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和云科学教学设计8篇

时间:2023-01-22 作者:Kris 教学计划

教学设计写好是为了取得更出色的教学成果,随着新一学期的到来,老师们是不是都开始制定教学设计了呢,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雾和云科学教学设计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雾和云科学教学设计8篇

雾和云科学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了解科学记数法的意义

2、能掌握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比较大的数

一、能力目标:

1、借助身边所熟悉的事物进一步体会、感受生活中的大数,增强数感,积累数学经验。

2、会用简便的方法——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

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有创意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实践,再与他人交流学习方法,并从中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战胜困难的勇气。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

难点:正确掌握10n的特征,探索归纳出科学记数法中指数与整数位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自主交流——探索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

师:上节课我们借助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认识了100万有多大,下面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书写下面的数据:(用阿拉伯数字)

(1) 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中国人口约为1300000000人

(2) 太阳半径约为696000000米

(3) 地球离太阳约为150000000千米

(4) 光的速度约为300000000米/秒

师:你想到了什么?

(生:这些数太大了,不好记。比100万都大。这些数据读和写都比较困难…)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书写这些较大数据的科学的方法,(引出课题)

师:现在我们不知道怎样写这些数简便,那我们寻求一下计算器的帮助。计算器就算是容纳的数字再多,也得有个极限是吧?平时我们用的计算器最多能容纳多少位?

生:8位或10位

师:当计算器计算到大于8位或10位的'数时,它是怎么显示的?你们试试看,你是怎样操作的?(学生自己操作,汇报结果。老师写出最后形式,讲评后,举出课本上小明用计算器表示大数的方法。最后计算器显示出1×的形式。这一部分用课件展示)

师:1×是小明通过怎样的运算得到的呢?

(生:可能回答是1000经过两次平方得到的。师:实际上就是1000的几次方?生:1000的4次方。那么1×应该表示什么数?生:1000即1000000000000)

师:计算器显示屏上的“12”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表示10的指数

师:这里出现了指数的概念,我们曾经在‥哪一部分学到了指数?

生:乘方运算

师:先来回顾一下什么是乘方。

生: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回答不出具体概念可以举例说明,老师再总结)

师:下面我们再来回顾一下10的n次幂的规律和意义:课件展示

10=10

100=10×10=10(10的2次幂等于1后面带2个0)

1000=10×10×10=10(10的3次幂等于1后面带3个0

10000=10×10×10×10=10(10的4次幂等于1后面带4个0)

‥‥‥‥‥

1000…000=.=10(10的n次幂等于1后面带n个0)

师:你能发现什么规律?10的指数和0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生:容易发现指数的大小就是0的个数。

规律一:幂指数等于零的个数

师:再观察幂指数与整数的数位有什么关系

生:幂指数比整数的数位小1

规律二:幂的指数比整数的数位少1

师:我们用10的n次幂的形式表示出了像这样1后面有很多0的形式的大数,那么,我们怎么来表示一般的大数呢?投影一些大数的图片,问刚才投影的图片中的大数能这样表示吗?是怎样表示的?有什么规律?:课件展示

300000000=3×100000000=3×108

150000000=1.5×100000000=1.5×10

696000=6.96×100000=6.96×105

学生可讨论后回答,有一定的难度,老师可以给与一定的启示。培养学生归纳叙述的能力。(观察n与位数的关系。还可能出现有学生质疑可不可以表示成300000000=30×10。老师答:可以,但为了统一标准,规定了前面一个因数的范围)

师:像上面那样表示大数的方法,我们叫科学记数法:课件展示:

一般地,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表示成a×10的形式,其中1

师:下面我们就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表示下列各数:课件展示

例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1000000;(2)574000000;(3)80700000;

(5)30030;(6)127.43.

解:

(1)1000000=106;

(2)574000000=5.74×108;

(3)80700000=8.07×107;

(5)30030=3.003×104;

(6)127.43=1.2743×102.

例题2、3、4

5.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记出的数,原来的数各是什么数?

