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故事讲故事教学设计6篇

时间:2023-01-06 作者:Iraqis 教学计划

为了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大家可以做好相关的教学设计,学会制定教学设计,在今后的教学中起着很好的效果,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听故事讲故事教学设计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听故事讲故事教学设计6篇

听故事讲故事教学设计篇1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4.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

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难点是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以质疑定向,以读书为本,抓住重点句自读、自悟;以体验、想象的方式来感受文章内涵;以生活为源,把课堂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1.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

(预设:有怎样一个小村庄?这个小村庄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村庄里住着什么样的人?村庄里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可以低声速读,可以高声朗读。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多读几次;用自己的方法学会生字、理解新词;在文中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2、检查识字识词情况。课件出示生字词,生开火车读词。重点指导“澈、湛、裸”字的读音。不要将“湛”读成“shèn”,将“裸”读成“guǒ”。 认读词语:

森林 郁郁葱葱 湛蓝深远 清新甜润 盖房 造犁裸露 扩大 一栋栋 柴烟 各式各样 应有尽有 喘气儿 黎明

3、重点指导书写“葱”和“裸”、“黎”。

“葱”的中间是“匆”不是“勿”;“裸”的左半部分是“衣补”不是“示补”;“黎”的上部右边的不能写成多一撇的“勿”。

4、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1、体会早先村庄的美丽。

(1)课件出示美丽的村庄图片,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2)是啊,这小村庄的确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吧!

(3)从“早先”这个词语中你读懂了什么?

(山谷中,早先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强调“早先”。那么现在这个小村庄还有没有呢?引起人的思考。)

2、这么美丽的小山村最后怎么样了?(生答)你是从哪里知道的?了解小村庄的悲惨命运。

课件出示句子: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1)突如其来的洪水毁掉了这个美丽的村庄,什么都没有了。

出示句子: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2)指名读最后一自然段。

(3)你有什么感受?(惋惜、痛心…….)

3.过渡:小村庄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1、课件出示:朗读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边读边想,小村庄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找出对应的句子读一读。

2、同桌议一议。

3、.抓住重点句体会村民是如何一步步地把村庄毁掉的。

(全班交流)指生读句子

出示句一: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1)这里的两个“谁”指代什么?从两个“谁家”体会到了什么?“裸露的土地”又指的是什么?

(2)你为什么认为这一句与毁掉小村庄有关?

(预设:这句话道出了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乱砍滥伐。一个“砍”字,高度概括了小村庄消失的根本原因。)

句二: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1)“一年年,一代代”说明什么?

(2)两个“不断”又说明什么?

(预设:小村庄的人们不仅仅是一年砍,一代人砍,而是年年砍,代代人砍,毁掉了树木,破坏了生态环境,两个“不断”又表明了对森林的破坏还在继续。) 句三: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1)这句运用了什么手法?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连用了三个“变成”,是排比的手法,它非常强烈地体现了人们对森林的破坏。而且是低效利用树木。)

(2)再读一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到句子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预设:表达出了对人们的错误行为的一种遗憾和谴责。)

句四: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1)“大雨没喘气”是什么意思?指名说说“咆哮”的意思。(预设:大雨没喘气”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大雨一直下个不停。“咆哮”本来指野兽的吼声,这里用来形容河流的波涛声。)

(2)为什么洪水会这么咆哮,这样肆虐?

(预设:原因就是乱砍滥伐树木,最终灾难终于降临。)

4.小结:一座环境优美的小村庄由于人们过度的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极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洪能力。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了。

全班交流。

1、师:同学们,小村庄的教训是多么深刻啊!一场洪水袭来,小村庄还存在吗? 出示句子: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到底没有了什么?(房屋还有吗?工具、家具还有吗?人,还有吗?一个都没有了,都被洪水卷走了。)

2、文中几处提到了斧头?(三处)

出示句子:

1、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2、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的还都不错。

3、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这里为什么特别提到斧头?理解斧头的含义。

1、抄写含义深刻的句子。

2、写一段话

学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我感触很深

乱砍滥伐

美丽——————消失了

保护环境

1、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 “郁、澈、湛”等9个生字,会写 “森、郁、葱”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盖房”等词语。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

