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100读后感7篇

时间:2023-05-17 作者:Kris 读后感

我们看书是为了汲取知识丰富自己的内心,读后感也要记得写,优秀的读后感可以将书中内容得到记录,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记忆100读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记忆100读后感7篇

记忆100读后感篇1

让我们想象有一些人,他们从小就生活一个黑暗的洞穴里,头颈和腿脚都被绑着,不能够转头看到洞外的光线,只能看到洞穴后壁上投射的影子。他们把这些影子给当成了真实的世界。如果一个过路人发出的声音,在墙壁上面引起回音,他们就会认为这个声音是墙上的影子发出的。

也许你会觉得这些洞穴人特别可怜,但绝大多数的洞穴人却是幸福的。他们彼此之间没有差别,也没有太大的欲望,只要每人按照最高机关长老会的安排,做一点适合自己的小小工作,那就能够满足于简单的自给自足的生活。事实上,当年他们也有一段辉煌的科学技术,可科学技术带来的丰厚物质并没有带给他们幸福,后来他们就主动放弃了物质,甚至放弃了像颜色这样的诱惑性因素,消除了像“爱”这样复杂的容易引起歧义的词语,至于人类的一点小小的生理欲望,完全可以通过药物来进行压制。在这样的犬儒生活中,只要在身体上不受到直接伤害,他们就不会感到痛苦,还能够微笑着面对死亡,甚至把死亡称为“解放”。

然而,尽管出现的机会不多,洞穴人还是可能会遇到外部的骚扰,比如来了一只野兽或者还没有开化的土著人。此时,他们就需要有人能够了解外面的世界,给他们提供实用性的操作方案,这样的人就被称为记忆传授人。对于这样的特殊个体,自然是越少越好,因为一般每个洞穴都只有一个记忆传授人,只有当他快要被解放的时候,才会由洞穴长老会选出下一届的记忆传授人,然后由现任的记忆传授人进行培养。

长老会自然明白,当一个人看到了洞穴外面的真实世界之后,已经很难再重新回到洞穴式的生活了,因此他们不得不与记忆传授人达成一个妥协方案。记忆传授人在洞穴人中处于非常尊贵的地位,可以自由阅读书籍,有自己不受监视的独立空间,可以不遵守他们的洞穴生活法则,不出席他们的“宗教”典礼,但却有一条绝对的禁令,就是不能洞外的情况告诉其他洞穴人,哪怕是自己亲友配偶也不行。说白了就是,我可以给你几乎是绝对的自由,但你不可以影响大多数人的愚昧或者说是幸福。可以想象,记忆传授人的精神是相当痛苦的,他了解了整个世界的秘密,却没有办法把它们都说出来。

洞穴人的这个制度却有一个漏洞,那就是不受控制的记忆传授人可能逃跑。也许他们觉得现在的人都穴居了,外面无人接应的话,就算是逃跑也很难一个人在野外生存,它们可能会饿死,可能会误食有毒的果子,还可能被野兽或者是土著人杀死甚至吃掉。尽管如此,年轻的记忆传授人还是有外逃的现象,此时长老会就会选出新的记忆传授人,但没有上一代的传授人指引,新传授人的诞生就可能会出现意外,比如被洞外忽如其来的强光刺瞎了眼睛,或者是由于太兴奋喊出了洞外的情况等等。说不定哪一天,当外逃的记忆传授人在野外孤独死去的时候,洞穴人却会因为某个意外重新走出自己的洞穴。

以上是罗伊斯·劳里的反乌托邦小说《记忆传授人》与柏拉图《理想国》里洞穴比喻的综合,它暗示着:乌托邦的理想国最容易导致的就是反乌托邦的社会形态。

记忆100读后感篇2

有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有人说书是人类的精神粮食,有人说书是通往成功的一座桥……总而言之,书是我们每个人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即使三天不吃饭,也不能三天不读书。

我认为的好书是能够让人们懂得道理的,是能让人们学到知识的,是一看就能让人沉迷的。如:《骑鹅旅行记》、《狼王梦》、《草房子》、《呼兰河传》……而最让我动心的就是这本《呼兰河传》了。

