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蚌教学设计优质8篇

时间:2023-01-08 作者:Iraqis 教学计划

对于教学设计的写作一定要结合以往的教学情况,想必很多人在写教学设计的时候都会将自己的教学策略表达清楚,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青蚌教学设计优质8篇,供大家参考。

青蚌教学设计优质8篇

青蚌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学习背诵古诗词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运用“五步品诗法”学习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一定的方法去理解、背诵古诗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五步品诗法”教学,不但让学生理解古诗而且能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运用“五步品诗法”学习古诗的能力。

教学准备

ppt课件、教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的课余时间是如何度过的?看来同学们的课余时间真是丰富多彩,但是这些古代儿童的课余师生活一定会让你们羡慕的,想不想看看这些宋朝的孩子是怎么度过同年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古诗《宿新市徐公店》,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书空课题。强调“宿sù”的读音,“店”的写法。(ppt出示课题、出示拼音加强记忆)

二、讲授新课

1、初读正音。(课件出示古诗词、红色字体强调读音)

①、指名读古诗,相机指导生字的读音。

篱(lí)落、径(jìng)、未(wèi)

②、全班齐读,读准生字词,读通读顺。

2、再读,划节奏。(在ppt中用粗体斜线强调节奏)

古诗的朗读不同于一般的课文,应该注意节奏,要读出古诗的韵律美。

③、学生自己读古诗,找节奏(注意:不能将词语拆开)。

④学生展示,教师指导后全班带着节奏再来读古诗。

⑤古诗的节奏不但能读出来,我们还可以用手拍出来,教师示范,学生试读。

⑥打节奏、齐读。

3、读古诗、想画面。(ppt出示范图、用箭头强调诗文中描写景物的词)

①、同学们,古诗不但有韵律美,它蕴含的画面也很美。人们常说:“古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学们,你们能把这首诗中描写的景物找出来吗?

②、学生展示,教师相机简笔画、贴图、板书。

前两句的景物:篱落、径、树头、----静态

后两句的景物:儿童、黄蝶、菜花----动态

③、写法:动静结合、白描手法

4、抓重点词,理解诗意。(ppt出示诗文,由黑色字体转变为红色字体,强调重点词)

①、深:创设情景理解深远和深坑的区别,引导学生理解诗句中的深是深远的意思。

②、未成阴:出示组图让学生选择符合诗意的图片,并引导学生明确此诗描写的季节,引出“菜花”。

③、急走:快跑。创设情景帮助学生理解“走”的意思。

拓展:(想像说话)

当孩子们在追黄蝶的时候他们会有什么样的动作,嘴巴会不会闲着,心里又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呢?

④、诗中还有一个字写出了孩子们好胜、不服输的性格,你们能找出来吗?——“追”与前问照应,将儿童天真烂漫、不服输的性格跃然纸上,使人物形象惟妙惟肖。

5、检测:熟读成诵。(ppt出示范图,箭头指示提醒孩子背诵古诗)

①、看画面,读古诗。

②、看画面,背古诗。

三、总结本课学习古诗的方法——“五步品诗法”。(ppt逐条展示总结的背诵方法。)

1、初读正音。

2、再读,找节奏。

3、读古诗、想画面。

4、抓重点词,理解诗意。

5、看画面,背古诗。

同学们,你会用“五步品诗法”来学习古诗了吗?

四、拓展训练:(课件出示古诗)

用“五步品诗法”学习古诗《江雪》。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五、作业:(课件出示)

古诗词是我国浩如烟海的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希望同学们运用“五步品诗法”学习背诵更多的诗词。

六、板书:(简笔画)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 一径树头——静

儿童 黄蝶 菜花——动

青蚌教学设计篇2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学习斧、盖、造等16个生字。

2、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子的意思,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全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

课前准备:

老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收集身边有关环保的图片和小故事。

课时安排:

二课时

一、师生谈话,复习检查:课文讲了一个小村庄的什么故事?

二、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你对课文哪个地方印象最深,想和大家说一说吗?

学生交流。

三、把握重点,理解课文:

1、根据学生交流的感受,筛选出重点句子。(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2、读句子,联系全文,自由质疑。师生梳理出主要问题。

3、联系上下文解疑。

(1)什么都没有了指的是哪些东西没有了?

(有美丽的村庄,有房子、家具、工具以及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东西)

师:你能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个小村庄是怎样美丽吗?

①学生交流。

②课件演示。

③指导朗读第一段。

(2)是什么原因使什么都没有了?