2、过程与方法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难点是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1.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

(预设:有怎样一个小村庄?这个小村庄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村庄里住着什么样的人?村庄里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可以低声速读,可以高声朗读。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多读几次;用自己的方法学会生字、理解新词;在文中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2.检查识字识词情况。课件出示生字词,生开火车读词。重点指导“澈、湛、裸”字的读音。不要将“湛”读成“shèn”,将“裸”读成“guǒ”。

认读词语:

山谷、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锋利、盖房、洪水

裸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喘气儿、黎明

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词语。

斧头:也叫“斧子”。砍竹、木等用的金属工具,头呈楔形,装有木柄。 拎起:用手提起。

裸露:没有东西遮盖。

应有尽有:应该有的全都有了,表示一切齐备。

锋利:(工具、武器等)头尖或刃薄,容易刺入或切入物体。

咆哮: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也形容人的暴怒喊叫。本文指洪水来势迅猛,势不可挡。

4.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1.学生观察“森、葱、犁、喘、黎”等字在田字格中的比例。临写生字。

2.重点指导书写“葱”和“裸”、“黎”

“葱”的中间是“匆”不是“勿”;“裸”的左半部分是“衣补”不是“示补”;“黎”的上部右边的不能写成多一撇的“勿”。

比较“森、栋、柴”三个字中的“木”这个部件,是不相同的。

3.工整地抄写生字及词语

有怎样一个小村庄?小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

1.体会早先村庄的美丽。

(1)课件出示美丽的村庄图片,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2)是啊,这小村庄的确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吧!

(3)从“早先”这个词语中你读懂了什么?

(山谷中,早先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强调“早先”。那么现在这个小村庄还有没有呢?引起人的思考。)

2.了解小村庄的悲惨命运。

(1)课件出示画面:突如其来的洪水毁掉了这个美丽的村庄,什么都没有了。

(2)指名读最后一自然段

(3)说说破折号的作用。

3.过渡:小村庄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小村庄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1.朗读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边读边想,小村庄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找出对应的句子读一读。

2.分小组议一议。

3.抓住重点句体会村民是如何一步步地把村庄毁掉的。

句一: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1)这里的两个“谁”指代什么?“裸露的土地”又指的是什么?

(2)你为什么认为这一句与毁掉小村庄有关?

(预设:这句话道出了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乱砍滥伐。一个“砍”字,高度概括了小村庄消失的根本原因。)

句二: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1)这句运用了什么手法?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连用了三个“变成”,是排比的手法,它非常强烈地体现了人们对森林的破坏。而且是低效利用树木。)

(2)再读一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到句子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预设:表达出了对人们的错误行为的一种遗憾和谴责。)

句三: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1)“一年年,一代代”说明什么?

(2)两个“不断”又说明什么?

预设:小村庄的人们不仅仅是一年砍,一代人砍,而是年年砍,代代人砍,毁掉了树木,破坏了生态环境,造成水土流失一年比一年严重。)

句四:大雨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1)指名说说“咆哮”的意思。(预设:本来指野兽的吼声,这里用来形容河流的波涛声。)

(2)为什么洪水会这么咆哮,这样肆虐?

(预设:原因就是乱砍滥伐树木,最终灾难终于降临。)

4.小结:一座环境优美的小村庄由于人们过度的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极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洪能力。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了。

1.值得庆幸的是在这场咆哮的洪水的灾难中,小村庄的人们活了下来,那么你想对村民说些什么呢?

