思,感悟人物的个性特征。其间,咬文嚼字,思辩推敲,学生大大锤炼了遣词造句的能力。唇枪舌剑,宽容大度,负荆请罪等词语推敲选用的背后往往是复杂的思维活动,这不仅积累了语言,积淀了语感,更培育了智慧,使学生感受了对联的魅力,提高了文化品位。

其次是实现了个性化的学习。学习内容,自主选择,详读什么,略读什么,选读什么,品读什么,个体决定。默读,朗读,浏览等读书方式,不加限制。思维方式,开放自由:多角度评述蔺相如,廉颇,可以总体概括,可以细节描绘,可褒扬可贬抑。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一种交互主体关系,谁都有可以认同,谁都可以提出异议,自由评定,思绪飞扬,呈现出价值的多元化。这一切造就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浓浓氛围。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篇2

学习目标:

1、感受校园生活的乐趣,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初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学习3个生字“们、上、玩”,初步认识笔画“横”、“竖”,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

3、能联系生活进行简单的说话练习“我们在操场上玩什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小朋友们,你们已经成为一名光荣的小学生了,我非常高兴能认识大家。

(板书:我)你能说说,这几天你都认识了哪些小伙伴?

2、说话练习:我认识了——、——和——,我们成了好朋友。(板书:们)

二、激趣识字,分布学句,揭示课题

1、学习生字:们(前鼻音)

(1)有什么好方法记住“们”吗?

(2)师范读,生跟读。(连词成句读轻声)

(3)师生配合理解“我们”的意思

(4)出示读词:你、他、人、小朋友(在词语后面加上“们”)

(5):在这些词语后面加上“们”表示两个人以上:你们、她们、人们、小朋友们。

2、师:我们在干什么呢?老师请你们看看这张照片。

照片上是谁呀?在干什么呢?(我们在操场上玩。)

3、学习生字:上

(1)学习两个基本笔画“竖、横”。比较两个“横”画的区别。

(2)师范写,生书空。

(3)“上”的反义词是什么?

(4)给“上”找找词语朋友。(上学、上课、上、上班、上面、上车)

(5)小老师带读,学生跟读。

4、学习生字:玩

(1)板书:玩

(2)“玩”这个字宝宝,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

(3)开火车读

5、学习句子:我们在操场上玩。

(1)师范读句子

(2)自由读句

(3)男女生、双轨火车读句

(4)师引读(谁在操场上玩?我们在哪里玩?我们在操场上干什么?)

(5)齐读句子

6、出示课题齐读。

师:这句句子去掉句号后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第5课的课题。

三、游戏巩固

1、叫号游戏复习生字

2、游戏:送字宝宝回家(上玩们)

我在操场。

四、拓展练习

1、出示图片,说话练习

(1)小朋友在操场上玩些什么呀?学着用“我们在操场上玩什么。”的话来说一说。

(2)集体交流(踢球、跳绳、做操、丢手帕游戏、老鹰捉小鸡游戏、拍三毛球)

(3)教师带读游戏名称

(4)出示句子,师读

下课了,我们在操场上玩。我们有的踢球,有的跳绳,有的拍三毛球,还有的在玩丢手帕的游戏。学校生活真开心啊!

五、课堂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篇3

?月光曲》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的讲读课文,写的是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事。贝多芬是在特定环境的感染下,随着思想感情的变化发展,激起创作灵感,以眼前的事物为依托,展开联想,即兴写成的。教学本篇课文,引导学生领悟《月光曲》的内容是教学重点,而理解贝多芬即兴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发展的变化则是教学难点。

教学本文,进一步落实分辨事物和联想,并引导学生自觉运用以前学到的语文基本功,诸如“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理清课文条理”、“分清课文的主次”、“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等,使学生在熟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及内容的过程中,领悟感情,使重点训练项目化为技能迁移运用。

?教学目标】

1、学习第9、10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9自然段(重点)。

2、感受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意境、内容,体会贝多芬同情穷苦人民的思想。

3、在情境中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以贝多芬的一句名言引入。

二、创设情境,整件感知

1、初步感知:

看画面,感受情境,谈体会。

2、合作学习:

用两分钟时间读第9自然段,组内交流讨论:哪些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说你知道了什么?教师指名反馈。

板书:

月亮升起 微波粼粼

月亮升高 风卷巨浪

月光照耀 波涛汹涌

3、品读体会:

根据月亮、海水的变化,把三种层次的感觉读出来。

4、深入研读:

个体朗读,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层来读一读。

⑴ 第一层:

自由读→谈体会→重点指导“微波粼粼”“霎时间”→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⑵ 第二层:

自由读→谈体会→重点指导“忽然”“刮”“卷”“涌”→自由读→指名读→站起来读。

⑶ 第三层:

引读→谈体会→重点指导“波涛汹涌”→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三、回顾小结

过度:

好一幅美妙绝伦的海天月夜景!兄妹俩真的看到了吗?

1、看板书、理思路。

2、朗读:

⑴ 指名读。

⑵ 接读:

女→男→全班。

⑶ 齐读:

配乐朗诵。

四、学习第10自然段,拓展想象

1、想象说话:

贝多芬美妙的乐曲深深感染了兄妹来,贝多芬离去后,盲姑娘兄妹可能会说些什么?

这时贝多芬,心潮澎湃,飞奔回客店,他一边写,一边想,他想了些什么呢?

2、情感升华:

穿插再读贝多芬的话,体会情感。

?板书】

乐曲联想

柔和 月亮升起

微波粼粼

有力 月亮升高

月光曲

风卷巨浪

高昂 月光照?

波涛汹涌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篇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整合课文内容,了解松鼠的特性。

2、品味文中语言的表达之美。

3、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教学设想:

1、教学重点:学会整合课文内容。

2、教学难点:品析文章语言的表达之美。

3、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是一篇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科学小品。

二、热身活动

1、回答两个问题

①说说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3-5个字)

针对学生进行多层次提问(松鼠的生活习性、松鼠的林中生活)

②下面这组词,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提示:一组美词,一组形容词,一组褒义词,一组体现作者喜爱之情的词。

三、训练活动

完成两个练习

(一)、趣说松鼠

要求:细说、简说,从两段或两段以上的文字中整合内容

1、老师举例,比如:松鼠的尾巴老师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身子就在尾巴底下歇凉,过水的时候,用自己的尾巴当做帆和舵。真是既漂亮又能干。

2、学生分组讨论

3、师生双边活动,如四肢、活动地点、松鼠居住的地方、松鼠的吃相、声音、活动的时间、松鼠的跑跳等

4、示范:松鼠的跑跳

松鼠像鸟类似的住在树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跑到那棵树,在晴明的夏夜,可以听到松鼠在树上跳着、叫着,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跳,真是轻快极了。

5、小结:这次训练,让我们多角度的感受到了松鼠,又用轻松的手法了解到了松鼠。

(二)、练习二

品析《松鼠》第二段文字的表达之美。

1、老师举例

比如:炼字之美,一个“衬”字,把松鼠的小面孔和翘尾巴连成一个漂亮的整体,让人对松鼠的外形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2、学生讨论

提示:注意切入的角度

3、师生开始双边活动

4、总结:

①层次美

②描述美它们的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

松鼠跑跳轻快极了

③修饰美非常敏捷,非常机警。

玲珑的小面孔,格外漂亮。

尾巴老是翘起来。

④修辞美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比喻)

身子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拟人)

⑤句式美松鼠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描述+评价)

⑥情感美它们的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

尾巴老是翘起来,身子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

5、品析“情感美”的同时,可指导学生的朗读,读出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四、课内练笔

试从第二段文字的表达之美中选取一两个角度,用简短的文字介绍一个你熟悉的小动物(50个字左右)

五、总结本课

学习活动小结

1、全文分析

2、精段品析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篇5

活动设计意图:

上一阶段,幼儿已用蜡笔进行过涂色与画线条的练习,对美术活动已产生了较浓的兴趣。现在,幼儿又对邻班的滚珠画感到新奇,因此而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增强幼儿对美工活动的兴趣。

2、引导幼儿初步学会圆珠滚画的方法,学会用滚画装饰衣服,并从中感受色彩美。

活动准备:

1、课前引导幼儿欣赏洋娃娃鲜艳的衣服,感受其丰富的颜色。

2、每组一套水粉颜料(红、黄、栏、绿、紫),玻璃弹球,棉签,托盘,剪好的纸衣服、裙子或裤子足量。

活动过程:

1、出示纸衣服,激发幼儿作画的兴趣。

师:“小朋友看老师手里拿着什么?”