(1)8.5×106;(2)7.04×105;(3)3.96×104;

课标剖析(教材全解333页)

课后调查,课件展示:

课本201页的做一做,分小组调查。

读一读:课本202页的读一读,并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它们。

小结

师:这节课你都掌握了那些本领呢?

(学生自由发言,最后强调a的取值范围,n的值的确定)

雾和云科学教学设计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认识各种蛋制品,知道蛋制品是有营养的。

2、在品尝蛋制品的过程中愿意与同伴分享食物。

【活动准备】

请家长为幼儿准备一份蛋制食品,并告诉孩子名称及所用材料。如:番茄炒蛋、荷包蛋、蛋饼、蛋卷、咸蛋、皮蛋、月饼等。人手一份碗、勺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参观、交流蛋制品

1、小朋友,今天你们都带来了好多好吃的东西,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把桌子围成圈,放上不同的蛋制品,便于幼儿观察。幼儿有秩序的参观蛋制品,教师提醒幼儿把小手放在背后,小心打翻物品。)

2、请你来介绍一下你带来的是什么好吃的?(介绍自己带来的东西。)师介绍蛋制品:好吃的东西里有鸡蛋,这样东西就叫蛋制品。

二、初步认识各种各样的蛋制品,了解蛋制品是有营养的

看了这么多好吃的蛋制品,为什么有的蛋制品里看得见蛋,有的却看不出蛋呢?(因为在做的时候把蛋打碎了,搅在一起了,所以我们看不出来)。象蛋卷、蛋糕、蛋塔、蛋黄派等等蛋制品,这些都是在做的时候把蛋打碎了,搅在一起了,所以我们看不出来有的颜色是黄黄的。

1、蛋制品归类

外型未变:皮蛋、白煮蛋等、炖蛋。

做出菜:茄炒蛋,荷包蛋。

做出点心:蛋卷、蛋糕、蛋塔、蛋黄派等。

为什么有的蛋制品能看得见蛋,有的看不见。(可通过视频让幼儿欣赏)

2、蛋制品的营养:你们喜欢吃这些蛋做的点心和菜吗?(喜欢)为什么我们都要吃蛋呢?(蛋的营养好)所以,我们每天都要吃一个蛋,这样我们的身体就会棒棒的!

三、品尝蛋制品的过程中愿意与同伴分享食物。

师:这么多的蛋制品你们有没有吃过?想不想吃?(想)我们等一会儿就开始分享,在吃以前先要把手洗干净,再每人拿好一只碗,一把勺子,到你想吃的蛋制品的碗里盛,但是能不能全盛完?不能,这么多的小朋友要一起分享,吃的时候看看它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味道?

1、幼儿自己分享蛋制品。说说所吃到食物的味道,口感。

2、你刚才吃的是什么?有没有和小朋友一起分享?你最喜欢吃的是什么蛋制品?

雾和云科学教学设计篇3

一、教学设计理念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不仅仅要“学习物理”,更重要的是要“探究物理”。在“探究”中提出物理问题,在“探究”中经历并体验科学探索的历程,在“探究”中将物理学习跟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在“探究”中将物理学习最终归于生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将科学探究的要素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使学生在探究中敢于质疑、勇于辩论,在充分交流中比较、筛选出最佳的实验方案。而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的指导作用突显出来,从而使师生互动不再停留在形式上,而具有实质意义。这样一堂鲜活的课上完后,学生收获的不只是知识,还收获了研究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培养、提高。因此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知道浸在(漂浮、悬浮、下沉)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施加的竖直向上的浮力,知道如何计算浮力的大小,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浮力并知道浮力的方向。

2、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

2、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等于什么”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2、学习阿基米德善于观察思考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及其方向,会测量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2、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难点: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的过程。

四、实验器材

演示实验器材:铁架台、重垂线、鸡蛋、食盐水、乒乓球、大烧杯、红毛线、水桶、水盆,准备一组与学生所用完全相同的实验器材(便于学生上讲台演示实验方案)。

学生实验器材:橡皮泥、小石块、小木块、铁钉、乒乓球、烧杯(100ml)、弹簧测力计、溢水杯、小桶、空易拉罐、水槽、细线。

五、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课件展示生活中有关浮力的事例:漂浮在水面的轮船、木块、水鸭子、人,浸没在水中的潜水艇等。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事例中的轮船、人等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