2.想象写话。从全文整体来看,课文不仅仅给我们讲一个令人叹惋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请你写几句充满深情的话语,送给周围的人。

3.全班交流。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美丽的小村庄 (茂密的树林,潺潺的流水)

锋利的斧头 (房子、家具)

什么都没有了 (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这篇文章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本文没有一处谴责人们滥砍乱伐树木的行为,却把抽象的含义化为具体的物象,让我们从这些可视可感的画面中去领悟、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本文语言浅显、朴实,用娓娓道来方式向学生讲述了一个村庄从发展到毁灭的过程。但文章中也有含义很深的句子,与学生的人生体验有些距离,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让学生结合体会,谈感受,教师适当点拔。

1.在读中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2.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角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中表达的效果。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创设情境,以读为主,开展研究式和体验式学习,锻炼创新素质。

(三)领会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四)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志向、创新思维和创新想像。

(三)重点、难点、创新点、德育点、空白点的确立。

1.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1.通过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2.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为建设和拥有一个绿色的家园做出自己的努力。

本课教学采用自制的多媒本课件,展示直观的、感性的情景材料。其目的是让情境再现,使学生多感官参与教学,使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较深的层次,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刻的体会和感悟。

1.教师播放村庄的画面,创设情境,学生欣赏感悟,同时设问质疑。

2.教师导语:同学们,今天老师想给大家讲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在山谷中,有一个小村庄。那里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这里住着几十户人家,靠着周围丰富的自然资源,用斧头砍下树木,盖成房子,造成各种工具,日子过得还都不错。(课件出示)你觉得这个小村庄怎么样?(板书)那么这个美丽的小村庄现在怎么样了呢?请同学们齐读(出示“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为什么会这样呢?(板书课题)

(一)学习第二节

1.自主探究,发现问题,

指名读,质疑。

带着你的问题,自由读课文,把你找的答案用直线画下来。

(本环节意在使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通过质疑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

2.自由研读,分析理解

(1)设计问题:从哪个句子中知道村里人砍树的?(留空白,尊重学生的选择,有观点后讨论,学生可以从关键词、句多角度分析,解决本课教学重点,同时渗透环保教育)(空白点、重点、德育点)

(课件出示)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2)质疑

指名再读,其他人想一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空白点) (尊重学生选择,留空白,请学生在读的基础,提出问题,然后再通过读来解决问题,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涵。)

a.理解“谁” b.理解“拎”(换词方法) c.理解“裸露”(出示图片对比理解) d.小结: (板书:随意砍树)

(3)指导朗读 (4)句子训练

(课件出示)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谁家想( ),谁家( )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砍树 。

(发挥学生的想像力,让学生补充句子,把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生活经验相合)(创新点、留空白)

这里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呢?

(5)小结

设计问题,引发思考:

人们在拥有了房子、犁之后他们停止砍树了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1)课件出示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2)理解“不断砍树”

(板书:不断砍树)

理解省略号的作用(此处作者省略意味深长,说明森林的破坏仍在继续,在这设置空白,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含义,从而达到与作者心灵上的沟通。同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过度采伐是如何形成的。)(空白点、德育点)

(3)句子训练

应有尽有家具和各种各样的工具都会是什么呢?排比句子练习 (空白点、创新点)

听故事讲故事教学设计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6个字。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大意。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指导学生利用识字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识字。难字“敦”“裁”。

写字: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抓关键笔把字书写正确、美观。指导区分“使”和“便”。

【教具准备】

课件;邮票册;别针、小刀、邮票图片。

【学生预习】

勾画生字;朗读练习;了解有关邮票的知识并收集邮票。

【教学过程】

一、欣赏邮票,激情引趣

老师:同学们,你们有集邮吗?看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邮票册──“中国邮票”)──和学生一起欣赏人物、风景等内容的几组邮票。

老师:下面老师考你们两个有关邮票的小知识,看谁知道。

1、我们习惯上说“一什么邮票?”(老师手拿“一枚邮票”指名说──出示词卡“一枚邮票”齐读)

2、师:看看这(出示一大张邮票,指“齿孔”),知道这是什么吗?(指名说──出示词卡“齿孔”齐读)

老师: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个有关邮票齿孔的故事。

出示课题:14、邮票齿孔的故事。(指名读,齐读,强调翘舌音“齿”。)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老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老师这里有两个要求:

第一,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生字;

第二,尽量读通句子,自己觉得难读的句子或段落多读几遍。

2、出示生词认读:

裁开裁剪使用伦敦撕开研究邮政部门政府仍然

3、出示包含生字词的句子:先自读再指读点拨:

老师:接下来由老师检查检查,这几个句子你能读好读懂吗?

