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体育教学计划参考7篇

时间:2023-03-03 作者:Indulgence 教学计划

我们只有认真对待教学计划的书写,才可以让自己得到进步,我们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开始之前,一定要将有关的教学计划写好,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全体育教学计划参考7篇,感谢您的参阅。

全体育教学计划参考7篇

全体育教学计划篇1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为指导,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工作目标,认真贯彻学习新课程标准,转变教学理念,加强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高质量做好学校体育工作。

二、工作目标

1、加强体育课堂教学的常规管理。推动体育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提高体育教师的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和教学质量。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本学期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课堂常规教学。

2、加强运动队训练工作,坚持科学训练,保证训练时间、提高训练质量,认真制定训练计划,积极主动的开展训练活动。为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

3、认真抓好群体工作,保证两课两操质量,安排好体育课外活动和体育达标工作,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在体育活动中要

要进行安全教育。

三、工作重点

1、加强体育教学工作管理,积极组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提高体育教师授课水平,使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

2、认真安排好课间操和体育课外活动,保证课间操质量,体育教师必须带操。体育课外活动要安排合理,活动形式内容丰富。

四、具体活动安排

日期活动内容主持人备注第一周教研组活动制定各项学科计划教导处第二周教研组活动:研究讨论有关竞赛训练事项。苏福兴第三周教研组活动: 研究讨论运动员资格审查事项。教导处第五周教研组活动:“青年教师公开课”陆刚上教导处第七周教研组活动:李萍公开课苏福兴第八周教研组活动:研究讨论体质测试上报事项苏福兴第十周教研组活动:卢雪芬公开课。

全体育教学计划篇2

一、教材分析

根据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培养目标《中学体育教学课标》以及本校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传授基本的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体育技能,并在传授中渗入思想道德教育,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认识自己的身体和掌握锻炼身体的知识及方法,学会一些体育卫生保健和安全常识,培养认真锻炼身体的态度。

2、学习田径、跳跃、力量、球类等项目的基本技术,掌握简单的运动技能,进一步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

3、培养学习各项基本技术的兴趣,培养勇敢、顽强、自觉遵守规则、团结协作等优品质。

三、主要工作:

1、认真备课上好每一堂体育课。充分贯彻课改精神,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提高课堂效率。

2、抓好学校田径队的建设和训练工作,为本学年举办各类比赛做好充分准备。

3、广泛开展学校群体活动,上好大课间活动,本学期将进行班级间的各项体育比赛,如:跳绳比赛、拔河比赛、长跑比赛、各种球赛等。

四、具体安排

1、抓好基本身体素质的提高。

2、抓好基本技术的练习。

3、结合大课间体育活动,认真抓好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

4、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根据考试成绩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的小组。以好的学生帮助老师组织、辅导、督促素质较弱的学生进行练习。素质较弱的学生可消除自卑感和心理压力,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竞争欲望。

5、学生练习一段时间进行模拟考试,及时掌握学生的练习情况。

6、根据学生不同情况进行专项练习。

五、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树立锻炼身体的主动性和关心自身健康的社会责任感。

2、运用体育对学生特有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美感和文明行为,逐步提高,培养遵守纪律,尊重他人,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等集体意识和良好作风。

3、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勇敢、顽强、朝气蓬勃和进取向上的精神,注意能力的培养,启迪思维,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全体育教学计划篇3

一、学生情况分析:

今年本人承担三年级的体育教学任务,从上任教师了解到,大多数学生们身体健康,无运动技能障碍,学生们组织纪律性较强、但情绪变化较大,上课喜欢玩,运动能力有一定发展,想象创造力丰富,学习兴趣易激发。但运动系统发育不成熟,肌肉力量和协调性较差,应该努力培养学生主动进取的态度,掌握好学习方法,把握学习规律,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去探讨,去理解,去发现,去创造。将学生身心作为一个整体,通过合理的运动实践,在不断克服困难体验运动乐趣;提高运动技能,培养健康和愉快生活的态度,通过从事适宜的运动,了解自己的身体变化,增强体质,培养学生们坚强的意志。

二、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体育与健康教育”新课标,把“生活教育”的理念渗入到新课程中。坚持“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以促进学生们健康成长为目标,激发学生们运动兴趣,培养他们终身体育的意识。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位同学受益。

三、教学目标:

1.教学队列,队形基本走、跑、武术基本动作为主的练习。

2.掌握基本体操(徒手操)、快速跑(站立式起跑、途中跑);耐力跑、定时跑、立定跳远、垒球投掷、身体素质训练(结合达标项目)等。

3.在上课过程中多做一些辅助性练习,如发展耐力速度的定时跑,定距离跑;发展下肢力量,提高立定跳远成绩的跳起,原地抱膝跳,跳台阶、免子跳等。

4.以速度力量练习和耐力练习的课(跳跃性、耐力性的反复练习)来改善肌肉的协调性和力量的发挥。

5.并采用小重量和不负重量的方式,通过协性(结合游戏)练习和提高动作速度的练习来提高速度力量。

(一)、教学重点:

1.教学队列,队形,走、跑、投、课堂常规。

2.掌握基本体操、武术基本动作、快速跑、耐力跑、立定跳远、身体素质训练、

直线运球比赛等。

(二)、教学难点:

1.力量练习、耐力练习、协调性练习。

2.正确姿势、规范动作的自我体现。

四、法制渗透

通过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知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末成年人保护法》,让学生从初步了解到初步理解,并能结合实例进行多方面的法制教育,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到了法律知识,又在紧急情况下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得以应用。

五、教材分析:

小学三年级体育教材以实践教材为主。根据学生的能力以及学校的实际条件,体育教材主要选择田径(跑、跳、投),体操、游戏、篮球等基础项目,以便使学生跑、跳、投的基本技术得到提高;并挖掘生活中的实用技能与武术基本功的练习。

1、 从儿童需要出发,不受运动技术系统的制约。即以学生为主,进行游戏和发展基本活动能力为主的锻炼活动。

2、教材内容儿童化,生活化 ,更好地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实际,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如模仿兔跳,蛙跳等,更多的采纳游戏教学。

3、整本教材以发展学生基本素质,即跑、跳、投、爬的能力为宗旨,通过不断的练习来提高他们的灵敏、反应、协调能力。

4、借助很

多游戏让学生感受到集体和个人的区别,能与同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及集体荣誉感。

六 、教学措施

1、正确把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进行教学。

2、备好每一堂课,营造一个宽松生动的课堂气氛来;在课前“场地备课”和课后进认真反思。

3、采取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如分组教学(异质分组、随机分组男女分组等),分段教学等。

4、在课间多展开授课内容、动作评比、竞赛,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在竞争的

气氛中更好的掌握动作技巧,培养集体荣誉感。

5、积极培养体育骨干,更多的注重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

全体育教学计划篇4

一、总体教学目标:

运动参与:学生乐于参加各种游戏活动,认真上好体育课。

运动技能:学生初步掌握简单的技术动作,如拍球、运球、基本体操动作、模仿简单的舞蹈或韵律动作。

身体健康:学生能指出正确的坐、立、行时的身体姿势;学习实际生活中的移动动作,如走、跑、跳、攀爬动作;能随同集体完成各种必要的操练,如队列练习、广播操;在游戏活动中进行如移动、躲闪、跳跃、挥动、抛掷、转体等练习。

心理健康:学生能说出自己在体育活动中的情绪表现,如进步、成功、退步、失败时的心情;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能适应陌生的环境,如在陌生的场地进行体育活动或与陌生的同伴一起参加游戏活动。

社会适应:体验集体活动和个人活动的区别,如尝试与他人一起活动或独自活动时的区别。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年级有五个班,学生约230余人,年龄小,基础差,体育知识及技术技能差,课堂中集中注意力短,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对教师枯燥的讲解与练习会产生厌倦情绪。好动、多话是低年级学生的天性。做动作模仿能力强,所以拫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在教学中针对学生求新、求变、求异的心理特点,多采用情境式、学导式、主动式、合作式等教学方式。多采用游戏、模仿性练习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活动的乐趣、更好的掌握一年级的教学内容。

后20%学生在各班级中都有存在,还有些是由于体质较弱、胆子较小等因素造成的,因此这些后进生是完全可以转化的。在体育教学中,我做到以下几点:

1、尊重人格,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

2、热情鼓励,激发后进生的上进心

3、逐步要求,培养后进生的责任心

4、集体帮助,树立后进生的自信心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一年级体育内容有走、跑、跳、体操及游戏等内容,以游戏为主,将其他内容穿插其中,使学生在娱乐之中既锻炼了身体,又增强了体质,还学到了简单的体育知识。

走和跑的教学: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正确动作和姿势,要安排学生多次反复练习和变换练习,可以用游戏和比赛的方式来组织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同时在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男女生适当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体弱的学生适当减轻运动负荷。

跳跃的教学:教学中可多采用游戏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励学生跳的高、跳的远,并能跳过一定的障碍,同时要多给学生练习的机会,不要过分强调动作的细节。

投掷的教学:在教学时除了重视培养正确的投掷动作,还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各种练习方法,反复练习,达到练习目的。

游戏的教学:游戏的内容涉及范围较多,有跑、跳、投等等。在教法上,要讲解和示范结合进行,既要讲解、示范方法、规则和要求,又要讲解、示范动作的结构和要领,同时更要注意与其他相类似的实践教学内容有机结合。