①学生结合上下文讨论,探究,谈出自己的观点。

②练习,思考:谁家想做(),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

③指导读课文相关部分。

四、前后联系,探理激情:

(1)师创设情景,生前后联系,总结升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

五、结合实际,拓展延伸:

(1)结合实际议一议身边破坏环境的行为。

(2)为呼吁大家都来关心环境问题,我们可以怎么做?师生交流。

(3)课后作业:收集有关环保图片、资料,办一期墙报。

青蚌教学设计篇3

一、教学目标

1.能按课后作业中有关鲸的几个方面的提示,给课文分段。

2.能正确地拼读注音的生字,理解新词在句子中的意思;能按课后的问题读懂课文。

3.知道鲸的形体,类属及生活刁性,培养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能按照鲸的形体,类属及生活习性这3方面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理解鲸是哺乳动物,不属于鱼类。

三、教学准备:

鲸的挂图。

四、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能正确地拼读注音的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按课后问题的分段提示给课文分段,初步知道鲸的形体、类属及生活习性。

3.学习第一段,体会鲸的庞大。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读题(注意正音),从课题中知道了些什么?(体裁,揣测)

(2)出示鲸的挂图。通过看图,你知道鲸是一种怎样的动物?(生活在海洋里,形体像鱼,很庞大等)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鲸的知识?

2.自学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通读课文。

(2)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尝试自己解决。

(3)引逐段默读,划出每个自然段中概括鲸的特点的句子。

3.检查自学。

(1)出示带生字的词,读一读。

(2)请学生挑选易读错的生字词领读。

特别注意:“鲸、斤”的区别,哺、寿(翘舌音)

(3)板书“肺”,强调右半部分笔顺。

(4)讨论难理解的词语。(酌情处理,上胯,鳍,须板等词可利用挂图或简笔画帮助理解。)

(5)说说鲸有哪些特点?交流中相机引导朗读有关段落,明确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注意正音)

4、根据课后习题2,给课文分段。

讨论中引导学生明确以下两点:

(1)第二自然段是概括地说鲸是哺乳动物,第3、4自然段介绍鲸的胎生,用肺呼吸的特点,进一步阐述鲸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应归并为一一段。

(2)第5、6自然段分别讲鲸在吃、睡两方面的特点,均属鲸的生活习性,应归并为一段。

5.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思考课后习题1(1),圈划最能表现这一特点的词句。

(2)讨论:课文怎样生动地写出鲸的庞大?

①出示课后习题3(1),比较两个句子意思表达上有什么不同?(后者采用举例、列数据的说明方法,引发读者想象,更深切地感受到其嘴巴的宽大)

②还有哪些句子让你感到鲸的庞大?引导边想象边朗读。

(3)小结:课文抓住鲸庞大这一特点,采用了对比、列数据、举例等说明方法,具体生动地写出了鲸的庞大。

青蚌教学设计篇4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

中央黄瓦宽阔雄伟纪念碑柏油

绿树成阴立交桥川流不息古迹优美

矗立建设似的拼图图案大厦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找出与三幅图相对应的段落指名读课文.

2.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美丽一词要读重音。

北京如何美丽呢?通过下面的学习我们就会知道。

3.读第五自然段:这段主要写了什么呢?

(北京真美啊!)

三、讲读第二自然段。

1.放课文录音,思考:这段中有几句话?介绍了哪些建筑物?

2.出示投影:指出天安门、广场、纪念碑、弄清中央、前面、中间的方位。

3.指导读好方位的词。

4.学生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四、学习第三段。

1.读了课文后,你了解了北京什么?

2.结合画面和上文理解绿树成阴、鲜花盛开的意思。

川流不息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它说句话么?

3.请你带着自己的感情读读这段课文。

五、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课文,思考:北京有......还有......,说明什么?

2.解释名胜古迹,并练习用名胜古迹、风景优美说话。

3.练习用高楼大厦说话。

4.指导朗读。

六、朗读全文。

七、全课小结。

板书:

青蚌教学设计篇5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习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歌曲《恭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让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播放动漫童谣)说说你的感受。

3.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检查课文自学情况:

3.默读课文,思考: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4.选自己印象最深的或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其余同学一边听一边想,作者写了哪些天中人们的活动?你可以用笔画下来,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5.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围绕春节的热闹,作者都写了哪些重要日子?按顺序说一说。

6.春节像一场大戏,在腊八粥的浓香中悄悄的拉开了序幕,请同学们速读浏览,按照年前、过年、结束的顺序找出相应的段落。

三、重点认知,感受春节。

(一)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北京春节哪些热闹、浓烈的画面,你最喜欢其中的哪几幅。

(二)小组研读。

(三)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

(2)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

(3)年的味道是开心的味道

a.正月初一逛庙会,元宵节的灯会。体会人们的轻闲、娱乐、高兴的心态。

b.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文中大人、小孩的快乐。

(4)总结,在整个春节的系列活动中,虽然有些繁文缛节,但地道的民俗中所包括的五味杂陈,蕴涵着最丰富的传统,是耐得住咀嚼的味道。

(四)、品读体味,感受民俗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除夕和正月十五)

2.认真读第七自然段,联系你过年时的感觉,说说怎样理解"除夕真热闹"。

3.除夕夜可以说是春节中的高潮,在热闹、喜庆、团圆的气氛中,有多少人今夜无眠。试着用你的朗读来把它表现出来。

4.配《恭喜》乐曲朗读,体现"除夕真热闹"。

四、反顾整体,领悟写法。

1.先默读课文,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2.自主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一篇短文,比较:同是写过年,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3.假如此时再请你写春节,你打算怎样写?

