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你读后感通用8篇

时间:2023-10-01 作者:Gourmand 读后感

读后感的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思考能力,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复杂的思想和情感,读后感是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了不起的你读后感通用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了不起的你读后感通用8篇

了不起的你读后感篇1

今日,我看了一本书,叫做《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是由罗尔德·达尔写的一本童话书。

故事里讲述了三位抠门、卑鄙的农场主,他们分别是:鸡场场主博吉斯、鸭鹅饲养场场主邦斯和比恩,他是火鸡饲养场和苹果园的主人。狐狸爸爸每一天傍晚都会去其中的一家去偷食物,给他的家人做晚餐。所以,那三位小气的农场主恨透了狐狸爸爸,所以每一天都想捉住它,但总是被聪明的狐狸爸爸发现。于是,那是三个农场主就联合在一齐,想要消灭那聪明的狐狸爸爸。可只打断了狐狸爸爸的尾巴……

狐狸爸爸最终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催促孩子们向着博斯的鸡舍挖去,然后他召集了一些伙伴向着邦斯的鹅圈挖去,最终又挖向了比恩的苹果酒窖。

那三个农场主一向在那等,却不明白动物们在地下狂欢。他们到最终还是把鸡、鸭、鹅等“送给了”狐狸一家,还的许多吃的:熏肉,腊肠,苹果酒……就这样,狐狸爸爸用智慧打败了那三个农场主,他们再也不用挨饿了。

狐狸爸爸不仅仅聪明,并且勤劳、勇敢,他用智慧一齐救活了所有动物。

看了这本书,我深刻地体会到,人人都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我要学习狐狸爸爸遇到问题不退缩,善于动脑的好习惯,这本书过几天我还要再看一遍。

了不起的你读后感篇2

寒假里,我读了《了不起的会狐狸爸爸》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作家罗尔德·达尔。这个故事在他笔下写的妙笔生花,生动有趣。

这本书讲了三个饲养场主与狐狸一家的故事。故事中的三个饲养场主人特别小气。他们憎恨狐狸先生,要把它全家除掉。但狐狸全家自有对付他们的妙计——那就是挖掘。为了整个家庭,狐狸爸爸勇敢地担负起了保护整个家庭的责任。在它的带领下,整个家都变的聪明起来。狐狸爸爸凭着自己的机智勇敢,最终躲过三个农场主的追杀。

狐狸爸爸一家团结互助、善良,永不放弃,这一切源于狐狸爸爸对家人的爱。因为爱,当它遇到困难时积极的面对,耐心而有信心的去解决困难。因为爱,狐狸爸爸必须永远做生活中的强者,有信心、勇于担当。狐狸爸爸有一颗善良纯洁的心,呵护着家长和朋友,用自己的双手撑起了一个家庭,多么了不起!不光狐狸一家有一个了不起的爸爸,看到可敬可爱的狐狸爸爸,我想起了我的爸爸,我的家。

在我心里,我的爸爸就是一个了不起的爸爸。有一次,妈妈出差了,爸爸来接我。但是中午下起了毛毛细雨。天空中出现了一片片乌云,我的心也沉得了下来。刚走到校门口时,我看见了爸爸——和我一样都没有带伞。爸爸的衣服都被淋湿了,他看见了我从校门口走出时,心疼地迎了上来,二话不说就把他的衣服脱下来给我当起了雨伞。我安然无恙,爸爸却变成了“落汤鸡”,我心疼不已,本想忍着不哭,但最后眼泪还是珍珠一样,一大串,一大串的.往下流。我被爸爸对我的爱所感动了。他不愧于了不起的爸爸之称。我将永远爱他。

我觉得世界上每一个爸爸都会爱自己的孩子,每位爸爸都是了不起的爸爸。我爱狐狸爸爸,更爱爱我的我的可亲可敬的爸爸!

