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二教学设计初中通用5篇

时间:2022-12-23 作者:Youaremine 教学计划

写好教学设计是可以提升课堂效率的,只有把教学设计制定好,接下来的教学工作才能顺利进行,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科二教学设计初中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

科二教学设计初中通用5篇

科二教学设计初中篇1

教学活动设计:

(一)实际问题引出概念

我们在生活中常见到一些机器零件,它的边缘是圆滑的,我们最熟悉的操场上的跑道,它的跑道线也是很圆滑的.

想一想:跑道线是怎样的线组成的?

画一画:跑道的大致图形.

指导学生发现线线的位置关系,引出连接的有关概念:

1、由一条线(线段或圆弧)平滑地过渡到另一条线上,这种平滑地过渡,称圆弧连接,简称连接.

2、连接时,线段与圆弧、圆弧与圆弧在连接处相切.

3、外连接、内连接.

组织学生阅读理解教材内容

(二)深刻理解概念

“连接”是“平滑地过渡”,怎样算“平滑“?像下面图中,实线画出的线段和圆弧,圆弧和圆弧,虽然也有相切的关系,但它们不是连接.

理解:线与线连接有两个必备条件:①连接时,线段与圆弧,圆弧与圆弧在连接处相切.②线段与圆弧应分居在圆心与切点所在直线的两侧;圆弧与圆弧分居在连心线的两侧,二者缺一不可.

(三)圆弧与线段、圆弧与圆弧连接图形的画法

例1: 已知:线段ab和r(如图).

求作: ,使它的半径等于r,,并且在点a与线段ab连接.

作法:1、过点a作直线pa⊥ab.

2、在射线ap取ao=r.

3、以o为圆心,r为半径作 ,使ab、 在oa的两侧.

就是所求作的弧.

说明:画圆弧与线段的连接,主要运用了切线的性质定理的推论2: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过圆心,找出了圆心,圆弧也就不难画了.

例2、 已知:如图, 的半径为r1,圆心为o1;线段r2.

求作:半径为r2的 ,使 与 在点a外连接.

作法:1、连结o1a,并且延长到点o2,使o1 o2 = r1+ r2.

2、以o2为圆心,o1 o2为半径作 ,使 与 在的两侧.

就是所求作的弧.

说明:画圆弧与圆弧的连接,主要运用“两圆相切,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这个结论.

练习题:p148练习,1、2.

(三)小结

主要内容:

1、什么是连接?什么是外连接?什么是内连接?

2、任何一种连接,其实质就是两线相切,在切点处相连接,是切点两侧的线段和圆弧或圆弧与圆弧相连接.

3、对于给出的题目,画出连接图形关键在于确定圆心.

(四)作业

教材p151习题a组16.

课外题:画一个生活中的有关连接图形的比例图,下节课展示.

相切在作图中的应用(二)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连接等概念及连接的原理;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3)通过对作图题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

深刻理解连接的意义,能对具体图形熟练地进行弧连接.

教学难点:

作图时圆心、半径的确定

教学活动设计:

(一)概念复习与理解

练习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c)

(a)将一段弧和一条线段连到一起的图形叫连接;

(b)一段给出半径的圆弧可以和一直线连接;

(c)两段给出不等半径的圆弧可以用内、外两种连接方式连接;

(d)两段圆弧内切就是内连接.

练习2、内、外连接的区别是( c )

(a)内连接两弧在连心线同侧,而外连接两弧在连心线两侧;

(b)内连接两弧在切点同旁,外连接两弧在切点两旁;

(c)内连接是内切两圆弧连接,外连接是外切两圆弧连接;

(d)内连接是外切两圆弧连接,外连接是内切两圆弧连接.

(二)连接图形的应用

例3、(教材p148)如图,要把零件中直角a加工成半径为15mm的圆角(即用一条半径为15mm的圆弧连接边ab与边ac)在图上画出这条圆弧.

分析:圆弧的半径已知,要画出这条圆弧,只要求出它的圆心即可.因为圆弧要与ab和ac都相切。所以圆心到边ab和ac的距离都等于15mm,实际上四边形aeop是正方形,它的顶点o在∠cab的平分线上.