青蚌教学设计篇6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感情。

3、体会抓特点表述景物的方法。

4、积累课文优美语言。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品味珍珠泉的美景。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把内容写准确,写形象的方法。

教学用具:

媒体资源:《珍珠泉》教学演示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一定见到过泉水吗?谁能说说泉水有哪些特点?

播放《珍珠泉》教学演示课件中关于泉水的图片及视频结合教学。

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来领略一下珍珠泉的美景。

(二)范读课文

思考:作者描述的泉水是什么样的?

①老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学生找出文中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三)自学课文,理清层次

①自由读,给文章分段。

文章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

第二段降2-4自然段)。

第三段(第5-6自然段)。

②指导学生分段读课文。

(四)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①读第二段,思考这段主要讲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

②读第二段。

(1)你认为这段中哪句话写得好?把它画下来,多读几遍,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这些句子为什么写得好?好在哪儿?

(2)泉水有什么特点?(绿、深、清),从哪句子中可以看出来?这句话是什么句式?(排比)。

(3)是泉水是如何往外冒的?“扑哧一笑”这是把泉水当作什么来写的?(人)。

(4)讨论:这泉水为什么叫“珍珠泉”?

第4自然段的这句话在这段话中起什么作用?(总结,概括)。

③读第三段

讨论:这段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最后一句话“我泼洒了多少珍珠啊!”是什么意思?

(五)总结、扩展

这篇文章文笔细腻,语句生动、优美,使美丽的“珍珠泉”展现在我们眼前,那么作者为什么能把家乡的泉水写得如此之美呢?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爱”,对泉水,对家乡深深的爱。同学们,你们爱自己的家乡吗?

(六)布置作业

请你选取你最喜爱的一次景物,按一定顺序把它写下来,一定要把自己的情融于美景之中。

青蚌教学设计篇7

教学要求:

1.认识表示天气的几种图标,会看天气预报。

2.照样子,练写铅笔字。

3.熟记四条成语和古诗《长歌行》。

4.知道所收集标志的意思。

5.会和生病的老师进行口语交际。

重点难点:

1.认识表示天气的几种图标,会看天气预报。

2.会和生病的老师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2.指导

1) 讨论书中图标表示什么天气。

2) 把图标与天气相连。

3) 讨论霜雾雷雪为什么是雨字头。

3.练习

1) 把雨字头的字写出来。

2) 动手画图标。

3) 收集有关天气的图标。

4.反馈。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1) 出示卡片,让学生认读莫 菜 算。

2) 引导归纳三个字的结构。

3) 指导书写

4) 学生练习描红。

3.练习。

教师个别辅导,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4.反馈。

教师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纠正训练。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1) 出示标志,学生说在什么地方见过它,并说出它的意思。

2) 动手画这些标志。

3) 讨论:见到这些标志,我们应该怎么做。

青蚌教学设计篇8

【教学要求】

1、读懂文中所给资料,并能作适当的补充。

2、初步学会归纳整理所给资料。

3、学会口头向别人介绍端午节的由来以及相关风俗。

4、在练说的基础上,按一定顺序写下来。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练说的基础上,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

难点:归纳整理所给资料。

【课前准备】

1、让学生搜集我国传统节日的相关资料。

2、准备相关实物资料或图片资料。

3、写有关文中资料的幻灯片。

4、把相关资料做成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中华民族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善良的人们,同时也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灿烂的华夏文明,其中包括许多很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它们形式多样,凝聚着许多动人的故事,有的甚至具有传奇色彩,寄托了我国劳动人民最朴实的真挚情感。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呀?

二、说说自己知道的传统节日

学生介绍自己知道的节日以及相关内容,能把你所了解的节日以及这个节日的来历呀,形式呀,有些什么特色呀,说给大家听听吗?

(师板书:名称、来历、内容、特色)

三、说说端午节

1、阅读有关端午节的资料(用投影打出来)。

小朋友,这里是一个同学找来的关于端午节的资料,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了解了解资料上所介绍的内容,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

2、师生共同探讨,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

3、指名读自己比较感兴趣或有能力补充的资料。

①请把你比较感兴趣的资料多读两遍,想想有没有补充。

②指名读。

4、把资料归类。

①下面我们来做一个“磨方”游戏,每个小组里都有八张卡片,请小朋友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它们排排队。(师指板书)可以参照这个板书。

②学生汇报排好的资料,指名读读。

5、选择资料,说说“端午节”。

①先说给同桌的小朋友听听。

②指名说。

四、练写——说说端午节

1、学生写草稿。

请小朋友把刚才介绍的话写下来,留给更多的朋友看,好吗?

2、点评。

①朗读给小组里的小朋友听,互相纠正,互相表扬、肯定。

②推荐好习作或自我推荐读给大家听。

③交流、评议。

3、学生修改、誊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