指导教师:窦成华

了不起的你读后感篇3

我在梦中编织着梦,却不愿在醒来后醒来——题记

星辉与灯火为托斯托夫的乐曲伴奏,觥筹踩着鼓点交错碰撞,香水觅着舞裙的行踪,踏在地板上的不是锃亮的皮鞋,而是狂热的心。我端详着他们的醉意与痴相,如同端详着自己的梦。

——功成名就、纸醉金迷的梦。

我夜夜做着这个梦,在富丽堂皇的殿堂中看着男男女女极尽欢愉,自己却隐于黑暗,满眼的灯红酒绿不敌那个午后的光鲜艳丽。

我用金钱和音色编织着这个浮华的梦,在梦里梦着与她的再次相遇。

我无法定义什么是梦,或许是不甘平庸的雄心,或许是年少至今的欢喜,童年时的贫穷让我梦想出人头地,少年时的邂逅让我梦想与她长相厮守,当我终于在这别墅中织出了童年的梦,那少年时的梦却又叩击着我的心,哪怕她已为人妻。或许让人念念不忘的,就是梦。

我喜欢在这岛上举办声势浩大的宴席,我在宴席的一角回味着梦的味道,而这些在宴会中各尽姿态的人们,何尝不是在做着一个虚幻的梦?忘掉平日琐碎,挥霍着这片夜色,尽情的释放自我,让他们念念不忘的,只是这里免费的欢愉,不会是我豪奢的赐予。

我冷眼旁观,却又无不唏嘘。

灯火摇曳下的声色犬马 ,是我对童年之梦的答复,也是对年少之梦的铺垫。每当我望着对岸灯塔的绿光,我都期待她能注意到这里的笙歌夜舞,我伸出臂膀拥抱这绿光,为这绮丽的梦点缀羽翎。

或许是命运的眷顾,我与她再次相遇,我拾起了年少的梦,从此惟愿一梦不醒。但我渐渐发现她的目光不再如当年那般纯澈,除了刚刚重逢时的那一眼,可我不曾介意,依旧爱的肝脑涂地。

难道我只爱当初的梦?

我不在意她已有的生活,我不在意我毁誉参半的名誉,费尽一切想把她占为己有,也许是怕这光鲜的梦刹那间破碎支离?

当枪声响起的那一刻我已经知道了答案,她早已不是当初的。她,我爱的只是我在梦中的勾勒。为了梦中的丰腴,我在这座岛上织造着另一个梦,把一颗心寄托在灯塔的绿光之中。我被梦叩击着心门,却无法给梦下一个定义。

当意识逐渐脱离我的身躯,我知道一切都已远去,哪怕我的葬礼上大雨倾盆,只有寥寥数人,也只能怪我为他们构建的梦已经崩溃,他们再也无法享受夜晚的欢乐,自然也不会记起我的姓名。

对他们而言,我也只是一个梦,只是他们却醒来的如此轻易。

我不愿就此醒来,何况早已经来不及,哪怕宴会散去,客人散尽,我依旧想拥抱那绿光。我已在梦中勾勒出完美,又怎甘被现实枪击?

我确实无法给梦定义。重逢前她活在我的梦里,重逢后她走出了我的梦,也许当我死后,她又会回到我的梦中?我们追寻着梦想,每日为梦点缀修饰,期望积累无限,从此如溺深海。我们总希望能够梦想成真,却不知梦想实现时既有获得也有失去。最初的梦想简单单纯,却总被生活抹上妖冶的颜色,实现的梦想的刹那获得了无限喜悦与自豪,转眼却发现曾经积累的期望从四面八方涌来让你我窒息。我们或许都活在梦中,我们追寻着梦,却将最初的梦扭曲。

意识散去,我似乎看见了绿光,绿光里有那个午后,她回眸一笑的纯真烂漫。

“所有的光鲜靓丽都敌不过时间,并且一去不返。”

了不起的你读后感篇4

在我人生遇到了迄今最大的坎坷之时,在我感觉到自己被生活欺压到濒临抑郁之时,在我夜夜失眠,睡着便会幻听,醒来又无法把自己内心的痛苦倾诉与人时,我选择了两种方式进行自我救赎,第一是跑步,第二便是读书。

我有买书的习惯,偏爱纸质书籍,家里书籍颇多,也常有读书的喜好,所以那段持续至今半年灰暗的时光里我读了好些本书,其中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和太宰治的《人间失格》严歌苓的《一个女人的史诗》也都曾让我泪流满面,但是我不想写什么感受,这一本《了不起的盖茨比》是我在一个屋里散满月光的深夜翻开的……那晚我一直在失眠,除了啜泣还在思考而立之年的我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不再年少的岁月让我陷入了一种彷徨,庸俗忙碌却又不顺的生活让我开始质疑自己。我坐在那里不禁想起《飘》中佳丽斯的人生,她跌宕的不退缩的生命,可我找不到答案,因为她的生命捆绑着宿命中缘分,故事的结尾她失去了所爱,虽然“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但是明天到底该是什么样一天……我找不到心中的答案……

