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读后感,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看看它们是如何受到文学作品的影响的,写读后感是一种思考的过程,通过它我们可以提高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孩子和燕的读后感参考6篇,供大家参考。
孩子和燕的读后感篇1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要相信孩子》一文中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上进心,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这句话,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才开学,作为班主任的我就碰到了这么一件事。
新学期伊始,学生们精神抖擞,我也意气风发,回顾以前的一些经验教训,我决定仍然要狠抓学生习惯,力争细致化、条理化,好习惯继续发扬,坏习惯逐渐改变,以前总是因为忙碌而容易被忽略的“评比栏”,这学期说什么都要好好利用起来!
考虑到这学期评比栏是以年级为准,我们四年级是“阳光中队”,我决定用代表阳光的“太阳花”奖励学生。基本原则是:平时如果有表现好的情况,就发一个stick,集齐了10个就能换一朵太阳花!大部分学生干劲很高,希望能得到奖励,每当他们集齐10个stick可以换一朵花时,那种喜悦是溢于言表的,毕竟是自己的努力换来的啊!
但是,也有些孩子有点无所谓的样子,为了激起所有人的兴趣,我思索了下,将评比栏重新划分,上半部分用英文写上奖励,下半部分写上惩罚,告诉学生,为了公平起见,如果一个星期内有同学犯错达到3次,那么他名字下方的评比栏上就会出现一把叉,学生们连连同意,又是兴奋又是担心。
小涛是个贪玩的孩子,他聪明,可是总不用功,上课不是玩东西就是发呆,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作业经常忘了带来,下课时也爱疯闹,在这种情况下,他得到“叉”的机会就比其他孩子多得多啦!我有些担心,特地跟他谈了心,他表示自己一定会努力的。开头几天还不错,他尽量克制自己,上课认真听讲,不拖交作业,下课也不疯闹,可是,渐渐地,他又有点控制不住啦,每次他犯错的时候,我和同学们都替他着急,终于,他在某个星期3次“权限”都用完了,我很想给他机会,但是,作为老师,不能言而无信,他很难过,默默地低下了头……看着小涛难过的样子,我也不忍心,同时也陷入了思索,对评比栏的这一安排,我的本意是激发学生的斗志和兴趣,而叉,本身就代表的是一种否定,这样堂而皇之地挂在墙上,班上的同学和其他班的人都能看到,孩子自己会怎么想呢?这样一来,他不是更没信心了吗?看来,还是我考虑得不够啊!
“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这句话又一次在我脑海中响起,该怎么办呢?看来,我要好好开动下脑筋啦!
上课啦,我大步走上讲台,对所有同学说了这件事:“同学们,小涛虽然努力了,但全班的规定对任何人都一样,今天,老师想换一种方式,你们都玩过‘qq农场’吧?”孩子们一听,都很兴奋,连声说玩过玩过,“那农场里面有什么是很讨厌的”“有杂草!”“那有了杂草要怎么做呢?”“赶紧用除草剂除掉!”“对啊,每个人的坏习惯就像是杂草一样,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除掉它!今天,老师把这棵杂草送给小涛,希望能提醒你赶紧改掉坏习惯,你们说好吗?”孩子们齐声说“好!”,小涛紧缩的眉头也舒展开了,他小心翼翼地将草拿走贴上,墙上,小花在微笑,那一株绿色的小草虽然有点特别,不过也不失可爱,我向大家承诺,如果你不想出现小草也可以,但是要用2朵花来换,因为,成功需要很多努力,犯错却很简单,而改正错误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孩子们听得格外认真!
只是改变一种方式,就能隐晦地保护一个孩子的自尊,作为老师,处理问题时我们应该细致又细致,周全又周全,用爱对待孩子,用智慧教育孩子,现在,包括小涛在内的所有孩子都很努力,班上流行着一句话:今天,你锄草了吗?
