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志读后感7篇

时间:2023-09-07 作者:Fallinlove 读后感

读后感是一种思想的交流,是我们在阅读中与作者的默契对话,读后感是我们与作者灵魂的对话,让我们更加贴近他们的创作,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青春志读后感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青春志读后感7篇

青春志读后感篇1

第一次接触刘同的书是因为偶然看到表姐在看,于是就死缠烂打得求她把书借给我。凭我的三寸不烂之舌,表姐终于肯把书借给我了。那些个月我基本每天都待在书房,仔细地品味着刘同的书……

刘同,一个文字上性情的舞者,就像他说的:理性的时候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感性,而感性的时候理性的知道自己的底线在哪……相比他而言,我就差了不仅仅只是“十万八千里”可以说的,也罢,这就是我吧。

自从看了表姐给我的书以后,我就特别喜欢刘同的文字以及刘同,感觉在面对他的文章时与我对话的不是别人,而是灵魂深处那个沉默的自己。因为他所表达的方式以及他的感情就仿佛是我早已想到只不过没有能力用文字描述的。看见他我就好像看见了另一个真实存在的自己:喜欢自由,爱旅行,向往童真与简单…这是他或者说也是我。说到童真,我就想到自己都奔初二得人了还跟个孩子似的。

看完他的书时,有种感觉就像是看了一本写满了自己心情的日记,虽然这本书说的是献给处在青春迷茫期的我们,但全文我却找不到任何应对青春迷茫或者不解的建议或答案,如果硬要问我为什么,我想我能告诉你的就仅仅是因为我知道我的青春不迷茫,而我也早已经想好这辈子要怎么走完这条漫长且属于我自己一个人的路途…

体味刘同文章附带着的清新的笔触时,每每看到某些语句竟然会有种想哭的冲动,呵呵,这个我也不懂为什么了……我想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共鸣吧…

看书的过程中隔壁班的有个朋友把书借走了然后顺带把我在书上写的感受看了一遍,回来直接把我给剖析得那个透彻。奇了怪了,我就随便写了几句话,竟让人看到了我深埋在心底的自己,这个朋友真厉害,分析能力太强了!

初二的夏又这样莫名的回到了原点。时常会听到有人抱怨不明白路途前进的方向,人生的意义。我想这样也好吧,至少我们就应该在该迷茫的时候迷茫一下,这才叫青春。而按照刘同的说法,如果自己都知道了未来的路怎么走,那人生就不叫人生了,叫认命。或许说我也早该认命……谁让我那么早就明白这些。是不是每个处在这个阶段的孩子都喜欢思考,对待感情又十分认真?我想,习惯于前者的人一定早于习惯于孤独,因为孤独的人有种习惯叫作自我对话,而于后者,我想说,只要我们对感情认真起来,我们就输了,而我也就常常处在这种输掉的境地……

我很庆幸,我在比作者早了十年的时间里就明白了很多东西,关于友情,爱情,亲情,人和事。虽然我现在还没有强大到能撑起一片蓝天,还不够成熟,不够洞悉世事,但我一直在努力!

这本书给我感受最深的便是它让我深刻的明白时间的力量真的很强大,强大到可以该变一切。不懂是谁说过这么一句话:时间就是把杀猪刀,宰下去,刀刀生痛。我想生痛的不是我们被伤得有多深,而是我们不得不在时间的荒洪里选择对回忆的遗忘。这一年我们在这里,做这样的事,但我们不能保证十年后我们在哪又做着什么,即使我们现在定下了海誓山盟直至海枯石烂,但终究这里存在着期限,长一点也不过就是山无棱,海水竭,可这真的有么?只要过了这个期限,一切曾经我们珍视的美好在时间面前都会显得惨白无力。时间让曾经以为自己舍不去的曾经暗淡直至风化,它改变了很多。同样在别人的时间里我在改变,在我的时间里我以为自己停留在了过去,但事实上我错了,我也一直在路上,只是我还对一些人一些事念念不忘罢了。我想我也该走了,不等了,我有理由相信时间已经改变了一切,刘同说:失恋不会死,一年是期限,我也该给自己一个期限。

我也该懂真正能陪自己走到时间的尽头的也只有自己了…

刘同执着于简单、真挚,我也一样,难免这可能会让人感觉到有些傻气,傻就傻了,人活得太聪明会累死的,没事就别把自己搞得跟个哲学家一样,老想些人生的深层次,你看他们,哪个不是被自己纠结死的。嘻嘻,开个玩笑。活着就是要有点玩世不恭的好…再说,矫情出来的矜持都不叫矜持,它让我感觉,不说了。

也许只有在重走青春后,我才能大吼出:我的青春不迷茫!

