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需要写的书面文体,学会写好教学反思才能提升教师的自我发展能力,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乡下人家教学反思教学反思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乡下人家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篇1
?乡下人家》为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文章按照房前房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
学习本文的目的一是要引导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感受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善于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描写乡村生活的特点。
怎样才能突出“引导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这一教学重点和突破“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劳动场面展现乡村的美,了解课文在时空、时间上交叉叙述的顺序”这一难点呢?课前,我认真的学习研究了教材,结合最近学校推行的郭思明教授提倡的生本教育课堂模式进行大胆的尝试,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体,以教师辅导为主导”开展教学,从中得到了的启示,获得了感受。
一、自读时想象画面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要想读通读懂课文的内容,了解乡下人家自然质朴、亲切祥和的画面,就必须多读,读通、读熟。因此,在教学时,我设置了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读,让他们在自读的过程中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中描写的乡村生活的画面。
1、乡下人家是怎样装点自己的家园的?
2、乡下人家又是怎样生活的?
3、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了乡村生活的美好,多读几遍,并画下来。
通过初读课文后,学生们不仅解决了字词,感知了课文内容,对老师所提的问题也找到了答案,在交流时,同学们答道:
乡下人家真会打扮自己的家园,他们在房前种瓜养花,屋后养鸡养鸭……
他们也真会生活,在小河边捣衣,在傍晚门前吃饭,在夜晚听歌入眠……
二、自悟时体会情味
在初读感受课文的基础上,结合“抓住重点句段阅读,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的读书方法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找出作者描写乡下人家自然质朴、亲切祥和的画面的句子,多读几遍,在读中自悟乡下人家的情趣,感受乡村生活的质朴、美好。
教学中注意突出“学生学习、探究合作”的特点,给学生一些思考的问题和讨论学习的空间,让他们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作者善于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劳动场面描写乡村生活的特点,从而体会乡村生活的美好,积累丰富的词汇。
通过这样的学习,收到了我班前所未有的学习效果。如,同学们在讨论交流中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生1:从“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的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这个句子中我感到了乡下人家独特的风景美。
生2:我认为“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地理探出头来”这个句子写得最好,作者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竹笋迅速生长,如同淘气的孩子和我们迷藏。
生3:“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大踏步地走来走去”这个句子写出了农家小院动态的美,母鸡爱小鸡,公鸡守家园,多有人情味。
生4:我觉得最有情趣的是在夏天的傍晚,他们和“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和谐相处亲切自然,这是多么亮丽的一道田园风景啊!
三、自归时升华提高
“归”就是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
作者把乡下人家的风景写得如此之美,读后,使人无限向往,这是与作者热爱自然,善于感悟自然分不开的。学完本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试着归纳一下。
听到老师的问题,同学们可乐开了,有的说:“本文写了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有的说:“学习了本文,我知道了写作文要注意观察身边的人或事,注意抓住平凡、普通的事物来表现生活。”还有的说:“写作时要注意写好结尾,如:课文的结尾,他不但是概括了乡下人家生活的美好,而且是对全文的总结,还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通过本课的尝试,不仅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提高了语文素养,得到了学习锻炼。我也感到了生本教育的优点,体会到了生本教育给我带来的乐趣。同时,我还感悟到,只有改变教育观,改变学习观,改变教师观,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前提下,以教师激励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才能最大限度的促使学生快乐地高效地学习,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乡下人家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篇2
