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优秀教学设计通用6篇

时间:2023-01-05 作者:tddiction 教学计划

老师要要善于捕捉教学的闪光点,写好教学设计,学会制定教学设计,在今后的教学中起着很好的效果,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春》优秀教学设计通用6篇,感谢您的参阅。

《春》优秀教学设计通用6篇

《春》优秀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按课文中的对话提示语,读出句子应有的语气。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表演、给动画片配音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深刻体会到遇事要自己动脑筋亲自尝试的道理。

2.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及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课文内容,懂得遇事要开动脑筋,具体分析,勇于实践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老牛、松鼠说法不同的原因,进而理解老马说的话中包含的道理。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亲爱的孩子们,你们喜欢交朋友吗?今天老师不但要和大家交朋友,而且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教师出示小马图片)对,是一匹可爱的小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课文《小马过河》。

(教师板书课题)齐声将课题读两遍。

(二)检查预习

过渡:请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课件出示:预习要求)

a.结合图画,自由读文,读通顺流利。

b.读正确生字新词。

c.读好长句子,读准节奏和停顿。

1.图片中,什么地方?都有谁?在干什么?

(学生试说:小马准备过河,松鼠说水太深不能过,黄牛说水很浅可以过。)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63页,把书端好,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字词识读

同学们课前已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认读了生字词,这些生字能读正确吗?

(课件出示)

同桌互读生字,用心听,他读得是否正确。

指名读第一行生字,如果读对了大家就跟着读一遍。重点指导:

(课件出示)

自由练读,同位轮读,指名读。注意“浅”是前鼻音,“坊、挡”是后鼻音。

3.检查课文朗读

小朋友们词语读得这么好,课文能读正确流利吗?

(1)同桌合作轮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地就给同桌竖起大拇指,不正确的让他多读几遍,我请读得用心,听得专心的同学展示。(注意读书姿势:双手捧书,眼离书本一尺)

(2)自由读全文,争取读得正确流利。

(3)指名朗读课文,听老师范读全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主要写小马想要驮着一袋子麦子到磨坊磨面,被一条河挡住了去路,不知该不该过去,后来亲自试试,就过去了。)

4.指导识记和书写生字。

(1)(课件出示):田字格课件出示。

让学生仔细观察字形结构,指名说。

(2)识记生字。

我们有什么好办法识记住以上汉字?

a.加一加:“原”加“心”,就是“愿”,“音”加“心”,就是“意”,“讠”加“亥”就是“该”,“亥”加“刂”就是“刻”,“扌”加“卓”就是“掉”。

b.猜谜语:“大桥上下雨纷纷”就是“突”;“冬雪纷飞扬素絮”是“麦”。

(3)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书写“麦、该、突”,(课件出示)

“麦”下面是“夊”,不是“攵”。

“该”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注意右面是“亥”。注意第第六笔是撇。

“突”是上下结构,上面是个“穴”,下面的“犬”,不要写成“大”。

(4)认真读贴,描一个写一个。注意写字姿势,头正身直足安。

(5)展评学生的书写。

(三)当堂检测,巩固学习。

《春》优秀教学设计篇2

学习目标

①认识亦、妆2个字。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课前准备

①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和生字词、古诗的课件。

②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第一课时

学习《望天门山》

回忆诗人,导入新课

①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背背他写的诗?

②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学生齐读课题)

读通诗句,了解诗意

①学生初读课文。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在读不懂的地方打一个问号。

②检查交流。

a、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生字:断

让学生读生字,并帮助正音。

b、多媒体出示课文《望天门山》。如果大家把这些生字带到诗中一定会读得更好!

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

③自读自悟诗意。请大学联系课文中注释,并参考一些工具书,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a、学生个人读悟。

b、在学习小组中交流。

c、在全班交流:提出疑问,大家商讨解决。

d、教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

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①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②多媒体配乐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③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④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

自由练背。

同桌互相背。

多媒体配乐有感情的背。

书写生字,默写课文

①练习生字断、楚、孤、帆。

②默写《望天门山》。

总结全诗,深化感悟

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感受表达出来。

第二课时

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

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①播放西湖景色的课件。提问:西湖的景色美吗?如果你欣赏了雨中的西湖,那才别有一番滋味呢!

②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自由诵读,初步感悟

①借助拼音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教师重点指导:潋liànyàn

空蒙kōngméng

淡妆浓抹dànzhuāngnóngmǒ

相宜xiāngyí

③读通课文:如果把这些生字新词放入诗中,大家一定会读得更好!