又想起大学时读过的《了不起的盖茨比》,记得书中的序是村上春树写的,评价颇高,我印象中这是一个穷小子逆袭的故事,犹然自己当时读完还颇多感慨,一直跟朋友说人生无力,宿命论……

忽然来了兴致,想再去看看……从凌晨两点半到下午三点多,刷了第二遍。

毫无疑问,再看,这依然是一场悲剧,然而这一次,我看到了盖茨比与命运抗争时孤独而不屈背影,听到了他梦碎的声音。也思考了一下人生真的有宿命有天意,我们又该如何不让它变成悲剧……。我想人始终是一个独立个体,想要掌握命运,就只能靠你自己。

盖茨比与黛西曾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恋情,因为战事盖茨比不得不远走他乡,战火纷飞的战场,黛西成了他生命的“绿灯”在于生死和孤独抗争之时,他不断自我美化黛西的形象,把原本就有着美丽外貌的她化身成了“完美”,变成他梦想的追求。在这种动力下,穷小子盖茨功成名变身富豪,买了豪宅。他每日举办豪华派对,就是希望能引起黛西的注意,然而黛西总是没有来……黛西的丈夫汤姆生性暴虐,做了种种对不起黛西的事情。绝望中的黛西遇到盖茨比相遇了。茨比似乎也意识到,现实中的黛西并不如他梦想中那般完美,但盖茨比依然在不断与现实抗争,直到死于非命。

人,活着,梦想是要有的,有梦想会助力你成功,然而不能依托他人,不然梦会破碎。

盖茨比是一个有梦想的人,黛西就是他的美梦,靠着自己舔砖加瓦的梦他熬过了战火纷争,也是梦想的力量使他变成东海岸大富豪。使他对梦想的坚持才使他得到了回应“他心领神会地一笑——还不止心领神会。这极为罕见的笑容,其中含有永久的善意的表情,这你一辈子也不过能遇见二三次。它面对着——或者似乎面对着——整个永恒的世界一刹那,然后就凝注在你身上,对你表现出不可抗拒的偏爱。”然而梦想有的时候是苍白而令人无助的,现实中的黛西并不是盖茨比梦想中那般完美,盖茨比与不断与现实抗争,最终却死于非命。一场美梦变成了人命。

有人说是黛西成就了盖茨比也毁了他,错在物欲横流的时代,黛西变了。然而在我看来一个人的成就或是毁灭也只有他自己能做到。盖茨比是一个偏执狂,小到他从小对自己生活的严格规划,大到他对黛西执着一生的追求。他把自己的梦想定义成一个随时会变的人,而别人注定达不到他要的完美,所以他注定要失望,注定会失败。

深夜之中我也常常去想自己要做什么样的人,去想从小老师的问题你的梦想是什么?去想我对学生们的嘱咐,要做一个有梦想的人。偶尔也会纠结萧伯纳所言“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我想梦想可能实现的过程艰难无比,得到后也会变味。尽管如此我们依旧要有梦想,哪怕得到后,生活还会迷失方向,然而它曾经让生活变有趣过,让生命变丰盈过……。因为如果没有了梦想你注定会平凡庸碌一生。

人生苦涩而漫长,一地鸡毛生活总会让我们感到迷茫,所以夜晚辗转不甘时,愿你给自己寻一个属于自己的梦想,当然最好不要捆绑他人,轻轻把梦想放在心里,努力却不执念的活着。终有一天,它在生命中带来回响,给我们的人生鼓掌。

了不起的你读后感篇5

?了不起的盖茨比》描述的故事发生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故事是以尼克的视角展开的。尼克从他的中西部故乡来到纽约。他住所的旁边,是书中主人公盖茨比的豪宅。在他的这所豪宅里,盖茨比每晚都会举办一场盛大的宴会。在之后一次偶然的机会,与盖茨比相识了。

