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一篇读后感有利于加强大家对书上片段的领会,只要在不断读书的过程中,我们的视野才会变得开阔,相关的读后感该如何写呢,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教育的道与术读后感8篇,感谢您的参阅。
教育的道与术读后感篇1
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渴望被关心、关注、关爱,可是长久的对需要爱的人施之以爱却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读完李镇西老师所著的《爱心与教育》,我深深体会到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在阅读过程中,李镇西老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学生对李老师真诚的爱的回报,每一幕都让我为之感动,不断的引发我思考。其中手记二:与顽童打交道后进学生的转化部分给我印象最深。
工作以来,与不少后进学生打过交道。这些学生当中,有一些是学习困难,有一些是行为习惯差,而还有一部分则是二者兼有。虽然我只是一个副科老师,但出于教师的本能,我希望我教过的学生都能够成绩优异品行端正。甚至有时候我还会幻想我的谆谆教导能够影响他们,甚至改变他们,但总是事与愿违。因此我会因为这些学生而感到苦恼。有时候我甚至觉得遇到那么差的学生就是自己运气太差。总觉得自己真心真意的为了他们,他们难道真的就不能体会老师的苦心?灰心失望的时候,我不禁问自己:是付出的不够,还是方法不当呢?这本书中的三个观点让我豁然开朗:一、点燃学生心中想做好人的愿望火花。我们即使在指出学生不足时,也不要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要尊重学生申辩或解释的权力。错误面前人人平等,即便是老师错了也要公开向学生道歉,用心灵赢得心灵,用真诚走进后进学生的心灵深处,被后进学生真心接纳了,他们就会因亲其师而信其道了。二、把教育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我们为人师者不但要引导后进孩子善于发现自己的可贵之处,更要鼓励他们勇于用高尚的我战胜卑下的我,还要有耐心等待后进学生循序渐进的拔除自己各种缺点的杂草,让他们通过自我控制逐渐减少犯错的次数。三、不以分数论英雄。我记得,有一美国中学校长在学生毕业演讲时对毕业生说:得a的同学,祝贺你们,祖国未来靠你们;得b的同学,祝贺你们,祖国的栋梁是你们;得c的同学,祝贺你们,母校的捐款等着你们!人生存于这个世界上一定都会有其立足于世的天赋,不必千军万马过高考的独木桥,对于后进学生可以根据他们的个性特点发展其爱好,引导他们学会做人之本、学会生存之道。
之后书中我和万同的故事真实、感人地再现了后进生转化工作中的艰辛、多折。从这个教育案例中,我得到以下几点感触:对于学生不要以貌取人;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必不可少的工作;所谓的优生其实也许一开始并不优秀,而是我们有意识地培养出来的。
我想:每一个孩子都有权利被接纳、被认可、被尊重,每一个孩子都渴望有成功的体验,当我们有意识关注到孩子的需要时,我们便会静下心来倾听孩子心底的声音,于是,我们理解他们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与后进孩子沟通时,当我们习惯与孩子心理置换的沟通方式时,于是,我们对他们的积极关注会多于消极关注,正强化会多于负强化,此时,你便是在为后进孩子创造成功的机会
最后借用李镇西老师的一句话,用以共勉,爱,当然不等于教育;但教育,永远不可能离开爱!让我们都来努力做一个充满爱心的人师吧!
教育的道与术读后感篇2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叫《爱的教育》,这本书是一个名叫安利柯的意大利小学生写的日记。书的封面并不怎么吸引我,但是里面的内容却深深的吸引了我。当我读到好友卡隆这篇时,觉得卡隆太可爱了!
卡隆是安利柯的好朋友,是个勇敢,正义的男孩。他是火车司机的儿子,小时候病了两年,所以上学比较晚。他在班里身材最高,力气最大,能一手举起一张椅子。读到这的时候我总觉得他就像超人super man!他总是热心的去帮助身边的人,认识的,不认识的,他都会去帮助别人。当一个同学丢失了买笔记本的钱,站在大街上哭时,他就把自己的钱给了他。他非常爱他的母亲,他会花几天时间给母亲写一封长达八页纸、四周还画上花边的信,作为生日礼物献给母亲。这是一个多么有爱心的孩子啊!但是别人怎么跟他开玩笑都可以,就是不能说他说谎,那他就会立刻翻脸,我想肯定是因为他是个从来都不说谎的孩子吧!所以,他不能容忍别人怀疑他的真心。从他经常为他人打抱不平的洪亮的声音里,就可以感觉到那声音是从他高贵而真诚的肺腑里发出来的。 这本书中我最崇拜的人就是卡隆,他善解人意,乐于帮助同学,充满智慧和正义感。我以后也要向他那样,他是我学习的榜样。
书中不仅有见义勇为的卡隆,还有品学兼优的班长代洛西;傲慢无礼的诺琵斯;朴实可爱的“小石匠”;意志坚强的斯带蒂??这让我觉得这本书很有意义,正是因为安利柯身边有这么多善良的伙伴,他才
可以明白这个世界处处充满爱。而这种爱的情感又表现的极为宽泛,不仅让我体会到什么是同学之间深厚的友谊,什么是师生之间无微不至的关怀,什么是父母永无止境的爱??还有如何去爱身边的每个人,爱祖国,爱人民,爱邻里,爱学习,爱劳动,爱生活,爱和平等等。
读了《爱的教育》,现在我明白了,什么是爱?爱就是尽自己所能,努力帮助别人。爱的表达有很多种:在父母疲劳时,为父母泡上一杯茶;给平日辛苦的老师一个敬礼;为爷爷奶奶端洗脚水;与同学、小伙伴分享快乐......怎么样,小伙伴们!听我说了这么多是不是也特别想去看看这本书呢?或许这就是一本好书的魔力吧!希望小朋友们都多多去读书,读好书!