青春志读后感篇2

今年开学伊始,我穿梭在图书馆书架间,偶然间目光被定格在《青春之歌》上,心中猛地充满激动,这不正是中学历史课本上曾提及的著作吗?这本被载入“史册”的书一定很值得去拜读,于是我紧紧的把她抱在了怀里······

她是一本挺厚的书,书皮有点破损了,书的纸张也有点泛黄,偶尔还有被水浸过后留下的痕迹,相必是被好多人翻阅过,也不知是哪个读者大概是被故事情节吸引去了,竟把水送到了书上,呵呵,看来这本经典名著果真名不虚传,很有魅力嘛!于是,我迫不及待的打开了她。

?青春之歌》是才女杨沫的代表作。创作于50年代,讲述了一部自“九一八”至“一二九”这一历史大风暴中,北京的一批进步青年学生们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拯救危难中的祖国的奋斗史。在这部小说中刻画了林道静、卢嘉川、江华等一批栩栩如生的青年知识分子形象。这些青年知识分子的成长之路对后人无不启迪,也预兆了中华民族美好的未来和希望。

故事主人公林道静出生于一个地主家庭,可富裕的家境并没有给她一个幸福的童年,相反,由于她生母的缘故,后母对她百般虐待,她从小就吃尽了生活的苦。万幸的是她后母送她去上了学,接受了教育。虽然后母这样做只是为了林道静以后能够有资格嫁入豪门,让她能够借着林道静的光享受荣华,但无论如何我们还得感谢她的这一“善举”,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了以后的了林道静。当林道静高中要毕业时,她的家庭出现了变故,这时后母执意想让林道静嫁给一富豪来继续她富贵的生活,林道静不从便离家出走 ,于是她的生活翻开了新的篇章。

本来林道静想投奔她教书的表哥表嫂,可来到他们教书的学校时才知道他们早已不在此教书,正在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校长收留了她并答应给她找份工作,后来她发现校长并非真善人,而只是相中了她的美貌想把她献给上司,此时的林道静对生活充满了绝望,正当她要投海自尽时,一位青年学生余永泽救下了她,之后两人相爱了。

这仅仅是故事的开端,股市的高潮的开始是在林道静随余来到北大生活后,在那她遇见了卢嘉川——一位很优秀的进步知识青年,数次的交往之后两人彼此欣赏彼此信赖,这也正是林道静接触革命献身救国事业的先决条件。属于他们两人的美好还没有开始就因卢嘉川的被捕牺牲破灭了,这让每个人无不惋惜。之后的林道静更加积极的向组织靠拢,她也果断的结束了与余永泽日益不协调的生活。

江华,是林道静接触的继卢嘉川之后的第二位对她影响重大的进步青年,他和卢一样都是肩负组织使命的地下工作者,他在以后的生活中给予了林道静很大的帮助,也正是因为如此,林道静才有了继续向着革命走下去的机会,而最终发展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在此期间,林道静经历了很多的不平凡:化装成家庭教师潜入地主家向当地的穷苦人们宣传爱国教育,因为身份暴露被关入监狱深受酷刑,出狱后领导学生开展救国运动······重重的困难并没有吓倒她,反而更加坚定了她革命的信念,她一如既往的为救国奔走着。而与她并肩作战的江华向她表达了爱意,两位志同道合,彼此喜欢的革命同志走到了一起,为他们共同的信念继续奋斗着。

这就是让我着迷的《青春之歌》,还记得当初的我为了快点一览她的风采而近乎痴狂的画面:只要一回到宿舍放下手里的东西赶紧看一会儿,晚上趴在床上更是恨不得看个通宵。等到周末了,那也不去了,就蜗居在宿舍看她。从开始看到看完最后一个字的七天里,几乎每个晚上都是在舍友的催促下才睡觉,说是睡觉只是放下了书,闭上了眼睛,我的脑海里一直在浮现故事的某个情节,是啊,他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一次次让我失眠了。

