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漫话》读后感优秀范文3篇

时间:2022-02-21 作者:Mute 读后感

在读后感的写作中,我们只需要简短复述原文,更重要的是要着重表达的是自己读书过后一些感受和收获,一起写写看吧。以下是范文社小编和大家分享的关于《教育漫话》读后感优秀范文3篇,以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关于《教育漫话》读后感优秀范文3篇

《教育漫话》读后感1

孩子需要赏识和鼓励。

父母的赏识是对孩子探索方向的肯定。在婴儿时期,孩子的探索是多方面的。开始,他可能并不关心家长的感觉,探索主要依据自己的兴趣,在探索中感受愉悦。2岁以后,他开始关注家长的感觉。因此,家长对孩子某些探索的赏识,实际上是在为孩子的探索定向。

父母的赏识是对孩子探索方法的赞赏。父母的赏识大多是在孩子的探索取得成功时表现出来,而孩子探索的成功,往往是由于耐心和方法。因此,父母对幼儿的赏识,实际上是对其探索方法的赞赏。在得到父母的赏识之后,孩子会不自觉地总结自己所使用的方法,以便取得下一次成功。

父母的赏识是孩子不断前进的动力。以下例子说明了这一点。

一位母亲参加幼儿园的家长会时,老师说“你的孩子有多动症,连3分钟都坚持不了。”

母亲也知道孩子调皮,但他对孩子说,“老师表扬你,说你以前只能安心地坐1分钟,而现在能安心地坐3分钟。”

母亲去参加小学的家长会,老师说,“你的孩子只考了40名,可能智力上有问题”。

母亲也知道,孩子的学习比较吃力,但他对孩子说,“老师表扬你很努力,说只要你坚持下去,下次很有可能进入38名。”

母亲去参加初中的家长会,老师说,“你的孩子并不优秀,考上重点高中很有危险”。

母亲也知道,孩子尽管很尽力,但他并不聪明,但她对孩子说,“老师鼓励你,说你只要努力,考上重点高中很有可能。”

高考后,孩子被一所重点大学录取。孩子大哭起来,一边哭一边对妈妈说,“我知道我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可以你却赏识我,……尽管那是骗我的话,那是一层纸,一捅就破,但我还是喜欢你说,因为它是我学习的动力”。

尽管这个故事具有童话色彩,但应相信,即使没有如此美好的结局,这位母亲仍会赏识孩子,使孩子有着前进的动力,生活在幸福当中。

赏识和激励的时机

在孩子成功的时候赏识孩子,会增强他的成就动机,去争取更多的成功。

在孩子犹豫的时候赏识孩子,并解除孩子的后顾之忧,会使孩子在父母的支持下积极探索。

在孩子失败地时候赏识孩子,就是要告诉孩子,失败并不可怕,你的优秀正是由于你的探索。历史名人有许多这样的故事:最后的成功是建立在多次失败之上的,失败才是人生的常态,但每一次失败都离成功前进了一步。陈景润是一位伟大的数学家,他证明了“1+2”。但从绝对意义上讲,他也没有成功,因为他只是证明了“1+2”,而不是“1+1”。

赏识孩子,并不是简单地表扬,而是用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孩子,看得起孩子。孩子若能感觉到你因为他而快乐,会受到很大的激励。

《教育漫话》读后感2

读了《教育漫话》我对英美等发达国家的传统教育思想有所了解。作为教育工作者,可以从中吸取有益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并且反思我国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教育漫话》开篇就阐述了健康的重要作用,也就是他的体育教育思想。洛克认为“凡是身体精神都健康的人就不必再有什么别的奢望了。身体精神有一方面不健康的人,即使得到了别的种种,也是徒然。”他把健康放在了比其他一切种种都重要的位置上面。洛克提出“身体强健的主要标准在能忍受痛苦”,因此,洛克坚决反对上流社会对儿童的娇生惯养,主张身体锻炼自幼小开始。洛克认为,儿童的衣服不宜过紧,以免束缚身体,影响发育,衣着也不宜过暖,使身体习惯于气候的变化,增强抗寒能力。常用冷水洗脚、洗澡是锻炼身体的好办法,可使衰弱者恢复健康,健康人增强体质。