⑴每枚邮票的四周没有齿孔,使用的时候得用小刀裁开。

⑵那个人从西服领带上取下一枚别针,在每枚邮票的连接处都刺上了小孔,邮票便很容易地被撕开了,而且撕得很整齐。

⑶阿切尔想:要是有一台机器能给邮票打孔,不是很好吗?他开始了研究工作。

⑷英国邮政部门立即采用了这种机器。直到现在,世界各地仍然使用邮票打孔机。

三、悟读课文,了解故事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阿切尔是怎么发明带齿孔的邮票的?从中你悟到了什么?

2、读第四自然段,感受阿切尔的科学态度。

(1)哪句话写出了阿切尔善于观察生活小事。

出示: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理解什么叫“吸引”想象生活中你有没有被什么举动吸引住?

3、那个人什么举动?读第三自然段,感受那个人的聪明。

此时此刻,阿切尔产生了一个想法,出示想法,读想法。

4、阿切尔怎么就能想出这办法的呢?这要追溯到当时邮票的缺陷上,课文那几个小节告诉我们当时邮票使用的不方便呢?

5、读第一、二自然段,感受当时邮票的不方便

师:用小刀裁邮票使用起来多不方便,用别针刺也不是长久之计,要是有一台机器代替人工操作,该有多好!

6、接着阿切尔开始了研究工作,很快,打孔机造出来了,带给人们多大方便,感受方便

师:邮票打孔机的发明,不仅应用于邮政事业,而且广泛推广于现实生活中,你能举例说说吗?

四、深化情感,读写结合

小朋友,阿切尔为什么能发明出邮票打孔机?难道阿切尔天生就是发明家吗?你从阿切尔身上感受到了什么?

写一写你的感受:——————————————————

五、课外拓展,激发集邮的愿望

1、读读受生活小事的启发,从而有所发明的故事。如《锯的发明》、《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瓦特发明蒸汽机》

2、读课后的《我知道》,了解集邮的作用,激发学生集邮的愿望。

听故事讲故事教学设计篇3

教材分析

?渔夫的故事》选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这是个充满智慧的故事,故事主要讲了一个贫穷的渔夫,到海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了所罗门王封锁魔鬼的瓶子。他打开瓶子,狡猾凶恶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故事中魔鬼的强大和渔夫的弱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但是故事却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并不复杂,学生非常感兴趣,非常适合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

2、理清文章脉络,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自主阅读,小组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魔鬼的凶恶、狡猾和渔夫的智慧,告诉学生: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清课文脉络的基础上,从有关词句中体会魔鬼的凶恶、狡猾和渔夫的智慧,引导学生简要地讲述故事。

课前准备:相关ppt,生搜集朗读神话故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有请我们班的故事大王带来精彩的神话故事。

点生讲故事,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充满智慧的小故事—《渔夫的故事》,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渔夫的什么故事呢?现在就让我们打开课本,赶快走进课文。请同学们快速地朗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把语句读通顺。

读完课文之后,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学生交流。

三、细读课文,感知形象。

1、感知魔鬼的凶恶、狡猾。同学们读了课文之后,已经了解了渔夫和魔鬼之间发生的故事。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渔夫是在什么情况下与魔鬼相遇的?渔夫救了魔鬼之后,按常理来说魔鬼应该报答他,可魔鬼竟然要杀他,这是为什么?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5—12自然段,待会我们交流。

让我们读读魔鬼的谎言,进一步感受它的狡猾与凶恶。(学生练读描写魔鬼的语言)面对这样一个强大的魔鬼,你会有什么样的表现?

