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6改苹果8教学设计5篇

时间:2022-10-20 作者:dopmitopy 教学计划

老师要要善于捕捉教学的闪光点,写好教学设计,老师在制定教学设计时,要有着较强的逻辑思维,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苹果6改苹果8教学设计5篇,感谢您的参阅。

苹果6改苹果8教学设计5篇

苹果6改苹果8教学设计篇1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课本第2页。

教学目标:

1.在分苹果的活动中,学会用竖式计算的方法,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并理解除法竖式计算的每一步的含义。

2.经历分苹果的实际操作过程,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分析、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的掌握和除法竖式的含义的理解。

使学生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除法的方法,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贴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吗?今天老师也要给你们讲一个《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师:星期六,喜羊羊和它的小伙伴们一起去野外郊游,它们都带了好吃的东西要与小伙伴们分享。可是在分东西的过程中,它们碰到问题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碰到什么问题了?

二、小组交流,自主探究

活动一:如果想把20个苹果平均分给它的伙伴们,该怎么分?

(1)解决问题,引出除法竖式计算

① 学生独立思考,想想解决的办法

② 集体交流(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学生的答案可能有:a. 通过乘法口诀“四五二十”,平均每人分到5个苹果。

b. 5+5+5+5=20,每人分到5个苹果。

c. 20-5-5-5-5=0,每人分到5个苹果。

d. 20÷4=5,每人分到5个苹果。

师:小朋友们,你们回答的真棒。老师这里也有20个苹果,我们来验证下你们分得到底对不对。(实际操作分苹果,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先两个两个的分)

师:20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伙伴,谁再来说说用除法怎么计算?

(20÷4=5)

这个除法算式我们还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竖式。

(2) 体会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正确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

①边演示竖式的书写格式边向学生介绍(要求学生和我一起写一起说)

先写被除数20,表示什么?(有20个苹果).

再写“ ”表示横式中的“÷”,注意“ ”中的“—”不要写斜。

接着写除数4,写在“ ”的撇的左边,表示?(有四个小伙伴)

再写商5,写的时候注意数位对齐,写在“—”的上面,和被除数20中的“0”数位对齐,这个5表示?(平均每个小伙伴分到了5个苹果)

师:小朋友们,你们觉得我现在写完了吗?

其实,除法竖式有一个好处,它还给了我们一个验算的过程,也就是看看,你分苹果分得到底对不对。那么我们接着开始验算吧。

4个小伙伴,每人分到了5个苹果,那么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呢?

(4×5=20(个))我们把这个20写到被除数20的下面,表示的是4个小伙伴分苹果,平均每人分5个,一共有20个苹果,说明,我们把20个苹果分给4个小伙伴,算出来每个人分到了5个苹果是正确的,对不对?看来我们的小朋友真的很棒。

最后一步,20-20=0,划一条“—”在4和5的乘积20下面,再在横线下写个“0”(要与“20”后面的“0”数位对齐)表示20个苹果全部分完,没有剩余。

②同桌之间说说除法竖式的书写步骤,并结合例题说说每一步的含义。

③全班一起说各个步骤的含义(出示幻灯片)。

④一起交流说说,哪些地方需要注意。

(3)巩固练习: (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完成,再请学生上台板演)

活动二:根据番茄贴纸摆竖式并解答

上课前,我给每个四人小组一个信封,信封里放着番茄贴纸,但每个小组的数量并不一定相等(但都是4的倍数)。

师:喜羊羊说它还给我们每个四人小组准备了一份礼物,礼物就在信封里,赶快拆开信封看看,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礼物?(番茄)

师:原来喜羊羊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小番茄,你们喜欢吗?现在赶快来数一数,你们组一共有多少个小番茄。(数完后全班汇报番茄数).

师:如果把这些小番茄平均分给你们组的小朋友,该怎么分?

小组讨论,并列式计算:

要求:1. 分别用除法横式和竖式计算。

2. 说说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

班内交流。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师:不好了,灰太狼来抓羊了,它说:“小羊们,去我的智慧岛闯关吧,过关了就放你们回家,不然就做我的晚餐吧。”小朋友们,喜羊羊和它的小伙伴们遇到危险了,我们快去帮助它们吧!

