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与形教学例2教学设计通用5篇

时间:2022-12-31 作者:dopmitopy 教学计划

教学设计写好了在今后的教学中起到很好的作用,作为老师首先你要明白什么是教学设计,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数与形教学例2教学设计通用5篇,感谢您的参阅。

数与形教学例2教学设计通用5篇

数与形教学例2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继续练习快速默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 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人和动物是完全能和谐相处的。

二、以读为主,读中探究

1、自主读书

要求:

(1)要把课文读通读顺,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生字、新词可利用工具书解决。

(2)把不理解的内容和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来。

2、汇报交流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情况。

如: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2)提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3、再读释疑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

(个人读、双人读、小组读、互相讨论等学习方式;教师巡视课堂,或询问、或指导、或鼓励。)

三、自主性练习设计(以下四题任做三题)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我”是怎样照料、呵护珍珠鸟的?

3、小鸟为什么会信赖主人呢?

4、作者写这篇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四、课文内容的拓展

1、搜集有关珍珠鸟的资料。

2、谈谈你对“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理解。

板书设计:

珍珠鸟

大鸟:躲进吊兰中 隐约闪动 渐渐伸出 熟悉

小鸟:先 随后 先 再 跑到 落在

(信赖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数与形教学例2教学设计篇2

教学要求:

1、运用自己掌握的有效学习方法,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有感情。

2、读懂故事,体会寓言要阐述的道理,并鼓励有自己的想法。

3、大胆评价故事中的角色,创造性地复述故事,续编故事。

教学重点:

读懂故事,体会寓意,创造性地复述寓言。

板书设计:

听记

读思 一路花香

说演 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评编 人各有所长,要自信

教学过程

一、巧设悬念,激求知欲

同学们,知道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干什么吗?今天,我们听故事,好不好?

二、听故事,明大意。

1、请同学们认真听,边听边记。

2、请努力听清以下问题:

(1)、你所听故事的题目是什么?

(2)、故事中有哪几个角色?

(3)、你能用一两句话概括故事主要内容吗?

三、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这是一则让人感到耳目一新的寓言,我很爱读,所以,我把它推荐给大家。请同学们运用最有效的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把课文读正确、通顺的要求。

请某生指出一处请另一生朗读,以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

四、潜读全文,明寓意。

1、祝贺大家圆满地完成了第一项任务,如果我们继续用心多读这则寓言故事,我们会大有收获。让我们努力。

2、再读课文,在你感兴趣的地方做上记号。

3、你对寓言中哪个角色感兴趣?能凭借自己的用心读书把它生动地介绍给大家吗?

4、首先请允许我向大家汇报我的收获,师示范讲述完好无损的水灌的自述。

5、通过听看老师的介绍,你学到了哪些介绍方法?

6、认真读文,思考,准备。

7、你对哪个角色感兴趣?请你把它介绍给大家。

8、你对文中角色分别给予怎样的评价?

9、现在你能和他人合作把整个寓言展示给大家吗?

五、创编寓??

听了同学们的评价,这三个角色肯定会有所震撼,之后,又会发生什么事呢?你能想象吗?请续编故事。

数与形教学例2教学设计篇3

教学理念:

让诗的教学充满诗意,焕发魅力;让课堂语言与思维齐飞,激情与智慧共舞,《示儿》教学设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强烈的爱国热情,受到熏陶。

3.背诵并默写全诗。

重难点:

感悟作者崇高的爱国思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设想:

( 一)激趣:

你最敬佩的诗人是谁?简单说说原因,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示儿》教学设想》。

( 二)导入激疑:

1. 引出南宋诗人陆游,你们了解他吗?(交流搜集信息)

2. 小结交流情况。出示资料(陆游的生活的宋朝背景)

历史上的南宋是北宋王朝的衰亡时期。1126年,北方的金兵屡屡进犯,宋军节节败退,最后把国都开封都被金兵占领,从此山河破碎,不复统一。南宋的朝廷向南逃到杭州定居,他们苟且偷安,不思保国,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95年。陆游就生活在战乱纷纷,国破家亡之中。在他年仅三岁的时候,汴京就被金兵占领了,他从小就立下了抗金救国的志向,长大后他亲自上战场参加抗金战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今天我们一块来学习他临终时的绝笔诗——《示儿》,这首诗是他八十六岁高龄,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时候写给儿子的临终嘱咐。你想知道什么?

(三)导读达标:

1.初读感知

(1)配乐诗朗诵: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自由读

数与形教学例2教学设计篇4

一教学内容

最大公因数

教材第82、83页练习十五的第2一9题。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合作交流的能力,能用不同方法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

掌握找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四教具准备

投影。

五教学过程

1.完成教材第82页练习十五的第2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找最大公因数的经验,并将这8组数分为三类。

2.完成教材第82页练习十五的第3一5题。

学生独立填在课本上,集体交流。

3.完成教材第83页练习十五的第6题。

学生独立填写,集体交流,体会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的几种情况。

4.完成教材第83页练习十五的第7一11题。

学生独立审题,理解题意,然后试着解答,集体交流。

5.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3页的“你知道吗”。

请学生试着举例。提问:互质的两个数必须都是质数吗?你能举出两个合数互质的例子吗?

思维训练

1.某服装厂的甲车间有42人,乙车间有48人。为了开展竞赛,把两个车间的工人分成人数相等的小组。每组最多有多少人?

2.有一个长方体,长70厘米,宽50厘米,高45厘米。如果要切成同样大的小正方体,这些小正方体的棱长最大可以是多少厘米?

3.把一块长8分米、宽6分米的铁皮切割成同样大小的正方形铁皮,如果没有剩余,正方形个数又要最少,那么可以切割成多少块?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主要掌握了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可以先分别写出这两个数的因数,再圈出相同的因数,从中找到最大公因数;也可以先找到一个数的因数,再从大到小,看看哪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因数,从而找到最大公因数。

数与形教学例2教学设计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本课的4 个生字。

2、能力目标

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

3、情感目标

理解无论音乐。美术还是其他艺术形式,都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无论音乐。美术还是其他艺术形式,都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高山流水》、《月光曲》抚慰我们的心灵,《蒙娜丽莎》带给我们“神秘的微笑”,这就是艺术的魅力。同样舞台艺术也有着神奇的吸引力。究竟舞台的魅力有多大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我的舞台》这篇课文。

二、简介作者

吴霜,吴祖光。新凤霞之女,著名歌唱家。剧作家。早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是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后留美6 年学习西乐。代表作品《光明三部曲》:《别为你的相貌发愁》。《女人漂亮》。《父女惊魂》。著有《别问我的父母是谁》。《吴霜看人》等作品以及电视剧《新凤霞传奇》等。

三、阅读课文,初步感知。

1、阅读课文,注意字词。

2、找学生朗读课文,教师纠正字音。

3、教师带有感情的范读课文。

四、深入分析课文,整体感知

1、“我”还没出生的时候,与舞台结下了怎样的不解之缘?

2、“我”刚会走路时,是怎么表演的?都有哪些观众?

3、“我”的舞台都在哪里?

4、“舞台”对我有什么影响?

五、小结

无论音乐,美术还是其他艺术形式,都有撼动人心的力量,舞台艺术也是一样的。作者的舞台逐渐转移到人生的大舞台,“舞台”炼就了我的勇气和毅力。

六、作业

写一写对你有所影响的艺术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