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观后感,我们对影片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每次观影后,我都会写下观后感,这是我记录自己情感的一种方式,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山渠观后感最新6篇,感谢您的参阅。
山渠观后感篇1
星期四,我和同学们一起去看了一场有关抗震救灾的电影,名为《惊天动地》。故事讲述的是一个经历过唐山大地震的摩步旅旅长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所做的各种英雄事迹,最后得到了“抗震救灾模范英雄”称号的感人故事。
这位英雄旅长的'名字叫唐新生,是07团摩步旅旅长,年仅26岁。当汶川大地震发生时,他正在完成训练任务回团部的途中,在汶川地震发生之后,他第一时间赶到了距离他最近的映秀,在那里积极开展救援工作,安抚伤员、抢修公路、拯救人民。当医用血浆用光了时,他自告奋勇地第一个鲜血;当搬运重物的器械不够时,他徒手搬开大石板;当华峰山化学厂发生化学物质泄漏事故时,也是他带领部队冲锋在前——当然,电影中还有许多感人的人物:为了保护学生被压死的张老师,为了广大民众都不愿回家找母亲的省书记任宁——
我看电影时流了很多次眼泪。是呀,当地震发生时,那些高耸的大楼顷刻间毁坏;山体地动山摇、瞬间塌陷;伤员血肉模糊无助地躺在地上——这那里是城市,根本就是一个恐怖的人间地狱。多少人在一瞬间失去了生命?多少幸存者失去了亲人?夫妻未成身先死,幸存也未有福心,天地之间一片泣,谁见此景泪湿襟。
借用保尔的一句话来说:“命运还没有来得及抓住我,我就已经抓住了命运。”是呀,我们的命运在自己的手里,愿汶川和玉树等地的朋友们勇敢地继续走下去。
山渠观后感篇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朝闻道,夕死可矣”……电影《孔子》带我们重回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恍惚中,我仿佛听到了孔子对弟子们的谆谆教导;听到了颜回谦跟恭敬的话语;听到了子路勇敢果断的声音……
孔子,名丘,字仲尼,被人们奉为“至圣”,他如一颗绚丽的流星,在历史漫长的黑夜中用短暂的生命照亮了夜空,给后人们带来了无尽的启示……
铭记战争的教训。
孔子助鲁国抗齐时,几大桶油,扔上火把,向敌军泼洒而去。霎时间,火光把天都映红了,惨叫声一片,有些人竟被火活活烧死!孔子,自然也是悲恸不已,可在那个战火纷飞的混乱年代,有什么对错可言?弱肉强食,或许是战争年代最残酷的。
保卫跟平的年代。
试看战争年间,战火纷飞,民不聊生,百姓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一场战争动辄就要死几千人,甚至几万人;而跟平年间呢?社会安定,百姓们丰衣足食,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两者相比较,保卫跟平,难道不应该吗?
珍爱宝贵的生命。
古代封建社会,仅一个季平子死亡就要几百人甚至几千人陪葬,难道人命真的有贵贱之分吗?不,只是因为封建社会是历史的必然趋势。那时的统治者视人命如野草般,动不动就草菅人命!孔子为了救一个陪葬小奴——漆思弓,在朝堂之上“舌战群儒”,以一己之力驳回咄咄逼人的季平子家管家,这就是孔子“仁义智慧”的君子品格。
在电影中,孔子曾与弟子失散,路人这样描述他:“气度像个大人物,却像丧家之犬般狼狈。”让人有些心疼:一个圣人,怎会落魄至此?有几人又能理解孔子?
从血淋淋的历史中,我们得到的启示太多太多:铭记战争的教训;保卫跟平的年代;珍爱宝贵的生命。
山渠观后感篇3
近几年的春节,比往年的春节少了一分生气,少了一份圆满,但我们都多了一份责任,“防疫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这是我们在街上看到的最多的一句话,也是这些年最深入人心的一句话。回乡的道路封锁了,旅行的计划取消了,我们都被困在家里,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在我们在家里百无聊赖不停抱怨的时候,又何曾有想过这正是在一线奋斗的医护人员的梦想生活。
是什么让这群“最美逆行者”穿上重重的防护服,戴上厚厚的手套,义无反顾冲向最危险的一线。03年抗击非典的领军人物——钟南山院士。在最危险的时候,钟南山爷爷对大家说:“武汉危险,请大家不要到武汉去。”然而84岁高龄的他毅然决然乘上了去往武汉的火车。钟院士是一位舍己为人、悬壶济世的英雄,但他又是一个正常的普通人,在与妻子通话时,他笑得又是那么甜蜜、单纯。这正是我们中国精神,做一个有担当的人,全民齐心协力、共克时艰。
奋斗在一线的英雄更多的是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平平凡凡的人,医疗队的医生、护士们,各个卡口的志愿者们,他们的面容还带有一些青涩。青年们也在奋战一残,坚持守在一线,危急时刻,勇于担当,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带着坚定,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无私奉献、讴歌青春。
作为一个农学专业的学生,看到华中农业大学号召“不违农时,共上田间大课”的时候,我们也积极支援春耕,践行“知农爱农、强农兴农”,共担“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的历史使命。
通过这次疫情 我们学习到了各种先进精神。在此祝愿尽快打赢这场疫情战争,使生活恢复到正轨上。
山渠观后感篇4
今年暑假,我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海洋天堂》,李连杰,文章是主演。
关于这部电影在我看完之后给我的感觉是意犹未尽,但凡能让我有如此感觉应该可以算上不错的了,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身患绝症的父亲和有孤独症的儿子王大福的故事,这部电影采取的素材都非常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所以让观看的.每一个人都感到感动。
父亲老王经常说:“我就要死了,我走了以后,大福该怎么办呀!大福以后能不能过好呀?......”这一个个问题都很现实。在临终前,王大福的父亲给大福洗衣服,还有在大福的衣服上缝的标签:姓名:王大福,血型:b,病史:孤独症。
电影中,有两处情感戏,有些浪漫的因素在里面,但最终又回到现实中。在海洋馆王大福与玲儿的相遇以及玲儿的离开,父亲老王与邻居家柴阿姨,最终不能在一起非常符合实际,不然就偏离了主题了哈,这是一个关于父爱的电影。
演员表演得不错。
大福,狗不能放在电视上!