(参看教材p148)

充分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自己分析、研究、写出画法,画出图形.

练习:把两边长分别为8cm和5cm的矩形的4个直角改画成圆角,使圆弧的半径等于1cm.

(三)展示作品

对上节课课外作业中较好的连接图形,展示.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激发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热情.

(四)小结

1、连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可以改变物体的表面形状.

2、任何一种连接的问题经过分析后都能转化为基本图形:“线段与弧的连接;圆弧与圆弧的内连接;圆弧与圆弧的外连接.

3、连接的关键是确定所求圆弧所在圆的圆心.

4、线段可在一点处与两条弧同时连接.

(五)作业 教材p154中18,b组2.

探究活动

问题:如图三圆两两相切,切点分别为c、o、d,与半圆o分别切于点a、e、b,请你找出图中除线段ab和弧以外的6条从a点平滑过渡到b点且没有重复弧的路线,并指出在经过个点处是什么连接(内连接、外连接).

科二教学设计初中篇2

一、课程目标

(一)内容标准

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河姆渡和半坡遗址距今年代、所处的地区、自然条件、主要种植物和饲养物、生产工具、房屋特点、陶器的使用以及纺织、渔猎等其他生产生活情况。通过实物图片或考古纪录片,让学生观察、复述原始农耕文化产生、发展的概况。

2.过程方法与能力

通过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与前人在衣食住等生产生活方面的比较,概括出中国远古农耕文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人类进步的规律,初步培养比较、分析、归纳和概括问题的方法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祖国境内河姆渡、半坡居民为代表的原始人类所取得的成就,感受我们先民的生存智慧和为人类文明作出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人类由采集到农耕生活的转变过程和河姆渡、半坡居民生活的状况,说明人类的每一次进步,都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探索和艰苦的劳动实践取得的。通过学习感受劳动和创造的艰辛与价值,培养百折不挠的奋进精神与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

二、教学要点

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居民的生产与生活状况所反映出的原始农耕生活的状况。这是属于知道和了解层次的知识。

难点: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对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的概括。这是属于较高层次的能力要求。

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我们已经学过中国远古人类,知道了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远古人类(稍稍停顿,让学生来回答。)――元谋人,他们生活的年代距今――170万年。遗留人类化石残骸最多的――北京人,北京人的食物的主要来源――采集和狩猎,他们使用的石器――旧石器,打制石器,他们已经会用――火。

讲授新课:

在距今约八千年前后至约四五千年前,中华文明又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农耕时代,为了大家学习这一时代的历史,教材精心挑选了两个文化遗址:西安半坡原始聚落遗址、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他们分别代表中国的北方(黄河中下游地区)和南方(长江流域)。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8页看图“我国原始农耕时期的文化遗址分布图”,在图中找到这两个文化遗址。

这两个遗址展现了南北不同的原始农耕风貌,接下来我们再通过学习比较来认识两个时期在距今年代、生活地区、原始农耕工具、原始家畜饲养业、原始手工业等方面的不同。

我国的北方和南方气候差异很大,这种气候的差异对原始人类的影响很大。由于人们的生产力水平很低,科学技术有限,人们征服、改造自然的能力也有限。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粟和水稻分别在北方和南方的种植,一方面说明人们对自然的依赖。一方面也说明无论是在北方、还是在南方,我们的祖先们都创造了灿烂的原始农耕文化。

小结: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大概了解了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两个代表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原始农耕生活特征,现在请同学们说说从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农耕生活中,你看到了什么?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来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以及他们对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进步做出的特有贡献。

科二教学设计初中篇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人生理想的分类;我国现阶段的共同理想的含义、重要性、我们的正确态度和启示;

2、三步走战略的含义和实现情况;

3、总体小康的含义及其局限性;

4、全面小康的目标、以及与共同理想的关系;

5、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含义及有关的特征,基本要求等等;

(二)能力目标:

1、认识各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现阶段的共同理想)的关系,正确把握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