教育的道与术读后感篇3
前段时间,我聚精会神地看完意大利作家德·亚米契斯的作品《爱的教育》。我翻开第一页时,就被一个个温情有趣的题目吸引住了,《第一场雪》、《探望受伤老人》、《校长》……书中的主人公安利柯是一位四年级的学生,因为父亲责备了他,安利柯立即说出失礼的话,经过母亲教育,他明白了自己的错误,然后他向父亲真诚地道歉,一家人又幸福美满地生活在一起。
“父母”这个词大家都十分熟悉,父母亲好比是大树,孩子就是果子,大树用自己的甘露营养来滋养果实,父母亲用无私的爱来滋润我们成长。送给大家一句名言:“父爱如山,母爱如海。”珍惜家人给予我们的每一次关爱,每一份呵护,我们会倍感幸福。读着这本书,不由让我想起一件最近发生的事。
那天我和胡伊朵在图书馆听课学习。她妈妈工作忙,没来接她,于是我和爸爸请她到我们家吃饭。一到家,爸爸就切开西瓜,一块块放在盘子里,端给我们。啊,红红的瓜瓤,甜滋滋的,一直甜到我们心底。妈妈看见家里来了小客人,兴奋地跑到厨房忙开了。“嚓嚓嚓”,砧板上传来切菜的声音。可能太急促,妈妈不小心切到了手,殷红的鲜血流了出来。爸爸着急得在家东寻西找,可惜创可贴用光了。爸爸立刻跑下楼,骑着电动车,飞奔药店。大约过了四五分钟,爸爸提着刚买的药,满头大汗地赶回家。他疾步来到妈妈身边,先从刚买的消炎药里取出棉签,蘸了点药水,轻轻涂在妈妈的伤口上,还一边轻轻地吹着气,嘴里心疼得直埋怨妈妈太不小心,尔后又给妈妈贴上了创可贴。
中饭烧好喽!有香喷喷的粽子,圆圆的鸡蛋,还有我最爱吃的馄饨和麦饼。我大口大口地嚼着,心里却有些不是滋味。妈妈平时这么忙,为了我们着急做饭,才切伤了手。妈妈,我要对你说:“妈妈,您辛苦了,我永远爱您!”爸爸也是一样爱我,他每天送我上学,接我放学。我身体不舒服时,他愁眉不展,悉心给我喂药。我取得好成绩时,他总是鼓励我要更加努力。平时他工作也很忙碌,可当我遇到难题向他请教时,他总是不厌其烦地教我,直到我把这道难题弄懂为止。想到这里,我的内心又涌起无限感激。
爸爸妈妈放心吧,我会用心把你们的爱记在心里,好好学习,回报社会,并且把这一份份爱播撒向社会,传递给身边最需要帮助的人。
教育的道与术读后感篇4
朱永新老师的《我的教育理想》从十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理想教育,分别是: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理想的父母、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用远大的教育理念深入探寻未来教育的理想和理想的教育,用精辟的语言勾画了21世纪教育理想的灿烂和辉煌,阐述教育的伟大使命和责任,使人们对未来的教育充满信心。细心品味作者的教育理念,尤其是上篇使我感触很深,我不由得按着书中理想教师的“标准”去叩问自已:我是不是一个理想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而且使我对未来的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书中朱教授把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相结合,他认为理想是对现实的超越与提升,理想不能脱离现实,要使理想最终变为现实,就要洞察现实、把握现实。《理想》一书的指导思想,是作者在通过对中国现阶段教育现状的剖析和对中国教育现实深入考察后提取出自己的教育理想观,为中国的教育发展探寻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譬如:作者对心目中的理想学校、理想教师、理想校长、理想学生、理想父母的描述,就是作者通过共性与个性交融、优点与缺弊共存的教育现实,来揭示现代化教育过程中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应具有的基本规范、精神或素质,从而将作者的学校观、教师观、学生观、父母观展现在读者面前。这种切近实际教育又不失前景指向的研究思路,既能使人感悟到目前教育现实中存在的种种流弊与矛盾,又能使人从中找寻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或方法,读后使人油然产生一种强烈的使命感。