这本书向我们讲述了作者张乃莹(萧红)在呼兰河城的童年往事、与邻居的趣事等等。

作者用朴素的笔调,真实而动人的向我们讲述了她童年时代东北农村黑暗、落后的社会生活。并且向我们揭示了传统意识对人们的束搏和危害,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的同情。

这本书共七大章,前四章写出了呼兰河城的风景和风俗,后三章描写了三个人物,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冯歪嘴子这个人物。他的生活环境十分贫苦,即使他遭受着人们的唾弃和讽刺,他的生活态度也并没有任何改变,他和他的儿子一起努力活着。

他让我知道一个道理,不要在意别人的目光,无论别人怎么骂你、说你都不要去理会,和往常一样生活,才能坚强的活着。

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还使我迷恋,如果你们想看一看作者的家乡的风景和习俗,就去买来读一读吧!

记忆100读后感篇3

?记忆传授人》是一部科幻小说。里面说着一个乌托邦的社区,在那里生活的人每天都过着千篇一律的生活。在那里,没有危险,没有与众不同,没有烦恼,没有快乐,也没有悲伤,没有阳光,没有四季……乌托邦是希腊语,意思就是理想国。

这本书描写的故事发生在一个乌托邦世界里。在这个世界里一切事情都在控制之中,人们安居乐业,衣食无忧,也没有战争或痛苦的感觉。大家所要做的事情早在一开始就被确定好,没有改变的可能。孩子们都在规定好的统一模式里长大。当12岁的乔纳斯成为新任的“记忆传授人”之后,他却陡然发现支撑这个社会的不过是谎言。于是他决定要改变一切……

读了这一本书,我发现其实算世界并不是没有痛苦才叫完美。在乌托邦里,没有痛苦,但是他们也没有快乐。在我们的现实世界,虽然有了痛苦,我们的生老病死,造就了我们快乐和幸福。因为有了不快乐的感觉,我们才知道快乐是多么美好的事。在这本书所描述的乌托邦世界里,人们都没有爱,他们不懂什么是爱情,不用生小孩,他们的伴侣都是长老依据他们的性格、兴趣分配好的,连孩子也有孕母替他们生。在这里你看不到难产、看不到不肖子,因为他们把一切的老人都安排好,不会带给他们日常生活麻烦。在这里,一切都是那么的顺心如意。但是,没有爱的世界,会是个怎么样的世界。没有快乐,没有悲伤……

在乌托邦世界,没有颜色,因为颜色会让人产生区别,这样就会有不一样,不一样就会衍生出很多问题,所以他们都分不清颜色。我可以想象得到色盲已经是很痛苦的事,那分不清颜色,世界就只剩下黑与白,还有灰。这让我非常庆幸自己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虽然有时候颜色让人与人变得不一样,就像是肤色,瞳孔的颜色,还有头发的颜色,至少我们还活在有颜色的世界。还有,在那里也没有音乐,没有旋律。他们想象不到旋律在耳边响起,是多么美妙的感觉,多么美丽的声音。

四季在这个世界也是不存在的。在这里没有太阳,没有雪花,没有红色的枫叶,也没有雨天。虽然他们在这个世界不用挨饿,不用因为生活烦恼,但是如果这是条件,我宁可不要。我们这个世界虽然不完美,但是我们依然看得见颜色,看得见雪花,看得见太阳,听得见音乐。就算世界有战争,但是我们依然有爱。虽然我们的世界有很多的不幸,但是我们有希望,有惊喜,有奇迹……

?记忆传授人》让我学会了珍惜、感恩。懂得了因为有不美好,所以才会有美好;因为有了背叛,才懂得真心的可贵;因为有了失败,才有了成功的骄傲……这真是一本值得永远珍藏的书!