2、通过学习自己可以认识总结全面小康与共同理想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个人的远大理想,认识共同理想,为实现个人理想和共同理想而努力学习,把自己培养成有用的人才。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共同理想的含义、重要性、启示;三步走战略;全面小康的目标;

2、难点:认识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全面小康与共同理想的关系;

现阶段的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理想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本框以教师讲解为主,讨论法等

四、教学准备和教学手段:

布置预习任务计算p119的数据;做好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说一说:你的人生理想有哪些?由同学们各自交流。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总结人生理想的分类问题。

了解人生理想的具体内容的含义和特征。

1、认识人生理想的分类。

2、认识人生理想中的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社会理想。可以每人谈谈对未来社会的期望,从这种期望中对共同理想有个切身的理解。

(1)认识共同理想的含义。指出就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

(2)掌握共同理想的重要性。说明共同理想也是精神动力、精神支撑;

(3)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对待个人理想和共同理想的关系?这个问题可以通过讨论来认识。见p`117讨论(略)

(二)惠及亿万人民的小康蓝图

1、了解我国共同理想实现的三步走战略。完成下列表格:

步骤

时间目标

经济目标

人民生活水平目标

实现情况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2、认识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是还要了解小康水平的含义和表现从而认识总体小康的局限性。

3、阅读材料p118,认识总体小康的局限性。通过相关链接加深认识。

4、认识我国现阶段头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目标、含义、特征如何?

(2)与共同理想的关系如何?(也体现了它的本质)

(3)可以介绍一下我国的理想(共产主义理想的关系。(注:4——8班不用引入)

算一算:p119的材料数据。认识到即使我国到20xx年左右实现了全面小康还是跟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认识到共同理想实现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5、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含义或特征。

六、板书设计:

1、人生理想的分类

2、共同理想的含义、内容

(一)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3、共同理想的重要性

一、共同理想4、青少年要真确处理个人理想和共同

共同使命理想的关系

1、三步走战略

2、实现情况

(二)惠及亿万人民的小康蓝图3、总体小康的局限性

4、全面小康的目标

5、全面小康与共同目标的关系

6、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七、作业布置:练习册、试卷、基本练习题等

八、教学后记:

科二教学设计初中篇4

初中体育教学中运用主体性创设教学的设计探讨

洪东洋

(福建省南安市华美中学)

摘 要:我国的素质教育在近几年尤其重视主体性教育,在教学实践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学生自主性思维,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发学生主体性的方法,设置体育教学内容情境,指导学生在体育实践中增强主体性参与,从而达到锻炼身体和培养健康心理素质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主体性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权威性和老师主讲式的方式,学生在被动地接受老师的讲授的课堂上,缺乏主动性参与意识,尤其体育课程设置上的不合理,使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不大,将原本应该活跃激荡的体育锻炼课演变为老师的演讲课,体育教育的素养性教育方向和目标荡然无存。因此,要改变静态的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增设体育教学创新内容,以提升学生的主体性意识,促进学生智能、体育全面性发展。

一、主体性创设的体育教学设计

初中体育的传统教学中,老师只是注重于对体育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了老师仅仅是教学的设计者,而不是主体性参与者。在新型的体育教学设计中,要增设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节,将以往重复、机械化的程序练习转变为启迪式、示范性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增强自主性和创造性。例如,在初中体育教学“跳高”内容设计中,历来老师都只是注重体育跳高技巧的知识性讲解,而后由老师督导学生在老师的讲解之下,依照设定程序进行重复、机械化的练习,宛如一个设定的机械化程式,单调而缺乏主动意识,仅仅按规定的轨道进行运作。这种程序化的机械教学方法是不可取的,要积极思索,让学生自己在跳跃的运动中体会身体腾跃的感觉,掌握自己身体与杆子高度的空间感,体味自身的本体感,增强身体与周围环境的相融的感觉。这样,学生才能在体育运动中找到自身的感觉,通过主体性的参与,调节身体当中的运动感和平衡感,激发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二、教师指导性角色的体育教学设计