小组合作学习,尝试分析这些现象的原因。

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认识到:这些现象与浮力有关;不仅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会受到浮力,而且浸在气体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气体对它的浮力。然后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浮力现象,想了解哪些有关浮力的知识,从而发散学生的思维,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2、新课教学

模块一:感知浮力的存在,建立浮力的概念

雾和云科学教学设计篇4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人们在生活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

丢弃的垃圾危害环境。

过程与方法

调查统计家庭一天的垃圾数量和成分。

态度、情感、价值观

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会产生破坏。

培养关注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调查统计一天的垃圾数量和成分。

教学难点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会产生破坏,培养关注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

1、学生提前收集家中一天的垃圾;

2、收集垃圾堆、垃圾场、垃圾污染河道的图片;

3、教师准备大型垃圾场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我们每天都要消耗食品和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同时也产生了许多的垃圾。

我家一天会有多少垃圾?垃圾里都有些什么?让我们不妨一起来研究一下。

(揭示课题:一天的垃圾)

二、尝试给垃圾分类

师:同学带来的垃圾中如果要进行分类的话,你打算按什么标准分呢?

1、讨论分类的标准

a、按是否有毒分

b、按材料分

c、按是否有毒分……

2、讨论如何统计

师:我们在统计时如果无法测出垃圾的重量怎么办?

给垃圾分类时该注意什么啊?

3、学生分组统计。

4、反馈统计结果

三、关于垃圾的讨论

1、说一说这些垃圾的来源。

2、统计全班所有家庭垃圾的总重量。

3、算一算每人每天平均产生垃圾的大致重量。

4、分组统计。

5、算一算全校学生家庭一天产生垃圾的大致重量。

6、组织讨论

师:想一想,这么多垃圾被丢弃后会对环境造成什么影响?我们家里的垃圾最后到哪里去了?谈谈你家平时是怎么处理垃圾的?

7、多媒体出示本溪市产生的垃圾统计数据及人们如何处理垃圾的

四、课堂拓展

1、谈谈今天所学的体会。

2、对校园内同学们产生的垃圾进行统计,写一封倡议书。

雾和云科学教学设计篇5

教学目标:

1、学生学会制定研究计划。

2、培养学生自主研究、合作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资料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

1、学生学会制定研究计划。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资料的能力。

教学难点:

1、学生学会制定研究计划。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资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研究计划表、教师搜集相关知识并制成资料卡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结合学生上一节课的猜想谈话导入:我们的猜想与事实相符吗?这就需要我们开展研究进行验证。

板书:《追寻人类祖先的足迹》。

二、计划与组织。

1、学生分组商议,制定研究计划并填写好“研究计划表”。

研究主题

研究目的

组员分工

研究时间

研究方法

研究步骤

活动要求

2、集体交流评议,修改完善我们的研究计划。

教师强调研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重点是安全。

三、事实与证据(课外探究)。

1、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搜集证据的方法与途径。(采访、上查询、阅读书籍……)

2、学生根据研究计划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搜集关于人类祖先生活的资料并制成资料卡。

教师指导部分学生开展探究。

3、学生写好。

雾和云科学教学设计篇6

科学一年级上册《金鱼》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金鱼也是孩子们喜欢的小动物。孩子们观察金鱼的兴趣一定会很浓厚。金鱼的种类很多,给孩子们的观察提供了更丰富的资源。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金鱼的外形特征;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倾听、分享的习惯,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

材料准备:缸养活金鱼活动场地:实验室或教室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小金鱼吗?今天我们一起来观察小金鱼吧!

二、 观察:各种各样的金鱼

师:看,这么多漂亮的小金鱼。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三、 描述:观察描述一条金鱼的特点

师:我们再一起来观察其中一种小金鱼。

师:它的身体有哪几部分?

师:它的头是什么样子的?眼睛呢?……

师:能够把它简单的画下来吗?试一试,怎么样?

