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事读后感7篇

时间:2023-05-16 作者:Surplus 读后感

看完书之后我们一定要写读后感来记录自己的收获,撰写一篇读后感可以加深小伙伴们对名著理论的理解,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木兰事读后感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木兰事读后感7篇

木兰事读后感篇1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一首流传了千年的《木兰词》,现在被改编成了电影《花木兰》,我和几个朋友前些天到万达看了这部片子。赵薇做客《咏乐汇》时,说自己看预告片的时候流泪了,看完电影,真的觉得她所言非虚。看到魏国将士唱着军歌“人生百年,如梦如幻,大丈夫生有何欢,死有何憾”,为本国战俘送行时,我落泪了;本是一个阵营的战友,却为了不再让更多的人做无谓的牺牲,要眼睁睁的看着他们被柔然部族残杀,这该是多么撕心裂肺的痛楚!

看到文泰为救病中的花木兰,不惜割腕喂血时,我流泪了;在木兰身负重伤却又找不到一滴水的情况下,文泰,实际上是魏国皇子,割破了自己的手腕,用鲜血来濡湿木兰干涸的嘴唇,这是何等深情之爱!看到最后两人如此相爱,在国仇家恨前,却不得不分开,我再一次落下了眼泪,为他们无疾而终的爱情。而影院里的其他观众,也不时用手拭着眼睛。很佩服马楚成导演和本片编剧,很熟悉的情节,被拍摄的不落俗套。剧情扣人心弦,整部片子更是始终充满着深沉的爱,魏国将士宁死不屈对本国国土的爱;花木兰和文泰为了让天下百姓过上太平的生活,放弃了自己的爱情,文泰最终和柔然公主联姻,这是对天下苍生的大爱。发自肺腑的说,本片确实值得一看。

看过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感触颇多。这几天一直在我脑海里盘旋的主要是:谁说女子不如男?男子能做到的事,女子也同样能做的出色。不要因为自己是女儿身就妄自菲薄。在实际生活中,常听身边的人说:“女孩子,就是比男孩子笨”,“不要要求太高,女孩子干的好不如嫁的好!”等等,更为可气的是,上述言论还都是出自身边女性之口。且不说本片中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

就连大魏天子也忍不住感慨:“有你这样的女人,是国家的福气!”即使是在现时生活中,和男子同样工作出色甚至超过男子的女同胞们也大有人在。有被誉为女包公的河南省登封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任长霞,;有服务千万旅客,并以自己名字命名了工作室的余瑞青,有见义勇为的女医生汤明,还有那些女企业家,科技战线上的女专家,试问,她们又比男同胞们差在哪里?

除此之外,我还在想,12年征战,多少人为国捐躯,变成了大漠里的一具尸骨,而木兰却能荣归故里,这仅仅凭的是运气吗?我想,这应该得益于她小时后勤于练武,苦学兵法,对如何打仗这方面的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才能在战场上有勇有谋,屡建奇功。所以我们要想做成某件事情,也要注意平时各方面的积累。如:考试要想考的好,靠的是平时一点一滴知识的积累;工作要想干的好,靠的是一丝不苟的态度和对待任何事情都严谨认真的习惯,而这种习惯和态度,也非一日两日就能养成的。

过去,花木兰的故事激励了多少女同胞;今日,她的精神仍然深深激励着我,男儿当自强,女儿也应巾帼不让须眉,尤其是在现在这个提倡男女平等的新社会里,女性的幸福更不能只系在“嫁得好”这一根弦上,而应该有自己的一份工作,并在工作中努力和男同胞们做得同样出色!

木兰事读后感篇2

红妆女儿,半生戎马,只因可汗点兵,便代父从军。从此,弥漫的硝烟替代了你眸中的朝霞……

——题记

我见识过诸葛亮未出茅庐,三分天下的满腹韬略;见识过赵子龙于万军中,七进七出的雄姿英发;见识过张翼德横矛瞠目、据水断桥的豪气干云,而无欲无求的你,却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从未见过女子驰骋沙场、豪气冲天的样子,于是,“巾帼”二字,便传遍了千家万户。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阵阵织布声诉说着你的无奈。皇帝征兵,听闻花甲的老父亲要上战场时,你毅然决然地挺身而出,没有犹豫,也没有后悔。脱下昔日的长裙,束起乌黑的长发,在满天飞舞的木兰花中,辔鞍落定,长鞭策马。黄河流水,燕山胡骑,北方的寒气刺入骨髓,你没有回头,也没有恐惧;漫天黄沙,风刀霜剑,悬崖陡峭,你没有迟疑,只为给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带来和平。月光清冷,辞别爹娘,笑靥难再。藏进头盔的鬓发,却藏不住悄然流逝的光华。从此没有红装素裹,没有对镜花黄。

十年,度日如年的十年,你女扮男装,转战多处,身虽女子,却智胜儿郎!