记忆100读后感篇4

在学校工作的30年,使我发现了在我看来是一项重要的秘密也可以说是一条特殊的教育学规律性: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就出现学业落后、成绩不良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小学的时候,没有把那些好像是知识的地基的基础知识牢固地保持在记忆里,达到牢记终生的程度。不妨设想一下,我们盖一座漂亮的楼房,可是把墙基打在很不牢固的混凝土上,灰浆不断地剥离,砖头也在脱落;人们每天都忙于消除工程中的毛病,可是始终处在楼房倒塌的威胁之下。许多四至十年级的语文教师和数学教师正是处在这样的状况之中:他们在盖楼房,可是墙基在裂缝

小学教师们!你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构筑一个牢固的知识的地基。这个地基要这样牢固,使得接你们的班级的教师不必再为地基而操心。譬如你正准备教一年级。那就请你看看四年级的教学大纲首先看语文和数学教学大纲,也要看看五年级的数学教学大纲。请你看看阅读课本里有关历史、自然、地理的教材,再看看四年级的这些学科的教学大纲。请你把这些东西放在一起比较一下。请你想一想,要使学生以后的四年级和五年级顺利地学习,那么他在三年级时应当知道些什么

首先要注意基本读写能力。在语言里,有20xx到2500个写法正确的字,它们是知识、读写能力的骨架。经验证明:如果儿童在小学里牢牢地记住这些字,他就成了一个有读写 能力的人。但是其意义不仅如此。在小学里获得的读写能力,又是学生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后掌握知识的工具

我在教小学儿童的时候,始终注意自己面前的一张最重要词汇表。这张表好像是一份特殊的基本读写能力教学大纲。我把2500个词分配如下:每个学习日平均学3个词。孩子们把它们抄在本子里并且记住。这项作业每天只占几分钟。在童年时期,记忆是很灵活、很敏感的,如果你善于使用它,不使它负担过重,它就会成为你的第一个助手。学生在早年记住的东西,常常永远不会忘记。使用记忆的技术,在这里表现如下:在学习日开始的时候(第一节课上课前),我在黑板上写下今天要学的3个词,例如,草原、温度、沙沙响。孩子们一进教室,就立即把这些词抄到词汇本里,这种词汇本他们要连续地记录三年。他们对这些词进行思考,在它们旁边写几个同根词。这项作业总共花3、4分钟时间。孩子们都逐渐地养成了习惯

接着,作业就带有游戏的性质,这种游戏里鲜明地表现出自我教育、自我检查的成分。我对孩子们说:在回家的路上,你们回想一下,今天我们抄了哪3个词,它们是怎样写法的。你们在记忆里回想一下这些词的模样儿。明天早晨一醒来,马上就来回想这些词的写法,靠记忆把它们默写在练习本里。(这里说的是一般的练习本,它好比是词汇本的副本。)如果这种游戏从一年级就开始,如果教师相信这件事情一定成功,如果他一生中从来没有对学生所做的任何事情感到过厌烦,那么就不会有任何一个儿童不对这项游戏着迷的

在一节又一节的课堂上,进行各种各样的练习,务必使儿童已经记住的词经常复习,反复使用。我还认为,让学生记住400个修辞性的成语是很重要的练习之一,我相信,400个修辞性的成语也是基础言语训练的一种独特的骨架。在小学的四年教学时间里,我让儿童记住400条修辞性的成语,因为由于日常言语实践的各种影响,对这些成语的运用经常容易犯带有典型性的错误

我再一次强调指出:游戏成分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我有600个童话用的词,也就是那些在儿童的童话里经常重复出现的词。在小学的四年时间里,我和孩子们画出几十幅童话式的图画,让他们给这些画题词,这600个词就包含在这些题词里。这是巩固最低限度词汇量的很成功的一种形式

数学方面,在小学的四年教学时间里,孩子们要牢记这样一些运算,这些运算由于经常重复出现,好像已经变成习惯使用的数学公式,如果每一次用到它们的时候都得花费脑力,那是很不上算的。这里不仅包括乘法表,而且包括千数以内的最常使用的加、减、乘、除的运算题。这里还包括最典型的测量和量的变化。我的出发点是:学生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时,不要再让单调的运算塞满他们的头脑,而应当把尽可能多的智慧精力用到创造性劳动上去 当然,全部工作都是建立在自觉地掌握教材的基础上,可是也不能不注意到:并不是一切东西都要解释的。我竭力做到,使随意注意、随意识记跟不随意注意、不随意识记结合起来。