在学生的素质教育中,为了全面发展学生的思维状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动手、动脑、动脚,使整个身体处于平衡协调的状态,更好地进行体育活动的学习。老师要改变以往习惯性的权威思维,放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教师要调整权威的教学观念,变指令为指导,将自身置于与学生同等的体育活动地位,在与学生进行体育互动的过程中倾听学生的心声,及时疏导学生在运动状态中的紧张心理和畏难情绪,积极用示范式的动作和通俗易懂的体育技巧知识表达给学生,学生理解了体育项目特点,自然也就放松了情绪,于无形中协调了身体、舒展了姿态。例如,在立定跳远体育活动项目中,老师可以选定一名学生为裁判,让学生分组进行比赛,规定包括教师在内的全员参与,老师与学生平等,学生在与老师共同竞技的活动过程中,体会到游戏体育的快乐。

三、营造宽松的体育教学氛围

体育锻炼课程旨在提高学生身体体质,增强学生的健康心理。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要注意营造体育活动的轻松氛围,创设一个宽松自如的教学环境,只有在放松的状态下,学生才能快乐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愿,自由自在地进入体育学习。例如,在篮球教学活动中,最适合采用比赛学习法,比赛的氛围紧张而热烈,因为关注于比赛的进程、关注于比赛的胜负,使学生在无形中得到了篮球技能水平的提高。又如,在长跑训练课程中,很多学生对于长跑有畏难情绪,老师要将长跑项目采取交叉性对跑的方式,使学生分成两组,以接龙的方式进行,使学生在竞争中平添了些许趣味性,将长跑运动组合成趣味型的接龙竞技,学生体会到了运动过程中的趣味性,从而轻松愉悦地参与到体育学习当中来。

初中体育教学过程要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通过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体育主体地位,教师通过对体育教案的合理性设计,将各种体育项目进行整体编排,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针对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和身体素质,进行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以指导的身份平等地与学生沟通交流,通过掌握学生的心理偏向,有目的地创设体育教学方案,激活学生的主动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参与尝试,将初中体育课程视为一种快乐的体育学习过程,在轻松、宽裕的学习氛围里协调自己的感觉、平衡自己的身体、舒展愉快的心理状态,从而在初中体育课堂的乐园里,得到体育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正茂。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需注意的几个问题[j]。科技信息,(13)。

[2]胡壬媛。“导学式”初中体育教学模式初探[j]。学周刊,2011(13)。

[3]徐海。初中体育教学的体会[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10)。

科二教学设计初中篇5

一、课的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系初一年级的学生,从学生的整体水平来看,无论是身体素质还是技能、技术都相对较差。因此,本着体育教学大纲的精神,这堂课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主,着重抓学生的速度耐力,并辅助一些其它的身体练习,从而达到综合的提高学生体质的效果。首先,通过游戏,启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反应性和灵敏性。其次,通过一些跑的辅助练习和途中跑,来提高学生的速度素质。本节课能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都较为简单和直观,以便使学生能初步学会一些自我锻炼的方法和手段。

二、课时计划:

教材: 途中跑 素质练习教学任务: 复习改进途步跑的动作技术,提高奔跑的能力,并通过素质练习提高身体的综合体能。

(一)开始部分:

1、体育委员集合整队,报告出缺勤

2、宣布本课的内容和任务

3、安排见习生

(二)准备部分: 游戏: 贴膏药

(三)基本部分:

1、跑的辅助练习 6 次数

a、原地快速跑 要求:两腿交替的频率要快 15"×2

b、原地俯卧撑 要求:屈臂尽量充分 5—10×3

c、原地高抬腿 要求:腿抬起要与腰平 15"×2组织教学:采用全班集体练习,三种练习穿插起来进行练习,队形如图:

× × × × × × × × × ×

× × × × × × × × × ×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2、途中跑,仰卧起坐

a、途中跑: (次数: 200米×3) 学习重点:跑的过程用前脚掌扒地,后蹬有力,角度好,送髋摆臂配合好。

b、仰卧起坐 (次数 10—20次×3) 动作要求:两手抱后脑,肩触垫,屈体肘关节触膝关节。组织教学:采用全班集体练习,一组二百米跑,一组仰卧起坐穿插进行

(四)结束部分

1、放松练习

2、小结并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