后面故事一波三折的情节便也从这里开始展开,盖茨比向尼克讲述到:他年轻时是位少尉军官,爱上了姑娘黛茜,两人都分别深爱着对方。但好景不长,他被调到了欧洲,而黛茜也从此嫁给了富家子弟汤姆。当盖茨比回来的时候,黛茜已经因为金钱,改变了对爱情的认识,舍弃了原本与盖茨比的那份爱情。他得知这个消息后,悲痛不已。为了挽回与黛茜的那份爱情,他便发誓要成为一位富翁,经过几年努力,他真的成为了富翁。尼克听完盖茨比与黛西的故事,被盖茨比感动了。正好黛西又是他的表妹,于是他联系了久未联系的表妹黛茜,起初黛茜还和盖茨比热情的交谈着。但后来尼克发现黛西越来越不对劲,可为时已晚,黛茜碾死了丈夫汤姆的情妇,汤姆嫁祸给了盖茨比,盖茨比最终被杀,而黛西则是一脸微笑。

这本书告诉我们人是有多面性的,不能光看人的表面。是不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丑陋的自己,我们该怎么面对他?这让我困惑不已,以至于现在还在思考。

老师评论:陈泽聪的这篇文章交给我有段时间了,让他修改了几次。虽然每次改动不大,但每改一次,都觉得读起来比原来顺当些。书要多看,事要多想,文章要多写。

了不起的你读后感篇6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主要讲的是狐狸先生与养鸡场场主博吉斯、鸭鹅饲养场场主邦斯、火鸡饲养场和苹果园的主人比恩这三个最卑鄙、最小气的人斗智斗勇的故事。书中描写了狐狸先生经常去偷三个最卑鄙、最小气的场主的鸡、鸭、火鸡等家禽,这三位场主一气之下联合起来围杀狐狸全家,结果连累到无辜的兔子全家、鼹鼠全家、鼬鼠全家,使他们也差点饿死。在围杀和反围杀的过程中,狐狸先生屡屡想出妙计,使大家在这三个最卑鄙、最小气的场主的围杀中不但没有被饿死,反而偷进三个场主的仓库,举办了盛大的宴会,饱尝了美味佳肴……而那三个最卑鄙、最小气的场主还在洞口傻傻地等着哪……我承认狐狸并不是什么好东西,狐狸先生的行为一点也不光彩,但是,他在生死关头,他能想出好方法保护了家人以及那些无辜的小动物的生命,我认为他还是挺聪明的。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只能这样做,而且生命是最宝贵的,何况还有这么多无辜的小动物的生命呢?狐狸先生这一点确实了不起。另外,我认为狐狸先生那种勇于承担过错、主动关心他人、冷静面对险境的精神也很了不起。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作者不是在赞美狐狸先生所作的事情的本身的了不起,因为狐狸先生的所作所为并不值得称赞,他采用偷的办法来解决大家的温饱问题,这种损人利己的做法也会让人感到他阴险、卑鄙。而作者赞美的是狐狸先生做事的过程,特别是赞美他那种临危不惧,善于思考,勇于认错,关心他人的精神了不起。

了不起的你读后感篇7

读书是获取知识最好的方法,我读过许多书,我最喜爱的一本书叫《了不起的狐狸爸爸》。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的作者是挪威作家罗尔德·达尔先生,这本书主要讲述一个狐狸爸爸的故事。一对狐狸夫妇生了许多小狐狸,可他们缺少食物,狐狸爸爸只好去人类那儿偷东西吃。可东西没偷到,心爱的尾巴却没了,要知道这可是方圆十里长得最完美的尾巴呀!

狐狸爸爸的一个个举动,也让我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父母对我们的爱。他们努力工作,只为了让自己的孩子生活过得好一些。在他们的心里,自己多难都没关系,儿女最重要。

其实每位父母都一样,自己日日夜夜奋斗,只为了换来儿女的`未来;自己克服重重困难,只为了换来儿女的温暖;自己咬牙坚持,只为了换来儿女的幸福生活。

他们这是为了什么?——他们不为什么,就为孩子的幸福。

当明白了这一点,我们也要想到,父母的奉献不可以当作理所当然;父母的奉献不可以当作是他们应该的;父母的奉献不能只是他们的奋斗。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因为写着爱,让我深爱着这本书;因为读出爱,让我感受到世间的温暖;也因为感到爱,让人真正懂得天下只有父母最爱你。