记忆100读后感篇5

转眼间,半个学期过去了。我读了一本萧红的长篇小说,名字叫《呼兰河传》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讲的是萧红小时候在哈尔滨市的真实故事,一个个故事都让我感动不已。

最让我难忘的是萧红的祖父。她出生的时候,祖父已经60多岁了。萧红家有一个大花园,她和祖父经常在这个花园里玩,花园里有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极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地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萧红的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和孩子一样,祖父是个长得很高的人,身体很健康。手里喜欢拿个手杖,遇到了小孩每每喜欢开个玩笑说:"你看天空飞家雀。"趁孩子往天空上一看,伸出手把那个孩子的帽给取下来了。有的时候放在长衫的下面,有的时候放在袖口里头,他说:"家雀叼走了你的帽啦。"孩子们都知道祖父有这么一手了,并不以为奇,就抱住他的大腿,向他要帽子。祖父常常这样做,也总是把帽子放在同一个地方,总是放在袖口,那些搜索他的孩子没有一次不是他在他袖口里把帽子拿出来的。好像他和孩子们约定好了似的:"我就放在这,你来找吧!"

他的祖父是多么慈祥呀!他的祖父是多么有童心童趣呀!他的祖父是多么和蔼可亲啊!希望我也有一个这样的祖父,那我是多么的幸福啊!可以安慰我,可以陪我玩,可以带我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

记忆100读后感篇6

故事发生在一个乌托邦世界,人们都居住在“社区”里,那里一切的事情都在控制之中,人们安居乐业,衣食无忧。那里没有战争,没有饥荒,也没有痛苦,大家所要做的一切的一切早在出生之前就已被规定好——1岁之前,在婴儿院由看护人们看管,1岁以后由一对伴侣收纳,9岁得到自行车,12岁会被给予他们的终身职业,而之后,便会终身从事这个职业。而主角乔纳斯则在12岁的成人礼上被任命为新一代的“记忆接收人”。

而所谓的“记忆接收人”,是一脉相传的,于是乎上一代的“记忆接收人”便成了“记忆传授人”,将他所接收的全部传授给乔纳斯,而他所传授的,便是记忆。不是一个人的记忆,不是一代人的记忆,而是古往今来世世代代的记忆:雪的记忆,风的记忆,四季的记忆,颜色的记忆,饥荒的记忆,贫穷的记忆,战争的记忆,恨的记忆,但也有爱的记忆。正因为类似战争等的记忆世代侵蚀人们,于是人们决定忘记,忘记一切,将一切留给孤单的“记忆接收人”们。于是便有了“大统一”,于是便再无五颜六色,再无喜怒哀乐,于是安居乐业,于是衣食无忧。

但亲身体验了喜怒哀乐的乔纳斯与老“记忆传授人”也在密谋着让乔纳斯走出“社区”,走出“记忆的边缘”,这样所有的一切大家就又能回忆起来了,这样大家也都能感受爱与被爱了。书的最后,乔纳斯成功走出了记忆边缘,他最后倒在雪地中的那一刻,迷迷糊糊间听到了圣诞的欢歌,代表爱的圣诞的欢歌。

我之所以喜欢这本书,一大原因就是它的设定。人们并非没有爱的冲动与渴望,但人们在第一次有这种冲动的青春期时就被教会要服用药物抑制这种“头昏”,在书的前几章里,看似平淡的叙述与复杂的内心情感交融下,我作为读者便感受到了一种极其强烈的欲望,一种想要打破所有桎梏的欲望,一种探求爱的欲望。人们从小受的教育便是要用最准确的词汇,不能说谎,要时刻说对不起与没关系。乔纳斯也活在其中,知道他被选中,他被要求可以说谎,但与此同时一种更复杂的情绪也出现在我心里,即想让他人同样跳出那座牢笼。乌托邦世界设定的书在当今不能算稀罕,但这本书却有着强烈的代入感,黑白的世界中只有主角与读者能看得见空中的苹果一闪而过的红色,忆得起满天飞雪的感觉,只有他们才懂得疼痛,懂得珍惜。

书中有一个反复出现的字眼:选择权。

是的,一旦人们有了记忆,一旦人们什么都知道了,他们便有了选择权,但当他们选择的时候,他们会做出最错误的选择,每次都是。而这也是数代前的人们选择“大统一”的原因。但这一次,和以往的每一次一样,他们错了。 当人们从出生开始就被别人固定了思想,被当成木偶一样养大,所有的安慰都不是理解,所有的约定都不叫信任,那么他的生活根本就是不真实的。人们想要他做完人,而他却都还没做成人,一个连真实是什么都不知道的人,又怎么能叫做人呢?没有如果地狱,怎么能够去的了天堂。一个从未拿起过的人,何谈放得下?