智慧岛大闯关:

判断正误: (数位未对齐) (商不对)

根据除法算式,列竖式并计算: 27÷9= 48÷8=

应用题:有35支笔,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得到几只笔?(用竖式计算)(最后要注意答句)

四、知识回顾,总结课堂

师:小朋友们,你们真棒,喜羊羊和它的小伙伴们在你们的帮助下顺利过关了。喜羊羊它们顺利的回家了,我们的故事也该结束了,不知道小朋友们在今天的故事中学到了哪些知识,谁愿意来说说?(学生总结,老师复述)

在走的时候,喜羊羊还留了一道题给我们,我们一起来看:

如果把20个苹果分给6个小伙伴该怎么分呢?

师:这个问题就留给小朋友们课后去思考吧!我们的课要结束了,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都表现的非常好,老师要送你们一首《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主题曲《我只是一只羊》,希望小朋友们能够再接再厉,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两个“分苹果”的活动,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动手、独立思考,学会与他人合作,可操作性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学起来虽比较轻松,但是竖式书写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有竖式数位没对齐,对于没有余数的竖式除法,有的学生只写出被除数、除数和商,在教学中还应加强这方面指导。

苹果6改苹果8教学设计篇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体会平均分有两种不同的情形。

2.通过独立操作(小数目的平均分)与合作交流,发展平均分的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感受平均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材分析〗

教材一开始就呈现学生最熟悉的实际情境――分苹果,引导学生体会平均分的两种不同情形,再结合“小熊分苹果”“小松鼠分松果”“小兔运萝卜”等情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对比、概括,进一步体验平均分的两种不同情形,以及平均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44人,其中一部分来自城镇,受过较好的学前教育;而另一部分来自农村,所受到的学前教育较差,但经过一年的学习,已经走上正轨,学习差距不太明显了。

〖课堂实录〗

(一)激活自主探索与解决问题的兴趣

师:看,谁来了?

生:智慧老爷爷。

师:智慧老爷爷不但来看同学们,还给同学们带来了礼物,(把12个苹果卡片很整齐地贴在黑板上)智慧老爷爷要求:把这些苹果平均分给咱们班最爱吃苹果的四个同学。怎么分?

(生动手分一分。)

师:你怎么分得这么快?

生:我用“三四十二”的乘法口诀,就知道每一个同学分得三个苹果。

师:用乘法口诀来帮助我们解决平均分的问题,这个办法好,值得大家学习。嘿,老师刚把话说完,机灵狗不服气了,它说:“这不就是昨天学过的平均分吗,我这里有一个难题,你们敢和我挑战吗?”(师边讲边把机灵狗贴在智慧老爷爷的旁边,机灵狗的问题是:“每个盘子放2个,可以放几盘?”)

(学生先独立思考或具体操作,再进行全班交流。)

生:可以分6盘。用12根小棒代替苹果,每次取走2根,取了6次就全部分完。

生:我是想到“二六十二”这句乘法口诀,知道可以分6盘。

师:(小结)机灵狗提出的新问题,实际上也是平均分,因为每盘放的苹果是同样多的。所以,平均分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平均每盘放几个”,一种是“平均可以放几盘”。

(二)提供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1.小熊分苹果。(第34页试一试第1题)

师:小熊最佩服智慧老爷爷了,因此它向智慧老爷爷学习,把家中吃不完的10个苹果拿来了,要分给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同学们愿意帮助他吗?(投影出示:(1)如果每2个装1袋,可以装几袋?(2)如果每3个装1袋,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

学生独立思考或动手操作,教师指定一名学生把答案填写在投影卡片上,再展示,并请他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提倡并鼓励学生尝试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2.小松鼠分松果。(第35页第2题)

师:小熊回到动物王国后,夸同学们聪明,已经学会分东西了!可小松鼠听了,不服气,它给我们送来难题,你们能猜到是什么难题吗?(出示小松鼠采松果的挂图,让学生猜一猜,说一说。然后投影出示:(1)每个篮子装2个松果,需要几个篮子?(2)有六个篮子,平均每个篮子装几个松果?让学生独立解答,把结果填写在书上的方框内。汇报交流时,用乘法口诀计算松果共有18个的,给予表扬;进而还会用乘法口诀解决平均分问题的,给予肯定和鼓励。)