“这是娃娃的衣服,它漂亮吗?”

“如果我在这件衣服上添点小花会不会更漂亮呢?”

“老师今天请来了小弹珠帮忙,请小朋友看看老师是怎样让衣服变得漂亮的。”

2、教师示范讲解滚画的方法与要求。

(1)引导幼儿观察作画材料,向他们介绍其名称。

(2)教师请幼儿把玻璃弹球放在托盘里。左右倾斜托盘,观察玻璃弹球会怎样。

(3)教师用棉签给弹球涂上颜色,问:“现在涂上颜色的小弹球在托盘里滚来滚去会怎样?”

教师任意上下左右倾斜托盘,让幼儿欣赏弹球滚动时在纸衣服上形成的图案。

(4)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先把纸衣服放在托盘里,玻璃弹球放在托盘的边角上,然后用棉签蘸点自己想要的颜色点在玻璃弹球上,再让这个弹球在托盘里滚动,把颜色都滚在衣服上。玻璃弹球如果滚不出颜色了,可以拿起来再蘸一种颜色继续滚。

3、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要求幼儿用手摇晃托盘时不要过猛,以免把弹球晃到托盘外面。

(2)提醒幼儿要将弹球上的颜色用完才能涂上另一种颜色。

(3)要求幼儿用完弹球后要放回原处。

(4)鼓励幼儿尽量尝试多种颜色,从中感受各种色彩的美。

(5)帮助操作能力较弱的幼儿一起制作。

4、展示幼儿作品,欣赏评价。

(1)教师出示用不同色彩滚出的衣服,让幼儿欣赏、感受色彩搭配、深浅变化给人带来的视觉美。

(2)表扬积极作画,态度认真的小朋友。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判断推理找出排列规律。

2.尝试按要求在九宫格内进行排列,并能够发现其中的规律变化。

3.喜欢接受挑战,乐意用语言说出排列规律。

重点难点

发现九宫格排序规律,并学习按要求在九宫格排序的方法。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认识九宫格,对风筝的相关知识有了解;有按规律顺序排序的相关经验。

物质准备:九宫格、十六宫格题纸、蝴蝶风筝及其他昆虫风筝卡片。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幼儿探究兴趣。

风筝王国要举办联欢会,国王要给蝴蝶风筝排练一支舞蹈,于是请小朋友们来帮忙排列队形。

二、操作探究:

1.请幼儿将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蝴蝶风筝,依照自己喜欢的规律排列在九宫格里,并能用语言说出自己排列的规律,例如每一排或一列颜色相同。初步感知九宫格规律的变化。

师: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这些蝴蝶风筝有什么特点?谁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给他们排排队。

2.教师分组请幼儿合作,根据要求进行排列:每一行、每一列不能出现重复的蝴蝶风筝。教师举例说明,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排列要求。(相同颜色的蝴蝶风筝不能排在一起;每一行、每一列都必须排列三种不同颜色的蝴蝶风筝)。

师:小朋友们刚为蝴蝶风筝排列的方阵真漂亮,带队的国王要求后面的蝴蝶风筝在排列方队时要求:每一行、每一列不能出现重复颜色的蝴蝶风筝。请小朋友们动动脑筋,两个小朋友一组试着按照要求帮国王排队。

3.幼儿操作探索过程中,教师观察指导,鼓励幼儿用语言说出自己的排列方法,引导幼儿发现其中的规律。

师:你是怎么进行排列的,有什么方法?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三、再次尝试进行操作探索并归纳总结:

1.鼓励幼儿说一说在排列中遇到的问题,并与幼儿一起总结九宫格的排列方法,寻找排列规律。引导幼儿总结经验。

师:刚才小朋友们找到了好几种在排列方法呢!那么你们有遇到什么困难吗?你是怎么解决的呢?