孩子和燕的读后感篇2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名叫《我要做好孩子》的书。这本书是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黄蓓佳写的。
这本书主要写了一个六年级的小女生“金铃”考重点中学所经历的一些事情。金铃是一个活泼、开朗、正直、善良、有同情心的小姑娘。她的学习成绩一般,她很喜欢作文,但她的数学有一点差,考取重点中学是没有太大希望的。但她没有放弃,在家长和老师的鼓励、帮助下发愤努力,她告诉自己一定要做一个好孩子,考上重点中学。虽然这本书最后没有写金铃有没有考上重点中学,但我相信她一定能考上。这期间金玲在学校和家里,发生了很多的事情。例如:用自己仅有的一元二角钱买了一支康乃馨送给病中的邢老师;为挨饿的蚕宝宝翻墙越栏、东奔西跑地找桑叶;自作主张地把一个没家的小女孩领回家;补习功课时因为“扔垫子”事件被冤枉,委曲和讨回公道等,这些事情都让我能感受到金铃重感情、有爱心、机灵、诚实、是非分明的优良品质。
通过读这本书,我觉得金铃身上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她顽强学习的精神让我很敬佩,我以后在学习上也要刻苦努力,不能遇到困难就放弃;在受到委屈被冤枉或遇到不公正对待的时候,我也要象金铃一样沉稳机智,冷静地解决问题;在对待家长和老师的批评时要虚心接受,改正自己的缺点,扬长避短。要做一个诚实、正直、热情、有爱心和品学兼优的好孩子。
孩子和燕的读后感篇3
?孩子你慢慢来》这篇文章有一幅非常普通的画面,母子俩蹲在一起,母亲手里捏着一撮小草,似乎在教小宝宝辨认这小草。
龙应台这样附文:“一路上,两个人都很忙碌。是这样的,妈妈必须做导游,给安安介绍这个世界,安安是新来的。而妈妈漏掉的东西,安安得指出来,提醒她。”
是的,爸爸妈妈,难道不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第一个导游吗?你不觉得世界在有意无意地引导你吗?对于父母来说,孩子就是他们一种新的体验,一种新的“人生课”,甚至是一种尚未毕业的终身学习课程。
龙应台用这样一句温暖的话描述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恰到好处啊!
整本书都充满了这位母亲对孩子们的爱和尊重。从睡前故事到幼儿园的选择,从学校课堂作业到家庭作业,妈妈都有一颗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的细腻的心,并确保她的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因为她认为,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会遇到无数的人间丑事,没必要从童年就开始知道人与人之间的仇恨。就像蒲公英每年都会开放一样,但孩子的童年却只有一次啊。
人类幸福的童年是多么匆忙和珍贵啊!由于环境的不同,龙应台的教育模式和思想与内地略有不同。她认为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应该给他们最大的选择自由。在生第二个孩子期间,她非常照顾第一个孩子的感情,她的孩子们是多么幸福!
当我准备生孩子的时候,我怀着对1+1=3的渴望,也怀着对自己未来身份的恐惧和对母亲不可避免的分娩的恐惧。矛盾的心理,让我不知所措。
每次月经来的时候,我都会因为没有怀孕而略感失望,但也悄悄地松了一口气:还有时间让我慢慢做好心理准备。然而,这本书充满了孩子们纯真稚嫩的声音,看这些年幼的孩子一步一步成长,希望此刻有一个婴儿在我手里,让我真正体验做母亲的滋味,见证那石破天惊的“创世纪”!所以,孩子,我做好准备当你的导游了,你呢?
孩子和燕的读后感篇4
首先,看了本书后我意识到到小孩子也有自己的思想,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跟我们成年人不太一样。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不能只从我们的主观愿望出发,可以多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这样能避免出现尴尬。其次,小孩子好奇心与生俱来,对外界充满了好奇,就会问一些奇怪或让你惊奇的问题。
比如有一天,一个孩子问我:老师,您的名字里怎么有草字头呢?你又不是草?这是让人啼笑皆非。老师要做好育人工作,首先要当一个合格的倾听者,能平等地与学生谈话,不添加任何的主观色彩。我们很多老师虽已认识到这些的重要性,但要做到又是另一回事。只能慢慢努力,朝这个方向靠近。
让学生自己独立尝试着去完成一件事,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能力。这个出发点很好。事实上,只有学生自己做过或主动尝试的事情,才能让他们即喜欢,又印象深刻。往往老师逼着做的事情让学生很反感,效率也低下。