读完整本书之后,我热血澎湃,激动万分,觉得自己的整个灵魂都受到了洗礼,得到了升华。小说中的林道静、卢嘉川、江华等无数热血青年用他们的行动激励着我,我打心底敬佩他们,佩服他们卓尔不凡的见识和勇气,佩服他们不屈不挠的斗志,佩服他们为祖国为人们不怕流血牺牲的博爱。我脑海中一遍又一遍的回荡着“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话语。我领悟到信仰的力量、共产党的力量、民族的力量。这些都是林道静他们用青春为我们做的诠释。谁都知道青春是很美好的东西,林道静他们把这份美好延伸了,而作为年轻幸福一代的我们,是不是应该让这份美好更加持久绚丽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那好吧,就让我们共同唱响青春之歌,为我们的理想信念用心奋斗吧!

青春志读后感篇3

不知不觉已越来越欣赏和佩服俞敏洪老师,从他身上看到了在贫困中成长,在逆境中奋发的中国精神,读他的故事,心中萌生很多力量,无形中指引着我前行!

他说过:“每个人生命的起点不一样。这是每个人无法选择的,但人生怎么过,人生的终点在哪儿,却要靠每个人自己走。这就像马拉松,开始领先或落后50米并不重要。”他还说过:“我们每个人只要心里有山巅,即使道路再曲折,也能够到达人生的顶峰。”

从俞老师的身上感受到了很多宝贵的品质,同时,我也和俞老师一样,相信人生的信念最重要,一个人能在生活的种种磨难中始终不倒,靠的就是信念,我要相信未来,热爱生命,相信只要不断努力,就没有到不了的远方!加油,未来一定会比今天更美好!

一口气一天读完俞老师的这本良心之作,可读性很高,语言很流畅。很多话、道理就想是从自己心里流出来的,又温暖了自己的心。如果今生有幸能亲眼见到俞老师一面,我一定要当面感谢他的无私奉献和积极向上、菩提善良之心,让我不畏惧世俗,勇敢的追逐梦想。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绝对不要瞧不起自己,只要认定自己的理想,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成功。失败是好事,不仅能学到经验,而且成功的定律一定是失败、实践、再失败、再实践。人生就是不断奋斗的一辈子,何时开始都不算晚,只要你有不畏惧失败的勇气和持之以恒的毅力。也不存在什么所谓的“走弯路”,所有你走的路都会在之后对你产生或多或大的影响。人生没有白走的路,因为“曲线救国”同样也是成功。只要我们还有追逐梦想的动力!

书中除了有俞老师教我们面对社会的不公和功利时的各种道理,还有创业创新的各种理念,更有做人的标准。这些都让我成熟、成长,教会我善良、诚实、坦荡的去独自面对各路人马。

青春志读后感篇4

儿时,青春是一个懵懂的词汇,那时的我们,只会吃个冰激凌吃得满身都是,一天无所顾虑,和小伙伴奔驰在宽阔的操场上,那么活泼阳光的日子,充满欢声笑语。不知不觉中,我们长大了,我们不再肆无忌惮去干一些事情,我们对外面的世界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我们内心开始变的不安分,跨入青春,我们变得有些叛逆,我们总想自己去闯一闯

20岁,今年的我正好20岁,书中最吸引我的,自然是对人生与时间做出这样的诠释:假如一个人能活到80 岁,将这一生设定为24小时,24小时相当于1440分钟,而将此分为80年,每等分就是18分钟,一年相当于18分钟,这样算来,我们刚刚是早上6点钟,原以为我们可以不学习了,可以开始享受安逸的生活了,其实恰恰相反,早上6点钟,正是人刚刚睡醒,要起床的时候,一天之计在于晨,我们正年轻,我们要有斗志去奋斗、去拼搏。

因为年轻,所以伤的起。我们不应该害怕失败,我们要有一颗不气馁的心,风雨过后必有彩虹,黎明前是最黑暗的。也许我们遇到许多事,让我们感到伤心、不安、彷徨、痛苦、孤独。但是勇敢的去经历这些吧,历练是祝福,是历练造就了我们,历练是力量源泉。