广播体操的教学:在教学时教师要把每节操的动作讲解清楚、示范要正确,复杂的动作可以分解教,然后在做完整动作。教学时教师应注意自己的站位,可适当加上手势和自编的口诀,让学生更容易掌握动作。

四、级教材教学重难点:

教材的重点是以游戏教材,应突出课堂上练的教学方法,难点是队列的基本动作,使学生从小就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和动作方法,但是对于一年级来说是比较难做的,可采用直观教学,利用互相帮助和课外活动的方式来突破这一难点教材。

五、教学基本措施:

1、全体学生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活动,遵守考勤制度,按时上课。

2.遵守体育课常规,认真听讲,积极学习。

3、从游戏、竞赛手段入手,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4、用激励教学法提高每位同学的学习锻炼信心。

5、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立体式的内容安排使学生新鲜感永存。

6、抓住知识点,以点带面,抓住难点,个个击破。

全体育教学计划篇5

课的构思与设计

在新的课程标准实验与体育教学改革中,教法的改革是很重要的一环,提高课的质量,必须在教法改革上下功夫,这样才能达到新时期教学的目标,本课是这种指导思想下的一次尝试。

一、应用器材,提高锻炼效果

本课运用了实心球和铅球器材,使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握球和持球的方法以及推球的动作要领,纠正在推中误用鞭打动作,学生身体得到全面锻炼,从而避免了器材少、人多的不利因素,提高课的密度和负荷,突出器材的使用价值。

二、运用简易器材的锻炼方法

本课用垫子、哑铃等器材,除了发展上肢力量外,还通过鸭子走、蛙跳、跪跳起、学动物走等形式,发展学生的协调、柔韧、力量素质,提高学生的体能。

三、分层递进,寓教于乐

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地方实际,全课贯穿分层递进,寓教于乐的精神,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得到锻炼和发展,如课的开始部分强调常规教育与安全教育,形成参与意识,接着围绕本课学习内容,采用了发展学生灵敏素质和应变能力的变向跑和热身的跟我学等运动,充分把各关节活动开,防止运动中的损伤事故。在.音乐的伴奏下以轻快的节奏,参与活动之中。集体的讲解、示范动作及方法,思路明确,记住操练,口令和歌谣其重点和难点。采用等时分组轮换的形式,练习学推实心球、铅球和咱们快来活动。在教学中采用自由练习法、观察法、体验法、提问法、分层递进练习法。导学、导练,使学生主动学习,学生示范时的设问,练习时的点面辅导,互相观摩,示范表演,升级练习,均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练习中留出一定练习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练习能力,使他们有更多的创造和发挥余地。用投掷竞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充分发挥个性特长,提高综合运动能力。其间培养小组长的组织领导能力,使本课达到了高潮。在共同的健身活动中,学生自评自测上肢力量,正确认识自己。最后,在轻音乐的伴奏下做放松练习,使身心得到充分放松。同时以师生共同谈体会、心得、作总结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的能力和积极向上的情趣,作为本课的结束。

第24课时应有人数:63人

实有人数:62人授课教师:龙锡君授课时间:20xx年11月26日

课题:快乐有效的投掷运动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原地侧向推铅球的动作方法和技术,促使技能的形成和发展,引导积极参与此项运动的活动意识。

2.发展协调、力量、柔韧等素质,提高上肢力量。

3.培养坚毅、果断、顽强的道德品质和互帮互学,注意安全的集体主义思想。

4.树立进行社会活动时锻炼身体的价值观念。

全体育教学计划篇6

一、指导思想

以“陶行之”生活教育主流思想为指导,以教研组教学工作计划为依据,认真学习“体育与健康教育”新课标,把“生活教育”的理念全面渗透到新课程实践中,并以学科生活化的“六个特质”全面引领教学工作;实施优质教育,进行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总体教学目标

1、能知道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好处,知道一些保护自身健康的简单常识方法,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知道并掌握一些身体基本活动的动作和方法,学会学练的方法,能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具备一定的身体活动和运动锻炼的能力。

3、体验参加体育运动的乐趣,培养合作、创新、乐观的思想品质。

三、学生分析

所任教的二年级学生在小学属于低段阶段,他们年龄较小,稚气未脱、好奇、好玩、喜欢模仿且模仿能力强,但对体育基本活动的动作概念和方法了解甚少。因此,基本活动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活动起来,学会一些简单的动作与方法,培养正确的身体姿态,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各种体育运动的技术和技能打下一定的基础。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有意注意时间教短,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活动的乐趣、身心的愉悦。

四、重点单项教学内容分析

??走和跑

1、能知道正确的姿势对于提高奔跑速度的重要性;