了不起的你读后感篇8

一直以来对于美国文学抱有偏见,甚至在读了这本被誉为经典的小说之后,还是难以认同因为村上大肆赞赏的菲茨杰拉德和钱德勒。

说实话,我觉得无论是美国戏剧,诗歌,还是小说,都远不及好莱坞电影的影响大,我本人就喜欢美国电影胜过他们的文学。象美国这样一个被拿破仑评价为,无称帝必要的真正的平民国度,是没有那种属于古老传统孕育下的,贵族的,文人的经典作品的。美国人从他们的英国祖先那里继承了英语民族特有的实用和经验主义思维方式,又屏弃了他们的等级意识,以一种不同于左岸布尔乔亚的打趣的老狄更斯式的对于聪明人和知识分子的不屑和日尔曼语族那种冷峻的实利的态度对待艺术。没有金字塔,没有凡尔塞,没有建筑,没有艺术,有的只是清教徒的实用和理性,仅有的几个散发着一点真正的人文精神和贵族气质的作者都不是受到广大民众欢迎的,美国是马克吐温的美国,淳朴,简单,自然,大度。

有人说过,意大利语适合歌唱,法语适合与女士谈话,德语适合严谨的科学研究,只有什么都不会的人才会去学英语。法国人是一向贬低英语的,戴高乐甚至拒绝讲英语,有个笑话说假如你掉进塞那河可以用任何语言呼救——就是不要用英语。

英语之所以被广泛使用,我想这当然要归公于大英帝国早年的无限辉煌,但是英语也的确具有印欧语系众多的语族中独特的优势。它具有日耳曼语族那种明晰与简练,语法结构也相对简单易学,是适合所有民族沟通的语言。简单,明了,实用,是英语的特色,是最适合谈生意的语言,所以它就少了拉丁语系那种热烈的感情,缺乏那种栩栩如生的吸引力,比如大仲马的天才,也不具有俄语那种繁复的语法结构塑造的陀斯妥耶夫斯基凝重与托马斯曼德语的深沉,所以在阅读英语文学作品的时候,即使在莎士比亚的剧作的时候,也少有激情肆意的时刻——那点激情似乎是朱生豪先生给予的,即便在拜仑那里也能够感到一种苏格兰长老派教徒的拘谨。所以英语文学是一种本质上冷静和理性的文学,它最经典的文学作品我以为正是那些平铺直叙的不带任何修饰的具有简洁,冷静,散文式抒情的作品。奥斯丁的作品最能体现这种语言的规范与完美。

对于延续了这种风格的美国文学,我以为也是如此。辛克莱路易斯是第一位真正被世界承认的美国作家,他的作品就很能够体现这种所谓的美国文学的特色。美国小说具有的粗糙和乏味的特点,也是通病,我承认自己不喜欢海明威,不认为他的作品有多大的艺术价值,他更象是一个记者和冒险家,所以我总认为阅读美国的小说还不如读那些早期的讲道集,国会演讲,或者干脆看报纸和电影来的有趣。我觉得英语在美国人那里更加的平民化和商业化,用这种语言写出来的小说也更加通俗和简单。虽然这另人在很大程度上感到失望,正象斯汤达所说,对我来说,金钱不是一切,民主的味道过于苦涩。相信许多人知道伟大的盖茨比是因为那个日本人。不过笔者知道此书和作者是因为早年看过的一捕描写菲茨杰拉德生平的电影,是我很喜欢的派克和黛波拉科尔演的。所以在看了电影之后就跑到书店买了本夜色温柔,说真的看了两遍也不太懂。觉得味同嚼蜡,叙述冗长混乱,过后除了那个诗意的书名就忘了。本书不愧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至今我读到的他写的最好的小说,因为正象他本人所说,他把自己真实的灵魂留在了作品中,即便只是这个优点,它也不会被遗忘。其实,这部小说的的经典之处一是在于其语言的简洁明快,流畅自然,宛如一篇优美的散文,很象是那个时代轻盈忧郁的狐步舞曲的风格,难得的是菲茨杰拉德身上有一种美国东部新英格兰贵族的气质,这种东部沿海老钱的一点点冷淡和南部旧家的优雅似乎冲淡了他的西部牛仔风度。在他的笔下,总是一个忧郁的理想主义者为冷酷的女人和残酷现实摧毁的故事。

盖茨比在任何一方面都是一个美国梦的化身。他出身良好,读过书,打过仗,经商,致富,靠着个人奋斗进入了上流社会,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金姑娘。但是,最后他失望的发现这个美国梦和那个梦幻的女人一样无非是金钱的化身,他追求的绿光是死亡之光,而不是自由女神的火炬的光明。

这个故事正是作者本人自身经历的写照,他不幸的婚姻和由胜而衰的事业,正是一个虚幻的美国梦。这毕竟是一个冷酷的只认强者的商业社会,所有理想化和脆弱的人都要感到幻灭。