要做一名理想的教育者,首先要成为一名读书型教师。教育是一种“学习”的职业,作为从事这个职业的教师,不应当仅仅是教学生学习,而必须同时注重自身的学习。一个教人学习的人,自己却不爱学习,是难以取信于人的。学习是教师维持其职业生命连续性的重要手段,是教师实现其职业生命价值升华的必要通道。其实,在整个社会正在倡导和践行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理念的今天,作为教师更应该率先接受终身教育和坚持终身学习。这是因为,“今天,世界整体上的演变如此迅速,以致教师和大部分其他职业的人员不得不接受这一事实,即他们的入门培训对他们的余生来说是不够用的:他们必须在整个生存期间更新和改进自己的知识和技术。”古诗有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是不可忽视的“源头活水”,只有多学,持续地学,才能更新观念,才能用新鲜的血夜来武装我们的头脑。再说,“书是随时在近旁的顾问,随时都可以供给你所需要的知识,而且可以按照你的心愿,重复这个顾问的次数。”我们为何不好好利用这个顾问呢?教师的学习应当是持续的学习。只有持续的学习,才能赢得教师的持续发展。学习要有恒心,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会有任何长进的。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问题,都坚持根据计划的要求将之落到实处。持之以恒,才能离我们的目标越来越近。
教育的道与术读后感篇5
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李老师运用许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是怎样地爱他,真是让人感动。
书中所描述的 李老师和学生间的一个个故事都体现了他为人师表的尽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对子女的爱。他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真正的爱。一般的老师是难以做到的,他对学生的爱,不但是爱优秀生,而且更爱差生。尤其我在书中读到他从不忘记学生的生日,还在学生生日时给学生送上一份生日礼物;在课间经常和学生一起活动;在课余时间或假期中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大自然;对班级中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坚持按号轮流家访等等,李老师在教育岗位上处处闪耀着爱的火花。
李老师对爱的执著也深深打动了我。李老师做的许多事情都很普通,我们也都可以做到。可为什么李老师能成为名师?而我们却在日常工作中变得越来越平庸呢?这是因为李老师对教育的一份执著,对爱的一种坚持。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而我们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工作。正如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在万同的身上,我们看到转化一个后进生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着哪一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老师,只有爱心的坚持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
李老师在书中这样写道:“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他还说:“离开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师爱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剂。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所以,让我们对孩子多一份爱吧。
跟李老师比起来我感到卑微和惭愧,回想以前,面对个别孩子的顽劣和松散,尤其是反复不定时,我总是忍不住会烦躁,会发怒。可每当发过脾气,总会有一点自责:他们毕竟还只是孩子!于是,每次我又都会找借口亲切地同他们聊聊天,似乎这样心里才有一点平衡。现在想起来,孩子们曾经给过我多少尊严和宽容啊!和他们的爱比起来,我们这些老师甚至是大人的爱附加了太多的东西,显得那么单薄!试问自己;对于一个责备或是训斥过自己的人,既不是父母又不是兄长,你能这样去宽容和包容吗?可这些孩子们能做到。他们眼中没有丝毫的杂质,透出的都是单纯、坦诚。跟李老师相比,我的学生年纪更小、心灵更稚嫩,更需要我去呵护、去关心、去琢磨、去引导他们。
?爱心与教育》这本书给我一种领悟,一种发现!它启发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不要吝啬自己动人的微笑,由衷的赞叹,热情的鼓励,真诚的帮助和无私的爱心,它们是滋补孩子们心灵的灵丹妙药。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像李镇西老师那样,用我们的真心、爱心和责任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种子,以一颗智慧之心,仁爱之心,包容之心去拥抱我们的事业,拥抱我们的孩子!