2、能完成走和跑的学习任务,体验走和跑的正确姿势;

3、乐于走和跑练习,并在练习中获得生理和心理上的满足。

??跳跃

1、能了解在踏跳区起跳的重要意义;

2、能做出助跑几步、在踏跳区起跳的动作,做到用前脚掌蹬地起跳,迅速抬腿,落地时屈膝下蹲,努力踏准起跳区;

3、乐于跳跃练习,体验克服困难后心理上的满足感。

??投掷

1、能了解正确投掷方法;

2、能掌握巩固肩上屈肘、自然挥臂的投掷动作;

3、在投掷的重复练习中,体验和建立坚韧、顽强的品格。

??技巧

1、知道前滚翻的动作和要求;

2、能做出连续前滚翻的动作,几个前滚翻之间的连续紧密,方向正,滚翻动作正确。发展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提高动作协调性和控制能力;

3、体验重复练习的乐趣和体操的美感。

五、教学进度计划表

课 次教 学 内 容

1游戏:大鱼网 选修内容

2走和跑:400-600米自然地形跑 游戏:拍球比多

3走和跑:2分钟定时跑 游戏:拍球比多

4韵律活动和舞蹈:跑跳步、滑步 游戏:黄河、长江

5走和跑:直线跑 游戏:传递实心球

6韵律活动和舞蹈:集体舞—猜拳游戏舞 走和跑:30米加速跑

7投掷:持轻物掷远 游戏:传球接力(顶上、胯下)

8投掷:持轻物对墙投掷 韵律活动和舞蹈:集体舞—猜拳游戏舞

9走和跑:30米加速跑 游戏:看谁投的准

10走和跑:30米跑(考核) 选修内容

11韵律活动和舞蹈:集体舞—儿童圆舞曲 投掷:持轻物投高

12投掷:持轻物投过2-3米的横绳 游戏:搬运接力跑

13跳跃:助跑几步,在踏跳区起跳 韵律活动和舞蹈:集体舞—儿童圆舞曲

14投掷:持轻物掷远 游戏:大鱼网

15投掷:投掷(考核) 选修内容

16技巧:前滚翻 游戏:迎面接力跑

17韵律活动和舞蹈:集体舞—儿童圆舞曲 跳跃:助跑几步,屈腿跳过30-40厘米高的横绳

18技巧:连续前滚翻 游戏:迎面接力跑

19跳跃:助跑几步,屈腿跳过30-40厘米高的横绳 攀爬:爬行通过低障碍

20技巧:连续前滚翻 游戏:冲过“战壕”

21技巧:连续前滚翻(考核) 选修内容

22跳跃:助跑几步,一脚起跳,双脚落入沙坑 攀爬:攀登联合器械

23游戏:快快跳起来 选修内容

24攀爬:爬竿 游戏:快快跳起来

25游戏:播种与收割 选修内容

26攀爬:爬竿 游戏:播种与收割

27体育常识:怎样搬运体育器材 室内活动:拍拍手

28健康常识:认真做眼保健操 室内活动:传球比赛

29健康常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室内活动:劳动模仿操

30健康常识:预防沙眼 室内活动:传口令

31安全常识:识别几种交通工具 室内活动:开火车

32养生之道:面要多擦,发要多梳 室内活动:猜人入座文章

全体育教学计划篇7

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共有四个教学班。各班又存在较大差异,身体素质、遵守纪律等方面各有不同。要求教师严格教学、精心组织,争取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让学生健康、活泼地生活在一个温馨的集体中!

二、教材分析

全期教材内容包括(一)、体育卫生基础知识,(二)、运动技能,(三)、身体健康,(四)、心理健康。教材内容较多,其中体育卫生基础知识的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并适当运用课堂讨论。室外授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方法、运动技能技巧,让他们自觉锻炼身体,达到“健康第一、安全第一”的目的。

三、教学资源开发

发展学校体育运动,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需要有一定的活动场地和必需的体育器材。我校有3000多名学生,但体育场地器材很有限,仅有300米环形跑道,其他运动辅助设施也很陈旧、落后,这就要求教师自己动手,因陋就简,修旧利废,因地制宜地利用场地器材,争取达到较好的效果。

四、教学措施

1、把学生按自愿报名报项的办法分成若干组,各组在体育委员和小组长的组织下活动,教师指导。

2、学生可以自主参加各自喜爱的项目,允许学生在“安全第一,健康第一”的前提下有所创新。

3、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不但抓学生和身体健康,更要抓学生的心理健康。

五、教学目的任务

1、目的:坚持“健康第一”,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每一个学生,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2、任务:

①全面锻炼学生身体,培养学生健康的体格,增强学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②掌握一定的体育基础知识,让学生了解体育的目的任务,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③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陶冶学生美的情操,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