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是我们日常教学工作结束后必须写的文体,教学反思的写作可以让自己的教学效率得到提高,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备课的教学反思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备课的教学反思篇1
教学几年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总是觉得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内容并没有把握的很好。尤其是在上练习课的课堂上,让学生用学过的单词词组翻译句子时,没有多少学生能够正确地翻译出来;在做一些知识单项选择题时,也总发现学生或多或少犯一些不应该犯的错误。就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一、学过的单词,老师要求背出,学生总是借口其他作业太多,没时间背,往后一拖再拖,即便能背出来,也是临时死记抢记出来的。等到其他需要的时候又忘了已学过的知识。
二、上过的新课,相应的配套练习,不自觉去独立完成,总希望老师和他们一起来做。有的甚至只是为了应付老师布置并要上交的作业的任务,就直接抄袭他人的答案,不管正确与否。
三、在英语学习中,必须死记硬背的东西有点多,关联的东西不多,因此表面上看感觉还可以,但真正一考起来,问题就出来的很多,而且差距也很大。每次考试,问题就明显出来了,尖子生不是很多,落后面比较大。
针对以上情况,要改变这种局面,我觉的要做的事很多。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多预习,课堂40分钟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讲,把老师讲的内容真正听懂,不是似懂非懂。课后认真完成配套练习,不懂的地方,多向老师或成绩好的学生请教。并且多多督促成绩较差的学生自己主动完成作业,而不是去抄袭他人的答案。其次,学生学习要主次分明,主要学科课后时间分配相应的应当多一些,特别是对英语学科,因为它毕竟不是自己的母语,在学习过程中多少有点困难。但是如果现在基础不打好的话,以后想要提高的话就更难了。第三,要让学生灵活掌握学过的知识点,学习要讲究方法,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所学的知识串联起来,不容易忘记。
总之,要让学生明白,学习英语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是要靠平时慢慢积累起来的。而且也要让学生知道学习主要是在于自己的主动性。
备课的教学反思篇2
今天开学,第一节课我不想学习课文,再说部分学生还没有语文课本,我想用聊天的方式帮助学生收收心。备课时,我只想好“回顾昨天,努力今天,收获明天”的上课框架,通过三个故事给学生启发,然后让学生自由表达。本想,孩子们一定会叽叽喳喳地说个没完没了,现实是只有几个孩子乐于表达。课后,董校长给了我一些点拨,顿时豁然开朗:
一、学会分散与集中
在“回顾昨天”环节中,我设计的问题是:回忆假期或上学期难忘的事。问题设计主题不明确,所以学生回答的较分散,当一个孩子说了一件和妹妹一起玩划破手的事,我应该适时引导其他孩子想一想和兄弟姐妹之间发生的事情,这样孩子们的思维可能就有定向__,能很快想起一些事情。然后再引导学生想起和父母之间发生的难忘的事,由自己的元宵节故事引发学生过节时发生的难忘的事,或悲伤,或快乐,或有趣……这样一些小的主题,孩子们想的更快,也更乐于表达。在“努力今天”环节,应该善于集中孩子们的发言。比如有孩子说了在学习上要努力说好普通话,为防止再次分散问题,应该适时问一句:“谁还想说一说你在学习上想做出哪些努力?”然后依次是卫生、纪律等方面,这样会更加条理,孩子们想到的应该更多。
二、学会用极其舒服的语言调动孩子的积极__
比如有孩子表达要在卫生方面努力,希望做到每天坚持刷牙。我可以这样评价:“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做得到,这样,你会变得更帅的。”当出现表达者很少的时候,我还可以这样引导:“老师很想听听女孩子们想法。”或“南边的同学有什么想法吗?”等。
三、把讲述的三个故事贯穿在课堂教学环节中作为对孩子们的奖励。设计恰当的过渡语进行连接并与每个环节相关联会更好。讲述故事的时候也应该力求生动。
备课的教学反思篇3
在物理教学中,习题课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课型,它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始终.本文谈谈笔者在习题课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及体会.
1、从物理基础知识着手培养良好学习习惯首先,物理的定律和公式是最基础的知识,也是每堂习题课前必掌握的知识.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笔者要求学生从5个方面(公式名称、公式、适用条件、各字母表示物理量、各物理量的单位及符号)进行全方位复习.其次,根据认识规律要让学生能灵活应用物理定律和公式解决实践问题,教师应该先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基础知识,并通过对基础习题的解答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物理定律或公式解题的基本方法及运用物理量时单位必须统一的要求,进而使学生形成解答物理习题的基本模式,培养学生牢固掌握解题的规范和程序,为进一步深化做好准备.
2、认真钻研教材精选习题在掌握物理定律和公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思维和解题能力是习题课的核心任务.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对习题的选择是关键.
