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一种思考的过程,它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书中的问题和主题,发现其中的深层含义,读后感是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300的教育读后感最新5篇,供大家参考。
300的教育读后感篇1
每当别人听说我是从事特殊教育事业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会赞叹道:"您真有爱心呀!",听到这样的赞叹,我总会有些许惭愧感,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从教之初,我的确是全心身的投入到特殊教育中去,以极大的爱心与耐心去教育这些残疾孩子。课堂上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神,就是对我认真备课的最好回报。课后孩子们总缠着我,对我打着手语说:"老师,晚上我可不可以到电脑室练习打字?",我又怎么忍心拒绝学生的好学请求呢?于是,每天晚上,我都会回校在电脑室里边备课,边静静的等候孩子们来练习打字。孩子们也会在做完作业后安静的来到电脑室,认真的练习打字。而且越是笨的孩子就越是勤奋,这么爱学习的学生,真的令我感动,我喜欢看到他们认真学习的样子,再苦再累我也愿意。孩子们把我当成他们的朋友,把我当成他们的姐姐,爱向我倾诉心事。所以,我也经常去学生家中家访,即使我并不是他们的班主任。孩子们毕业后,遇到总总问题也爱向我咨询,家长也信任我,孩子们遇到一些婚姻方面的问题也让我帮助解决。虽然那批孩子都已经成家立业了,但见到我还是非常亲切的叫我姐姐,经常在qq上和我聊一聊他们的生活。的确,那时的我不愧是个有爱心老师。
也许我是个比较笨的人吧,组建家庭后我并不能很好的处理好生活中各种琐碎的事情 。我渐渐发现我并不那么在意学生是否喜欢我了,因为我太忙了,我没时间,也没精力去与学生聊天、照顾他们感受。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现在影响学生学习的诱惑太多,学生的学习态度也没有以前那么认真了,学生的求知欲不强,也慢慢削减了我对教育的热情,虽说每年所教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不错,但我总觉得学生对我没有以前那么亲近了,也很少有经常向我倾诉心事的学生了。做一名特殊学校的老师,注定不会桃李满天下,但学生时不时对你表达的关心与牵挂却是对你教育最大的报答。前几天,天气凉了,以前的学生给我发了个短信:老师,天气凉了,记得加衣呀。看到这样的信息,能不感到温暖吗?
最近,有幸读到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我深爱感动,李老师对学生的爱是永恒不变的,他是一位有智慧且非常有爱心的老师。如:对待后进生万同,他是想尽一切办法,为了学生的成长不断的坚持,当学生一次又一次的犯错时,他能理解、能宽容,但并不放弃对他的教育。也只有他这样的老师才可称得上是一位有爱心的老师。其实,学生可以感动教师,教师也可以感动学生,成功的教育其实就是"爱"的教育。我应该向他学习,排除工作与生活中的各种困难,重燃起对教育的激情,以自己的热情去感动学生。
"回首昨天,应该是问心无愧的;面对今天,应该是加倍珍惜的;展望明天应该是信心百倍的。"但愿每一位教师都能做到像李老师一样问心无愧。
300的教育读后感篇2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苏霍姆林斯基
近日拜读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对我的感触颇深,让我对教育的理解更加深刻。
很多时候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总是忙着备课、上课、批作业、考试等教学任务,还要应付各种学校的任务和检查,而忽略了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忽略了对学生诚实、善良、正直这些优秀品质的培养。而李老师则不同,他给汪斌煮鸡蛋,给学生送生日祝福,和宁玮八年如一日地通信并一直鼓励她。对于后进生万同,他用关爱和平等一直激励着这个孩子一步步的健康成长。
我们班有个学习困难户小王。平时上课讲授的知识,不论怎么样也听不懂。上课不专心听讲,不完成作业更是“家常便饭”。隔三差五的还要整出一些小麻烦。有一次,坐在他前面的同学小马的文具都不见了,急得哇哇大哭。
我说“这是谁干的?”“是小王扔出去的,我都看见了。”一位同学斩钉截铁地说。
“明天把你的家长请来吧。”
“我爸爸今天值班,
“那就叫你妈妈来!”我毫不示弱。
“我爸爸和妈妈离婚了。”他的声音压得很低很低。听到这,就好像有一股电流击穿了我的身体,我真恨自己,学生家里发生这么大的事,我居然都不知道。
“那你为什么扔同学的铅笔盒?”