在本月的语文教研活动中我执教了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写景课文《乡下人家》。这篇课文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反思自己这一课的教学,我觉得有以下亮点:
一、字词学习多样化
汪潮教授说过:“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念好十字经,十指弹钢琴”。看来字词教学仍是我们教学中的首要和重要位置。所以在导入课文之后,采用了检查的形式,以学生理解的难点为突破口,给予多种形式的帮助。有多音字“冠”的强调,有不理解词“捣衣”的图片观察法,有“向晚”找近义词理解词意的方法,有读词语“天高地阔”“月明人静”想象画面的方法等,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学习字词的多种方法。在文中还有“结出”“扎到水下”等多音字也特别指导。
二、给学生学会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四年级下册有一个学习要求,既初步学会理解课文的几种方法,如:抓住重点句段阅读,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等等。在教学中我注重了通过多种方法理解课文。“青瓜绿藤”画面中,学生在石狮子和瓜藤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的对比中,感受到别有风趣一词的含义。“雨后春笋”一段抓住一个“探”字,通过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使学生体会到拟人化手法运用的巧妙。并把这一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外,与本单元的综合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出示了孩子们搜集的有关乡村的照片,要求用上“对比”“拟人”等写作方法进行小练笔的练习,渐渐地,孩子们的思维打开了,语言文字也变得富有灵性了。
三、抓住一条主线,使教学结构清晰。
在教学中,我始终围绕一条主线:“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抓住关键词“独特”、“迷人”来进行教学。让学生自读课文1、2自然段,画出能体现乡下人家独特、迷人风景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在头脑中想一想作者描绘的画面,然后交流品味。这样就使整个教学结构清晰、合理,教学过程流畅。
美中不足的是,我在整堂课的教学中,一直引领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没有引申到农民劳作的辛苦。若再引导学生感受农村生活的劳苦与艰辛,那么学生对乡下人家的生活了解得就更深入了。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它的研究是没有止境的。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更成熟。
乡下人家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篇3
最近,在教学活动中,使我印象深刻的课文是《乡下人家》。这篇文章是用抒情的笔调描绘了乡下人家朴素的景致,祥和的气氛,勤劳的生活。这些组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画。可能是我自己也比较喜欢这种文体,对于这种生活也比较向往,所以我希望我的学生也能体会到乡村生活的美好,也同样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这篇课文我们分了两个课时进行学习。在第一课时,学生解决了生字的识读问题,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以及了解了全文的内容。第二课时,我准备让学生通过朗读、想象,欣赏优美句段等手段来体会乡下生活的美好。整一节课我是这样安排的:
首先,概括阅读技巧,师示范如何品读。针对我班学生“不爱说,不会说”的特点,他们不知道什么样的句段是优美的,什么样的字词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于是我先跟他们概括出一些技巧,比如说,学生可以从文段中找出相关的修饰手法、关键字词、句式或词语搭配,然后细细品读,悟出内涵。我举了一个例子,示范如何品读。在第一自然段中,我让学生注意这个句子:“乡下人家,虽然住着小小的房屋,但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这里用了一个“虽然……但……”的转折句以及“或……或……”的句式,我们可以从中悟到乡下人家虽然小而简但是勤劳和快乐的;从“一个个”、“长长的藤”、“绿绿的叶”等叠音词的使用中,可以看出乡下人家的美好;再比如,“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坚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这个句子运用了比较的手法,将乡村与城市进行比较,写出了乡下人家的自然朴素与城市的威严冷漠。
然后,由学生小组合作,尝试品读。作了归纳、示范之后,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技巧,一下子就能找出很多关键的词句,而且品读得比较到位。比如,从“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这个拟人句中感受到竹笋的俏皮和乡下村的勃勃生机;从“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这些拟人句中,感受到鸡鸭的可爱以及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住。
最后,我们师生一起为文章归纳出小标题,我先归纳出前两个:
①屋前搭瓜架;
②花美主笋冒。
学生也模仿归纳出:
③院里鸡觅食;
④河中鸭嬉戏;
⑤门前吃晚饭;
⑥夜静人入梦。
有些学生还跟我说:“老师,我觉得我们都变成诗人了……”课后,我作了一个简单的调查,喜欢这篇文章的同学竟达100%,比课前的人数增加56%。