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诗的朗读节奏。

④同座互读全诗,并相互正音。

熟读成诵,体验情境

①朗读交流。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

②体会诗意。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③再读课文,读出诗情。你能将西湖雨中的美景读出来吗?

学生借助多媒体的音画反复诵读体验。

④学生自由背诵。

走出课文,拓展延伸

①交流课前搜集的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

②举行美丽的祖国古诗词朗诵会。

《春》优秀教学设计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领悟文章的主旨。

2.掌握课文巧妙的构思及以小见大的写法,挖掘生活中可供写作的素材。

3.学会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阅读,了解作者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感情的方法。

2.学习并感受这篇散文在语言、构思与立意等方面的好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阅读能力和对写作的兴趣,进一步坚定写好作文的信心。

2.理解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及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8

重点:品味细节,感受课文。

难点:在学习中理解“小”“大”其实是一体的东西,“大”(思想情感、立意、主旨)是蕴含在“小”(故事、细节、情节)里面的东西,二者是不可分离的。]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视频导入

感恩的心视频导入

一个女孩用回到山区做教师的方式来回报那些资助她上学的无名的人们,这是一种感恩的表现。“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百善孝为先”其实我们最应该感谢的是给了我们生命的我们的父母。

我们今天带着一份感恩的心走进著名大学教授莫怀戚先生的家庭,看在看这个普通的家庭里发生了一件什么样的事。

二、听文入境

1、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你知道这个家庭发生怎样的一件小事,从这件小事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知道这个家庭老中幼三代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在散步的路线上发生了分歧,最后是和谐的解决了,表现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从这件小事你又看到了一个这是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

三、读文生情

1、请每组推选出一位最有实力的同学进行朗诵之星的评选。

要求:1、感情基调:欢愉而深沉2、语速:中速但有变化(4节欢快,8节舒缓)3、重音:需要特别强调的地方、感情深沉的地方读出重音4、语调:平稳,不宜过高或过低。

2、真情有约

主持人:同学们,东台台“真情有约”栏目又和您见面了。我是主持人沈荣,我们的口号是:用眼睛发现爱,用心灵感受爱,用真情表达爱。

今天的主题是:亲情无价,现场请来的嘉宾是重庆师范大学教授、著名作家莫怀戚一家,他们一家在一个初春的田野上散步,发生了一件虽然平常但却感人的事情,请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一家。

主持人:我想问一下,莫先生工作那么繁忙,怎么想起来要和一家人出去散步的呢?

莫先生:为了让母亲出去散散心,为了一家人出去欣赏春天的美景。

主持人:听说你们在散步的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件事情?莫太太,你能说说吗。

莫太太:发生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小组合作,试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撰写一段访谈录。

小结:分歧的产生缘于爱,分歧的解决更凝聚了爱。这是温馨而沉重的家庭责任,这是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这是天地间最感动人心的和谐之美。其实,和谐并不仅体现在家庭生活中,和谐也是全社会、全人类的理想和追求。

同学们,还记得奥运会的开幕式吗?开幕式向世人展示了中国的一个汉字:“和”,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这个精彩的设计,感受一下和谐的无穷魅力。

视频欣赏

一个和字,凝聚了中华民族悠久醇厚的文明精髓,它是亿万家庭和睦生活的写照,它是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强音,它是世界人民对和平安定的渴望。

用眼睛发现爱,用心灵感受爱,用真情表达爱。亲爱的观众,我们今天的真情有约栏目到此就要结束了,感谢大家的参与。

四、品文悟理

好的文章、好的语言,不仅要读,还要有所得。同学们,拿出你的语文积累本,把你认为精彩的、你喜爱的语言积累下来,并思考它好在哪儿,作点赏析。

1、生活细节显示“人情美”。

友情提示:细节是指人物细微的举止行动或细微的情节。它具有典型意义,如果运用恰当,会耐人寻味。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母亲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赏析:这两处细节描写,反映了两代人的具体心态,具体表现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在散步中互敬互爱,感情十分融洽的气氛,有一种浓浓的人情美。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赏析:这个背母亲的细微动作,不只有尊老的含义,也体现出了“我”具有的一种使命感。

2、景物描写展示“画面美”。

友情提醒:所谓景物描写就是环境描写中的自然环境描写。散文中景物描写作用就是为所歌咏的对象的特征服务的。其作用。一般可以从以下六种情况判断:

1、是否烘托了人物的心情;

2、是否渲染了气氛;

3、是否设置了背景;

4、是否烘托了人物形象;

5、是否深化了主题;

6、是否推动情节的发展。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赏析:作者从远到近分别描写了“新绿”“嫩芽”“冬水”这些显示出新春旺盛生命力的景物。有动有静,有声有色,为散步提供了一个十分优美的环境,为后面儿子觉得走小路有意思做了铺垫,同时也为全文奠下一个礼赞生命的感情基调。

“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

赏析:这是描写母亲所见到的小路远处景物,照应了上文儿子所说的“小路有意思”。同时又流露出对生活的酷爱,以此为背景衬托出一家人的和睦、温馨,其乐融融。景美、情美相得益彰。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赏析:文章结尾再次强调这一段景物描写,进一步突出了文章的主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3、“轻描淡写”感受“语言美”。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赏析:该句结构大致相同,内容相关、句式对称,语句形式整齐、连贯,富有形式美和音韵美。

4、叙事起伏体现“结构美”。

1、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2、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母亲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3、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赏析:文中写散步,本该照直走下去,而文章却起了一个波澜:“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等到“我”出于爱母之心,决定走大路时,事情偏偏又不照“我”的决定发展,母亲要改走小路。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两处波澜不仅使记叙摆脱了平铺直叙的弊病,而且展示了“我”对母亲的挚爱,母亲对孙子的亲情。

5、深层感悟品味“意境美”。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赏析: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大词小用,其实表达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支永不停熄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

五、拓展抒情

孟子:老吾老、幼吾幼

“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

--培根

亲情流淌

家是黑夜里的北斗,我是在北斗星光引航下的一片孤舟。

家是_______________,我是_______________。

感受生活

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的温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细节也渗透着浓浓的亲情,传达着深切的关爱。它不仅在莫怀戚的家中,它也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家中,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请你描述温馨的生活瞬间!

课后寄语:

如果爱是左右手

就该一只递给孩子,

一只递给老人;

如果爱是左右手

就该一只递给朝阳,

一只递给晚霞;

如果爱是左右手

就该一只递给早春,

一只递给晚秋;

如果爱是左右手

就该一只递给未来,

一只递给历史。

《春》优秀教学设计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抓住事物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2、学会遣词造句。

能力目标:

训练朗读及鉴赏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德育目标:

感受春景的美好,培养学生审美的能力。

教学法指导:

品读意境美、语言美。用“数学化”的原则指导思考,即“公示——领悟——运用”,以动脑为核心,把学生的眼、耳、口等感官调动起来,把思维与课文归于一体。

教学时序:

第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引入:(儿歌《春天在哪里》、ppt画面)

?师】春天里有什么?(荡漾的东风、明媚的阳光、娟娟的细流、嫩绿的草儿、万紫的花儿、细密的春雨、欢悦的人们等)

二、赏古诗、得方法:(ppt画面、附诗、配乐解说)

?师】古人描写春景,由于观察入微,写出了许多广为流传的名句,有的一字传神,生动地表达了某种感受。如“春风又绿江南岸”通过视觉效应,写出了颜色;那么“两个黄鹂鸣翠柳”从听觉上,再现了声音;“踏花归去马蹄香”,通过嗅觉,表现了气味;“吹面不寒杨柳风”通过触觉感受春风的柔和。因此,写景散文重在观察,而观察就是要五官一起开动,使大脑同时通过五条渠道去认识事物、感受生活,再经过加工,就能构成一幅美好的画面,就能写成一篇很好的散文。

赏析写景散文的方法:

听、视、嗅、触全身心感受;

声、光、色、态形象主体化;

文中滋味先品读;

替换对比之精妙。

三、听读课文,理清层次:(音乐ppt画面: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问】

1、作者细致观察了哪些春天的景物?

2、作者抓住了这些景物的哪些特征?

3、作者如何观察再传情传神地表达出来的?

四、朗读课文,体会感情:

1、在文中勾画自己认为写的传神的字“△”、词“”、句“”,并体会它们好在哪里?为什么作者能写得如此绝妙生动?