3.小兔运萝卜。(第35页第3题)

师:同学们,动物王国里的孩子们可佩服你们啦!它们开始向你们学习,看,(出示教材第35页第3题“小兔运萝卜”的挂图)这六只小兔子用课余时间,帮助农民伯伯收萝卜呢!它们费了好大的劲,拔到12根萝卜。唉,它们怎么一个个愁眉苦脸的,好像遇到了什么难题,那是什么难题呀?同学们愿意帮助它们吗?(引导学生阅读书中的问题,让他们独立解决,再利用这个具体情境,想一想还可以提出哪些平均分的数学问题。)

苹果6改苹果8教学设计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2.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3.通过开放、发散性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均分问题的两种不同情形。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表达、思考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体验分东西的方法多样性,且有不同的策略,培养数感。

教学准备挂图、每人20个圆片。

教学板块教与学预设

一、情景创设

1.谈话:淘气家里来客人啦,妈妈拿出了一些苹果招待客人,要淘气把苹果分一分。板书

二、问题探究

1.出示12个苹果图片和4个盘子图片贴在磁力板上。

2.问:看到了什么,能帮淘气分一分吗?

3.老师收走盘子,问:现在没有盘子了,还可以怎样把这些苹果平均分呢?a老师巡视,指导b老师边听汇报边板书:

三、体验感悟

尝试第1题你还发现了什么?

基本练习。试一试第2题,帮助学生弄清题意

四、实践应用

试一试第4题1.出示做操图2.还可以怎样排?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六、布置作业

34页的试一试。

板书设计

分苹果

平均每个盘子放3个

每个盘子里放2个,可以放6个盘子

教后随记

这节课是一节计算课,相对比较枯燥,但是我加入了玩手指游戏,以及很有意思的flash,增加了很浓的趣味性。但是遗憾也可以说是不成功的地方就是没有时间展示出来。由于前面的小组活动以及小组汇报时间过长,导致后面的内容没有时间进行,而恰好后面的内容才是整节课出彩的地方。难过!

苹果6改苹果8教学设计篇4

教材分析

?一个苹果》讲述的是1952年初冬,我志愿军在朝鲜金城以北的上甘岭阵地上,与敌军展开激烈争夺战中发生的一个动人的故事。八位志愿军战士在防炮洞里,尽管干渴得很厉害,已经几天没喝过一口水,但谁都不舍得吃掉这个能够给烟熏火燎的嗓子带来一丝清凉的唯一的苹果,大家互相推让,洞外是残酷的炮火连天,而洞内却充盈着浓浓的战友情,连长在那一刻,迸出了幸福的骄傲的泪花。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民军队战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志愿军战士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更重要的高尚品格。

教学难点

1、理解战士的处境和课文最后一段。

2、理解和体会这个“转了一圈还剩下大半个”的苹果所体现出的战友间的关怀。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学习在叙述一件事情时,把重点部分说详细、说具体的方法

4.通过人物的外貌和神态描写,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把握人物的内心情感。

5.体会人民军队战友间深厚的情谊,学习他们在危难的时刻心中始终装着他人,甘愿牺牲自己的利益,也要去关怀自己战友的伟大精神品质。

教学准备

1、课前查阅有关“上甘岭战役”的资料,安排学生观看电影《上甘岭》,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

课前我们观看了《上甘岭》这部影片。我们知道在上甘岭战役中我军的阵地多次失而复得,志愿军战士们在坑道里坚守阵地,困难重重。战士们遇到的最大困难之一就是缺水。干渴了七天,战士们没喝到一口水,干渴程度可想而知。就在这时,一个火线运输员给他们送来了一个苹果,大家想知道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了吗?(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质疑问难。