教育的道与术读后感篇6
?爱的教育》这本书给人的记忆是非常深刻的,这本书把人们的痛苦和快乐都真实地写了下来,以及那些帮助被困难、悲哀困扰着的人的故事。这本书有许多温馨感人的环节,也惟妙惟肖地写出了每个人的真实情感,这些都是通过一个孩子——恩利科质朴的眼睛进行写照的。
每当想到里面的故事时,我就十分感慨,比如“卡隆的母亲”这一节故事中看到卡隆失去母亲的难过,就告诉我要孝敬父母,珍惜和他们在一起的时间,让他们在这个世界的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浓浓的爱!还有“残疾儿学校”这一节故事提到“做操的时候,残疾儿跟着老师的口令伸出裹着绷带或上着夹板的手足,有的坐在凳子上站不起来,只能把头顶在他们的拐杖上,呆立着不动;有的伸开胳膊运动的时候,因为疼得喘不上气来,脸色苍白地仰倒在椅子上,可是脸上还是露出微笑”,让我感受到残疾儿坚强可贵的精神以及残疾带给他们的痛苦和悲伤……
而在要懂得爱老师里这一段里,老师在信里说“恩利科,老师为孩子辛苦了这么多年,有的甚至辛苦了一辈子,他们培养了多少个高尚和富有情义的人啊!然而有一些人却不知好歹,他们轻视老师的劳动,带给老师的烦恼要远远超过他们带给老师的欢乐。何况老师还有身体不舒服的时候,还有不少苦恼的事情,这些都难免会影响到一个人的情绪,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偶尔也有不耐烦的时候不是很自然的吗?你们不去注意老师是否病了,有没有苦闷,却总是责怪老师脾气不好,如果老师知道了该有多伤心啊?”我想到自己经常留校,老是让老师操心就觉得很难为情,以后我要好好学习,认真听课,及时完成作业,不让汪老师、吴老师再为我烦恼。
教育的道与术读后感篇7
在这世间,爱分为很多种。一本书,能诠释出什么样的爱?是大公无私,对人民的爱;是血浓于水,母子情深的爱;是为了国家的胜利,不惜牺牲自己的爱;是老师对学生,如父母般的慈爱;是人与人之间宽容的爱......
这就是《爱的教育》中让人感动的所有的爱。
有一个故事让我很感动,是《小抄写员》中一位十二岁的小男孩朱利奥为了减轻父亲的辛劳,几个月以来都是半夜起来帮父亲抄文件,从来没有睡一个安稳觉,从而导致体力不支,学习退步,并 引起父亲多次责骂。最后父亲终于发现了原因,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懊悔与慈爱,体会到了男孩朱利奥的孝心和苦心。
这就是一个仅仅十二岁的男孩对父亲、对家庭的爱,让我十分震撼、敬佩与感动。
我觉得,爱是童话里的神奇魔法,能让人从心底里温暖、健康。
爱像是一个个仅仅相扣的套环,一股股的暖流相继而涌。
爱像是太阳的光辉,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缺少。
爱像是沙漠中的水,非常的需要。
书中有些写同学、老师和学校生活的篇章非常精彩。如:“全班第一、体育课、一节体操课”值得一读。
爱是大公无私的;爱是血浓于水的;爱是慈祥的;爱是宽容的;;爱是不惜牺牲自己的;爱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父母、老师、同学、人民......
教育的道与术读后感篇8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著名作家亚米契斯根据儿子的日记写出的日记体儿童小说,书中讲了安利柯四年级在班里发生的故事,还有安利柯教师所念的每月故事,很适合小学生阅读。
主人公安利柯的朋友很多,有的让我敬佩,有的令我厌恶,有的让我同情。品德高尚的卡隆是让我最敬佩的人,一次上课前,几个同学戏弄克洛西,克洛西一时动怒,抓住墨水瓶向他们扔去,却不料砸到了刚进门的教师脸上,教室立刻变得鸦雀无声,这时卡隆挺身而出为克洛西顶罪,教师明白事情的经过后,对卡隆竖起了大拇指。
卡隆还是耐利的保护者,耐利是安利柯同学中最弱小的一个,经常受同学们的欺负。突然有一天,卡隆站出来,郑重地说:“欺负耐利的同学听着,如果你们谁敢碰一下他,我就让他好看!”有个同学不服气,结果当场挨了卡隆一拳,他助人为乐、敢于承担的良好品质让我十分喜欢。德罗西是书中的好学生,他与人为善,品学兼优,不怕吃苦,是教师的小助手,更是我学习上的好榜样。可伶的克洛西,家里贫穷依然学习用功,这种精神也值得我学习。
书里的每月故事我都十分喜欢读,大多讲的是孝心少年或爱国少年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小抄写员》和《六千英里寻母》。小男孩叙利奥为了让家里有更多钱,每一天晚上12点都替父亲抄写信封挣钱,长久下去,叙利奥睡眠不足,成绩下降,不知情的父亲责骂他。当父亲明白真相后,才明白自我儿子的苦衷;少年玛尔可历经千辛万苦,足足走了六千英里,才找到自我一年不见的母亲。两个故事都是在夸赞少年的孝心,如果我有这样的品德,我想我的父母必须是最幸福的。
?爱的教育》里有许多品德高尚的人,每一位都值得我们学习,诚实、守信、孝顺、奉献、保护弱小……具备这些品德才是最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