2、精读语段

(1)春雨的特征一多二细;

(2)写了雨中的景物有“绿得发亮的”树叶;“青得逼你的眼”的小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在地里工作”的人们;“稀稀疏疏的、静默的”房屋。雨中景物的特点概括为“安静而和平”(用原文词语作答)

(3)文段中含蓄地写了春风,依据是“密密地斜织着”中的“斜”

(4)“笼”字用得好,好在准确地写出了薄烟的高度。

(5)本段描写雨中景物的顺序是从静景到动态,从物到人,从近到远。

3、口头作文(看景物图——秋实累累)

请同学们用一段话描绘图片的内容。(即兴点评)

五、朗读训练(春风图)

六、结束语

今天这堂课,我们徜徉在美丽的春天里,你们给了我一片阳光,已经让我的整个春天都灿烂了。谢谢!

《春》优秀教学设计篇5

活动目标:

1、能记住自己的角色,在自由游戏中体验快乐。

2、能听信号快速做出反应,知道是快走或慢走。

活动准备:

1、场地布置:草地、池塘、树林、花丛。

2、头饰:燕子、蝌蚪(青蛙)、小鸡、蝴蝶(蜜蜂)若干。

3、其他:录音机、磁带、沙巾、铃鼓等。

活动过程:

一、春天到了,小朋友去春游,激发幼儿游戏的愿望。

1、手拉手一起唱着《郊游》的歌曲走入活动场地,老师引导孩子在歌曲唱快时快走,当把歌曲速度放慢时慢走。

2、听鼓声快走或慢走,去找春天的“景物”,熟悉活动场地(春天来了小草变绿了,幼儿就听鼓声的快或慢,就快或慢地走到设置的草地场景那,其他如池塘、树林、花丛同找草地的方法)。

二、春天到了,小动物们出来玩,进一步引发幼儿游戏的欲望,体验游戏的快乐。

1、请四名幼儿分别扮演四种小动物(小燕子、蝌蚪、小鸡、蝴蝶),听老师口令按要求(快或慢飞、游、走)去寻找自己喜欢的地方玩,然后在按指令(快或慢飞、游、走)回来,让大部分幼儿在观察中初步了解游戏玩法。

2、幼儿自选动物头饰玩游戏,引导幼儿互相谦让、注意安全、保护环境。

3、变换角色或场地位置玩游戏。(为了使幼儿保持游戏的积极性,在这一环节还可以逐步增加游戏的内容,如:小虫去捉一条虫或四条虫,燕子去问树婆婆好或说一句悄悄话等,和数学或语言领域整合。)

三、春天天气好,邀请其他动物一起玩耍(去春游),随音乐走出场地。

《春》优秀教学设计篇6

[教学内容]

?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记游写景短诗。它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了山寺屹立山巅的非凡气势。前两行“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从视觉感受上以夸张的手法烘托山寺之高耸人云霄。从“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一句可以想象到“山寺”与“天上人”相距之近,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诗人发挥大胆而惊人的想象,极力渲染山寺之奇高,从而将一座宏伟建筑展现在我们面前。

[教学目标]

1.自学诗中的生字。

2.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的意境。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受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谁读过唐代诗人李白的诗?能试着背一首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李白夜晚住宿在山上寺院时所写的诗。出示课题:夜宿山寺

二、初读感知

1.教师范读全诗,学生注意听不认识字的读音。

2.学生借助拼音初读全诗,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三、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百、尺、声、语。

请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

2.这些生字谁会读?

指名认读,“开火车”读,重点指导“声”字的读音。

3.去掉拼音,小组检查认读生字。

4.猜字游戏:老师手中拿了一个生字娃娃。

谁来猜猜,老师拿的是哪个生字娃娃?

四、将生字宝宝放回诗中,多读几遍。

1.学生自由读诗。

2.指名读词:

高百尺、摘星辰、高声语

3.指名朗读全诗。

五、借助插图,了解诗意

1.出示课件或文中插图,找一找,山寺在哪里。

2.假如你就站在这山顶寺院的高楼上,你会有什么感觉?相机出示前两行诗。

3.指导朗读前两行诗。

(1)老师配乐范读;

(2)学生试读;

(3)指名读;

(4)全班配乐齐读。

4.站在这高楼上,人们都不敢大声说话,害怕惊动了天上的神仙。相机出示后两行诗。

(1)学生自由读后两行诗;

(2)指名配乐读;

(3)教师配乐范读;

(4)全班配乐齐读。

六、创设情境,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1.教师配乐描叙诗境,学生想象画面。

2.学生自读整首诗。

3.指名扮演小诗人,表演读。

4.师生配乐合作读。

七、选择作业(三者选其一)

1.自选乐曲配乐背诵全诗。

2.给诗配画。

3.李白还写过哪些诗,找一找,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