抓住身边的时间小偷。书中提到的鸡肋时间指那些零碎的小时间,尤其处在大学的我们,这时间大把大把的有的是,但大多数被我们挥霍掉了,我们挥霍的是青春啊!如此好的时光,我们却要虚度,想想老来也要后悔。大学的我们懒散惯了,没有那么严格的作息时间,也没有人去敦促我们,但我们要有自己的时间表,自己明确的计划,以及对自己未来的人生规划。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就业问题日益突出我们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除了证书,我们还能从大学带走什么,上帝只给了我们几年的青春,难道我们要眼看着它流失掉吗?上帝赋予我们美丽的嗓音,我们却要浪费和朋友的无聊的k歌中,上帝给了我们强壮的身体,我们却用来熬夜,该醒醒了,这样的浪费青春,我们早晚有一天要输给未来。

大学的我们,毕竟还是学生,本职还是学习,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固然重要,但我们更要去发掘自己的另外一些潜能,例如社交,去增长一些社会经验,去积累自己的人脉。我想当我们大学毕业时,没几个可以谈天说地的朋友,没几个可以倾诉苦水的知己,我们的大学将过的毫无意义,毫无价值

因为痛,所以叫青春;没有痛,怎能叫青春?正如歌词中那样,冷漠的人,谢谢你们曾经看轻我,让我们不低头,更精彩的活。

青春志读后感篇5

在这个暑假里,我读了一本让我受益匪浅的好书,它的名字叫《后青春期 请多指教》。

这本书讲了一个可以帮助有需要的人实现心愿的网站:天使在线。它的四个主人公就因为这个网站而结缘:一个得了肾癌,希望在自己死后,为自己父母抹去伤痛的女孩卓雯;希望能拥有母爱的叶雨天;希望重新找回亲情的“问题少女”姜曼枝;摇摆于现实和虚伪的表演系大学生朱梓源。这四个孤独的灵魂,因一场离别而相逢,从此,青春不再孤单,幸福有了归属……

卓雯在生命即将结束之际曾说过一句话:“我曾遇到过一个秋季,在风也将逝的时候,山群凋零,月也隐退。茫茫大雾间的一个奇遇,却聚集起全部的光明与苦痛。忧伤落在你的眼角眉梢,那便是我的容身之所。如果我们从此将不再诉说,正如我们从此将不再活着。如果一切言语最终都变成了风,吹散一切的大雾弥漫,那么最终我们看到的,是你还是我?最后一片叶子坠落,泉水叮咚。是夏日的挽歌,最后的一个秋季,你我缄默,静静坐着,这样也很好……”卓雯是一个不幸的女孩,也是一个幸运的女孩,她在人生即将终止的时候仍然心怀希望,并在人生终结之前,将这份希望延续至永远。相信看这本书的每个人都能从卓雯身上得到一种力量:再艰难也要笑对人生,再艰难也要有足够的勇气前行!

青春志读后感篇6

青春的岁月,谁都有过的迷茫,不论岁月多么荒诞,我们都始终要经历它。虽然当我们遇到的时候,有些迷茫有些伤感,甚至有时候有点顾装的成熟……刘同,一个奋斗小青年的逆袭人生,

150万字的北漂记录,跨度十年自我对话,给我们这些正处在青春的孩子,有了一个人生逆袭的榜样。因为年轻,所以没有选择,只能试试,就算我们没有未来的十分把握,但就是需要搏一搏才能明白人生的精彩

要把快乐放在外面,失落放在心里,其实每个人都不曾因为苦而放弃,只会因为扛而成长。今天我们轻松了,并不是生活越来越容易,而是我们越来越坚强。

每个人在那段青春的岁月里,都有美丽却无可言语的梦,就像阳光下的泡沫,坚持自己才能绽放出独特的色彩。青春总是在寻梦与追梦的过程中消耗殆尽,一眨眼的时间,我们的梦却换了一茬又一茬。曾经有过的热血,随着岁月的流逝,不是淡忘就是冷却……有人曾调侃说时间就是一把杀猪刀,我们就是被宰的对象,其实这也是一种无奈,我们的青春就是这样一去不复返,就像沙子,紧握着却在指缝间滑落。