读到这里,这又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孩子。因为从小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老人们的溺爱让他养成了许多坏习惯,尤其让我头疼的是,他很调皮,爱看电视和玩电脑。针对他的这一情况,我首先是减少他看电视和玩电脑的时间,在他感到无聊的时候,再介绍一些有趣的图书给他,当然,一开始是一些纯漫画型的,而且是由他自己挑选。慢慢地,他开始喜欢看书了,自己就主动拿出一些书来看,现在,除了星期天,他基本上不看电视了,而且所看的书也由一开始的漫画向一些知识型的书籍转变了,他还经常把他从书上获得的知识讲给我听呢!

《教育漫话》的教育思想主流是进步的,是值得今天的我们认真学习的。我相信只要用一颗爱心去工作,再加上教育方法得当,即使是普通的孩子,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教育漫话》读后感3

约翰洛克的《教育漫话》是一部影响深远的世界教育名著。洛克在第二页就指出教育的重要性,“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错配了药一样,第一次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家庭教育非常重要,当孩子在家里受到了错误的教育再接受学校教育就有点困难。

洛克在书中谈了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等方面问题。其中他最重视德行,他说“我认为在一个人或者一个绅士的各种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缺少的。”“如果没有德行,我学得他今生来世就都得不到幸福。”

教书育人,育人是第一位的,我认为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多数学校对教学成绩抓得力度更大一些,大考小考不断,德育也不应忽视,应扎扎实实地开展德育活动。一个学生的德行若出了问题,一生的幸福就毁了。

德育自古就很受重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里提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基础,“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古代对品德教育更重视,不像现代教育这么功利化,考什么学什么,而是诗书礼乐等全面发展。

《教育漫话》中论述惩罚的文字不少。当今中国的教育是谈“罚”色变,正当的惩罚也可能会被家长以体罚之名诉之媒体,不良媒体为吸引眼球连篇累牍地报道,丝毫不虑及社会影响,导致很多老师在管理学生上明哲保身谨言慎行,而有的学生日益肆无忌惮,不少老师感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好管。过犹不及,体罚是惩罚的极端,没有惩罚的教育也是不完整的。

“如果儿童所畏惧的或所感到的只是它所给予的痛苦,则鞭挞的好处并不多,因为痛苦消灭得很快,儿童对于它的记忆也会同时忘却。但是我觉得有一种过失儿童是应受鞭笞的,儿童应受鞭笞的过失也只有这一种,这就是顽梗,或者反抗。在这种情形之下,我主张在可能范围内把鞭挞所给的羞辱作为惩罚的最大部分,不是痛苦。惟有使他们由于做错了事和被打而感到害羞,才是真正的德行上的制裁。”

洛克主张慎用鞭挞,“鞭挞或呵斥是应该谨慎地避免的。因为这种惩罚的方法,除了使儿童对于使得自己遭受鞭挞或呵叱的错误行为发生一种羞耻与恐怖的心思以外,是决不能再有别的好处的”,久而久之,“这种奴隶式的管教,所养成的也是一种奴隶式的脾气。”

“它只是弥缝了目前,使伤口结上了一层皮膜,对于痛楚的核心仍然没有触到。只有出自内心的羞耻和不愿见恶于人的畏惧心,才是一种真正的约束。”教育要育心,孟子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在这本书中,作者还谈论了体育和智育等方面的问题,深入浅出又富有哲理。

我用了十几天的时间把这本书又读了一遍,重点章节读了两遍,做了两千字的摘记。合上书还想去读,这是一本真正的教育经典,隔一段时间再读又会有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