师:愿意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画的金鱼吗?他画得怎样?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吗?……

四、 拓展阅读:不同种类的鱼。

师:在大自然里,还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鱼类,认识它们吗?(出示各种鱼的`图片和名称)

?教学反思】

1.多种多样的金鱼给孩子们观察提供了比较的因素。通过比较,孩子们发现了多姿多彩的金鱼,学会了通过比较找特点的方法。

2.选一条金鱼认真观察,有利于完整而细致的描述一条金鱼的样子。

雾和云科学教学设计篇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看记录——比较分析——再观看记录”的活动,使学生对观察有一个新的认识。

2.让学生感受到为获得较准确的观察结果,必须客观。观察到的事实与自己的感受和想像是两回事,并且观察往往要经过多次。

【教学准备】

录像片段、记录纸、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常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眼见的真的就一定是事实吗?下面我们来观看一段录像。在观看的同时,请同学们对自己看到的内容做好记录。

二、讲授

1.观看录像并记录。

2.分析比较记录结果。

⑴小组交流记录结果,讨论:(用课件出示以下问题)

①说说都看到了些什么?

②我们把全部情景都记录下来了吗?

③你们所记录的这些都是事实吗?

④哪些是准确的描述,哪些只是我们的感觉和想像,哪些是我们根据经验作出的推测和判断?

⑵讨论: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准确的观察?

3.再次观看录像并记录。

⑴比较两次记录,交流感受。我们是利用感官进行观察的,但我们的观察有时候也很容易出错。最常见的例子就是魔术表演。

⑵教师表演小魔术。我们在观察的过程中容易把自己的感觉和想法加进去。但,想法和感觉不是事实。为了得到可靠的观察结果,科学家总是采用重复观察的方法。同时他们也很乐意别人对自己的实验过程进行检测,这就是重复实验。

三、小结与拓展。

留心收集生活中事实与所见不一致的事例。

雾和云科学教学设计篇8

目标:

1.通过阅读科学知识图画书和自主探索,感知磁铁的吸引力。

2.尝试用贴标记的方式进行操作记录。

3.乐于阅读科学知识图画书并积极动手操作探索。

准备:

经验准备:认识回形针、螺丝等物品。

物质准备:科学知识图画书,将磁铁做成魔术棒与幼儿人数相等,回形针、手帕、书本、不锈钢勺子、铅笔及与实物相应的图标人手一份,集体记录表。

过程:

一、阅读科学知识图画书,导入活动。

出示图画书,第一页:“这是一本图画书,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这本书,小朋友去上幼儿园了,他的小背包放在家里,背包里有一根磁铁魔法棒,忽闪着眼睛也想跑出去玩……”

第二页:“我们看看磁铁魔法棒跑出来了吗?你还看到了什么?”(好多小东西都围着磁铁)

第三页:“发生什么事了?”(小东西和磁铁魔法棒吸在一起)

“磁铁魔法棒到底能吸住哪些东西呢?”

二、探索:磁铁可以吸住哪些东西。

1.介绍操作材料:

“我们看看这里有什么?”(回形针、手帕、书本、不锈钢勺子、铅笔及相应的图标)

“磁铁魔法棒会把这里的哪些东西吸住呢?”(幼儿猜想、讲述)

2.介绍操作和记录方法:

“我们用磁铁魔法棒靠近这些东西去试一试,每一样都要去试试。”

出示集体记录表:“这是什么?”(吸住和吸不住的标记)

“你把磁铁魔法棒靠近回形针,如果能吸住回形针,就找一个回形针的标记贴在能吸住的格子里。如果磁铁魔法棒不能吸住回形针,就把回形针的标记贴在这个格子里。贴完了再去拿魔法棒吸别的东西去,试好了,再找标记来贴。”

3.幼儿探索操作,尝试记录:

每一种物品都去试一试,每试一种,记得把相应的标记贴到集体记录表中。

三、集体交流,利用科学知识图画书进行集体记录、小结。

1.观察集体记录表,讨论操作结果,出现矛盾答案,请个别幼儿操作验证。

2.小结:磁铁能把有的东西吸住,也有的东西吸不住。为什么会吸住呢?我们以后再去找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