对于一些事情可以让学生慢慢来。但不可能允许任何事都可以慢慢来。就像学习,尤其到了复习阶段,你慢了一步,就与别人有了差距,若你不及时追赶,这个差距只会越来越大。老师也只能帮助他加快速度追赶别人,而不是对他说不要着急,可以慢慢来。就算老师不急,家长也会十分着急,我们的孩子怎么那么慢呀,怎么办才好。这是现在制度下的必然,我们也无力改变。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学习忙碌的学习之外,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给学生的童年留下不一样的色彩。
现在一上小学就开始了正规学校式的教学。跟我小时候相比,现在学生的课业负担重了许多。虽然年年在喊减负减负。我们这里的学生还算是幸福的,放学后除了完成了适量的'家庭作业后,就可以走家穿巷,去其他小朋友家串门,或一起去野外疯狂。
现在教语文,真为学生感到辛苦,每天要识记那么多的新字词。基础好的还能跟上,基础稍差点就会掉队,这样的要求下,能让学生慢慢来吗。在教拼音时,教学时间只有一个多月,由于学生对拼音的接受程度有快慢,并不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让学生都牢固掌握。我认为只要牢牢让学生掌握好拼音,再教会学生字典的使用方法。学生自己就有能力获取、积累识字。我想学生主动去获取远比教师灌输好许多。
孩子和燕的读后感篇5
?赏识你的孩子》给了我很好的启示,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学会赏识其实是教师的一门必修课,我们不仅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还要为学生设置恰当的奋斗目标,而且要善于将目标分解为阶段性的可实现的目标,以保持学生的自信力;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每一个进步,加以肯定,加以鼓励,加以强化。说得简单些就是让学生在“我是好学生”的心态中奋发,不让学生在“我是坏学生”的意念中沉沦。赏识教育是一种新鲜而古老的教育方法,也是一种神奇而又变通的教育方法。这种教育是一种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经常反思,想想自己曾对孩子做了些什么,想想今天我们鼓励了孩子没有!对于孩子的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家庭甚至比学校更重要,因为“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而对于孩子行为的养成父母的作用要远远直接于教师。只要用一点心,你我或许就已经是“神童”的父母了!
有人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夸奖、赏识孩子能使孩子更有信心,更聪明好学。做家长的可以在适当的时机,适当的场合,随机应变,创造性地稍作夸张表现,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唤起孩子的自信心。对于一个未成年人来说充满想象力的孩子,我们永远都不可能预测他将通过何种方式、何种途经去实现未来的人生价值。我们要做的事就是鼓励、再鼓励。只要是积极的、生动的就去鼓励。剩下的事就让他自己去做。他往往能在“不可能”中达到一个光辉的顶点。作为老师和家长要学会欣赏,并正确引导,使孩子多种多样的才能,天资得到充分的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挖掘每个孩子的潜能。
作为一个母亲和一名教师,我愿意用爱与赏识贯穿自己的工作,我也真诚地希望每一位教师和家长能赏识每一个孩子,因为有了赏识,才会有尊重;有了赏识,才会让受伤的心灵重新燃起希望的火花;有了赏识,才会让一朵朵跳跃的浪花汇成永不干涸的海洋。
孩子和燕的读后感篇6
我读过一本叫《水孩子》的书。
故事是这样的:英国北方一大城市里,住着一个扫烟囱的小男孩,他的名字叫汤姆,受尽了格林姆斯老板的虐待。有一天,汤姆和师傅去扫一户人家的烟囱,到了哈特霍夫府上,汤姆却在黑黑的烟囱中迷路了,误闯到艾丽小姐的卧室,小艾丽受了惊,大叫起来,另外人误以为汤姆是小偷,一起去追汤姆。汤姆赶紧头也不回地夺路而逃。
在仙女的指引下,汤姆跑进了森林,走下悬崖,来到了一位老太太的农舍里,老太太热情地招待了他。吃完饭后,老太太让汤姆睡觉,可是汤姆没睡,跑到河边洗澡,但他却不知不觉地睡着了。第二天,他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已经成了水孩子,咽喉两边长出了一对外鳃。从此,他就和水中的动物打交道了。有一天,他帮助了一只大龙虾,看到了其他的水孩子。就这样,汤姆渐渐地改掉了自己的坏毛病。仙女还委托小艾丽教汤姆知识。
仙女让汤姆到外面的世界去闯一闯。汤姆出发了,他先到光芒城,又到达和平邦,再到神通婆婆港,找到了神通婆婆……历经了千辛万苦,最后汤姆成了一个热爱真理、正直、勇敢的人。
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要学会自己一个人独立生活,勇于到外面的世界去闯闯,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鼻子闻,用自己的双手劳动,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