我认为这节课是较为满意的。从学生方面来看,学生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学生的情绪是快乐的,他们是乐于这种学习,享受这个学习过程的;从教师方面来看,本人认为:
1.这节课的目标设置得较为合理,目标导学作用得到了发挥;
2.设计的重难点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3.教师的帮助、指导、点拨、启迪、提升作用得到了较好的发挥;
4.教师的课堂调控作用也得以发挥;
5.教师很有激情,课堂体现出浓浓的语文味。
乡下人家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篇4
本次赛讲课,我非常认真地备课。教学设计多次修改,力图突破原有的固定模式。我认为一篇写景的文章,要让学生入情入境地品味文字、体会情感,必须引导他们抓住主要线索,抠住关键词句仔细读,慢慢品,并展开想象,感受文字所描绘的美。由此设计了让学生看图片——品文字——说风景——细想象——谈感受——课外补充的步骤进行教学。
我认为自己做的比较好的有:
一、抓住一条主线,使教学结构清晰。
在教学中,我始终围绕一条主线:“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多读课文,抓住能体现乡下人家独特、迷人风景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在头脑中想一想作者描绘的画面,然后交流品味。这样就使整个教学结构清晰、合理,教学过程流畅。
二、在“读”中感知、感悟。
新课标强调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感受到乡村生活的诗情画意,我加强了朗读的指导,安排了多层次的朗读。开头的齐读课文,学生读得整齐,有感情。指名读,自读品味,精读感悟,把读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加深学生对乡下人家那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的理解,让学生与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
三、适时进行想象,发展学生的思维。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才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在教学中我给了学生广泛的想象空间,让学生想象自己坐在瓜架下,想干什么?想象那花儿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是什样的情景?春笋探出头来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象?晚霞中在院子里晚餐的情景又是怎样的?在我们乡下仅仅只有这些画面吗?还会有怎样的画面呢……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都得到了发挥,从而也对乡下独特迷人的景色有了更深的了解。
四、过渡语设计较精细,整篇课文教学语言流畅自然。
五、形式多样品课文
在教学中,设计了多样的环节引导学生品味文字。如: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鸡、鸭。孩子们读完后能用自己的感受说自己读的是什么样的鸡,什么样的鸭。城里人和乡下人比比谁的家乡美。让学生在读完课文后,用自己的话总结表达。避免了单一的读、品、说,是课堂学习不再单调乏味。
不足之处:
一、 教学预设中,对时间的规划不够细致。造成课堂前松后紧。学生的发言没有都敞开说。课堂时间延长了一点。
二、开头的导入不够灵活。总想快速把学生引入到教学的轨迹上来。结果,学生的思维有偏差时,有些急躁。后来为了显示教学设计的完整性,又把一些重要的词句处理,显得有些急切。
三、 教学时放手尺度还可以更大些。在引导学生理解了课文某些段落后,可以放手让学生说。让学生多拿课文文字跟城市风景的对比,我学生对乡下人家那独特迷人风景的感受可能更加深刻。
总之,感谢备课组老师的指点,我还要继续努力,谢谢!
乡下人家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篇5
?乡下人家》》是部编版四年下册的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文章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
在教学中,我始终围绕一条主线:“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多读课文,抓住能体现乡下人家独特、迷人风景的句子,注意了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阅读。对文章的重点段落反复阅读,在头脑中想一想作者描绘的画面,使学生很快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然后交流品味。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兴趣浓厚,效果也不错。
课文描写乡下人家的每一个段落,每一个画面都很美。在学习了课文之后,在课堂上利用时间,进行写话训练。
乡下人家,在屋前搭一瓜架,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先让学生把课文中的内容用以上句式写下来,这样即对课文内容进行了巩固,又训练了学生说话的能力。然后,给学生课外的图画,让学生用以上句式练习说话,并想想乡下人家还有什么什么风景,这样启发学生想地球已经调至震动状态象,发展学生的思维。
总之,回顾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在整节课中能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意对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努力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其次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同时也感受到学生语言的贫乏,好词佳句积累欠缺,今后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督促其多读书,多积累好词好句,注意提高自己的阅读与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