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6篇

时间:2023-01-22 作者:Fallinlove 教学计划

在教学设计中,一定要注意将教学重点做好突出,是不是写起教学设计就无从下笔了呢,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6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6篇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系统地掌握有关用字母表示数、方程的基础知识,并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具准备:

自制幻灯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学校买来个9足球,每个a元,买来b个篮球,每个58元。

2.让学生根据出示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1)9个足球多少钱?

(2)b个篮球多少钱?

(3)篮球的单价比足球的单价多多少钱?

(4)篮球和足球一共多少钱?

3.学生说出怎样表达这些问题的结果。(教师板书)

4.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式子,看一看有什么特点?

二、系统整理

1.提问:我们除了学过用字母标示数量关系外,还学过用字母表示什么?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整理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

2.引导学生交流小组整理的结果。教师板书

a+b=b+a v=sh

a+(b+c)=(a+b)+c v=abh

a×b=b×c s=ab

a×(b×c)=(a×b) ×c s=ah

a×(b+c)=a×b+a×c ……

运算定律 计算公式

3.在书写数字与这字母相乘、字母与字母相乘时,应注意什么?

完成84页上做一做的内容。

4.启发学生谈一谈,用字母表示数、表示数量关系有什么作用?

5.在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我们黙认“x”表示什么样的数?

6.让学生填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 )

求“x”值的过程叫做( )

7.让学生说说解方程的依据是什么?

8.学生解方程并订正结果。

9.通过列方程和解方程,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下面请同学们看屏幕。

10.(课件出示)学校组织远足活动。计划每小时走3.8千米,3小时到达目的地。实际2.5小时走完了原定路程,平均每小时走了多少千米?

11.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课堂巡视,了解学生解决问题情况。

12.班内交流结果。并让学生将解题过程演板。

13.谈一谈在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三、归纳小结。

1.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对哪项知识做了复习和整理?

2.师:有一部分同学在解题的过程中,不习惯用方程解,老师建议大家,为了更好的与中学接轨,要多尝试用方程解,而且你一定会领悟到方程得简明和方便。

四、实践应用。

1.完成85页练习十五的习题。

2. 填空

(1)小华每分钟跑a米,6分钟跑( )米。

(2)三个连续的偶数,中间一个是m,另外两个是( )和( )。

(3)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 )。如果a=4厘米,b=3厘米,则三角形的面积是( )。

(4)老王今年a岁,小林今年(a-18)岁,再过18年,他们相差( )岁。

(5)一堆煤,有a吨,烧了6天。平均每天烧b吨,还剩( )吨。

2、判断

(1)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方程。( )

(2)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一定是方程。( )

(3)6x=0是方程。( )

(4)因为a×6可以写成a·6,所以7×6可以写成7·6。( )

3、下面的式子中,哪些是方程?

(1)5x (2)6x+1=6

(3)15-3=12 (4)4x+1t;9

4、解方程

2x+9=27 x-0.5= 8+0.3x=14

8x-3×9=37 22.3x+11x=66.6 x- x=12

(要求学生以竞赛的形式进行计算)

5、趣味数学城

(1)、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

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

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

四只青蛙四张嘴,八只眼睛十六条腿。

n只青蛙( )张嘴,( )只眼睛( )条腿。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篇2

学习目标:

1、能从情境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用加法、减法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具:小黑板、投影器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解决问题(师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能从情境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用加法、减法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小黑板出示师指一名学生读)师:要达到学习目标离不开同学们认真看书自学同学们有信心达到学习目标吗?(有)

三、口述自学指导(教师边口述学生边自学)

师:把书翻到4页例1看情境图和下面的计算方法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应怎样列式计算?重点看下面的三种计算方法:1、先看小男孩的计算方法 22+13=35(人)求出的是什么?35-6=29(人)求出的是什么?2、再看小女孩的计算方法 22-6=16(人)求出的是什么?16+13=29(人)求出的是什么?3、最后再看绿衣服小男孩的计算方法这种方法有什么好处?