引导学生找出魔鬼所说的要杀死渔夫的所谓“理由”—“可是整整过了400年,始终没有人来解救我。我非常生气,我说:‘从今以后,谁要是解救我,我一定杀死他。’现在你解救了我,所以我要杀你。”看来这个魔鬼还是说话算数的。唉,渔夫真倒霉呀!要是在400年前救了魔鬼,准发大财了。可是魔鬼说的话是真的吗?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引导学生从“所罗门啊,别杀我,以后我不敢再违背您的命令了!”“渔夫啊,准备死吧!你选择怎样死吧,我立刻就要把你杀掉!”等描写魔鬼语言的句子中体会魔鬼狡猾、凶恶的本性。因为对所罗门心有所惧,所以一出来还是一副软弱模样,听说所罗门已死了便原形毕露,恩将仇报,并且编了一船谎言为自己无耻的行为找借口。多么狡猾、凶恶的魔鬼,(学生交流:害怕)

2、感知渔夫的善良、智慧。是啊,渔夫刚开始也和我们一样非常害怕,当听完魔鬼的话时,他甚至抱怨自己太倒霉了,可是故事的结果却是魔鬼万万没有想到的,它又重新回到了瓶子,被渔夫抛回了大海。渔夫能够战胜魔鬼,凭的是什么?(智慧)你从哪里可以读出渔夫的智慧?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16—23自然段,找出来,读一读,细细体会。引导学生找出描写渔夫心理和语言的句子,体会渔夫的从容、镇定和聪明。

“他是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我的智慧一定能压制他的妖气”这是对渔夫心理活动的描写。从他的想法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渔夫的镇定,所以下面的对话,渔夫的语言就充满了智慧。“你不是住在这个胆瓶里吗?照道理说,这个胆瓶既容不下你一只手,更容不下你一条腿,怎么容得下你这样庞大的整个身体呀!”“我没有亲眼看见,绝对不能相信。”“我不仅要把你投到海里,还要把你怎样对待我的事告诉世人,叫大家当心,捞着你就立刻把你投回海里去,让你永远留在海里!”是啊,渔夫说的没错。人的智慧是能压倒妖气的,人的正气是能战胜邪恶的,从渔夫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智慧的力量。现在让我们再次感受渔夫的智慧吧!分角色朗读渔夫和魔鬼的对话,试着读出人物的不同特点。

四、表演朗读,情景体验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又一次感受到了智慧的力量。同学们喜欢这个故事吗?想不想把它演出来?这个故事很长,需要运用你们的智慧把它压缩成一个小课本剧。可以是完整版的,也可以是精选版的。老师相信:凭着咱们同学的智慧,大家一定会编的很精彩!

学生表演。

看了同学们精彩的表演,我想对魔鬼说:“人的正气是能战胜邪恶的!”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有可能遇到像魔鬼一样的坏人,这时候你应该怎么办?学生交流。

五、拓展延伸,激发阅读兴趣。

同学们,这节课的学习马上就要结束了,我相信智慧的渔夫形象将深深地印在每个人的心里。这一篇课文选自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在这本书里,有许多像《渔夫的故事》这样充满智慧的小故事。希望咱们同学在课下找时间读一读,相信读了它们之后,你们一定会更富有智慧!

生谈感受,总结收获。

作业设计

1、把《渔夫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读一读《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三个苹果的故事》《阿拉丁和神灯的故事》等神话故事。

听故事讲故事教学设计篇4

教材分析:

本文讲述在一个环境优美的小村庄中,人们靠着手中锋利的斧头,将树木一棵棵砍下来,建造房子、制造工具、打造家具,过上了不错的日子。但是由于过度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了。文章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本文没有一处谴责人们滥砍乱伐树木的行为,却把抽象的含义化为具体的物象,让我们从这些可视可感的画面中去领悟、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文章中有一些含义较深的句子,与学生的人生体验有些距离,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我力图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感受,再加以适当点拔,以突破这一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积累文中的优美词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4、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在读中品词析句,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有这样一个小村庄——播放多媒体课件

师激情讲述:那里的天空格外明朗,那里的空气格外清新。一棵棵大树枝繁叶茂,一条条小河清澈见底,一座座房子掩映在这绿树红花之间。人们在这里安居乐业,过着衣食无忧、幸福安逸的生活。然而有一天,噩运却降临了。一场咆哮的洪水吞噬了这座原本美丽而恬静的小村庄,一夜之间,这里美好的一切都消失了。

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板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105页,自由读一读课文,遇到生字就拼音多读几遍,一定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开始吧。

生读,师巡视,及时把学生读不准的生字板书在黑板上。

指生读一读齐读

2、指五生开火车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词析句感受美丽

过渡:课文哪一段给我们描述了这个小村庄的美丽?(第一段)

①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第一段话,边读边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指生说

②多么美丽的小村庄啊!能通过你的朗读,让大家感受到它的美吗?(示文字片:)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酌情指导:注意读好这些词师范读自由练读指名读

③示图片这就是那个美丽的小村庄,你能看着图片用自己的话讲一讲它的美吗?