备课的教学反思篇4
开学两周,总算艰难完成第一课教学,相对于两年前,再教同样的知识,轻松不少,能够选择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法,但相对两年前,效果却不理想……
本学期第一节课,仍然向学生介绍自己、介绍地理这门学科,简单讲解学习方法、学科特点,并对学生日后学习提出要求,目的很简单,帮助学生了解地理、树立自信、激发兴趣,为日后学习打下良好基础,虽然没有任何知识,但本节课至关重要,与日后学生学习成败密切相关,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积极性、主动性,学习成绩自然提高!总体来讲,本节课的任务目标达成较好,但缺乏对学生的了解,争取今后利用一个月的时间了解全部所教学生。
后两节课学习了地图三要素相关知识,对于初一新生,地理知识相对较难,理解知识需要一定时间,所以本部分 内容进行较慢,但效果不尽人意,课堂听讲不认真,提问时部分学生对知识掌握不佳,作业上交不及时,错题率高,总结原因如下:
1、学生刚刚开学,学习积极性不高,要尽快培养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2、学生放假时间较长,心情浮躁,需将学生注意力调整到学习上来
3、学生学习习惯还未养成,需在课堂上不断督促
4、学生以小学知识学习一门新学科有难度,需要教师的耐心,不断讲解
5、学生没有形成独立作业与复习的习惯,需要慢慢培训
针对目前问题,在今后一段时间教学中,我将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学习与作业目标,确定方向与细节,是学生明白该做什么
2、加强课堂的监督,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与记笔记的习惯
3、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及时反馈
4、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主动性,充分发挥课代表、小组长的作用
5、对个别学生进行谈话、教育
相对于我带过的第一批学生,这些学生在基础上和学习习惯上都有明显差距,需要一定的时间去适应,特别去年教初二,初一新生无论知识、能力、学习习惯上都与初二有很大不同,需要更多的耐心,去引导他们积极上进,使其步入正轨,学生们虽有不足,但也有很多优势,他们更加开朗,思维比较活跃,只要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就能激发热情,取得成功,万事开头难,相信明天更美好!
备课的教学反思篇5
开学两天了,学生似乎还未从假期中回过神来,显得那么懒散,还好这两天是期初复习。今天做了单元测验,有些学生已把上学期的知识“还”给我了,看来这学期又得继续“革命” 。
期初复习目的是什么?思忖良久,认为大概有三:其一,交流促沟通。刚刚度过三周有余的寒假,师生又回到熟悉的课堂。新的一年,新的学期,肯定都有一些新的想法。如果能充分交流、相互启发,对于融合师生关系、生生感情必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其二,过渡促适应。先不进行新课,而是期初复习,理所当然是学生适应新学期生活的重要过渡。其三,习相促发展。新课的学习离不开相关旧知的支撑。知识技能、习惯态度等是学生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总之,复习不能只着眼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层面,还应使其在情感与态度层面得以唤醒与鼓舞。
基于以上想法,我首先从new year 谈起,接着再提问年龄,how old are you ? 把全班62个同学逐个问到,表明老师心里想着他们,使他们从第一节课就开口讲英语,找回往日的感觉,尽快进入状态。最后,自然过度到birthday,引出新学期第一课 when is your birthday ?
最后在黑板上写下:我又长大了一岁,这意味着……建议同学们先独立思考三分钟,再在小组内交流,最后集体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交流时要善于倾听。下面还是听听他们的想法吧。
我又长大了一岁,这意味着我应该更懂事;我又长大了一岁,意味着我应该更自觉,自制力应该更强;我又长大了一岁,意味着我在各个方面要再上一个新台阶;我又长大了一岁,意味着只要我勤奋努力,知识会更丰富;我又长大了一岁,意味着时光又流逝了一年,我应该加倍珍惜美好时光,刻苦学习;……
同学们的发言真的感动了我。于是我满怀激情地说:过了一年,同学们长大了一岁,老师也长大了一岁,我们一年六班同样长大了一岁,只要我们每一位小主人能以崭新的姿态投入到学习与生活中去,我们的集体便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一节课就要结束了,学生用黑板上板书的几个词连成一句话:只要我们认真倾听、善于思考、认真细致、讲究方法,就一定能够成功!我也真诚地希望我的学生能获得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备课的教学反思篇6
小学四年级语文习作的训练重点之一仍然是使学生“愿意写、有的写”,为了使学生愿意写、有的写,除了抓好写日记,让写作与生活紧密结合,重视综合性学习活动与写作相结合,使学生围绕主题单元的内容有话可写,最重要的是利用好教材上主题单元中的主题文章,训练学生续写、仿写、补写,使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更好地提高写作水平。
有位作家说:“儿童是天生的小诗人”。在教学《大地的话》时,我就充分利用教材中诗歌语言优美,结构基本相同的特点,使读写相结合,让学生对写作诗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体验了一回当小诗人的感觉,享受到了自己也会写诗的成就感。
?大地的话》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诗人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大地拟人化为母亲,把它的默默奉献精神化为诗的语言,娓娓到来,如诉心声,抒发了大地母亲博大的胸襟,母亲般的宽容与慈爱,以及无私奉献的情怀。从带着问题“大地的话分别是说给谁听?”初入文本的阅读,到初探感悟“从大地的话中你感受到什么?”的到再入文本,深入角色,以读悟情的读,我都力求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使学生从一开始练读,读顺、读懂、有感情朗读,到最后由读来变成说。
而且要用心来说,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知识,以读代讲、以读促思、读中感悟、经读促写,以“说”促“写”,贴近文本,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从中感受大地母亲的慈爱以及无私奉献的情怀后,抓住学生通过阅读文本激发出的情感,顺势引导学生思考:“大地这位慈祥的母亲是多么深爱自己的孩子,她除了温柔而耐心地给种子、飞鸟、游鱼、小草说话外,她还会跟谁说呢?”