四、先学(看一看)

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看书自学师巡视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看书自学

2、"做一做"(第x页第x题)师:下面老师来考考同学们看谁做题最认真①指2名学生到黑板上做其他同学做在书上②师巡视发现其他学生的错误

五、后教(议一议)

1、学生更正师:发现错误的来黑板上改正(提示:把错误的或不同的答案用红粉笔圈起来在旁边改正)

2、讨论(议一议)(1)认为22+21-16=27(人)这个算式列正确的举手?认为22+21=43(人)43-16=27(人)这个算式正确的举手?(2)认为22+21=43(人) 求出的是什么?43-16=27(人) 求出的是什么?认为22+21-16=27(人)这个算式正确的举手?与第一种方法有什么不同?(3)认为得数正确的举手?认为单位名称正确的举手?

3、评议板书、正确率

4、同桌对改生更正错误

六、练习师

刚才同学们计算的都很正确下面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男女生比赛看谁能快速、正确地列式计算比谁小旗得的最多!

投影出示:(1)商店有30台微波炉卖出18台又运来28台现在有多少台?(2)二(1)班男生有38人女生有21人其中30人参加歌唱比赛有多少人没有参加歌唱比赛?(3)同学们做黄花35朵红花20朵送给二(2)班28朵还剩多少朵?

1、师出示投影男女生比赛、开火车比赛2、形式分必答、抢答······

七、全课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我相信一切问题都难不住你们!

2、评比本节课比赛情况获胜的表扬失败的鼓励八、当堂作业(练一练)师:下面就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吧!

比谁字体端正并能做全对作业:

1、小红家有公鸡25只母鸡17只卖了20只还剩几只鸡?

2、男生有24人女生有14人其中29人是少先队员有多少人不是少先队员?

练习:教科书第x页x、x题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篇3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班级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但是我觉得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赢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与乘法、乘法口诀一、观察物体、分一分与除法、方向与位置、时分秒、乘法口诀二、除法、统计与猜测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四、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1、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二单元“乘法口诀(一)”,第七单元“乘法口诀(二)”。在这两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在这个单元学习中,学生将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可能是不一样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概念。

4、第四单元“分一分与乘法”,第五单元“除法”。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5、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第六单元“时、分、秒”。学生通过时、分、秒的学习,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在实际情景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的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7、统计与概率:第九单元“统计与猜测”。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根据图表中的一些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初步形成统计意识。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感受不确定现象,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8、实践活动: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即“节日活动”“月球旅行”“趣味运动会”,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安排了“小调查”活动和贴进生活多样化的应用性问题,旨在对某一知识进行实际应用。

五、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六、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乘法口诀、除法

教学难点:乘法口诀、除法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七、课时安排:

1、数一数与乘法————————5课时

2、乘法口诀(一)————————10课时

3、观察物体——————————4课时

4、分一分与除法――――――13课时

5、方向与位置――――――4课时

6、乘法口诀(二)――――――7课时

7、时、分、秒―――――――4课时

8、乘法口诀(二)――――――7课时

9、除法――――――――――8课时

10、统计与猜测―――――――――4课时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篇4

一、 教材内容

1、认识乘法 2、乘法口诀(一) 3、认识图形 4、认识除法 5、口诀求商 (一) 6、厘米和米 7、位置与方向 8、乘法口诀与口诀求商(二) 9、时、分、秒 10、观察物体 11、统计与可能性 12、期末复习

本册教材共安排五次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

二、班级情况分析

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好,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动脑,能认真完成作业,对于他们来说,学习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也有一些学生上课纪律欠缺,他们上课不愿意动脑,不举手发言,作业质量也不尽如人意,成为班级中的后进生,对于这些学生,改正他们的学习习惯是关键。

对于上学期的知识掌握尚可,同时也存在着个别人计算不过关、走进生活题说理不清、变化题不懂思考方法等问题。通过本册知识的学习,锻炼他们的思维、口头叙述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时刻。

三、教学目标

1、经历求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在相同加数的个数比较多的时候,乘法算式比连加算式简便。

2、使学生理解1-6乘法口诀,并能用口诀计算乘法和解决实际问题。

3、使学生知道图形的边,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感受图形的变换。

4、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能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5、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后,不再需要通过平均分的操作寻找得数,而是用口算求商