更悲哀的是,那个世界没有镜子,也就无所谓自我。

“我懂得爱不总是明智的,甚至常常导致最大的愚昧。但当爱真正来临时,无论对错,我们仍会任由其支配。”是啊,我们身为凡人,上天使我们有能力去爱,那是对我们最美好的恩赐,却也是我们最深沉的被悲哀。但即便如此,也好过那些一生蒙在鼓里的人。

此外,主角乔纳斯成为记忆接收人的规矩之一,就是他可以说谎了,但转念想到,若是社会的顶梁柱一般的人需要而且必须要撒谎才能继续实现自己价值的话,这又是何等的社会呢?不过想想现实的社会,我也就一笑而过了。

当然,作为儿童文学,《记忆传授人》一书已是相当不错了,个人观点,其设定虽不错,但后续的剧情发展却不尽如人意。故事的结尾处,作者给读者们设了一个开放性的舞台,让他们自由发挥,但前文只有半本前的寥寥几笔提到了那座谜一样的“圣诞屋”和里面的家庭,却使得这个结尾略显苍白。但是它毕竟还是一本成人也可品读的儿童文学。

. 那些疑问“为什么中国要墙掉外国网站”的童鞋可以读读,或许你会有所理解。

. 本笔者看的是英文版,但由于是语文假期的读书报告作业,于是很多地方强行翻译的,不合口味请谅解。

记忆100读后感篇7

这是一本反乌托邦的儿童科幻小说,以我及其有限的儿童文学阅读经验,简直可以说是受到了很大的震动。

我从前读过的儿童文学,无论《皮皮鲁和鲁西西》还是《哈利波特》,都是典型的流行读物。想像力也不可谓不丰富,但是内里,无非是好人战胜坏人之类的简单价值观灌输。我从来没有想过像《1984》这样的书,居然也能来个少儿版。

这本书里描述的社区,基本上就是未来的斯巴达,孩子是由孕母所生(孕母社会地位不高),同年出生的孩子,不论几月出生,统一在十二月举行“命名仪式”,被分配到每家每户去抚养。孩子的童年期很短,八岁开始义工,十二岁开始进行工作训练。(这一点倒是颇符合《上学真的有用吗》的观点)

十二岁以后的成年人,年纪被忽略,每天按照固定的程式生活(一岁以后就开始的程式)。工作、娱乐、情绪(甚至梦境)的分享和安抚。长老们会根据每个人的资质、爱好给人们分配工作和配偶。一切都有规则,都是供给制的。

这样的生活,在儿童看来,应该也不差吧。但是作者逐渐开始让主人公乔纳思发现一些不满,这样的生活,似乎还是缺少点什么。由于是儿童文学,作者还提出了几点会让孩子们颇有感触的细节。乔纳思在接受十二岁晋升规则时特别注意到一条:可以说谎。这大概也是所有孩子都思考过的,是不是成为大人以后,就可以说谎?还有抑制激情的药丸,还有小主人公若隐若现的一点情愫,都是儿童文学的特点。

小说的结尾铺陈颇多,但最终还是有些乏力。但无论如何,小读者们读完之后应该都会想想乔纳思说的话,他从来没有选择过,现在他有了选择的权利,可能选对也可能选错,但是,到底什么才是错呢?

本书的创作背景,是作者儿时跟随父母旅居日本,却由于父母刻意保护,他的生活与在美国毫无二致,这样的经历引发了作者的思考。这样的无菌环境,中国也有颇多父母正在或已经给孩子创造,我们到底应该给孩子怎样的保护和自由,犯错、痛苦是不是孩子的权利和必由之路?这也是每个父母都要思考和引起重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