(学生有可能提出:一个苹果时从哪里来的?围绕一个苹果讲了一件什么事等问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重点检查:卸完、撕开、润喉咙、烟熏火燎、翻来覆去、眼眶、沙哑、面颊、一瞬间等词。(采用指名读、齐读的方式,注意纠正字音。)

2.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知道苹果的传递顺序。

第一次:火线运输员——连长——步话机员小李——伤员小蓝——司号员——卫生员——连长。

第二次:连长——步话机员小李——小胡——小张……

三、入情入境,读中感悟

1.课件出示背景资料:

1952年冬,我志愿军在朝鲜金城以北的上甘岭阵地上,粉碎了敌人对这个阵地的大规模进攻,取得了歼敌两万五千人的巨大胜利。在这次战役中,敌人为了攻占我军扼守在上甘岭前沿的两个阵地,在43天的战斗中,出动了大批兵力,向这个总面积只有3.7平方公里的山头上,倾泻了290万发炮弹和5千多枚炸弹。这是世界战争史上所没有过的最密集的炮火,山头被削低了2米,岩石被炸成一米多厚的粉末。但是,疯狂的敌人最后还是遭到了可耻的失败。在这次战斗中,我志愿军指战员在给予敌人严重杀伤之后,转入坑道作战,在极端艰苦的情况下,不仅守住了坑道阵地,并且经常向敌人发起反击,大量地杀伤敌人。战斗中涌现出许多激动人心的英雄事迹。《一个苹果》写的就是这次战斗中的一个动人的故事。

[借助这样一段记录当时战役的文字资料,帮助学生了解当时战斗的激烈和残酷,感受志愿军战士的艰难处境。为下一步引导学生感悟战士们之间的深情厚谊做好铺垫。]

2.渲染情景,凸现矛盾,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1)敌人继续疯狂地发动攻击,战士们在防炮洞内坚守阵地,敌人的狂轰滥炸使他们已经七天七夜没喝上一口水,水成为战士们维系生命的源泉。就在这个时刻,五连派来的火线运输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苹果。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苹果?请同学们画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它青里透红,散发出诱人的香味。”

(2)同学们,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战士,在连续作战,身体极度疲乏,急需水来补充体力的情况下,看到这个青里透红,散发出诱人香味的苹果,你会怎么做?而战士们是怎样做的?难道他们不渴吗?难道他们不需要这个苹果吗?

(3)你能从文中找出一些语句体现此时此刻,每一个人都无比需要这个苹果吗?请你用自己喜欢的线画出来。

(通过这个问题可以了解战士们干渴的表现,从而突出他们“让苹果”的精神境界。)

(4)学生把有关的语句画出来后,把自己的体会和同桌交流。

(5)全班交流:

在交流中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描写8个人的形象、神态、心理活动的句子,通过抓住重点词语感情朗读的方法,体会战士们处于极其干渴的状态。

例如:(课件出示以下句子)

连长:“喉咙早就干得烟熏火燎似的。”“这会儿,不用说一个,就是十个二十个,我也能一口气吃完。”

步话机员小李:“嘴唇干得裂了好几道血口子”,“深陷在黑色眼眶里的两只眼睛,布满了血丝。”

伤员小蓝:“脸黑黄黑黄的,嘴唇干得发紫。”

火线运输员:“火线上跑来跑去”,“通往后方的三里路之内,是一滴水也找不到的。”

四、小结:每个战士都有理由吃掉这个苹果,同时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也十分需要吃掉这个苹果,可为什么每个人都把这个苹果让给了自己的战友?下节课我们再来探究。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创设氛围

1、多媒体出示填空题:

每个战士都很需要这个苹果,吃了这个苹果,连长的喉咙不再会干得(烟熏火燎);吃了这个苹果,步话机员小李沙哑的嗓子会得到(缓解);吃了这个苹果,通讯员小蓝干裂的嘴唇会得到一丝(滋润)。

2、可为什么每个人都把这个苹果让给了自己的战友?