当有一天我们忽然醒悟,忽然明白的时候,青春已经露出了尾巴。在那样的肆无忌惮的日子里,我们疯过,整天的感慨,无事时装出的忧郁可以载满几车。那时的我们都是有梦的孩子,只是青春这场迷雾,让我们丢失了方向,不知道该何去何从。所有的都在变,时间长了联系却越来越少,不变的只是青春这场记忆,即使死了,也并非一文不值,也许这就是回忆的价值。我们都在长大,尽管早已迷失了方向,可依旧还是在行走,也许就这一次开始离人生的轨道越来越远,所以说,人不管何时都不要丢了自己。

今天永远对明天充满幻想,才有坚定的信念活到后天。青春的梦总是充满躁动不安,偶尔的三分钟热度,无法禁得起时间的考验,我们总爱发呆,幻想着自己有着怎样的未来。我们都说要做有追求的人,最后往往发现只是自己落了队伍,青春期的酸涩,每个走过的人都有体会,但所有的青涩都是美好的,所有的记忆都是永恒的。就算再次相遇,都失去了过去的纯色,但我们依旧深爱记忆力里那个人,这样与过去恋爱,我们就不怕失恋……现在的我们都爱抱怨父母管得太多,管得太宽,青春总是希望多一点私人的空间,可是在父母的眼中,我们都还是孩子,我们只是孩子,我们永远是孩子。所以对于我们,他们总有操不完的心,可年少的我们却认为这是一种代沟,一种不信任,麻烦你扪心自问一下,如果是你,你又愿意为他们付出多少,我想肯定无法与之匹敌的吧。

过程是风景,结果是明信片。青春的梦其实也就那短短的几年,没有梦的人生总是缺了那么一点精彩,梦过之后,睁开眼那一瞬间,阳光的闪烁告诉你,你的人生又有了新的开始,那时候,也许就该和青春说再见了。沿路的风景记得欣赏,青春只有一次,不要让以后的岁月里都活在深深的懊悔之中,做梦的年纪,我们只需要把梦编制的美好一点,若只是华丽的虚无,错过了这样的时代,青春变不回再来。也许在十年或者二十年,又或者更就得时候,我们想过往,不是感慨万千,而是庆幸当年自己的冲动。想做就去做,谁的青春没有一点冲动和血性,谁的梦不是在偶然的冲动下促成?

青春都不迷茫,迷茫的只是青春那颗心!

青春志读后感篇7

正值青春年华的我们,享受着安逸的生活,在党的阳光下茁壮地成长,让我们好好珍惜这段时光。

近来,我读了女作家杨沫的代表作《青春之歌》,这本书叙述了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林道静如何走上革命道路,并成为无产阶级战士的曲折过程。林道静为了寻找个人出路,踏上流亡之路。她逃离家庭,到北戴河附近做了代课教师。然而,校长余敬唐却阴谋把她嫁给当地的权贵,走投无路之下她投海自尽,被一直注意着她的北大学生余永泽搭救。

余永泽唤醒了林道静对生活的热情,从小孤苦无依的林道静暂时享受到了家庭的温馨。当遇到共产党人卢嘉川之后,她开始接触到革命思想。,林道静决心离开庸俗自私而平庸的余永泽,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去。从此她在革命者的指引下,一步步克服软弱,最终成为一名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爱国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与真诚,以及那一份为了祖国愿意捐献自己一切的赤忱之心。

回归到我们现在这群在党的阳光下成长的少年们身上,有不少人喜欢抨击我们,说我们一代不如一代啊,浪费党的栽培啊,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我们都在努力着,努力学习,努力成为人才,努力报效祖国。

我们把握得住青春,不需要过分坎坷,只需要平平淡淡,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事情,把握得住现在,不需要过分辉煌,只需要平平凡凡,尽自己所有的心血灌溉每一株花朵,把握得住未来,不需要过分耀眼,只需要让周围人看见,尽自己所有的思考力选择每一条道路……不需要过多的言语,只要用行动就可以证明我们在党的阳光下成长的很好!

从小听着这样的故事长大,即使迷茫也能再次找到方向,即使害怕也能再次鼓起勇气,即使跌倒也能再次爬起……党永远会在前方指引着我们的道路。

请让我们珍惜这段时光,在党的阳光下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