大福,你回家用什么开门呀!
大福,你要买什么?买冰箱。
父亲教大福自己穿衣服,做饭,拖地,坐车,认识人民币,如何做人......一个临终前的父亲
结尾处,父亲把自己比作成海龟,大福跟海龟在水里游泳这一幕非常唯美。
电影看完后,让我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靠自己的努力,,自食其力。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珍惜父爱,这种独一无二的爱。
山渠观后感篇5
今天读到一句话,“五岁的孩子,愿意为一只蝴蝶在田野里奔跑。七岁的蝴蝶,愿意为一只风筝在田野上奔跑。”这句话让我很触动,上了学的自己,渐渐地变懒了,不再会因为大自然或着是一些小工艺品兴奋很久了,甚至自己开心的条件也变得越来越高,不屑于从简单的事物中去发现快乐的影子,不屑于在平凡的生活中感悟幸福的光芒。甚至对友情的标准也变高了,不会轻易地和陌生人交朋友,选择不再轻易相信一个人,和身边的朋友吵架的时候,不会再像小时候那样,选择不牵不挂,一直宽容的选择原谅。
现在的自己,或许真的不会因为一只蝴蝶在田野上奔跑了。家长也会告诉自己,有时间出去浪费时间,不如在书桌前面学习,以后考一个特别好的大学,然后找一份特别好的工作。十年寒窗苦读,只为一朝“春风得意马蹄轻,一日看尽长安花。”我们早晚有一天会成长为真正的大人,总会有一天会西服革履,或者是穿着正式的职业装。蝴蝶距离我们可能就越来越远了。我一直不知道怎样叫做成长,是理智多一点,还是忙碌多一点。知道为自己的目标努力放弃欣赏美景算不上是真正的成长吧,小时候喜欢的东西都被自己慢慢淡忘,其实也是一种无奈吧。
记得那个孤独的小王子曾经很悲伤地说,大人总是长大了就忘记了自己曾是小树苗,或许是我的想法比较独特,我总是害怕成长为那种只知道数字和忙正经事情的人,我想生活还是本真一点比较好。但是未来的事情谁又知道呢。下次遇到蝴蝶的时候,我想,我喜欢因为这只蝴蝶奔跑在田野上。
山渠观后感篇6
?战马》中有两种人,两种有着不同信仰的人,有人性的与无人性的。
很久以前我一直有一种看法,认为一个电影拥有皆大欢喜的结局是无比虚假的,古人云:“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但是我发现,我的认知是有缺陷的,并不是所有皆大欢喜、四世同堂、邪不胜正的结局都是做作和虚假的,而是一切成功与圆满的结局都要付出代价。比如在电影《战马》中,马最终回到了男孩身边,男孩却再也无缘与女孩相遇,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而无论是战马或是男孩,都经历了战争的苦难,从一场浩劫中存活下来,在影片的最后,橘红色的晚霞漫天,与人影的漆黑相称,在人性美好光芒的笼罩下,人们都经历了那非人性的黑暗,包括战马。
人类的狂妄自大与对“生”的一种过分的欲望,曾经导致了无数大大小小的战争,夺走了无数人类无数生灵的性命,同时,也轻易地将自己心中的人性毁灭。
1800年,北奥图克人因英国人的掠夺性战争而灭绝;1911年,当地的纽芬兰白狼,悄无声息地灭绝了;此时,几乎所有的英国人都在为泰坦尼克号的下水而欢呼。这是当时最大、最豪华、最先进的,有着上等柚木和黄铜来装饰,那些吊灯与壁画,那些印度与波斯的地毯,那些精美的浮雕与艺术珍品。在所有人的眼中,这是一条“永不沉没”的游轮。
1912年4月15日,泰坦尼克号在纽芬兰——纽芬兰白狼的亡灵下方——沉没。此后,傲慢的西方人才明白,人类并不是地球唯一的主宰。在纽芬兰大洋深处,岁月的淤泥缓慢掩埋泰坦尼克号的残骸,而纽芬兰白狼与北奥图克人的亡灵却无人问津。
在渡渡鸟灭绝后,西方出现了一句谚语,但这句无力地叹息有怎能力挽狂澜,使无数欢声笑语重归大地?这句人类表面上知错愿改、而实质上不过自我怜悯的谚语是:
as dead as a dodo.(逝者如渡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