[启发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让学生对战士们的处境有一种真切的体验,然后发现矛盾,引导学生在矛盾面前进行深入地思考,设身处地地去感悟战士们在危难关头关爱战友胜于关爱自己,每一个人都先想到的是别人而不是自己。因而提炼出文章所宣扬的主题思想。]

二、深入探究,品读推让苹果部分

1、这是多么可爱的八位战士,残酷的战争没有击垮他们顽强的意志,反而把他们的心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凝聚成一股更强大的战斗力。当谁也不肯吃这个苹果的时候,连长只得动员大家分吃一个苹果,感人的一幕再次发生了。

,一个苹果教学设计

①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②出示这个句子:“这样一个挨一个传下去,转了一圈,苹果还剩下大半个。”再出示一个句子:“这会儿,不用说一个,就是十个二十个,我也能一口气吃完。”引导学生对比性地阅读这两个句子,说说原因,谈谈感受。

[再次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八个志愿军战士崇高无私的同志情、战友情。]

2、齐读最后一段。

①理解重点语句,体会战士们的心情。“我刚想命令大家认真地把苹果吃了,忽然觉得防炮洞里格外沉静。”联系上下文以及课前搜集的资料理解此时此刻人们的心情。

(“沉静”是因为大家都不说话了。为什么不说话?因为每个人心里都非常不平静,流着泪,说不出话来。连长也激动得流泪了。此处无声胜有声,这是幸福的泪,是因为生活在战友的崇高友爱中而感到幸福;这也是骄傲的泪,是因为有这样一些在困难的时候一心为别人着想的品质高尚的战友而感到骄傲。)

②在这战火纷飞的夜晚,在这饥渴交迫的夜晚,战士们让出了解渴的苹果,让出了意味着生命的苹果,在坑道内的战友们都感动了,为有这样的关怀与友爱而感到幸福与骄傲。让我们包含感动与敬佩,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配乐)

三、再读课题,升华情感

1.请同学们再齐读课题。

2.这仅仅是一个苹果吗?这苹果里有什么?还有什么?更有什么?

[通过让学生补充苹果的含义,再次深化主题,升华情感。]

四、作业

1.摘抄课文中你最受感动的句子。

2.写一篇读后感。

苹果6改苹果8教学设计篇5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三册,第34—35页《分苹果》

教学目标:

1、通过"分一分"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及"平均分"的过程。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发散性、开放性练习,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具准备: 课件 20个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今天,欢欢请小朋友们做客,她准备了一些苹果来招待小朋友(课件),她请的小朋友有北北,京京,迎迎。你你。看到这幅图和听了老师的描述,你知道欢欢是怎么样招待小朋友的吗?你能用含有数字的语言给大家描述一下吗?

二、操作探索,体会新知

(一)、出示课件:欢欢准备了四个盘子,想想平均每个盘子能放几个?

1、学生独立思考。

2、说一说方法,并汇报结果。

(二)、出示课件;每个盘子放两个,可以放几个盘子?

(三) 还可以怎样分呢?

学生讨论出不同得分法,摆出自己喜欢的方法,并用平均分得语言叙述出来,同时课件演示可能出现得分法。

小结:

从帮欢欢分苹果中你发现了什么?在分的过程中你是否有比较快的方法?

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学习的方法。(概括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

三、动手尝试,巩固新知

(一)、个人尝试(第34页的"试一试"第1题)

1、学生看题,说题意。

2、口头解答。

3、课件演示订正。

(二)、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第35页的"试一试"第2题)

1、学生看题,动手分一分。

2、用语言叙述平均分得方法。

3、师适当引导,学生间交流好的练习方法。

(三)、尝试探索(第35页的"试一试"第3题)

1、学生看题,说说题意。

2、小组合作,提出不同的问题,试着解决。

3、集体订正,给予及时的评价。

(四)、灵活伸缩(第35页的"试一试"第4题)

1、看图说一说:图上有多少名学生?他们是怎样排队的?

2、与同桌合作,利用学具摆一摆,思考:还可以怎么排?用平均分得语言叙述出来。

3、汇报结果。

四、课堂小结

(一)、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想把你学到的哪个知识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一下。

(平均分的方法很多,但是无论哪一种分法,分得的结果每份同样多。)

(二)、 延伸

数一数本班的同学一共有几个,除了我们现在的这种排法,还可以怎么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