终于,你所在的军队打了胜仗,在金銮殿上,圣上封赏众将士,唯有你归心似箭,谢绝封侯意,只愿卸甲伴爹娘。

微风拂过,吹起片片木兰花,吹进久违的厢房,“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依旧是平凡的妆容;依旧是平静的目光,依旧是往昔的长裙。胭脂点点,十年未变。除了那流传千古的木兰香。

这是我眼中的花木兰——一位忠孝两全,智慧、神勇的奇女子。

木兰事读后感篇3

千百年来,这位巾帼国英雄家喻户晓,讲述的是一位女子代父从军的故事,也是因为花木兰的英勇善战,才成就了这广为流传的古事。

花木兰虽然是女儿身,但却拥有男子一般的气概。在从军过程中,她曾经风餐露宿在黄河边、黑山头,不远万里奔赴战场。

这也表明,木兰对家人的热爱,因为他父亲年迈多病,不能在沙场上战斗,弟弟妹妹又小,只好自己女扮男装去打仗。

木兰决心非常之大,她不得不这么做。一个女子去战场,当然容易被杀掉,但木兰不一样,她有着惊人的意志。

立下了赫赫战功,当今皇上必定有赏,当皇上问木兰要什么,木兰说:“我什么都不要,只要回家。”可见木兰这么多年来对家人的渴望,也表明了木兰去打战不是因为名利,而是为了国家和家人。

在我心中,花木兰是最美的,因为她拥有一颗善良的心,愿意为了别人的安危而付出自己的生命。

在课文中,花木兰的形象也是豪爽的,她从未感到过害怕,也没有退缩,既然选择了,就要走下去。

除了这一面,木兰还有另外一面,就是女儿形象,回到家以后,她换上了女儿装感到非常开心,她终于可以做真实的自己了,再也不要做一个男人,他要做一个娇美的女儿。

木兰事读后感篇4

10月15日,我和妈妈在电视上点播了电影《花木兰》。花木兰是南北朝时期一个传说色彩极浓的巾帼英雄,她的故事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电影中的花木兰既忠又孝,有情有义,让我很是敬佩。

花木兰是北魏人,北魏迁都洛阳之后,经过孝文帝的改革,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较为安定。但是,当时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但是木兰的父亲年纪大了,身体多病,没办法上战场,所以,木兰决定女扮男装、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十二年的军旅生活。

去边关打仗,是很艰苦的事,木兰既要隐瞒身份,又要与伙伴们一起杀敌,在战场上与邻居费小虎共同作战,英勇杀敌,多次立功;又认识了英俊的文泰。

在柔然族发生兵变后,独裁的独门当上了新的单于,对花木兰他们进行了追杀,后因接应的大将军未来营救,文泰牺牲自己保全了大家。后木兰乔装打扮进入柔然军队,杀死了独门救出了文泰。

最后,花木兰带领军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凯旋归来。皇帝因她的功劳,封她为大将军,不过,花木兰拒绝了,她请求皇帝能让自己回家,去补偿和孝敬年老的父亲。

千百年来,花木兰一直是受中国人尊敬的一位女性,因为她又勇敢又纯朴。

木兰事读后感篇5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题记

从古到今,拥有七尺硬汉形象的历史人物比比皆是,可同花木兰那样的女英雄却屈指可数,而我却独爱木兰那一份豪气。

那还是她在父亲膝下承欢的岁月。

微风吹过,把她的裙边荡起波浪,把她的笑颜提到嘴角,我知道她很美。银玉簪,翠玉环,胭脂盒,红粉腮。那时,她的生活如溢满蜜的蜂房,甜而平静,没有一丝涟漪。

青春寸寸,流金寸寸。

可是她还来不及儿女情长,来不及风花雪月,那铁马就挟着冰河破梦而来,她该怎样抉择?那是一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充军是拦在每个男子前的一道坎,每家每户都必须有要跨过去的人。每道充军令中都有木兰父亲的名字,可望着早已满头白发的老父亲,木兰怎么忍心让父亲去。实然,作为任何一个子女,谁也不愿意让一个苍发老人的一生被一道笔墨简单地表述。于是,她替换了一个传统,选择了一条瞒下所有人、将所有痛苦都背在了自己身上的艰难道路——替父从军。