2.增添新的风筝种类,鼓励幼儿根据已知规律再次进行操作,巩固已有经验。

师:蚂蚁、瓢虫、蜻蜓风筝也想排出蝴蝶风筝的规律队形,不过有一组昆虫风筝已经站好啦,那其它昆虫风筝请小朋友们试试帮助它们排列队形吧。要求:每一排、每一列不能出现重复的昆虫风筝。

四、迁移实践:

1.鼓励幼儿运用九宫格的规律排列方法,三人一组合作尝试进行十六宫格的排列方法,寻找排列规律。引导幼儿在合作体验中,将学到的经验迁移,在巩固的同时又提升了难度,引导幼儿进行新的挑战。

师:队形排列的太好看了,又飞来了几只小昆虫。这么多小昆虫它们的方阵可不一样啦,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十六宫格)。请小朋友三人一组,合作进行活动。

2.与幼儿一起进行成果展示与验证,感受成功感和喜悦感。

师:这么多小昆虫来排方阵都难不倒你们,真是太棒了!那小在请小朋友们来展示一下你们的成果吧!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是否符合风筝国王的要求。

活动总结

1.实现教学活动目标及幼儿发展:孩子们在解决风筝排列问题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观察和反复尝试操作,并验证来解决问题,判断推理出排列的规律,发现九宫格排列传递性和可逆性的特点。能够按要求在九宫格内进行排列,并将经验迁移延伸到十六宫格中,感知发现其中的规律变化。

2.教学方法和游戏特色:本次活动采用游戏情景法,设置帮助风筝国王排练队形的情景,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和操作,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逻辑思维能力。而且孩子们带着这种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的责任感,在不断地探究过程中,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感,大大的激发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游戏情境及游戏材料:通过连贯的游戏情节创设和充分地操作材料准备,将幼儿带入到活动中去,让幼儿通过实际的操作体验,来判断推理,感知九宫格规律的变化,学习排列规律的方法。

4.过程反思:在活动中,我发现有的孩子快速的发现了知识点,经过我的及时调整,以孩子的经验和认知为主,进行了活动的微调,鼓励孩子亲身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发现九宫格的规律,同时巩固了能力强的孩子的已有经验,也引导提升了能力弱一点的孩子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活动中的教学机智一定要灵活,根据活动中幼儿的反应,来进行实际活动,尊重幼儿的发展和意愿,才能更好的达到活动效果和目的。同时活动中有的幼儿自尊心较强,所以遇到困难,容易着急,不断地给予他鼓励,请同伴合作帮忙,并用不同的方法引导他尝试操作,建立他的自信心,做到关注个体差异,也是集体活动中需要我注意的地方。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篇7

一、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

课文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既概括说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然后,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点。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使学生借助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感受祖国语言的美;二是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本课较难理解的是最后一段的“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一句。这句话的意思是:游船航行在碧绿的河水上,船上的游人就像在一幅美丽的画卷中游览。

二、学习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漓江、无瑕、翡翠、峰峦、屏障、竹筏、波澜壮阔、水平如镜、连绵不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4.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教学建议

1.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漓江的水、桂林的山那种独特的美。怎样引导呢?

首先,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词句的含义。如,“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两句,是拿大海、西湖的水同漓江的水相比,拿泰山、香山和桂林的山相比。比的是什么呢?比的是它们各自的特点。这两句话的意思,不是说大海、西湖都不如漓江的水美,泰山、香山都不如桂林的山美,而是说,漓江的水既不同于大海,也不同于西湖;桂林的山既不同于泰山,也不同于香山,它们拥有的是一种独具特色的美。

其次,要借助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受词句所描述的情境。如,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无瑕的翡翠、拔地而起、奇峰罗列、翠绿的屏障、新生的竹笋、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最好是播放能形象地展示这些词语的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地领悟到:“这就是奇峰罗列”、“这就是危峰兀立”……如不具备上述条件,可找一些图片展示给学生,或者画一些简笔画,还可以在学生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让他们根据想象自己画一画。

第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词句所描述的情境。

2.指导学生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必须联系全文的内容。“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意思是说:奇、秀、险的桂林山围绕着静、清、绿的漓江水;而静、清、绿的漓江水里又倒映着奇、秀、险的桂林山。这里将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就把这幅图画点缀得更美了。观赏桂林山水,一般是从桂林市区到阳朔县,这一段的航程约80公里,沿途所见,都是这样的美景,所以说“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正是由于这样,所以作者用“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来概括他观赏桂林山水的整体感受。