“我向他借铅笔,他不借给我,根本没人喜欢我!”说着,他终于忍不住哭了起来。直到这一刻,我才明白了症结所在,失落、不自信、没有安全感,这些都是父母离异带给他的负面影响。而我因为不明真相给他施加压力更让他幼小的心灵雪上加霜。
“谁说的?老师就很喜欢你呀!”听了这话,他停止抽泣,透过眼角偷偷地看着我。
“是呀!”我放大了声音,“你看,有的时候放学了,别人都背着书包出去排队,你却默默的把那些没有抄起来的椅子搬到桌子上,当时老师并没有表扬你,但是老师是不是说过最喜欢默默付出的男子汉?”
听到这,他的头完全抬了起来,眼里也有了光芒。可也只是片刻的喜悦,头马上又低了下去。我看出了他的心思,于是说:“今天的事,老师不会告诉你爸爸,小马的铅笔盒老师也会帮他修好,但是你一定要去和他真诚的道歉。”听完,他高兴地点点头。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作为教师,千万不能因为他(她)是后进生而放弃对他(她)的培养与转化,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要关怀学生的精神成长。
300的教育读后感篇3
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终于把这本厚厚的《爱的教育》读完了。读完后给我的第一感触,那就是--爱。
这本书是以一个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记,来透视日常生活中的学校和家庭关系,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以及父母,兄弟姐妹间的天伦之爱。
爱的教育文字虽然简单朴实,所描写的也是极为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会让人感受动不已。例如,每月故事中--马可尔万里寻母的故事。文中讲到了因父母负债,马可尔的妈妈决定去工资丰厚的布宜洛斯艾利斯工作的。妈妈刚离开时,还和家里保持着联络。可自从上次马可尔的妈妈写信说身体有些不适后,就和家里失去了联络。家里用尽各种方式寄去的信也石沉大海。收不到妈妈的信,家里更冷请了的。父子三人每日以泪洗面,马可尔想妈妈想的快死了。终于,13岁的马可尔自告奋勇决定去找妈妈的。马可尔的坚持使父亲无奈地相信了这个理解事物程度并不逊于成年人的孝子一定能成功。筹备好了一切,马可尔开始了万里寻母的旅程。途中,他历尽了各种艰难险阻,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的,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凭借着马可尔坚持不懈的努力加上人们的帮助,终于找到了失去了生活意识的奄奄一息的妈妈。马可尔的出现使母亲找到了生命的价值,在医生的帮助下,马可尔和妈妈终于重逢了……读到这里,我不禁为马可尔对母亲深深的爱肃然起敬。再想想自己。和马可尔同样的岁数,却显得样无知,那样渺校只要发生一点芝麻绿豆的小事的,就把火往妈妈身上撒。真是太不应该了……
“爱”是我们每个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的,可是,有时候,我们也常会忽略周围的爱:如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爱、老师对学生循循善诱的、朋友间互相安慰……这些`往往都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而没有细细地加以体会。而如果你加以体会,你会感觉到,人生,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东西啊!有时候,当我们遇到挫折时,常常会怨天尤人,就好像全世界都在跟我们作对一样,甚至抱怨这世上没有人爱自已,有的想更悲观,则会自杀,表示他的抗-议的,这多可悲呀!
其实,如果我们能够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我们周围的一切,一定会发现,在这个世界上,居然有那么多人疼我、爱我、帮助我、我多幸福呀!当你能够感受那份极为普通的爱的时候,相信你一定不会吝惜付出你的爱心给一些需要帮助的人,是不是?
朋友们、请你带着一颗圣洁的爱心,投入到全世界中。你会发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请乘上“爱”的小舟,走完属于你自己的爱的人生。
300的教育读后感篇4
经过半学期的认真阅读,读完了李镇西撰写的《爱心与教育》,其间我数次流下了眼泪.我不是一位多愁善感的学人,我为一位教师的爱心.童心.悲心.真心.信心自然的流下了眼泪.