6、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能用这两个单位计量物体的长度。

7、创设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现实的空间情境,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或常识,充分地观察、操作、判断、交流,在内容丰富的活动中体验有关位置与方向的知识。

8、7~9的乘法口诀、用口诀计算一位数乘一位数和相应的除法。

9、看看、数数、算算,了解钟面上的大格和小格。初步形成1时、1分的观念。认读钟面上的时间。

10. 感受“秒”,认识秒与分的.关系10、使学生掌握初步的观察物体的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

11、整理事件里的信息,用方块图表示数据;感受确定现象与不确定现象,初步体会可能性

四、重点、难点

重点:乘除法的计算及解决问题

难点:1、 认识并使用常用的单位厘米、米

2、 东、南、西、北等方向的认识

3、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物体

4、时、分、秒的认识

五、教学措施

1、学期一开始就严格要求,加强学生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2、利用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分析,从而轻松掌握所学知识。

3、加强补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不落人后。

4、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感觉学习不再枯燥无味。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篇5

教材地位:

学习本课之前,本册教材已经安排了认识因数和找一个数的所有因数,这些内容与本节课紧密相联,是学习本课的铺垫和基础。同时,找公因数又是约分的基础,而约分又是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因此,理解和掌握公因数就显得尤为重要。由此可见,本课在分数运算中起着承前启后、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材编写者编写本节课时,贯彻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非常注意促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比较、讨论、归纳等学习活动,在“找公因数”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帮助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发挥。

学情分析:

学习本课之前,五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倍数和因数,能找出10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积累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归纳等数学活动经验,具备了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但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处于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数学学习一个重要特点是:探索发现和抽象概括的过程中需要具体的、形象的数学例证作支撑;同时他们在进行数学概括时往往不够完整,在数学表达上往往不够严谨,这些都需要精心的引导。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公因数和公因数的意义,探索找公因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与公因数。

2、渗透集合思想,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的热情,培养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能理解公因数和公因数的意义,探索找公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与公因数。

教材处理:

教材首先呈现了找公因数的一般方法:先用想乘法算式的方式分别找12和18的因数,再让学生将这些因数填入两个相交的集合圈中,引导学生重点思考的问题是:两个集合相交的部分填哪些因数?在此基础上,引出公因数与公因数的概念。教材用集合的方式呈现思路,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教材在练一练中,呈现了两组找因数、公因数和公因数的练习,一组是8和16,另一组是5和7。第一组是两个数存在倍数关系找公因数;第二组是找互质数的公因数。我在教学这两种特殊情况时,给出更多的数字,安排了三对数,第一组4和8,16和32,6和24,每对都存在倍数关系,先让学生找一找公因数和公因数,然后观察公因数,发现每组的公因规律。第二组安排了三对数3和7,8和9,15和16,都存在互质的关系,也先让学生找一找公因数和公因数,然后观察、发现每组的公因数都是1,然后现去想一想,每组数都有些什么特点,从而概括这两种特殊情况组找公因数的方法。

教法学法: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 (2011版)》,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把四基目标有机结合,整体实现;要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我对本节课主要选用了探究性学习方式。同样的,依据《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为了使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达到和谐统一,我还选用了启发式的教学方式。

教学手段:

1、学具操作:合理的使用学具能促进学生的亲身经历与体验,帮助学习建立数学建模。

2、白板运用:恰当的课件演示,给课堂带来清晰的层次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引导方式。强大的电子白板可以更好的辅助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3、实物展示台:有利于反馈的时效性,使反馈的受益面更大,让个别学生生成有代表性、典型意义的学习资源面向全体

4、课堂板书:必要的板书有利于实现学生的思维与教学过程同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的脉络。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复习找因数的方法)

回忆旧知识,又是为向新知识的延升做好铺垫。

让学生找出12的所有因数。并说说是怎样找的?找因数的时候需要注意些什么?

(白板上出示1、2、3、4、5、6、7、8、9、10、12、15、18、20数字和集合圈1)

让学生将12的因数拖入集合圈中,回忆找因数的方法。怎么找因数才能又快又有顺序?