3.这篇课文,写的景是美的,描述美景的语言也是美的,而贯穿于美景、美文之中的是作者被祖国壮丽山河的美激荡起来的情感。因此,本课的教学应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要使学生声情并茂地读好课文,主要方法是引导学生多读,并在读的过程中想象课文所描述的情景,进而进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之中,仿佛在跟随作者游览,一起观赏桂林山水的美景。如果学生自己难以进入这种境界,教师要给以必要的指导,可展示画面,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绘文中展现的情境,诱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调动他们的生活体验,或用悠扬舒缓的音乐渲染情境,激发起学生心中的美感,还可通过教师入情入境的范读,把学生带入作者描绘的美景之中。

当学生已经体会到课文表达的感情,但由于缺乏一定的朗读技巧而不能充分表达出来时,教师可抓住一些重点词句,做一些必要的指点。比如,讲漓江水、桂林山特点的几个句子,如果把“真静、真清、真绿、真奇、真秀、真险”等加以强调,就可以突出桂林山水的特点。

4.本课适合背诵。指导背诵应注意两点:一是要引导学生先把课文读熟,在学生基本读熟的基础上再提出背诵的要求,达到“熟读成诵”。二是指点一下背诵的方法。根据本课的特点,应引导学生一边想象一边背诵,并注意第二、三自然段中结构相似的句子。

5.课后“思考练习”第二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并了解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指导学生完成这个练习,可先让学生反复读读最后一段,然后联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具体说说“这样的山”“这样的水”指的是怎样的山、怎样的水,再说说“这样的山”和“这样的水”怎样构成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

第三题的目的是让学生表达自己学了本课后的感受。可以写几句话,也可以吟一首小诗,不拘形式,不论长短,写一句可以,写几句也可以。教师可选写得较有特色的读给大家听。

至于选做题,目的是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一次练笔的机会。可鼓励学生做,但不作为统一要求。

6.本课生词较多,大多数生词,只要让学生反复诵读,并联系上下文去思考、体会,就可基本理解;个别词语,可在引导学生查阅字典、词典之后,稍作一些指点。下面的解释仅供教师参考,一般不宜原封不动地讲给学生。

观赏:观看欣赏。

翡翠:绿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泽。

瑕:玉石上的斑点;无瑕,是说玉很纯净,没有斑点。

拔地而起:从地面高出。一般的山脉都是从地面逐渐高上去,而且连绵不断,桂林的一座座山互不相连,都是平地崛起的。

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各种各样奇特的山峰排列在漓江两岸。

危峰兀立:高高的山峰直直地立着。

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四、参考资料

桂林山水桂林在广西壮族自治区。1985年,桂林山水被评为全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据考证,大约在3?6亿到3?4亿年前,桂林一带是汪洋大海,海水深达 2000米。今天遍布这一带的石灰岩,就是那时候在海水中形成的。约3?2亿年前,这里上升为陆地。后来,经过地壳运动,到距今几百万年前,才形成了目前的水陆形势。坚硬的石灰岩经过几百万年的风化和水流作用,形成了无数突兀奇峰,流经石灰岩地区的漓江泥沙很少,江水特别清澈,再加上这里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植物生长。这样诸多因素,使得桂林水清山秀峰奇,成为天下少有的奇观。

从桂林市区南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头伸长鼻子在江边吸水的“大象”,现在一般都称它为象山、象鼻山。课文中说的“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只是举例说明桂林的山形态各异。实际上,在漓江两岸,独秀峰、叠彩山、洑波山、南溪山、芦笛岩、七星岩等都很有名。

泰山在山东省中部。主峰玉皇顶在泰安市城北,海拔1532米。泰山以通天拔地之势被古人列为五岳之首。古代帝王登基多来泰山祭天地。名胜古迹众多,有古建筑群20多处,历史文化遗迹2000余处,是我国著名风景区。

香山在北京市西北郊。此地重峦叠嶂,景色清幽,故金、元、明、清,历代帝王都在此营建离宫别苑,为各朝皇家游幸驻跸之所。清乾隆十年(1745年)在此大兴土木增建亭台楼阁,共成28景。香山秋来漫山红遍,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胜景。双清别墅因毛 东同志从西柏坡进城前曾住这里指挥全国解放战争和筹建新中国,这给香山更加增添了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