指生说。

四、品词析句体悟变化

过渡:小村庄实在是太美了。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却在一场大雨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为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3、4自然段,边读边划,看哪些句子写出了小村庄消失的原因?

谁来汇报?重点理解:

1、课件出示: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①同学们都来读读这句话。

②(谁家谁家拎起)变颜色,点击: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同学们,这里的谁家是指的哪一家?“拎起”还能换个什么词呢?从这几个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③每个人都行,想去就去,没人阻止。没有任何约束,带上这种体会再来读一读。

④师接读:是啊,谁家想盖房,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仅仅是盖房、造犁吗?谁家想造船呢,就拎起谁家想做家具,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多么自由啊!就这样,村民们毫无节制地想怎么砍就怎么砍,想砍多少就砍多少。渐渐地,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树桩图)(引读)

2、(点击出现文字投影: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①同学们,“一年一代”和“一年年一代代”意思有什么不同?

②是啊,就这样一年年一代代——,(引读)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③这句话中还有一组反义词,你发现了吗?什么在减少,什么在扩大

④从这两个词我们就可以体会到环境在逐渐的恶化,我们读书的时候就要学会抓住这样的关键词去体会、去想象。同学们,再读读这句话——

师打手势领读一年年一代代——

过渡:师:就这样(出示文字片点头示意,师生共读:“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

①大家看,在这个句子中,“变成了”连用了几次?(变颜色)

你从“变成了”体会到了什么?

②为了突出树木被大量的砍伐,我们读的时候要用心读好这些词,师范读自己读一读齐读

③出示文字片:树木变成了,变成了,变成了,还有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

谁还会填?自己先练一练,指名说。

过渡:人们靠着锋利的斧头,过着看似衣食无忧的生活。其实,危险正一步步向他们靠近——然而,小村庄的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切!

他们依然是——谁家(引读,出示文字片: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50年过去了,100年过去了,就这样——(文字片: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美丽的村庄不再美丽——(文字片:山上的森林不再,村前的河水不再,天空不再,空气不再)。这些地球的卫士,永远地倒下了,就这样,(文字片:不知过了多少年,不知过了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了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谁知道“大雨没喘气儿”是什么意思?(没停,雨下得大)

大雨过后,(引读)

2、(文字片)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放《二泉映月》——

什么都没有了?同学们,你能联系课文内容,具体说一说都是什么没有了?

小结:多美的小村庄啊,师说一组排比句就这样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

五、拓展升华强化认识

面对着眼前发生的一切,你最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什么呢?指生说

小结:同学们,就让我们把这些话铭记在心里,让我们把这个小村庄的故事铭记在心里吧。

听故事讲故事教学设计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认识“郊、列”等14个生字,会写“名、发”等六个字。

3、读懂课文,简单了解课文介绍的几种火车及它们的特点。

教学重点:

认识并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德育目标:

了解课文介绍的几种火车及它们的特点。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具准备:

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检查复习:

(一)出示词语自由认读,忘记了可请教同学。

(二)指名读词并给带点的字交个朋友组成新词语。

二、教授新课: (一)学习生字“名”

(1)教写“名”