用乘法算式,有序、不易遗漏

二、探究

探究1:认识公因数。

再找一找18的所有因数,并出示集合圈2,让学生将18的所有因数拖入集合圈2中。

9、18

学生可能会拖入9、18,还有其它的因数?能不能想想办法,用两个集合圈,即能表示12的所有因数,又能表示18的所有因数?

移动集合圈。展示交集动态的过程。

师:左边的集合圈填的是什么?(12的因数)右边的集合圈填的是什么?(18的因数)中间的圈里是?(即是12的因数也是18的因数)。

那我们可以给他取个名字?(公因数)

我们可以将4放到中间的集合圈中吗?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即是12的因数也是18的因数,我们就称他为12和18的公因数。

巩固练习。

你学会了找两个数的公因数了吗?试一试吧。

找6和9的公因数 找30和45的公因数

探究2:认识公因数和最小公因数

如果请你找出12和18的公因数,你会觉得是哪一个数字呢?

巩固练习。

在前次练习的基础上,找6和9;30和45的公因数。

我们学会了找公因数,那同学们能找出这三组数的最小公因数吗?你有什么发现?

所有数的最小公因数都是“1”。

探究3:找特殊数组的公因数。

找出下面每组数的公因数。

1、 4和8 16和32 6和24

2、 3和7 8和915和16

做完后分小组相互交流,从中你能发现些什么?

每组的两个数有些什么特点,和他们的公因数有什么关系?是不是有这些特点的两个数,它们的公因数都有这些规律呢?分小组验证。

反馈得出结论:两个数是倍数关系的,较大的数是两个数的公因数。

两个数只有公因数1时,他们的公因数为1。

三、练习反馈

有两根小棒,长分别是12厘米,18厘米,要把它们截成同样长的小棒,不许剩余,每根小棒最长有多少厘米?

师:看到这个问题,你会怎么想?这里有几个关键字:同样长,不许有剩余,最长多少?遇到这样的问题其实是让我们求什么呢?

四、归纳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到了那些知识?

2、我们是运用什么方法获得这些知识的?

(不但让学生谈知识技能方面的收获,还着重让学生谈谈了学习方法、情感态度方面的收获,再一次激起良好的情绪体验。)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篇6

教学内容: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分橘子”,课本第3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分橘子的实际操作过程,初步了解余数的含义,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实际操作,经历用竖试表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并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提高学生分析观察,推理和判断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明确“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通过实际操作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的竖试书写格式,理解每一步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课件出示14个橘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如果每盘放4个橘子,14个可以放几盘?(教师板书)

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2、师生进行互动交流。

师:从题目中你们可以得到那些信息?

生:每盘放4个橘子,总共有14个橘子。

师:题目要求我们要怎么分?

生:每盘放4个(平均每盘放4个)

师:那题目要我们求什么?

生:14个可以放几盘

师:根据这些信息,谁知道该怎么列式呢?

生1:从14里减去3个4等于2,所以可以放3盘;(14-4-4-4=2)

生2:根据乘法口诀:三四十二,得出结论可以放3盘,还剩2个。

生3:可以用除法运算列算式:14÷4=3(盘)……2(个),说明可以放三盘,还剩2个。

3、教师与学生合作摆一摆,验证以上结论是否正确。

4、介绍用竖式解决以上问题

由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14÷4=3(盘)……2(个)也可以用竖式计算。边写边说明每一步的含义:

先写“厂”,表示除号,把要分的14个橘子,也就是被除数写在“厂”的里面。把每盘的橘子数4,也就是除数写在“厂”的左边。写好后,按下面的步骤用竖式计算。

一试商:14除以4,商是几,写在哪?根据乘法口诀求商,商是3,相同数位对齐,即商与被除数14的个位对齐。

二相乘:商与除数相乘的积写在被除数14的下面,相同数位对齐。三相减:从总数14里减去分走的12,还剩2个,14-12=2,画上横线对着个位写2。

四检查:看看余下来的数是不是比除数小,并说说竖式上的每个数字代表什么意思。

三、巩固练习

课本第3页的“试一试”和第4页的“算一算”,“想一想”先由学生独立解题,再由老师讲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4页的第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