?爱心与教育》是本成功的实例教育学;此书既有精要的教育阐述,又有典型的教例剖析.作者对逆境学生的关怀,对后进学生的转化,对优秀学生的培养,对心理教育的尝试,对有效德育的探索,有普遍的启发性,值得每一位教师一读.这是一本智慧与情感整合的教育学.作者做到了,言为人楷,行为示范,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真正做到: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根本宗旨。这本书言之有人,教之有人,讲真话,有感情,充满爱心。我读了深有感触: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爱幼儿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爱幼儿既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同时,也是师生心灵之间的一条通道,开启幼儿心智的钥匙。
幼儿教师从事的工作是非常繁琐的。面对的是一个个天真无邪的孩子,我们应该从身边发生的小事,细节做起。老子说过: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是啊,小事成就大使,精细形成习惯,细节也成就美好。抓细节与抓大事,抓重点,抓关键其实并不矛盾,因为任何整体都是由具体的小事构成的。任何成功又无一不是建立在细节之上的。只有我们注意完成细节,才能推动工作不断前进。而那些不期而至的伟大成绩也都是细节的魅力,是水到渠成后的惊喜。
细节体现素质,人的素质源于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点滴的积累。没有办法具体的量化,可却往往通过细节表现出来。因此,细节从深层次上渗透反映了一个人的修养,品德和道德意识。
做为从事幼儿园工作的我,只有以认真的态度做好本职岗位上的每一件小事,以责任心对待每个细节,把小事做好了,才会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最大的价值。从幼儿的一日活动开始,清晨,孩子来到幼儿园时,我会热情的去迎接,从家长怀里接过孩子:“你今天真漂亮,你真能干,自己走来了,今天早上吃了什么”让孩子一进幼儿园就有一份好的心情,让孩子明白,老师是多么的爱他们。晨间锻炼时,我喜欢与孩子一起玩,一起疯,并随时关注孩子的活动情况,如果热了,及时提醒他脱下衣服,并用干毛巾擦去孩子背上的汗水。活动结束时,我会督促孩子赶快穿上衣服,别着凉了。午餐时,我忙碌的穿梭在孩子的中间,随时关注他们的进餐情况,并告诉他们盘中餐的营养,看到他们吃的津津有味时,我觉得从没有什么比这更开心了,因为我想让孩子知道,老师是多么的爱他们。午睡时,我总是不厌其烦的为他们穿脱衣服,帮那个孩子掖掖被角,并让故事伴随孩子进入甜蜜的梦乡。孩子熟睡了,还不时的来回巡视,帮蹬被子的孩子及时的盖好,以免受凉。游戏时,我常常与孩子玩做一团,尽情享受童年的欢乐。当孩子不小心踩着别人时,我就引导孩子向别人说:“对不起”以表歉意。借东西时,我要求孩子对同伴说:请你把东西借给我好么?归还时,督促孩子说:谢谢!离园时,我提醒孩子跟老师同伴说:再见!
无数件小事,一个个平凡的细节,这就是我一天的工作:如涓涓溪流,滋润了我,也滋润了孩子。我让孩子明白了:爱人者才能被人爱,共有爱成为我们的追求,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时,我们的生命之花才会更加馥郁芬芳。
作为教师,这为人师表的神圣职业,走在这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我的一言一行也都在影响着孩子的成长。面对一个个纯真无邪的心灵,我们必须从每一个细节小事中关心尊重孩子,因为“事无巨细,皆教育”。记得心理学家盖杰和伯会纳说过这样一句话:表扬是最廉价的,最容易且最有效的,但也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我想,对于那些某方面能力不足的孩子,我们不仅仅要充分理解他们,宽容的对待他们,更要耐心的帮助,呵护,不断鼓励,表扬激励他们,使他们感到自身的价值所在,相信自己能行的,让他们从获得成功的体验中认识自己的长处,从而将自己的最大潜力发掘出来。我想,这就是爱的美丽吧!这就是这本《爱心与教育》的精髓吧!
当我再次捧起这本书的时候,我感到一股暖流在身体内流淌。我愿用自己的真心与爱心,让孩子们的.脸上永远充满笑容,让他们的明天更加美好。
300的教育读后感篇5
“爱”原本就是一个很神圣的字眼,而 读了《爱的教育》之后,更是让我感悟到了爱的伟大。
这本书的作者是意大利的亚米契斯。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个四年级的小男孩—安利柯。书以安利柯的名义,通过日记的形式,写出了爱。在书里面的“爱”包含了许多种的爱,比如:友爱、师生之间的爱、父爱、母爱 ...... 其中最使我难以忘怀的是《扫烟囱的小男孩》。
?扫烟囱的小男孩》主要讲了:在一个学校对面,有一个小男孩正在哭泣,几个小女孩跑过去问他怎么了?他说,他今天辛苦扫烟囱挣的钱都丢了。女孩子们听了小男孩的话后,都伸出友谊之手,纷纷把自己身上的钱或者花给了这个哭泣的小男孩,小男孩看见钱和花后破涕为笑。
其实,在世界上处处都播散着爱的花粉。就拿上次四川雅安发生的里氏 7.0 级地震来说,从人们知道这个噩耗的那一刻起,人们就源源不断地向灾区伸出援助之手。有人捐款、有人捐物,大家都希望灾区的人们能够早日住上新房,学生早日重返教室。这就是爱,毫不吝啬金钱,毫无保留地奉献爱心。
读了《爱的教育》后,让我知道了爱是无私的,是实在的,是博大的。朋友们献出你的爱吧,去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我们要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