(2)读准音。

(3)观察“名”在田字格的位置。

(4)老师范写。

(5)学习书空练习,并在书上描红。

(6)总结学习方法:读—看—描

(二)用同样的方法学写“发”“成”“晚”“动”“新”。

学生读生字。 学生认真观察 读。 观察笔画的位置。 看老师范写。 书空并在书上描红。

二、做作业 教师与学生一起写《新课堂同步训练》 再检查几个同学。

学生自由学习。学生自己做。 教师检查复习。教写“名” 老师范写 总结学习方法:读—看—描 教师与学生一起写作业。 拓展思维

你想象中的新型高速火车是什么样子的?展开丰富的想象,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设计一列未来的火车,画下来准备交流。

板书设计33

火车的故事 飞驰而过

蒸汽机车—内燃机车 绿色环保磁

悬浮火车—电力机车 料片,增强学生能够的感性认识。

听故事讲故事教学设计篇6

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发明带齿孔的邮票的故事,一个由发明家阿切尔身边的偶然小事引发的发明故事。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带齿孔邮票的发明经过,它还告诉我们,发明并不神秘,并不遥不可及。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学情简析: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体会栽花种草的价值,认识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从中也能得到快乐。

3、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养成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的好习惯。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

教学准备:

投影仪、生字卡片、邮票的图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导入

1小朋友,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你知道邮票的用途吗?

2比较过去的邮票和现在的邮票四周是什么样的呢?

3别看这小小的齿孔,它的发明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齐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把生字的字音读准,把句字读通顺。

2学习生字

(1)出示带拼音的词语认读。

(2)去掉拼音认读。

(3)做游戏,看看,听听,猜猜的游戏。

a、出示小刀,认识??

b、做动作裁纸,认识裁

c、做撕的动作,认识撕

d、听,英国的首都是哪个城市(伦敦)

猜字谜,借一半,扔一半(扔)九个洞(究)

3、开火车再读词语卡。

第二课时

三、学习课文

刚才大家都展示了我们认字的本领,现在我们在一块展示一下,我们的读书本领吧!

1、默读课文,想一想是谁发明了带齿孔的邮票呢?

2、过去的邮票一枚枚连在一起使用时会怎么样呢?

a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感受使用起来不方便。

(2)齐读。

b学习2、3、4自然段。

带齿孔的邮票又是怎样发明的?我们一块读书来解决。

(1)指3名同学分别读2、3、4自然段。

(2)四人小组讨论学习。

(3)汇报

a、分角色读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理解吸引那位先生怎样的举动吸引了阿切尔呢?

c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男女比赛读,表演读,你觉得他怎样?

(2)从图中什么地方看出阿切尔被吸引住了(神态,动作)

(3)再读此句,相信你会读得更好。

d学习第四自然段

(1)此时此刻,他产生了一个想法,请用~~~画出来,指导读。

(2)动手实践,说感受。

阿切尔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他用心思考,不断实践,解决了生活中的难题,让我们动手做做,来感受下阿切尔的发明给我们带来的方便吧!在纸上刺一排孔,撕一撕,说感受。

(3)指导读,把这种方便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4)给立即换个词,说明了什么?从仍然一词又说明了什么?(了不起)

(5)用敬佩语气读。

(6)你想对阿切尔说什么?

四、明理导行。

1、邮票的齿孔给我们现在的生活带来了启示,你能说说我们身边类似的例子吗?

2、一个用别针孔撕开邮票的先生,一个是发明家阿切尔,你喜欢谁?

3、你知道受生活小事的启发,从而有所发明创造的事有吗?

小结:发明并不神秘,并不遥不可及,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五、实践活动。

1、读课后我知道的内容,了解邮票的一些常识。响应学生伙伴的提议,去收集一些邮票

2、作业布置:找一找、讲一讲受生活小事的启发,从而有所发明创造的故事,比如《瓦特发明的蒸汽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

板书设计

邮票齿孔的故事

阿切尔看到:拿翻找摸求助取刺撕会观察

阿切尔想到:机器打孔肯动脑

阿切尔做到:研究造出勤动手

课后反思:

用无齿邮票和有齿邮票的不同引出齿孔是怎么发明的?创设了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新知创设了一定的条件。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情节简单,语言平实,因而采用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通过实践操作探究齿孔给生活带来了方便,感悟原来发明就在身边,并不是件难事,并进行开放性的交流,使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最后让学生欣赏自己集的邮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