听到这个问题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有的说雨滴,有的说蘑菇,有的说落叶,有的说沙粒…….看着孩子们高涨的情绪,我接着问:“如果你就是大地母亲,又会对她的这些孩子说些什么?”听到这个问题,教室里更加热闹起来,听着孩子们模仿大地母亲的语气说的话语,真是带给了我很多惊喜,宽泛的思维、优美的语言,确实让我有些意想不到,欣喜之余我随机说道:“有人说‘儿童是天生的小诗人’你今天想来当一会诗人吗?”孩子都异口同声地答道:“想!”于是,我说:“现在你就是小诗人了,请你把大地母亲想说的话写下来,好吗?”话音未落,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握起笔在作业本上沙少地写起来。
课后,我读到孩子们写在练笔本上的“小诗”,虽然这些小诗,无论是从遣词或是韵律上讲,都还非常稚嫩,但从他们诗里流露出的善良,真诚以及对未来美好的向往。深深地打动了我。诗人冰心曾写道:小孩子,他细小的身躯里,包含着伟大的灵魂。他们内心蕴藏的“灵魂”让我们惊喜,震撼,“好似一颗小石头抛在水里,一声清响,跳起水珠来;接着漾出无数重重叠叠的圈儿。”
当孩子们在自己写的小诗后面落上“小诗人某某”,并把这些作品贴到墙壁上时,从他们眼里闪烁的光芒,使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儿童就是天生的小诗人”。
备课的教学反思篇7
我曾在学校上了一节语文公开课《吆喝》。在这堂课上,我充分体现课标注重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精神,利用当地民风民俗,引导学生从教室走向社会,从课内走向课外:首先感受情景,熟悉课文,整体感知时让学生寻找出文中的各种吆喝,并把要点概括出来;其次触摸吆喝里的生活,研究吆喝里的学问:1、作者是从哪两方面入手写吆喝的?2、作者最喜欢的吆喝声有哪些,原因是什么?3、作者围绕北京的吆喝声介绍了什么?4、他对北京的吆喝怀有怎样的感情?
要求学生介绍力求达到声情并茂,必要时也借助京味十足的吆喝完成交流。同学们通过介绍,跟随着作者的缓缓记忆,慢慢体会到作者对吆喝的感情。然后设计了一个小组内的活动,链接生活,为家乡的特产设计吆喝,分析不同广告对同种生意的影响和作用。
在这堂课上,我始终把学生放在首位,设计了说吆喝的现场表演,喊吆喝的角色体验,论吆喝的课堂讨论等三个学生活动环节,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同时,加强教材的挖掘,新理念的渗透、新教法的展示、课件的运用,效果都不错,老师们对这堂课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但我作为这堂课的设计者和实践者,感觉部分教学目标并未如期实现,一些课文知识落实的也不尽如人意,师生互动和学生的活动环节总觉得还存在瑕疵,总觉这节课的语文味不浓。这堂公开课下来,我对课标下的语文教学产生了一些反思。
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核心理念,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是教育的价值取向。课标鼓励教师保护学生的想象力,弘扬学生的个性,面对学生一张张幼稚的脸庞,生怕稍一疏忽又把她们雕刻成千人一面。
在《吆喝》这节示范课的第二个环节喊吆喝和第三个论吆喝环节中,面对学生的笨拙表演和不准确的答案,为避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我不得不说:不错、好、非常有道理等等,极少对学生的回答说不,一堂课下来,同学们皆大欢喜,课堂气氛及其活跃,可是我的心情却不能平静:这一部分同学所谓的积极性和想象力的到了鼓励,可是对于班上其他大部分同学而言,他们对知识、对真理的追求标准就不会产生模糊和偏差吗?这对他们也是一种不公平。
说不真的是对学生的不尊重吗?课堂上,学生积极回答,体现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活跃了课堂气氛。起来答问的学生在答问前已经进行了独立的思考、经过了自己的深思熟虑,他们的答问正是自己的劳动成果,若他们的答问是正确的、有道理的,教师就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这不仅是回答了学生的问题,更是对学生劳动成果的尊重。如果学生的回答是不正确的或不够完整的,教师应及时给予纠正或请同学给予纠正、补充,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认识自己,也有利于学生辨别是非真伪。如果学生的答问是不正确的或不够完整的,而教师还是一味地说不错、嗯,好等等,那学生将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并且还沾沾自喜,这不是对学生的尊重,而是害了学生。
谁回答你都肯定,可见,敢对学生说不,给学生正确导向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