在祭台边,她殉葬了青春,含蓄而坦荡,决绝而深情。临行那天,狂风肆虐,将她的裤脚吹起,眉头紧锁。含泪,告别,策马,狂奔。从此她背上了一个男儿的沉重。

月光下,一道道刀光剑影在她的身边滑过,滚烫的汗珠滴落在地上,她想: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好好的走下去。黑夜里,是谁在挑灯看剑?是谁在谈兵风帐?尘土中,宝剑挥起锋锐的勇气,划破戈壁,刺向一个王朝的愤怒。我想,繁星点点的夜里,她一定会将她心中的儿女情长吐露给夜空。

她的拼搏只是为了替父亲更好地报效祖国,只是为了更快地接近、更早地到达父亲翘首的土地。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终于,可汗的江山诗化成了平安,木兰随着身经百战的将士们回到了这片熟悉的土地。只不过她已不再是以前那个弱女子,而是在战场上摸爬滚打的巾帼英雄!放弃了天子的封官加爵,她马不停蹄地赶回了日思夜想的家乡,回到了父母的怀抱。她做到了,做到了一个男儿的伟大。清风中,早已消断了千日的机杼声再次响了起来。

一去一来之间,她向世人展现了她勤劳善良的品质;

一去一来之间,她倾注了太多保家卫国的热情;

一去一来之间,她尽显出英勇善战的精神;

一去一来之间,她用行动唱响了千古的赞歌!

木兰事读后感篇6

这天,我们看了一场电影——《花木兰》。

最后一节课是晚自习,一个长达一个小时的一个语文课,但这节课并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丰富有趣的。在学校看电影的经历,再一次发生了,这感觉好极了。

小时,我就能随口背出“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电影花木兰跟学过的这首诗并不太相像,但也无妨,最终都衬托出花木兰的英勇。看到这个电影,我脑海中浮现出“谁说女子不如儿男?”,“巾帼不让须眉”这类的话。

电影中添加了很多新的元素---木兰家的祖先显灵和小龙木须,小蟋蟀。他们的加入自是好的,让传统的情节发生了改变,故事更是一波三折,丰富了内容。切合我们发挥无限的想像力,突出主要人物。木兰的小马阿汗,它是一匹多么通人性的马啊!当然,这些动物的加入也大大增强了影片中的趣味性。

当然,我还不忘说这篇影片的中国元素。其实,我认为最具有我们中华文化元素的是影片的主人公---花木兰。花木兰所穿的衣服,她的行为举止这也是中国元素。最明显的,当属那古代的建筑以及古代庆祝的方式,如:舞龙舞狮。

这部影片让很多人认为影片中的木兰很吸引人,也许是因为她有时做事也会出错,也生活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年代,这让人觉得她是一个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普通的人,很真实。看完这部影片,我更对花木兰这一形象而歌颂。我并不知道是不是有这么的一个人,但是,她的精神却会被我们传承下去。你的执着,你的忍耐,你的不屈,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木兰事读后感篇7

当木兰在回家的途中,看见街道上人来人往,不时想起几十年未见面的亲人,迫不及待的加快了矫健的步伐。

木兰兴高采烈地哼歌高昂。父母听到女儿要回来了,便急忙去迎接,穿上了节日的服装,带着精美的饰品。姐姐听到妹妹回来的消息,急忙穿上轻纱的服装,脸上涂上了一层淡妆,把自己大阪城美貌如仙的天女。弟弟听到姐姐回来,穿上帅气的服装,还宰猪杀羊,庆祝木兰回家。木兰见了这个场景激动地泪流满面。

含有亲情味的团圆饭开始了,餐桌上鸡鸭、鹅、虾、蟹、羊等等,木兰便认为这像是出除夕晚的一幕,因为只有过年过节才有大鱼大肉,如此丰盛。

吃完团圆饭后,木兰一家人一同出门逛街,木兰一肚子的疑问,便说道:“店铺何时变得如此美丽,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红灯酒绿,街道上挂满了喜庆的灯笼?”父母亲喜笑颜开地说道:“是为了庆祝你胜利归来而设计的。”

回家后,木兰把所有精美的饰品赠送给同县的人。

木兰打开东屋的阁门,坐在西边的床上,脱掉打仗的袍子,穿上晚日的裙子,对着窗户,看着镜子梳理美丽的鬓发,贴上漂亮的花黄。出门去看战友,伙伴们惊呆了:一起征战十二年,尽然不知道木兰是个女儿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